•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22

    主演:布兰登·费舍,萨迪·辛克,泰·辛普金斯,周洪,萨曼莎·莫顿,实谛·史达仁,杰西·辛克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朝云暮雨

    • 正片

      有钱别嘚瑟

    • 正片

      闯入者

    • 更新HD

      淡蓝琥珀

    • 更新HD

      花街皇后

    • 更新HD

      A货B货粤语

    • 更新HD

      红色沙漠国语

    • 更新HD

      一次邂逅

     剧照

    鲸 剧照 NO.1鲸 剧照 NO.2鲸 剧照 NO.3鲸 剧照 NO.4鲸 剧照 NO.5鲸 剧照 NO.6鲸 剧照 NO.16鲸 剧照 NO.17鲸 剧照 NO.18鲸 剧照 NO.19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将执导、编写新片《庞然大物》(The Whale),布兰登·费舍(《森林泰山》《木乃伊》《地心历险记》)主演,A24出品。  基于Samuel D. Hunter创作的同名戏剧,讲述在爱达荷州乡村一个破旧的公寓里,重达六百磅的查理隐居避世,固执、坚决地要把自己吃死。随着查理越来越接近不可避免的命运,他的朋友丽兹(一个愤世嫉俗的无神论者护士)和埃尔德·托马斯(一个年轻而有前途的摩门教传教士)都试图在查理身上找到能被拯救的意志,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然而,只有与查理关系疏远的女儿艾莉才能让他看到目前绝望状态之外的未来,艾莉虽然尖酸刻薄、充满仇恨、浑身是刺,查理却能在她身上找到最后一次赎罪的机会,甚至可能是一丝希望。

     长篇影评

     1 ) 体重于泰山、神轻于鸿毛、想死于安乐、怨生于忧患

    看完《鲸》,好死不死的脑子里胡乱出现了如题般很多伟光正的文言文。甚至出现了很多近现代的英雄人物形象,当然我不能提他们的名字。但转念一想,男主明明一个妥妥的反面教材典型,却被塑造成了一个非常正面的人,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共情这多少出乎我的预料。是只要有一束光最后照在脸上就可以感动人的吗?真是他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而作为观众的你居然代表上了片中的其他角色,就地原谅了这个自私的男主。不是说好要唾弃代表我们的人吗?难道是国产四大宽容的锅?

    一个男同骗婚、抛妻弃子、欺骗友人、暴饮暴食、恋人自杀、看片自慰、巨肥宅家的文学中年,在将死的日子里居然想起要教育、挽回、弥补自己抛弃多年的女儿。其实大家都应该明白他只是想救赎自己,求得自己的心里安慰而已。想死安安静静的死去就好,却偏偏要伪善的去扰乱被他抛弃了的家人的生活,这点其实是不应该被尊重和感动的。别联系、勿打扰才是他应该做的。

    扮丑、增重、男同、有病、姜丝……加上自我救赎的桥段,这些十分刻意的得奖向设置已经成为了演技发挥的必备条件,放以前这都要被说成鸡贼,虽然男主得了奥斯卡影帝是实至名归,但这个自私自利的内核不应该让人厌恶吗?

    生活并没有给男主带来挤压,宗教同样也未给他带来惩罚,七宗罪里他占了几条,大家可以悉数一下。一个想吃死自己的人其实是不想死的,因为死的快的方法有一千万种。他自己留着命就是想去麻烦照顾他的人,去贪念欲望的自慰,去求得家人的“爱”,一遍一遍念着文学作品抚平血压真是虚伪至极的做法,托着周身臭烂的上百斤脂肪站起来了,像是战胜了所有生活的苦难的胜利者奔向了天堂……

    我想最烂俗的梗就是:他开篇看着G片自慰喷射的那刻,就已经心脏病发作死掉了,不应该给这种人任何救赎的机会,这样才能救了片中所有人,甚至那只窗外的鸟!

     2 ) 我很抱歉,但我已决意去死

    最近先看了蕾老师的晨光正好,又看了这部,都或多或少地讨论了个人的情感需求和责任之间的冲突。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果这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不得不二选一,应该选哪一个?

    《鲸》中的男主在女儿八岁那年选择了真爱,抛弃妻女,电影的剧情便是聚焦他临死前的一周,试图向女儿赎罪——“做他这辈子唯一正确的事”。

    我不想判断他的做法是对是错,只是联想到晨光正好——如果里面的蕾老师和Clement选择了再也不见面,一个继续着形单影只的单亲妈妈的生活,照料父亲和女儿,一个虽然心里有了更爱的女人,但是依然把这一切压在心底,继续维持家庭,这就是正确的、好的答案吗。

    想起知乎上看过的一条评论,讨论的是有了孩子以后该不该离婚——“离了对不起孩子,不离对不起自己”。很朴实的大白话,却非常适合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个成年人面对这个问题做得好不好,不在于选择的对与错,而在于做出选择以后有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各种努力——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有多爱他的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对于孩子来说更好的人的努力,等等。

    在鲸里,女儿怨恨的点是父亲离婚后明明可以be a part of her life,多聊天,多见面,但是自从八岁以后他便整个消失了,而在查理的话中可以了解到,是前妻不愿意让父女多接触。原因先是她担心查理会责怪她不是个好妈妈没有教育好女儿,后来是担心女儿的evil会伤害查理。查理也接受了前妻这样的安排,他应该更加积极地争取跟女儿相处的权利,他放弃得太轻易了。

    而Thomas回家前拿着圣经来找查理的那次谈话,查理那么勇敢坦荡地跟thomas讲他的爱情,可以感觉出他对自己的爱情是捍卫的,不后悔的。

    面对女儿的质问,查理说,会有人想让我这样的人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吗。

    如果查理要向女儿赎罪,我觉得这就是他最大的罪吧。

    此时此刻的他依然是深爱自己的爱人高于一切,失去了爱人以后的他甘愿自毁。尽管他爱她的女儿,他会把所有的钱都留给她,他觉得她是世界上最棒的,是自己来这世间一趟留下的最完美的存在,但她也无法让他能够在这个爱人不在了的世界上积极快乐地活下去。他已决意去死。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以我非常主观的观感,是一部讲述痛苦的丧片。一个男性成家立业有了儿女后遇到了同性真爱后的抉择之痛,不能陪伴女儿成长的痛苦,暴饮暴食导致的肥胖让自己在其他人眼中成为怪物、异类的痛苦,失去了爱人以后不知该如何继续生活的痛苦,查理的一生就是这些痛苦的叠加,这些痛苦对于查理来说沉重又无解,在最后的时刻能得到女儿的陪伴和理解,对他而言应该是难得的、宝贵的慰藉吧。

     3 ) 庞然大物

    如果说《鲸》(the whale)有什么隐喻,那就是在美国,这对儿同性情侣先后殉情。Alan死于宗教带来的不能承受的精神之重,Charlie死于故意吃垃圾食品带来的肉体之重。他俩一个是绝食而饿死的,一个是暴饮暴食垃圾食品胖死的。

    护士Liz有句对白:宗教就像癌症。一旦传染你总挥之不去,这是她总结的哥哥Alan的死因。她目睹了Alan投河自杀后泡的浮肿的身体,也经历了Charlie死前三百磅的肉身。她痛恨新生教会,但却又看着一个年轻的善良的灵魂投入教会的怀抱。

    这部电影有别于批量生产的政治正确电影之处在于它的隐忍不发,编剧惜墨如金,导演更是一格都不愿多拍,对于Alan,甚至只拍了一张小小的相框里他和Charlie的合影,其它的借助充满张力的对白,由观众自己想象,补充。这是二十一世纪的纽约,两人的悲剧与其说是制度的悲剧,不如说是个人的悲剧。正因为如此,这悲剧是普世的,不管你是不是同性情侣。“没人能够被救赎,没人能救赎别人,没人能救赎自己“,这种灰色是导演的底色,我还记得他在《梦之安魂曲》里让厄运自然演进到灭亡的从容。

    这是部来自话剧的电影,场景简单至极,靠的是语言和冲突,各个人物纷纷上场,像在舞台上一样,从话剧到电影,不变的是它的核心,穿过同性情侣,肥胖,宗教,这些表象,核心是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误会与和解,心灵的沟通。Charlie的女儿Ellie是他唯一多活几天的理由,他加大工作量做在线课程,批改作业,吃最便宜的垃圾食品,攒了十几万留给Ellie。甚至在他心绞痛时只要读一遍Ellie八年级时写的Moby Dick的读后感就能缓解疼痛,安静下来。

    Ellie拍了Thomas,录了他讲述自己在教会的遭遇,偷钱的经历发给他父母,并不是为了害他,而是为了救他,没人比她更清楚父母对孩子的感受,所以她联络Thomas父母时应该是确信父母会接纳他的,只是,Ellie也许不知道,把他送回新生教会的怀抱是不是真的救他。

    那段Moby Dick的书评写的真好,说明她真的读了,也真的读懂了。人和人之间的心意相通是最难的事,她和Mob Dick的作者心意相通了,也理解了她的父亲Charlie。她只有十七岁,这非常不简单。不必多言,这肯定是编剧对《白鲸记》的感受,也许是他十几岁时的感想,这颗种子埋在心里,在他成年后长成了这部让他久负盛名的剧作。

    Ellie的读后感里写道:

    In the amazing book Moby Dick by the author Herman Melville, the author recounts his story of being at sea. In the first part of his book, the author, calling himself Ishmael, is in a small sea-side town and he is sharing a bed with a man named Queequeg.”

    “The author and Queequeg go to church and later set out on a ship captained by the pirate named Ahab, who is missing a leg, and very much wants to kill the whale which is named Moby Dick, and which is white.”

    “In the course of the book, the pirate Ahab encounters many hardships. His entire life is set around trying to kill a certain whale.”

    “I think this is sad because this whale doesn’t have any emotions, and doesn’t know how bad Ahab wants to kill him.”

    “He’s just a poor big animal. And I feel bad for Ahab as well, because he thinks that his life will be better if he can kill this whale, but in reality it won’t help him at all.”

    “I was very saddened by this book, and I felt many emotions for the characters.”

    在这本书中,海盗Ahab经历了许多困难,终其一生,只为杀了那只大白鲸。我觉得这真令人悲哀,因为白鲸没有情感,不知道海盗如此渴望杀死它。它只是个可怜的庞然大物。我为Ahab感到悲哀,因为他觉得只要他杀了Moby dick他的生活就会变好,但其实他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会改变。

    “And I felt saddest of all when I read the boring chapters that were only descriptions of whales, because I knew that the author was just trying to save us from his own sad story, just for a little while.”

    (读这些不厌其烦的描述鲸鱼的枯燥章节是我最感到悲伤的,因为我理解作者只是试图让我们从他那悲伤的故事中出来透口气。)

    “This book made me think about my own life, and then it made me feel glad for my--”

     4 ) 当白鲸挣脱泥沼

    这是一部情感浓烈又克制的佳作。

    影片的人物设定非常简单,剧情也并不复杂,时间跨度很短(Charlie生命的最后几天)——因为Charlie这个人物本身就很值得挖掘。整部电影的setting几乎只有一处:Charlie的家。这个六百磅重的身体,由于过于臃肿,四肢无法自由的运动;他深陷在座椅上的时候,隆起的腹部可以用作茶几;无法弯腰,无法站立,更无法独立行走。心衰导致的气喘和高血压,使他看起来时刻像是一个将死之人。

    Excessive obesity is repulsive.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是Charlie准备入睡时候,脱掉了上衣,第一次以半裸的姿态出现在荧幕上,肥腻的身体流淌下来,不禁令人作呕。过度的肥胖为什么让我们反胃?是因为失去了人本应具备的形态?是因为极度的肥胖,暗示着纵欲无度、疾病与死亡?

    The cost of being honest. 电影里Charlie远程授课,一直没有打开过摄像头。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决定be honest, 在学生面前终于打开了摄像头,并且拿着摄像头从上到下扫描了一遍自己的身体。学生们还在诧异之余,他把电脑抬起并扔到了房间的另一角,摄像头里的他变成了一团漩涡状的画面,与学生们彻底告别。对于Charlie来说,对于自己的身体的坦诚,就是要直面人们对他的厌恶。外卖pizza小哥是个阳光开朗的人,每次送外卖,都隔着门窗快乐的和Charlie聊上几句。然而当他终于看到Charlie的真实面孔的时候,惊愕的说了句“Jesus”然后就跑开了。

    "People are amazing." Charlie这个角色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positivity。很可惜,对于自己,他已经全然放弃。但是对于别人,尤其是女儿,他永远相信女儿是好的,是善良的。就是因为这种信念,使得可悲的他也具有可爱的一面——他时不时闪耀的幽默细胞,他对学生的耐心与循循善诱,他对文字的敏感与执着,都让人幻想着,曾经的Charlie或许是位迷人的男性。然而影片只是给我们呈现了他生命终结前的这些最残忍的日子,令人惋惜。

    It's all about love. Charlie与旧妻Mary的互动非常动人。Mary一开始还摆出毒妇的模样。后来等女儿走了,她和Charlie回忆起那天在海边他们一家三口的快乐日子(海洋在影片里大概是自由的象征),她停留在他的胸口,听着他即将死去的心脏的声嘶力竭的搏动。再多的恨意也无法完全抵消爱意,他们曾经那么爱过彼此。Charlie和Liz的互动也很微妙,他们共同深切的缅怀着一个人。Liz也是被生活锤打过的,充满了对世事的不屑。她深爱Charlie,但是深知Charlie,认同死亡对于Charlie想要一死了之的想法,所以没有过度的挽留。

    Moby Dick. 故事里Charlie一遍遍的背诵女儿小时候写的关于Moby Dick的文学评论,文字质朴又灵动,也是Charlie的救心丸。“I just want one thing done right in my life.” 最巧妙的设定在于,女儿竟然忘记这是自己曾经写出的文字,当她把这些文字最后一遍读给爸爸听的时候,自己也得到了文字的救赎。那一瞬间,她忆起了写下那些文字的时候的自己,那个时候她还有父亲,她还可以爱与被爱,她还可以信任别人,她还愿意流露真实的自己——那个时候,她还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尘封的文字,有魔力。

    电影结束的恰到好处。Charlie解脱了,解脱的一刻他充满希望——他看到女儿借由忆起了曾经的自己,他多么快乐,多么解脱。女儿身后的家门半敞着;阴暗的房间里,只有女儿站在光明中。他也要奔向光明——他竭尽全力从病痛的泥沼中挣脱出来,缓缓站起,就这样,最后一次,他病态的白皙的脸庞在阳光下几乎透明,他的瞳色变的湛蓝明亮,宛如那日的大海,而他也终于消融在那片海水之中。

     5 ) 关于真诚这件事

    和前妻离婚半年了,从来没跟父亲认真的说过原因

    那天我很鸡贼的找我爸要我幼年的照片

    “怎么突然想起要这个了?” 等的就是这一句

    “耍朋友了”

    “长啥样?”

    我答非所问“男生”

    他明知故问“你和男生?”

    “嗯”

    “咋又整回去了”

    “内耗积累太久了,想真诚的面对自己了”

    “和妹妹(前妻)离婚其实也多半因为这个”

    我前妻算是一位知情的“同妻”。

    十六前她正是因为觉得我是娘娘腔而对我产生兴趣,我们第一次约会她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gay。” 总之属于是典型的女性化男同形象。对于深受腐文化荼毒的她来说,是“梦想中的对象”

    是我追的她,因为对于当时的我,这是 “ 更简单的选择 ”

    我们性生活没问题,甚至我想要的时候多一些

    起初的几年应该不能算是爱,但我把“爱你”挂在嘴边,给她起各样的昵称,或者同一个昵称用替代声母的方式衍生出好多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直到某天冒出新的昵称。我还喜欢乱编各样没法重复演绎的土味情歌在洗澡的时候唱。

    “你每天这样唱,是在给自己洗脑吗?”她这样问过我,振聋发聩。

    16-19年夏天,新冠来临以前,我们渐入佳境,每年去旅行几次,

    “一起出来旅行的时候你对我都特别好”她每次都这样说

    我不止一次的跟她说过,这几年是我人生至今最幸福的时光

    甚至会有一种“这搞不好就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时光的了吧 ”的感觉。

    17年,我们在恋爱的第十年结婚了,尽管整个筹备过程我都非常不积极,为此吵过几次。但婚后我们的感情又更亲密了。

    那是最美好的时光,我确信我很爱她,我们享受着爱,也享受做爱

    做爱就像理疗按摩,自慰就像日常挠痒

    我经常挠痒,挠痒的时候总是想着男人

    19年和疫情一起来的,还有双向情感障碍的第一次严重郁期发作

    “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敢跟你说,你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几个月让我感到不想回家 ”

    我确诊的当天她告诉我。

    躁期的我像太阳,热烈到灼人。郁期的我像阴沟里的烂泥,谁沾上都会傍臭

    “你是结了婚的,一定要珍惜,我的很多老病人后来一直都一个人”我的医生说

    对伴侣来说,这是艰难的课题

    她小心翼翼的陪伴我

    在躁期捧着我,表现得像狂热的粉丝。

    在郁期安慰我,我头疼睡不着,她会起来给我按摩,直到我入梦。

    后来她也抑郁症了,因为我逼迫她坚持一份“自己的事业”

    “我希望你有一份独立的事业”

    后半句我没有说——以后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自己。

    2022年初,我面试了一个男生,一眼gay。

    过去十多年,我刻意避开任何与gay圈产生交集的可能

    刻意像“钢铁直男”一样对待自己,不护肤,不修边幅,不考虑衣服的搭配。

    她会给我买一些看起来比较“gay”的衣服,我倔强的表示不喜欢,坚决不穿,她会为此伤心

    但我还是招了那个男生

    “我部门来了一个 gay 同事”我看似很随意的告诉她

    后来我和那个男生一起出差,一起回酒店的路上,聊了很多我十几年没有触碰过的话题

    这些话题后来延续到日常的微信当中

    在家时,我开始刻意把手机翻过去放

    “ 跟这个男生聊一聊藏起来的那个我,感觉挺释放的 ”

    “最近我也觉得你状态好了很多,我觉得这样蛮好的 ”

    “我想看看你和那个男生的聊天记录”她从床上坐起来,叹了口气,打开灯,无比卑微的说。

    “看了会伤心,何必还要看呢”

    其实如果当时给她看聊天记录的话,并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越界的话

    但我觉得,痒一直在,现在下决心剜掉,好过再过几年挠到无法收拾

    她哭了

    好痛

    离婚了

    没过多久,我开始追一个无论从任何维度都不应该是我会喜欢的男主播

    有鉴于我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朋友说

    “你是电诈从业人员深陷电诈陷阱”

    我明确的知道,他根本不喜欢我

    我明确的知道,三观根本就不合

    我明确的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做错误的事

    无节制的打赏,给他买这买那

    参加我从来不喜欢的夜场烂酒局

    拒绝正视自己的经济情况

    3个月,破产了

    该!我站在自己身边嘲笑自己,笑得很爽

    然后,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虽然差着十几岁

    但无论是三观,兴趣,甚至隐秘的XP都完全匹配,不可思议

    “这几年你儿子过得好累,希望你能“真正的”理解并支持我”

    之所以说“真正的”,是因为十几岁时我就跟我爸出过一次柜,他小心翼翼的做了一晚上“正确发言”。但最后他说:“从明天起,这个家再也不要提这件事”

    “想听实话 ?”他用废话来铺垫

    “那肯定是想听实话啊”

    “我不可能接受得了”

    “那确实没办法”

    “你的确改变不了,我也干涉不了,但带回来吃饭这些就算了,你耍你的就是了”

    “嗯,跟你说了,我就释然了”

    终于不会再痒了

    虽然心里会一直有个痛

    不过,比起痒,我一直都更善于耐受痛

     6 ) 《鲸》深度评论---台前幕后与人物解析

    前言

    如果把《鲸》里涉及到的主题用字打出来会是:暴食症肥胖症、LGBT、宗教、亲子关系,这一大串看似“政治正确”和充满“普世价值”的滥调陈词,加上费舍每天会花四小时扛着最重达到136公斤服化道具以适应角色这种似乎是把人骗进电影院的噱头,这怎么看都感觉会是一场视觉奇观加老套无比说教凑成的冲奖电影

    但结尾处,女儿哭泣着打开门准备摔门而走,却终在阳光下露出她柔软一刹那的时候,我哭的是这么大声。

    十多年前,还在读高中的我看了《梦之安魂曲》,它是让我真正爱上电影的电影之一。到现在我也记得在当年它给我带来的震撼。观影的过程中,第一次体会到,电影竟然能如此触碰与牵动观众的内心。

    后来的《黑天鹅》《摔角王》也同样,导演达伦非常擅长刻画处于极端心理状态的边缘并在边缘游走的角色,又特别擅长用镜头语言和配乐剪辑把你骗到这个角色里面去,让你体验一下“他”的感受。所以看达伦电影的时候总是充满着一种拉扯感,一不留神,你已不坐在观众席上,而是被吸入银幕里,呼吸都与角色同步起来。而恍惚过后,银幕慢慢落下,你也好像同角色一起过完了一生。

    电影发明后,人类的寿命至少延长了三倍。

    看完达伦的电影,总会想起杨德昌说过的这句话。

    What made the Whale

    《梦之安魂曲》中主角Harry的扮演者Leto,读完剧本后,去纽约的瘾君子圈里混了一个月, "Every night was an adventure."他在访谈中说到。这一个月里,他发现有些人的注射会偏离血管,这基本上等于往自己的胳膊里直接下毒药,也会意识到某些人突然就消失了,最大的可能是他们overdose后倒在某个club、厕所、大街上,直到被某个路人发现,早就没了呼吸。除此之外,角色对他的要求还引申到了他的身材上,为了让身体达到那种形容枯槁的效果进行的极端饮食,甚至把自己搞到进食障碍,到最后Leto发现自己对“减重”这件事像吸毒一样上瘾了。

    好在他演完戏后去葡萄牙Rehab封闭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重新修复了自己与身体和自己与食物的关系。

    Leto in 《Requiem for a Dream》

    但这种牺牲也让他贡献出了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场表演,《梦之安魂曲》里的那个混乱又脆弱不堪的青年Harry是如此真实。

    冷知识:Jared Leto的前女友名单包含Scarlett Johansson、Cameron Diaz、Lindsay Lohan

    拍摄《黑天鹅》的时候,Natalie Portman受过数次伤。最严重的一次,在表演中因为她的芭蕾舞鞋不够硬,摔倒后肋骨错位,并引发了脑震荡。波特曼本来就已经够瘦小,但她还是为了这个角色减重接近20斤。在每顿都只吃蔬菜和坚果的条件下,她每天都要练芭蕾,最长的训练日里一天要练16小时。在访谈中,她说她了解到真实的舞蹈演员会带着受伤的脚腕、顶着足底筋膜炎的剧痛或者扭伤的脖子参加训练和演出,只为了保证没有其他人能夺走她们在剧团里的位置。

    Portman in 《black swan》

    在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之后,有记者采访Natalie Portman,她说:“I thought I literally was going to die.”

    热知识:导演达伦为了创造影片里那种真实的竞争的感觉,本来故意要在两个女演员之间人为制造张力,在拍摄的时候不让两个演员见面、对戏,但是因为波特曼和另外一位演员米拉·库尼斯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是好朋友,导演的小心思而以失败告终。

    《鲸》拍摄于2019年至2022年,其间发生的事我不必多说,COVID是这个世界所共同经历的创伤,它也让电影的制作变得困难了数倍,当费舍在pandemic爆发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很确信这部电影要搁浅了。

    但是达伦选择了继续。

    Fraser出演之前在Obesity Action Coalition(美国为肥胖症病人发声的一个公益组织)做了很久的调研,他了解到了肥胖病人的所有生活,和生活中会遇到的痛苦。

    他在访谈中说:

    肥胖症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他们中的很多人,说他们小时候受到的言语攻击使他们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里,肥胖在社会中一直被当做不努力的标志和一种笑料,身材焦虑让他们开始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解决这种焦虑,反而使他们成为了真正的病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如果让十年前的Fraser来出演Chalie他是没有任何机会能够把握这个角色的,因为那时候的他“并没有类似的生活体验,也没有足够的父亲经验去真正进入这个角色。”

    2018年GQ对Fraser有段采访,标题叫“What Ever Happened to Brendan Fraser?”采访里他讲述了自己被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主席Philip Berk猥亵并抑郁的事情(Berk在诉讼中否认),而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也导致了他的发胖,在出演whale之前,他就是身材羞辱的受害者。

    不管是Leto,Portman还是Fraser,they were all literally in their character’s shoes.

    《鲸》也让Fraser拿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他是评论界认为最有可能拿到奖的演员。

    主演达伦的电影往往不仅是一次挑战,而且是一次新生。他是演员们的精神导师,但他总是通过痛苦帮助学徒们成长,这让他对演员们来说可能也多了一丝亦正亦邪的气质。(老斯内普了,笑)

    “但是人不可能完全不关心他人”

    Liz说:“I don’t think I believe anyone can save anyone.”

    在Alan死去之前,Charlie一定是会反驳她的。但这里Charlie没有反驳她了,因为Alan自杀后,骨子里他也无法相信任何人可以真正拯救任何人,就像他无法拯救他自己的挚爱Alan,Liz也无法拯救他。这个世界是存在边界的,人与人之间就算用尽最大的力气,也无法保证能真正触碰到对方的内心。

    如果一个人心意已决,能够改变他的,只有他自己罢了。

    但就算这样,Charlie也觉得人不可能真正对另外一个人漠不关心。

    因为关心但又无法改变,所以痛。

    男友是Charlie的痛,女儿是Charlie的痛,肥胖本身可能也是Charlie的痛。

    我曾经也有body-shame,对自己的身材无限苛责,生活在这个时代,可能很少人能逃脱。我有为了快乐、快感暴食的经历,暴食完马上蹲在马桶旁边,把手指伸进喉咙里搅动,我已经很熟练了。“我必须吐出来,我不能胖。”

    吐还是为了吃下一轮。一轮两轮过去,我肚子里装满食物和酒,但是心中只有自责和悔恨。一边吃着吐着的我其实非常清楚,这是一种恶性旋涡。每次都许诺自己下次再也不这样,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做到,暴食就像是小时候你的一个坏朋友,当它真正缠着你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摆脱它。

    而Charlie不是因为快乐而暴食的,他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给我一种悲伤的感觉,当他真正失控的时候,暴食和之后的悔恨是他惩罚自己的方式。

    瘾君子到最后,吸毒也不再是为了享乐。当毒瘾犯了的时候,你可以从他们痛苦的样子里看到,他们其实是为了想要逃离这种痛苦才吸毒的,大部分吸毒者应该都能意识到毒品对他们生活的毁灭性打击,但他们却无法停下来。

    斯坦福医学院教授、神经学家Humberman有期播客专门讲了多巴胺和上瘾:

    上瘾的实质是一种范围的极大缩小,平时的你可能会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有好的感觉,比如运动、美食、跟朋友约会、跟亲人交谈,但是上瘾会让你只能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找到好的感觉。

    他的播客里也谈到过:我们的人体有一种机制,当你剧烈刺激了多巴胺的分泌,比如吸毒、暴食、酗酒等,在之后,你平时的多巴胺基准线会下降,而当你重复这样做的时候,多巴胺基准线会降到非常低的位置,这导致了他们平时的痛苦、抑郁,所以你会看到瘾君子、酒鬼往往像一滩烂泥。而同时,边际效应又使得相同剂量的酒精或者毒品早就无法让他们感受到快乐了,这时候他们只有加大剂量,但这种加大又使得他们的痛苦抑郁更多,到最后,事情已经不可逆转,他们中很多人会死于overdose或者焦虑抑郁引发的自杀。

    对Charlie来说,这更加复杂,除了这种无法逃避的恶性循环,他更是在用肥胖去接近死亡,用死亡去完成他自己的救赎。妻子摔门要走,查理哭着说:“I need to know that i have done one thing right with my life!”不得不说,这段Fraser演的太打动人了。

    他的救赎是:在死后,他的教诲以及留下的12万美元能够帮助她女儿获得一份decent的生活。

    尼采说:人是一条在动物和超人之间拉扯的绳子。

    Charlie既需要暴食去逃避现实,又需要暴食后的痛苦和慢性死亡来帮他赎罪。

    在这个意义上,动物跟超人这两个词已经模糊了边界,当暴食和肥胖在他心中生发出自己的意义,他就可以在房间里一边腐烂一边又发出耀眼的光亮。

    查理的教诲Charlie’s teaching

    本片的原舞台剧作者也同时是电影剧本的co-writer:Samuel Hunter出生于爱达荷,从小在福音派基督教学校里上学,当他11年级时(高二),他出柜了。

    当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渐渐变得更加抑郁,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但是我在这种状态下在我20岁出头的时候,飞速陷入肥胖。

    幸而有来自家庭、心理咨询师和另一半的支持,他耗费接下来10年的时间减重成功。Samuel也意识到,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支持,他生活可能会迅速倒向另外一种可能。

    Samuel Hunter

    所以根据另外一种可能,他最终创作出了舞台剧《the whale》。创作过程中,他同时在教授一门探索-写作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他极度的想与这些学生们建立链接。有一次,他请求他们写一些在他们心底是真诚、真实的东西给他。其中一个学生写的东西是:“I think I need to accept that my life isn’t going to be very exciting.”这句话也出现在了电影里。

    真诚与真实,为什么对Charlie来说这么重要?

    Charlie的partner,Alan,曾是New life教会的传教士,而他的父亲则是这个教会的领袖。Alan本来很爱New life,并为此去了南美传教,但是却不想回家,因为父亲早已安排好他回来后要与根本不熟悉的女教徒结婚。

    当他回家后遇到Charlie并坠入爱河后,被他的父亲赶出了教会也把他在家族中除名。《圣经》里把同性恋归为一种罪恶,他的父亲甚至在最后都把他的自杀说成是一场“不幸的意外”。神打着爱世人的旗号又把很多东西打为罪恶,但是因为教义将孩子逼到自杀难道不是一种更大的罪恶?从始至终,Alan的真实都没有被父亲或者教会接受。

    Alan是被虚伪害死的。

    更可笑的是,New Life小哥做过的事被Ellie捅到老家,在反转性的得到家人谅解和接受之后,立马好起来了,这是真实被接纳的结果。但是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治愈与接纳的关系,竟然反过来觉得Charlie的问题是同性恋,觉得Alan的问题是因为他在逃避上帝的旨意,背弃上帝选择和Charlie在一起,而神是可以“治愈”同性恋这种罪恶的,这是多么讽刺的一幕。

    所以Charlie愤怒了,用他与Alan真实的相爱,和教徒最无法接受的同性细节去激怒New life小哥,Charlie第二次在影片里失控。而这种失控也导致了小哥承认自己的伪善:“是的,你很恶心!”这也终于是一点来自他的真实。

    但道歉的居然是Charlie。

    Charlie在Ellie八岁的时候抛家弃子,这是无法否认的罪。并且这也是因为他自己的某种“虚伪”,或者说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造成的。我们可以想象,Charlie在当初是如何娶妻生子,后又突然出柜。

    他在摈弃了这份虚伪,在追求属于自我之真实的路上,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对前妻Mary和Ellie造成了无法磨灭的巨大痛苦,所以他必须赎罪。

    Mary 因为害怕被Charlie指责是个不称职的母亲所以一直不让他进入到女儿的生活中,虽然因为Charlie离开了他们,前妻有一切理由对Charlie感到失望和愤怒。但是她对这件事情的误判也确实是对女儿的一种伤害,以及使女儿逐渐对生活失望的原因之一。

    如果当初Mary没有如此强硬的不让Charlie接触女儿,是不是Charlie也不用一场计划好的死亡来赎罪了呢?

    可惜没如果。

    无论是Charlie的前妻还是被Ellie整过的所有人,包括看电影的我们甚至Ellie自己,可能都会认为Ellie本性是evil的。唯独Charlie可以看到,虽然Ellie有自己的问题,但她是真实的,真实的痛苦好过伪装的快乐。

    所以他不断让她把她的真实表达出来。

    Charlie做到了接纳那个连Ellie心底可能都不接受的自己。在他心中一直都有Ellie小时候的存在,那个存在是amazing的,她是那个perfect daughter。所以Ellie最后哭着也笑了,她在小时候写的那篇关于《Moby dick》的文章的最后一句是:“This book made me think about my own life, and then it made me feel glad for my…”,这一刻他两一起回到了Ellie小时候那段美好的时光里。

    Charlie最终也没能把Alan救回来,他知道Alan的死,跟Alan父亲不接纳他的真实有无法推脱的关系,但也许这一次,他可以救下女儿。

    当真实被接纳,Ellie也许就能得到治愈。

    女儿脸上那一抹真诚的笑容,也就是他自己的救赎。

    这一幕就是属于Charlie的耀眼光亮。

    后记

    1.This apartment smells.

    This notebook is retarded.

    I hate everyone.

    Ellie在影片里写的这段是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的格式,由“五-七-五”的音节组成,Charlie读后马上发现了这点,我估计小时候可能跟Ellie讲过绯句。

    2.这部电影里还有两个角色,Charlie的同学们和送披萨的小哥,看到Charlie真实的样子,他们的反应都非常现实,有迷惑不解的、有拿起手机马上开拍的,披萨小哥看到Charlie后不可思议的叹气也是导致Charlie崩溃性暴食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可能就是人性吧。

    悲哀吗?悲哀。但是我们能不能在有这种反应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judge the book by its cover,甚至,如果可以的话,不要judge。

    3.特别喜欢Liz这个角色和饰演者泰国演员周洪的表演,她也因为本片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提名。当然还有女儿Ellie的扮演者,在采访Fraser时,Fraser也提到了Ellie扮演者Sadie Sink的演技,说她已经不是一块璞玉了,而是一块钻石,与她对戏时可以看到她每一面都在发光。

    是所有演员精彩的演出才让整部电影的打动人心成为可能。

    4.很多评论家说什么这次的达伦用力过猛,太煽情blablabla,fxxk them,老子哭的很爽。

    后后记

    替某个宇宙中,一两年后的Ellie给爸爸写了一个狗尾续貂的信:

    Dear Mr.Whale,

    嗨,Fatty,你的grease fire有把地狱照亮一点吗?小鬼是不是抱怨你居然烧了那么久,搞的他加了两轮班还没结束,哈哈哈哈。对不起,地狱笑话is still kind of my thing.

    我跟Liz聊到你的时候她还是会红眼睛,她说她恨你,但我觉得那天她说她去楼下等你的时候就已经原谅你了。后来我们又聊到那个New life的小哥,关于我,起码有一点你是错的,我当时是想搞死他的,不过现在来看结果还挺好,I guess God works in mysterious way,right?我妈还是老样子,只有喝酒的时候才能快乐一点,不过12万刀对一个人帮助还是很大的,起码家里的啤酒不再是一箱一箱超市打折的百威了,哈哈。

    我妈很喜欢我女朋友,说她有点像你,说我们是魔鬼配天使,说实话我有时候真的受不了她身上那股“正能量”,傻了吧唧一条大金毛似的,但真到吵架的时候又吵不赢我,我特别喜欢看她生气又说不赢我的窝囊样。哎,我好爱她啊。

    我考上大学了,跟你一样主修英文,我的同学们真的很难搞,而且又蠢又笨,可能也只有你这种人才能觉得他们每个人都跟花一样吧。不过还好的是,大学里没人阴区区在背后指指点点了,毕竟这里LGBT比异性恋还多,谁敢在背后笑我们的话我们会把她搞到退学的,哈哈哈。

    你不是喜欢我写的东西吗,我再给你写点吧:

    People are bastards.

    But I don't hate them somehow.

    It is ok for now.

    哦对了,我还多了一个鲸鱼纹身,你应该会求我给你看看吧(笑),不过我把它纹的很小,总不能真跟你似的吧。最近我老是会梦到小时候,有天我们三个去了海边,我妈那时候好瘦,每次她穿那套黄色的泳衣你都会夸她好看。我记得那天海水的颜色,海浪刮到岸边的声音,还有你走向海的样子,当然也记得那时你给我教我绯句的事,I never forget anything,remember?

    Hey,Daddy.

    I missed you so much.

      Yours, Ellie


    我是大海,一个用爱发电的写作者,创作不易,你们的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7 ) 过气男神,史诗级大逆袭……

    奥斯卡刚刚落下帷幕。

    杨紫琼主演的《瞬息全宇宙》横扫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7项大奖。

    重磅表演奖项中,唯一旁落的就是影帝桂冠。

    今年54岁的布兰登·费舍凭借增重+特效化妆,展现了一个重达272公斤男子人生中最后的一周。

    脱胎换骨神演技,带来无穷无尽的震撼与感动。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

    文学教授查理在女儿8岁时出柜,并爱上自己的学生。

    为了追求真爱他抛妻弃子,但幸福日子没过多久男友就去世了。

    查理陷入绝望之中,同时袭来的还有曾经抛家弃子的深刻愧疚感。

    心态垮塌后,查理患上了饮食失调症,自暴自弃地吃成一个“肉山大魔王”。

    即便各脏器已经濒临崩溃,心脏随时可能衰竭,但查理还是无法停止疯狂进食。

    在一次心脏病发后,他想起自己还有最后一个使命必须完成。

    查理决定与九年未见的女儿联系,修复父女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自暴自弃、自我认同、赎罪、弥补的故事,它深刻、动人、写实,通过肥胖症患者的心理,细数那不为人知的遗憾。

    开篇观众就知道男主只剩下一周的寿命, 字幕中“星期一”、“星期二”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日期,却在此刻变成死亡倒数。

    这一周内,我们看尽了他因肥胖而面临的生活不便、歧视和健康问题。

    心病的折磨和生理的痛苦都让人不忍直视。

    即便世界偶尔对查理释出善意,但往往下一秒就会残忍收回。

    出于自闭,查理总是让披萨外卖员把食物放在门廊,天长日久外卖员开始关心起查理。

    结果在目睹查理真容后,丢下一句“我的天”就落荒而逃。

    虽然饱尝心碎的痛苦、肉体的磨难,但看似消极厌世的查理却带着真挚回望生命中的所有人。

    在他那纯净温柔的眼睛里,似乎没有绝望只有希望。

    在生命苦痛之外《鲸》讨论了人的同理心,那是不论外表、背景或信仰,人与人之间本能的羁绊与关怀。

    年轻传教士尽管知道他的同志身份,也曾被查理的朋友驱离多次,却仍希望能在他最后的日子帮助他。

    查理的女儿虽然满腔愤怒,却不断回到查理的公寓陪伴,即便她难以原谅父亲曾经的过错。

    已故爱人的妹妹把查理视为至亲,她理解查理的痛苦,即便不忍他暴食伤害自己,却还是带给他最喜欢的食物,静静陪他走过最后的时光。

    《鲸》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被救赎。

    最后,影片并没有选择让一众正常人拯救查理这一位失常的病人,反而让查理打开女儿的心结,让水火不容的母女有了和解的可能。

    既锐利,又兼具抚平伤痕的细腻,赋予边缘群体自述的机会。

    而不是以励志的减肥主线,穿插克服障碍的狭隘叙事结构,加上取巧意淫男主的肥胖臃肿,最后满足大众对正向成长的病态执念。

    拒绝妥协、讨好的态度,正是本作让人敬佩的原因。

    在剧作上,《鲸》也是一部缜密的作品,堪称单一场景拍片的教科书。

    原作是塞缪尔·D·亨特创作的同名舞台剧,全剧只有6个角色,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间屋子里,电影版请到原作者亲自改编剧本。

    之所以用《鲸》做片名,首先是男主庞大的身躯在外观上的相似,其次是因肥胖产生的呼吸道哮喘、啰音,与鲸鱼的低鸣互相呼应。

    二者看似庞然大物,但其实没什么杀伤力,通过不断回荡的旅程找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强调《白鲸记》这个关键书目,电影以奇观式的角度呈现查理硕大苍白的体态。

    视觉上舍弃了常见的宽银幕画幅,全片以接近正方形的 1.33 :1画面比例拍摄。

    镜头强调男主过着极度狭隘生活的同时,也刻意让他在画面中看起来更为巨大慑人。

    擅长心理惊悚题材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以近似肉体恐怖(body horro)的方式呈现查理罹患肥胖症的外形,将常人对肥胖的恐惧用病态甚至畸化的硕大身躯体现,创造不适感。

    片中一幕刻意将摄影机放置于低角度,拍摄查理赤身裸体并缓步前进的画面,搭配诡谲如同怪物出场的背景音乐,达到怵目惊心的观影感受。

    除了视觉上的分量,在音效上安排了数首磅礴的配乐,在查理步行、胸闷以及悲痛时插入,打造全方位的沉浸感。

    观众仿佛是在浪涛中前行,随着剧情发展左摆右晃,再加上顺畅的场面调度,让环绕于狭小平房的故事充满着张力。

    由于本片的场景非常之少,在没有任何大场面、华丽特效的情况下,故事的重心完全压在男主布兰登·费舍的演技上。

    为了饰演查理,布兰登每天得花六小时化妆,穿上重达300斤的人造皮装,光脱下这套妆造就得花上整整一小时。

    这套特殊服装让布兰登在拍摄过程中吃尽苦头。

    由于这套装备完全不透气,道具师只能在皮套下加装类似赛车手的冷却冰衣,冰衣上布满管线,可以让凉水在里面循环流动进而降温。布兰登说他每天都要融掉七、八大袋冰块。

    在着装完毕后,从化妆室走到影棚大约70多步的距离,得靠一名壮汉用推车移动他。

    因为每场戏拍摄的内容不同,布兰登身上需装备50到300斤不等的额外重量,所以身旁必须四、五人随时待命,协助他站立、坐下、补充水分、更换他背后的冰袋和管线。

    片中查理的健康每况愈下,特化团队准备了几组肤色渐变的手臂、腿部和身体部位,以反映角色的躯体状态。

    而脸部的人造皮无法重复使用,在拍摄期间特化团队必须每天准备新的人造皮。为了显得更加自然,布兰登面部的人造皮和毛发都是一根根手工贴上,之后再进行人工修剪。

    层层重压下,片场表演的布兰登几乎等同于受刑。

    每天收工时将脱下皮衣后会感到头晕目眩,片中饰演女儿的萨迪·辛克(《怪奇物语》中的Max)说两人在拍摄期间几乎没有聊天,“他的特殊服装太热了,所以在拍戏空档,布兰登总是被迅速带到有空调的帐棚内,避免中暑晕倒”。

    所幸,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布兰登凭借“毁容级的演出”勇夺奥斯卡影帝,本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6分钟。

    而布兰登这次带给人们的感慨,其实不只是电影本身,还包括他真实的经历。

    他几乎与片中男主一样,充满了纠结的选择跟自我悔恨,最终仍想奋力一搏,在黑暗处找到光,用爱救赎。

    《木乃伊》系列中的布兰登堪称up的童年男神。

    演艺生涯本该顺风顺水,结果却惨遭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前主席菲利普·博克性骚扰,拒绝潜规则遭到业界封杀,加上母亲过世、离婚等众多打击,演艺事业开始走下坡,他的外貌、身材和健康状况也跟着恶化。

    有近7年的时间,布兰登经常进出医院进行脊椎、膝盖、声带等多处大大小小的手术,以治疗他在拍摄《木乃伊》系列造成的损伤。

    女主蕾切尔·薇兹曾透露,当年他甚至在片场停止了呼吸,最后靠CPR捡回一条命。

    之后只能在小成本电影中混口饭吃。

    导演为了把《鲸》搬上银幕筹备了近十年,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该找谁出演。

    试镜的明星情绪都不对,找来的肥胖症素人专业性不行……

    直到某天,他看到一部巴西独立电影的预告片,布兰登在里面演了一个小角色,才想到邀请他。

    沉寂多年后,布兰登挺过了恶意中伤的评论,终于重返大众视野。

    本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除了那些能量丰沛的角色诠释、张力戏码,在穿透奇观外皮的凝视、建构深刻之外,更投入足够深邃的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鲸》更照亮了许多深陷同样处境的人,包括布兰登自己。

    正如他在赢得美国影评人票选最佳男主角奖时,说的那样——

    “我想让你知道,如果你也可以站起来,往光明前进的话,好事会发生的。”

    那些感觉正在黑暗漩涡中挣扎的人,

    任何时候,请别放弃自己。

     8 ) 如果没有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那么关于这部电影的一切就都不成立

    如果你真的没有做过功课,或者和我一样,只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购买《白鲸》这一世界名著后囫囵吞枣,那么请往下看吧。

    在浅浅浏览了一位名叫菲利普·霍尔的作家在赫尔曼·梅尔维尔诞辰200周年之际写的一篇文章(国内翻译版本)后,我择取了文章中他的几处表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白鲸》可能是第一部描写同性婚姻的西方小说。”

    2- “实际上,《白鲸》整本书都是情根深种的梅尔维尔写的一封情书,收信人是他的英雄,纳撒尼尔·霍桑。他给霍桑写信道:‘你北方的根,深深扎进了我南方的魂。’ ”

    3- “正如《大白鲨》的作者彼得·本奇力后期投入鲨鱼保护事业一样,梅尔维尔的作品可能亦有效——将鲸鱼重新塑造成特别的符号。他发掘鲸类身上最原本的美,如此这般。”

    那么,现在你们能理解Ellie在八年级所写的那文章了吗?如果还不能的话,且听我细说。

    ------------------

    第一部分:

    "His entire life is set around trying to kill a certain whale. I think this is sad because this whale doesn't have any emotions, and doesn't know how bad Ahab wants to kill him. He is just a poor, big animal."

    “他(Ahab)穷尽一生试图杀死这一头鲸,但我认为这很可悲,因为这鲸没有任何情感,也不知道Ahab究竟有多想杀死他,它就是只可怜的巨大生物。”

    你是不是会因为Charlie的形象先入为主,认为他等同于Ellie在文章中描述的鲸?其实非也。而这一点,恰恰是我认为的影片最为高级的地方。这没有情感、一无所知、可怜的庞然大物,借由Ellie的文章,不妨说映射的是Charlie那具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身躯。

    Ahab倾尽一生追杀鲸,将鲸视为他生命中的宿敌,这里的Ahab,才应该对应的是Charlie——他顽强对抗的正是自己的身躯,而这身躯是将食物视当作悲痛安慰剂所承担的“恶果”。众人因此厌弃他,而他也从未停止厌弃自己,没错,这身体便是Charlie将自己的灵魂从躯壳中剥离出来后、悲悯凝望着的“宿敌”,这很可悲,这便是“鲸”。

    从我上文提到的第3点(“将鲸鱼重新塑造成特别的符号,他发掘鲸类身上最原本的美,如此这般”)以及Ellie的表述(“它就是只可怜的巨大生物”)中,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作者梅尔维尔和Ellie对于两个庞然大物的理解是达成共识的——

    那,只是鲸,而那,又只是身体。

    -----------------

    第二部分:

    "And I fell saddest of all when I read the boring chapters that were only descriptions of whales, because I know the author was just trying to save us from his own sad story, just for a little while."

    我感到最为悲伤的,是那些无趣的、仅仅只是在描述鲸的章节,因为我知道,作者只是试图让我们从他自己悲伤的故事中得到片刻喘息,哪怕只是一会儿。”

    从文章前段的表述中,我们看到,Ellie认为主人公Ishmael,就是那个和同性男子在教堂结婚的Ishmael,代表的正是作者梅尔维尔自己。此处,呼应我择取的第1,2点。我在理解Ellie和梅尔维尔之前,其实不大明白为何要采用“his(指author) own sad story” 这样的描述,这一"sad"究竟从何而来?“his own sad story”毕竟不同于“his sad story”,一个own,无疑将sad衍生到了作品之外。不过现在,大抵是明了了——

    你只需感受一下发生在Charlie身上的一切就好,同Ellie一样。倘若感受者的想象力足够柔软,那个200年前就能描述同性婚姻、讲述“抗争心魔”故事的作者,怎么不会让她大胆联想这背后的一切,并且为之触动的呢?

    -------------------

    第三部分:

    “This book made me think of my own life, and then it made me feel glad for my...”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生活,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

    我们知道,Ellie的文章在文中被复读了多次,但是最后的这句话,从来都没有被说全过。第一次,当Charlie要求Thomas为自己读文章之时,也是一到 “feel glad for my...”之处,便戛然而止。

    Charlie对于Ellie说:“这篇文章是我所到过的最好的文章。”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Charlie何出此言?

    在没做功课之前,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是溢满的无奈和悲凉,看到中途,当鲸这一庞然大物与Charlie的身形在形象上重叠,我会下意识地认为,它在表达一种直入云霄的悲怆的哀嚎,正如鲸的叫声一样。但是(划重点!),如果仅以上是你所感受到的全部,那便错过了打开全片核心的钥匙。

    影片末尾,Charlie努力走到Ellie面前,而此时,Ellie恰恰读到文章所能展示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and then it made me feel glad for my...”,紧接着,Ellie抬头,画面是金色的,二人相视一笑。当时的我,脑中霎时有一根弦绷紧了,等啊等,等到演职人员表滚动完了,也没有等到这在影片中“三缄其口”的内容。

    那么这里,我大胆猜测,“feel glad for”的对象,定是关于Charlie的。

    “最好的文章...”

    “你很美丽...”

    “我找不到比你更优秀的女儿了...”

    “你在意别人...”

    以上均为Charlie对于Ellie的描述。你以为这是一个满怀忏悔的父亲通过对女儿浮夸的赞美来寻求内心的安慰?

    不!以上所有的赞美,我想均源于Ellie八年级时的那篇文章,故而大胆猜测,那是一篇给予Charlie最为有力的慰藉的文章。其中,Ellie置身关于《白鲸》的主流解读和评价之外,嗅到了源于作者梅尔维尔的悲伤的故事,而她因此想到的自己的生活,那自然是关于Charlie的。从梅尔维尔的悲伤中,她感同深受,并她很自然的将梅尔维尔的《白鲸》与关于Charlie的一切重合。

    梅尔维尔为什么要大段大段描述鲸?也许大脑需要“空白”的时刻,让读者在自己表达的悲伤之中得到片刻喘息。Charlie为什么暴饮暴食,自暴自弃,将自己变成一个“遭人唾弃的庞然大物”?也许同样,是为了从自己深陷的悲伤之中得到片刻的喘息。

    (题外话:上面这一点,几乎是所有暴食症患者具备的共同点。片中其实有一句特别让我触动的台词,就是Mary对Charlie说,“你那种乐观,很讨厌”。对于这个“乐观”,我只想说: He’s not. 没有暴食症患者是真正乐观的,这只是你看到的乐观。Charlie just, sees people.)

    Charlie说:“你不觉得,其实人根本不可能不去关心别人吗?”

    所以,能写出这样文章的Ellie,在意Charlie,理解他的一切。正因如此,无论她给人呈现的样子多么asshole,Mary口中的她是多么evil,Charlie依旧肯定她的美,肯定她内心深处对别人的关心,因为,Ellie的文章是给予Charlie最为美好的一道光,如果她能理解他,那他也一定会倾尽所有去理解她的一切。

    你们有没有发现,Ellie冲Charlie抱怨发泄时,一直针对的是Charlie对于她的抛弃,缺席她的成长,实际上从未真正抨击过他目前的身材和长相,他对Alan的爱情?反倒是Charlie表现出来的的自责和自弃:你怎么会希望拥有这样一个形象的人参与进入你的成长呢?

    Thomas怀抱着自己特有的同情心,试图用自己的方法帮助Charlie, 但是他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仍旧认定Charlie的同性之恋有罪。披萨小哥Dan怀抱善意关心Charlie,但是当他看到那庞然大物的一刻,那种嫌弃的神情依旧跃然于脸上。两人的关心是的确存在的,但是,他们同Ellie不同,事实上两人分别对于Charlie的身材和性取向抱有成见。这三人形成了非常绝妙的对比。

    Charlie说,你不觉得人不可能做到不关心别人吗?我想要加一句,人也不大可能不judge别人。既然如此,我没必要批判Thomas和Dan。果片中存在一个没有judge别人的人的话,我想那就是Ellie。既然如此,我想,在那么多人都认为Ellie很糟糕、无可救药之时,Charlie愿意站出来,维护Ellie,尽管这丫头同样对自己“恶语相向”。他不会因为这些jugde 她,正如她从来没有judge自己一样。

    也许Liz同样是Charlie生命中的一道光,但是这和Ellie不一样。简单来说,Liz更像是在反复舔舐着伤口,和同病相连的Charlie抱团取暖,但其实,循环陷于悲伤中,并不能拯救你。因为,拯救你的话大多不是“你很可怜,我很同情你”,而是“你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给我起来!”

    所以,抱歉Liz,一切钱都是给Ellie的,不会留下来改善你和我的生活亦或生命。这会让我觉得,我这辈子唯一做了一次正确的事情...

    布兰登·费舍拿小金人时候的发言道,当你身处深海之中,能够拥有勇气的站起来朝着光亮行走,那么美好的事情会发生的,诚然。

    可我还是想加一句,黑暗依旧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到最后一刻依旧悲伤的原因。

    后话:

    有点想磕Ellie和Thomas,嗯,突然就没戏了。

    《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死于心脏肥大。

     短评

    年度最佳节食餐单,看完一部起码少吃两顿……

    4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真的边看边感叹怎么可以这么惨,但是这可能才是现实中同志群体里一部分人的真实状况?同志群体看似光鲜亮丽,instagram上刷到的永远是肌肉丰满的年轻美男子和美到不真实的夫夫。可是我们看不到的是更大一部分外貌并不出众,生活并不那么幸福的人,他们可能像Charlie这样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被生活的困苦磨平了棱角,丧失了追求幸福的动力与能力。这个角色的对现实的极端化与戏剧化处理,与此同时Charlie也是活在悔恨自责中、不幸福的、寻求救赎的人的集合体,现实到令人胆寒和害怕。所以这个角色给Brandon Fraser再合适不过了,他和主角Charlie一样经历了太多起伏,事业受挫之后身材也走形,这个角色就是他的回归和救赎之路,给他鼓掌。

    7分钟前
    • VincentP
    • 推荐

    2023.1.31巴塞罗那Phenomena。7.5。Do you have the feeling that people are not capable of not caring?庞大而柔软的男主角身陷沙发中就像一头搁浅的鲸。暴食自毁的他怎么会是前妻嘴里“永远乐观”的人呢?他自身就已经是一个黑洞。他的死仿佛鲸落——回归大海,创造生命绿洲。就本人而言其实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叙事像主角一样虚弱而过分理想主义,在Darren Aronofsky的作品里规矩得像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么回事啊?阿伦诺夫斯基,朴赞郁,阿莫多瓦,导演一老叙事就会变得平和吗?故事是拯救和治愈,但现实其实是披萨小哥惊愕中带点厌恶的表情,是夜校课程学生皱起的眉头和恶意的笑容。Ps. mark赫尔曼的《白鲸》。

    11分钟前
    • CuriosaMente
    • 推荐

    拼死吃披萨和竭力站立起来一样燃。

    16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男主真的演得太太太牛逼了,他的眼神和一直在说sorry的状态真的让我觉得闻到了将死之人的腐败味道。全部室内场景的群戏的确很有舞台剧的影子,但是每个人物都蛮有料的。最后和女儿的对手戏我都完全看不进去女儿在干嘛,就看着他每一个动作就能哭晕。(一边擦眼泪一边赶船也的确搞笑)

    18分钟前
    • 十杯牛奶
    • 力荐

    达伦在交出了2010s最叛逆的电影之后,这一次则完全臣服于主流审美,这倒没什么问题,但全片都是毫无惊喜的陈词滥调对于达伦来说或许就是个问题了。片尾煽情过火,音乐使劲往上顶,硬要拔向一个更高的情感层级,真的太过刻意了。演员调度方面让可活动空间形同一个戏剧舞台,在特定的表演区被叫住或中止动作对应的是演员在台上的走位记忆点。特效化妆有很大的功劳,毫无疑问帮助了演员表演。@Venezia79

    23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从未想过吃会是如此悲壮的一件事。如果鲸鱼真是无情生物,他又怎会一心吃死自己?“鲸”和“单身男子”同样是关于同志的有序死亡,但阿伦诺夫斯基比汤姆 ·福特更加内敛,探索的是照亮幽暗人心的一点微光。布兰登·费舍贡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让人恍惚相信他就是那只叫Moby Dick的白鲸。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油炸食物是治疗我疼痛的氧气,也是杀死我的毒药。你的作文是阻碍你毕业的原由,却是救赎我的宗教。原本以为杀死那头鲸鱼,人生就会变好。却变成向命运乞食的乌鸦,摔碎了求生的骨碟。人要为过去赎罪,这是上帝对人间的惩罚。人无法漠视彼此,这是人类最接近的神性。读你的文字,让白鲸直立,让爱永生。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像是另一种画风的《单身男子》,在极致孤独的时光里把绝望转化为实体的脂肪,用富有仪式感的慢性自杀祭奠挚爱。与单男的忧郁不同的是《鲸》更显悲怆,极力渲染不愿被拯救的哀痛和巨物陨落的悲壮。达伦出色的室内镜头调度和布兰登费舍的精湛表演相得益彰,几段查理起身、暴食的独角戏里他如同化身追逐白鲸的亚哈船长,也是那头被当做猎物的白鲸。信仰与凡爱的对立、亲情与怨恨的矛盾如明暗分割的灯光在脸上相对。但父女线实在是刻画得过于粗糙直接,达伦像是清楚这一段即短板又重要,用力过猛地一遍遍强调那句“You are amazing”,过分地煽情反而损耗了我前半段积攒的情绪,当查理在女儿的读书声里站起来,企图把巨物之死烘托得温情而壮烈,给夸张沉重的脚步特写时,我脑子立刻浮现出“假”字。

    34分钟前
    • Gordon
    • 推荐

    people are incapable of not caring

    36分钟前
    • Ryan
    • 力荐

    误入媒体场的我在一群拿着纸笔的媒体人里哭成泪人 我们不允许自己得到救赎 只要他不开门 外面永远是阴雨天

    37分钟前
    • Kimwoon
    • 力荐

    全程心疼利兹,亚裔,被收养,因为信仰被养父抛弃,哥哥被抑郁症折磨她照顾直至哥哥自杀,哥哥的爱人查理因为哥哥的去世暴食肥胖生病无法出门她照顾,她学的护理仿佛是为了他俩而学。然而查理只为他的女儿存钱,利兹心疼查理无钱看病她的车出了问题不去修一人提着查理的日用品在雪地里艰难行走,她承受着哥哥离世的痛苦,承担着哥哥爱人的护理重任,并即将承受查理的死亡。然而她还是心软放不下查理,最后赶来看他,甚至为他带了赛百味。查理有她这个朋友真的一生所幸。

    41分钟前
    • 简妮特的炒饭
    • 推荐

    人生中遇到的多数人都很像那个送披萨的,看到洋葱中心就转身离开。从头到尾哭了可能有五次,i don't believe anyone can save anyone.

    45分钟前
    • 凡卡
    • 力荐

    I don’t believe anyone can save anyone.

    50分钟前
    • BADPRESIDENT
    • 推荐

    我很不喜欢这部电影。作者始终以一种猎奇的目光凝视人的丑陋和悲惨,这令我非常不舒服。拿掉男主奇观般的躯体,其实只是个相当一般的故事不是吗?男主似乎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座丰碑,用这座狰狞而巨大的丰碑来压倒性地彰显自己荣耀般的苦难。而我认为苦难遍地都是,大部分人承受了苦难却根本不会有什么丰碑。我最讨厌的部分是男主一直说amazing amazing。Come on, I live in California and I’ve heard enough of this B.S.

    55分钟前
    • phoebe
    • 还行

    奥斯卡最佳男主要是不给Brendan 给 Austin Butler的话,我连夜开车去好莱坞扭断小金人的头。

    57分钟前
    • 一只出格君
    • 力荐

    达伦再度交出探究人物心理幽微的一出好戏,以布兰登·费舍饰演的Charlie为核心,编织起他与同性爱人、爱人的姐姐、前妻、女儿、邻居之间的扎实的人物关系网,并借助对“宗教”“神性”与“人性”的反思甚至批判,令他们之间的互动时而荒唐讽刺、时而令人扼腕。尽管故事场景几乎发生在室内,剧本也脱胎于戏剧,但精准的场面调度消解了过度舞台剧化的干瘪,最后的结尾则更添一笔魔幻色彩。布兰登·费舍奉献了从影以来形象最为突破、颠覆的角色,哪怕只能全程坐在沙发上表演,也能够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传递出一个濒死之人的绝望、回顾自己一生时的愧疚以及对他人看到自己真实样貌时的担忧。过重的体态令他的肢体表达呈现出全新的风貌,哪怕是最简单的弯腰动作都要耗时许久,充满心酸。

    58分钟前
    • 胖胖Panda
    • 推荐

    单一的场景让戏剧改编的本色展露无遗,但是想到主人公特殊性,这样的单一又说得通。剧本很厉害,一个不想被救赎、也不想被原谅的孤独灵魂,在选择结束生命之前,被动地与自己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一一和解(至少我个人愿意理解为和解)。电影看到最后,你很难不被前面堆积的情绪所刺激,再加上几个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更是推波助澜的让人感动的一批。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达伦在拍另一种恐怖片。角色身体以及房间散发出的腐朽与破败感,真是太让人难受了。影片也努力做到以影像传递各种触感了。其实是很挑战的一部电影。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2023top10入围。“当我阅读无聊的章节时,我感到最难过,那只是对鲸鱼的描述,因为我知道作者只是想尝试,为了把我们从他自己的悲伤故事中拯救出来,就一会”。男主鲸鱼般的身形、肢体、气质贡献出2023年至今我的观片中最棒的表演。密闭的空间内充满着忧郁的悲伤的压抑又绝望的氛围,一个失去男朋友的父亲、一个父亲缺席的女儿、一个妄图找到情感寄托的女人、一个逃避生活的孩子。四个人在不透风的房子里上演着年度悲剧,没有人的幸福的,大家都像鲸一样,绝不选择救赎自己,在没有安全感的世界里,混沌的活着,直至死亡。

    1小时前
    • 茗政.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