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美国1993

    主演:连姆·尼森,本·金斯利,雷夫·费因斯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关于我妈的一切

    • HD中字

      大逃亡1963

    • 更新HD

      半条棉被

    • 正片

      浴血狙击

    • HD中字

      勇士连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 更新HD

      大捷

    • HD中字

      苍狼之特战突击

     剧照

    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3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4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5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7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8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9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长篇影评

     1 ) 感动于良知

    对于和战争有关的电影,女生的兴趣一向都低于男生。几年在北京前买了这个电影的dvd, IT男看过之后推崇备至

    ,而我却一直都没有完全看过,仅仅看过其中的一些片断。

    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纳粹在Krakow大屠杀后继续“清洗”躲藏在房子角落、夹层、壁橱或钢琴中的犹太人,其间一个德国人伴着枪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英国组曲”(第二组曲BWV807第一乐章)。。。(不过我至今没有想通电影里为什么有一段德国士兵的对话,讨论这个曲子是莫扎特的还是巴赫的。。。)

    最近发现当初买的碟片已经自杀,况且现在可以买到更好的版本,于是又买了一套。买回家之后温习这旧片,终于完整地再看了一遍。都说这个片子很长,但我坐在那里,安静地看完这个片子,一点也不感到时间的流逝。

    影片是黑白的,所以,窗子是白的,钢琴是黑的;天空是白的,大地是黑的;皮肤是白的,外套是黑的;雪花是白的,鲜血是黑的。死亡本身造成的恐惧因此被淡化,而因为被纳粹所践踏的人性和对未来的无望而产生的绝望,反而被影片推至极限。没有看过这个片子的人,决不会体会到这种绝望,而我,我相信自己哪怕是看过十次,所感受到的,也决不会超过那真正绝望的千分之一。

    那是怎样不见天日的一种黑暗啊。而辛德勒的名单,对于那一千多个“Schindler‘s Jews”来说,却是那无尽黑暗中触手可及的一丝微光。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生命,一个故事,更能燃起更多的希望。

    黑白的影片中,却出乎意料地让观众看到一丝色彩,--一个身穿淡淡红衣犹太小女孩在远远的背景中奔跑,仿佛逃离了纳粹的魔掌。但在将近结尾处一辆装满了尸体的车上,我又看到了那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那个镜头依然是远远掠过,却唤起人心中无尽的悲伤。

    影片的末尾,那些获救的“Schindler‘s Jews”手挽手站在地平线上,画面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那个时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时充满了阳光,让我的喜悦眼泪溢满了眼眶。。。。。

    我想,这部电影的感人,不在于情节,在于可以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

     2 ) 救人一命,就是拯救自己

            说不清为什么,直到最近才看了名作《辛德勒的名单》,“救人一命,就是拯救世界”,在那个疯狂失常的年代里,人性的光辉照亮的总不只是被救者本人。奥斯卡•辛德勒,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他是一个投机商人,甚至落井下石,仗势欺人的掠夺者,然而,他之后的壮举又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留有足够的道德底线,将可能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拯救这个世界,同时拯救自己。

            奥斯卡•辛德勒在片中的出场并不光芒四射,用道貌岸然,人面兽心似乎形容起他来都不为过。他风度翩翩,善于交际,与纳粹上层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时也利用这种关系建立自己的商业势力。辛德勒更像一个逐利的商人,他并没有多么强的道德观,他看重的更多是个人奋斗下的商业利益,这让他做起趁人之危的事情来毫无愧疚,但是同时也让他对纳粹的反犹价值观不以为然。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因为辛德勒此后的伟大举动,而刻意掩饰他的道德缺陷,在犹太人被驱逐的时候,此时的他并没有帮助他们什么,倒是更乐于趁机榨取些商业价值。他让犹太人进入他的工厂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愿意可以任意处置的权力,这是一桩多么完美的买卖,一场多么残酷的“圈地运动”,夺去犹太人的一切财产,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厂,再让这些一无所有的犹太人进入工厂工作,辛德勒显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亲的业绩。

            而辛德勒尽管商业上显得精明乃至奸诈,但是斯皮尔伯格也已经在对他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他理性和感性的地方,他并没有如党卫军一般歇斯底里的疯狂,他看中犹太工人的技术能力和低廉成本,同时又并未因此歧视他们,反倒与他们相处融洽,即在人格上,他是保持着健全的理性态度的。而在他与犹太群体中,他的得力会计师,犹太人斯泰恩又是重要的角色,辛德勒或许并不是恶魔,但是让他最终勇敢的救助一千多名犹太人,也是一个渐进和逐渐认清现实的过程,而斯泰恩就是这个过程重要的推动者。斯泰恩一次次的在德国人和犹太人间周旋,他首先就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同时也渐渐影响着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很多时候,人类善和恶的一面都潜伏于内心中,而最终的表现常常就取决于那亲身接触的人和事,党卫军一次次出格的举动,包括直接影响辛德勒商业利益的行为让他渐渐感到愤怒,而斯泰恩一次次请求他救助他人的行为也唤醒了他心中善良的品质,并让它不断壮大。很多时候,人的举动就源于一种“习惯”,当你做了某件事,让你产生了愉悦、满足或是释然,都可能给你一种再做一次的反馈,所以,常常,优秀是一种习惯,失败是一种习惯,善良是一种习惯,残忍是一种习惯。而辛德勒便渐渐地让拯救他人成为自己的“习惯”,不要再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当他发现他用一只手表就可以让一个人远离焚尸炉时,那种心灵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

            与辛德勒站在对立面的是阿蒙•戈特,一位党卫军高级军官,他可以看做将残忍作为一种“习惯”的代表。他初次出场,就指令将一个女技工枪决,之后稍有不满,便当场枪决工人成了他的“习惯”;他清早会拿枪对着工人打活靶,在倒下的尸体中微笑,这也是他的“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从他人的恐惧和死亡中获得愉悦,他对鲜血和他人的痛苦已经感到麻木,麻木的他也暴露着自己的空虚与虚弱,而他又只能从下一次杀戮减轻这种无助感。与没有让辛德勒高大全相对应的,斯皮尔伯格也没有让戈特成为简单脸谱化的魔鬼,他也有血有肉有情感。片中几个镜头都刻画了这个人内心的无助与空虚,如恼火的想枪决一个人,却因为枪械故障无法开枪的那种焦躁,他太想证明自己控制一切了,甚至为此刻意杀戮,却发现自己无法掌控太多一切,倒是辛德勒潇洒的似乎控制着局面。他与挑选的女仆间的关系更是令他纠结,爱她意味着他刻意营造的冷酷地控制一切的形象的自我崩溃,而二战末期,那种加速的奔向毁灭的疯狂更让他接近崩溃的边缘。戈特是一个矛盾体,因而也让观众对他的情感容易产生矛盾,无论如何,一个屠杀不知多少犹太人的他是可恨的,是应该接受惩罚的,而同时,他又是可悲的,他无力的被洗脑,无力的去屠杀,无力的爱上“应该”鄙视的女人,又无力的发现无法与她共度一生,最终,无力的走上生命的末路,成为纳粹疯狂的历史过程中,大量走入迷途而毁掉他人,也毁掉自己一生的德国人的缩影。

            是的,戈特毁掉的不只是犹太人的肉体,也是自己的人生;而辛德勒拯救的不光是犹太人,更是自己的灵魂。我很喜欢《辛德勒的名单》那款经典的海报,一只手从上握住一只向上的手,明显有个紧握又上拉的力量感,这一提,将被救者和救人者都提升出了苦难,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超越二战背景的人道主义精神。当希特勒鼓吹着德国人的高贵和犹太人的低贱时,在风雨如晦的日子恰恰上演了这一出反希特勒意图的拯救和自救,这正是其鼓舞人心的地方,任疯狂的极端主义思想一时横行,总有人道主义的光芒照耀前方。而辛德勒的不完美更体现着这种力量的普适,它不需要你有如何的道德高度,不需要你已走过的人生路上毫无瑕疵,只要正视当前的现实,抵御将自我道德下拉的力量,就足以保持良知,并成为社会理性运转的一份力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3fb00f7de2e533a730eec09.html

     3 ) 时代的恶之花


     ---略论二战电影中的纳粹军官

    给人类带来无尽灾难的二战,留下了无数的悲情故事,呈现这些故事的电影精彩纷呈、经典辈出,在二战题材的电影里,有一类人总是能勾起人们滔天的愤怒,恨不得对其食肉寝皮,这种邪恶的存在就是那些无恶不作的纳粹军官们。作为纳粹德国的爪牙,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给二十世纪的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伤痛。这些魔鬼已经和纳粹德国一起灰飞烟灭了,这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现在只在影像世界里,作为一种审判对象而存在。

    一、恶行

    侥幸从集中营逃脱的奥地利犹太诗人策兰在他的名作《死亡赋格曲》写道:他高叫把死亡奏得美妙些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集中营里的纳粹军官们,无疑是一些杀戮机器,这些屠夫把杀人当成艺术一样孜孜不倦的追求,像一个大师一样花样翻新、技法多变。

    《苏菲的选择》中那个纳粹军官强迫苏菲在两个孩子中做出残忍的选择,一个可以获救,而另一个将被毫不留情地推入焚化炉。这个变态军官在杀人的同时,还对受害人的亲属附加了精神虐待。《潘神的迷宫》中纳粹军官维达尔上尉,用日常工具锤子、钳子残酷刑讯抵抗组织的成员。这位军官把活人当鱼肉一样任意刀俎。《伪钞制造者》里,造假工厂围墙外的纳粹军官们,则用强制犹太人穿小鞋跑步的方式把他们折磨致死,而造假厂内萨利极力掩护的患了肺结核的年轻画家,还是被主管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纳粹军官赫佐格的属下杀掉了。在这些纳粹军官看来,犹太人不是人,可以任意虐杀,患病的犹太人更是垃圾,需要及时清除。《美丽人生》里即将败走的纳粹,逃跑不误杀人,射杀了那位乐天的伟大父亲。

    而在“杀人艺术”上登峰造极的是《辛德勒的名单》中主管集中营的党卫军司令官阿蒙•戈特,他以杀人为娱乐,早上一起床就拿着狙击步枪射杀在劳作的犹太人,出尔反尔的杀掉他“赦免”了的犹太小男孩,还隔一个枪毙一个犹太人。他把杀人当家常便饭,杀起人来和游泳钓鱼、唱K解闷一样轻松自如,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杀人兴致来了,就掏出手枪往犹太人头上招呼。

    总之这些衣冠楚楚衣冠禽兽的纳粹军官,被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洗脑后,对生命极度漠视,他们是恶魔在人间的化身,其罪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二、才艺

    如果希特勒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画家,那么二十世纪犹太人的眼泪就不会倾注成伤心太平洋。纳粹军官们是屠夫,但并不是莽夫,其中不乏有学识、有修养、有风度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是名校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盖世太保头子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富有音乐天赋,小提琴和钢琴都很拿手;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君特•格拉斯在自传《剥洋葱》里透露他年轻时曾参加党卫军。失意画家希特勒亲自设计的纳粹肩章、臂章、徽章、党旗,构建了一个专制政权的独特美学体系,据说,当年有些年轻人加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初衷不过是因为纳粹制服更帅气。希特勒癫狂如艺术家的演讲,更是能让那些热血青年沉浸在激情的海洋里,不知不觉上了他的贼船。在电影里,纳粹军官们的“才艺”也有所表现。

    《辛德勒的名单》里阿蒙•戈特带队扫荡藏匿的犹太人,弹钢琴为杀人助兴,在洒脱奔放、行云流水的钢琴声中,夹杂着冲锋枪扫射的急骤短促的催命音符。《黑皮书》里那位残暴贪婪的少尉弹琴唱歌有一手。《钢琴师》中那位给钢琴师送面包、果酱、军大衣的纳粹军官,无疑是有一双能欣赏音乐的耳朵,是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力的。

    卫慧的小说里有女孩幻想和脸上挂着军靴的纳粹做爱,在她们看来这些颇有艺术修养的纳粹军官混合了优雅、性感、野蛮,甚至颇有小资气息,这些既优雅又有施虐倾向的危险分子,能够满足她们病态的情欲。

    纳粹军官们是迷人的,不过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头凶暴的怪兽。不管怎样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他们还是斯文屠夫,弹琴杀人两不误,他们的艺术修养并没有使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倒是他们血液里艺术家的疯狂让他们把杀人也当成了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这些有艺术家气质的怪物,造成了这样的艺术困境: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三、人性

    和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纳粹军官谈人性、讲人道、争人权,无疑是夏虫语冰、缘木求鱼、与虎谋皮,不过毕竟他们不是异形、不是外星生物,他们是人性黑暗面的集大成者,但即便他们有着狼人的暴烈、吸血鬼的狠毒,也还是由人变的,其人性的光明面纵使少之又少,毕竟还是有一点点残余。

    《辛德勒的名单》里纳粹军官阿蒙•戈特爱上了为他服务的犹太女孩,在地下室,他对犹太女孩欲说还休的表白,那种内心的矛盾挣扎煎熬,无疑是人性毕露的。但是,他终究舍弃不下手中的权势,不敢越界,好好的一场浪漫表白变成了一场暴打,以凶相毕露来掩盖他的怯懦软弱。爱上伸手可及的美丽姑娘,却是咫尺天涯,在他施虐的同时又何尝不在受虐。最后,他还是让辛德勒把这个女孩买走了,放了她一条生路。这个“杀人艺术”的大师,终究不是铁板一块,在一颗狼心里还有些许柔情。

    《黑皮书》里那位上尉,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和艾丽丝有着同样痛苦的经历,亲人在战争中罹难,只剩下孤家寡人。他居然为艾丽丝找了一份工作,在揭穿了艾丽丝的犹太人身份后居然放过了她,战后还帮她寻找那位抵抗组织内部的奸细。他还和抵抗组织私下讲和, 不杀抵抗组织成员。《钢琴师》里那位犹太天才钢琴师在废墟里被纳粹军官发现,合乎逻辑的下一个镜头是纳粹军官拔出手枪毫不犹豫的把钢琴师毙掉。但是纳粹军官没有那么做,居然要求钢琴师弹琴,他做了一回听众,折服于钢琴师的琴技。之后他多次给躲藏在废墟中的钢琴师送来给养,让他熬到了战争结束。纳粹事业的江河日下,让这位纳粹军官从迷梦中醒来,成为了“人”, 回归了他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的本色。《伪钞制造者》里纳粹军官赫佐格给了萨利治结核病的药,毕竟人性未泯,最后到假币厂拿钱逃跑,被萨利撞见,萨利放过了他。

    在《第三帝国的兴亡》里看到希特勒统治集团里的高级军官,曾数次刺杀这位能止小儿夜哭的元首。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终究不是一场空,希特勒的暴政要把这个星球变成魑魅横行的暗黑世界,但是即便是纳粹军官们身上的人性之光也还是没有完全泯灭,文明的香火未曾断绝。他们毕竟还是人,有文明的因子在血液里流淌。二战题材电影展现纳粹军官人性的一面,当然不是为他们辩护,而是对“人”有信心,对“人”的未来有信心。
    四、幽灵
        
    《纳粹追凶》里隐居小镇的漏网老纳粹军官,被热爱历史的高中生发现了真实身份,中学生胁迫他回忆过往,命令他做这做那,把他当猴耍,但是纳粹的因子还是根植于这个老纳粹的血液,他的獠牙最终还是露了出来,老纳粹引诱那个中学生杀人,两人成了共谋。最终高中生也学会了纳粹的手段,把那个想要找他麻烦的老师治得服服帖帖。影片最后是高中生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毕业演说,那么祥和喜庆的画面,却是让人不寒而栗。纳粹的幽灵找到了新的宿主,在这个已经变得邪恶的中学生身上借尸还魂了,纳粹的幽灵在和平时代仍然阴魂不散。

    纳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纳粹的精神还是一直流毒无穷,因为纳粹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按照李安的句式就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纳粹。影片的反思是深刻的,每个人都可能变得残暴狠毒,每个人都有成为纳粹的可能,我们要警惕新纳粹主义者之类的极右团体,我们更要警惕我们自己,不要让纳粹的幽灵在我们身上复活,不要让人间惨剧一再重演。

    五、恶 、美

    二战电影里的那些纳粹军官们,他们作恶,他们人性未泯,他们留下危险的精神遗产,他们灰飞烟灭,他们成为影像美学之一维。按照现代主义的概念,这些纳粹军官银幕形象是反向诗学的代表,是另类的美的载体。

    那些优秀的二战电影,从来没有对纳粹军官们在妖魔化的基础上进行脸谱化的表现。在这些优秀电影的沉痛反思里,纳粹军官们是被异化了的人,是被反人类观念扭曲了的暴政工具,他们是噩梦的制造者也是梦醒时分的幻灭者。在电影王国里,纳粹军官除了作为一种审判对象而存在,他们还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而存在,不过他们的美是邪恶之美,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恶之花。


     4 ) 阿蒙的心中有个天使


    昨天在蚝油的介绍下,来到圈内人的天堂里掏碟。本想把我热爱的夫夫的碟子都找出来的,可惜近来被严查,所以这个paradise也变得稀稀落落。最后找到一部和他挨上边的《辛德拉的名单》。这部片子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看过了,当时我被主角的仁义和伟大感动得淅沥哗啦,但是还不认识Ralph Fiennes。据说在片中由于他成功扮演了一个残暴的德国纳粹军官阿蒙,以致后来观众见到他时,恐惧得不敢和他握手。于是我今天特地来看他的表演。

    Ralhp Fiennes在《英国病人》里,身材瘦削,大部分时间穿一身脏兮兮休闲装,头发凌乱,好像随意一拨弄,都能抖出一盆沙子。在沙漠里他经常手插裤袋,显得冷漠、随意而又孤独,但眼神里却透露出一种坚毅、深邃的气质。

    而在《辛德拉的名单》里,他顶着一个大肚子,身穿德国纳粹军装,头发油光可鉴,雪茄不离手,连住处都是居高临下的,处处体现他掌权者的气势。他扮演的阿蒙虽然是个彻头彻脑的反面角色,但是他也有非常立体的感情。正如辛德拉为他辩解的:没有人一出生就会杀人,他只是生错时间了,如果不是战争,他最多只是个小恶霸。

    阿蒙的残酷不需多说,无论谁都深有感受。我只想谈谈,RF以几个小细节刻画出阿蒙自我斗争的一面。

    场景一:患了重感冒的阿蒙刚到犹太区,他要找一个女孩当佣人。当一排女孩子站在他面前,他挑选了海伦。海伦听命令上前一步时,阿蒙却掩鼻后退了,并向她解释不想把感冒传染给她。通过这个情节,阿蒙以一个正常人的行为出现了,到此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为女孩子着想的男人,竟然会是一个以射杀为乐的人。

    场景二:阿蒙在与辛德拉一夜长谈后,为了表现他的权力,对男孩佣人实行了珍贵的“宽恕”,并顾镜自娱了一番,阿蒙对着镜子略了略头发,把脸转到最完美的角度,以最酷的表情伸出手指指着镜子说道:“我宽恕你!”此时阿蒙的形象在观众的眼中可能忽然可爱了一点点。可惜这种可爱一闪即逝,在男孩转身走出房间后,他又举起邪恶的枪,把男孩击毙在空地。

    场景三:阿蒙在家里举行宴会,而他走到地下室对海伦说了一番语无伦次的表白。他开始慢慢地说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渐渐地他在小小的地下室不停走动,不断地说出一些不连贯的句子,当感情发展到无可压制的地步时,突然反手一掌把海伦打倒在地上,发疯似的把地下室的柜子桌子全部打翻,然后逃离现场。杀人魔王竟然也有自己的情感,他竟然爱上了犹太女子,这一点连他自己都不能相信,于是他想方设法要证明自己的感情是错误的,但是欺骗自己代价是巨大的!

    场景四:辛德拉在生日会上亲吻了犹太女孩因此入狱,阿蒙为此向高官求情:“他结婚了,但有很多情人,每一个情人都喜欢他,他很喜欢漂亮的女孩子,那个女孩子你没见过,真的很美!所以他才亲了她。”他为辛德拉求情的同时,难道不是为自己的情感进行辩解吗:看,人家也喜欢犹太女孩,我还不算是异类!不是我喜欢她,而是她有种勾引人的魅力!

    场景五:辛德拉希望救出一大批犹太人,于是与阿蒙谈条件。在名单的最后,辛德拉想把海伦写上,但是无论他提出什么条件,阿蒙只有一个字:“不”。他的理想,是海伦带回维也纳,和她一起生活,直到天荒地老!多么令人向往的情境。阿蒙的心中此时一定升起了一道彩虹,这条彩虹仿佛能帮助他和海伦走向幸福的彼岸。可惜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望着窗外的景象说道: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她带到森林,向她后脑勺打一枪,让她安然死去。他的眼光又转回来了:“如果我放了她你给我多少?”

    阿蒙的心中有一个魔鬼,也有一个天使,天使和魔鬼之间曾经经历激烈的战斗。可惜在战争的大环境里,阿蒙心中天使的力量太薄弱,天使呼唤的声音太微弱,以致魔鬼轻而易举地把她压倒了。最后阿蒙在休养时被捕,并送上了绞刑台。人之将死,其形可鉴。他脚下的凳子被踢了四脚,还是牢固地粘在他脚下,直至凳子被踢碎了,阿蒙的生命才就此宣告结束。

    看电影的时候妈妈经常问:“这个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在看这部片子时,妈妈并没有问我,我想可能因为二战中的正邪早已有评价,纳粹军官不用说都是个坏蛋了。但是如果在品味细节中发现了坏蛋的可爱之处,会让我惊喜异常,因为这才是真实的人!

    感谢RF演绎了一个富有个性、充满矛盾、拥有情感、令人深恶痛绝的绝世大坏蛋!

     5 ) 承载生命——《辛德勒的名单》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但要再退回石器时代,却只要几个狂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的疯狂行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人活着的意义变得极其单纯——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

    描写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一向用惯特技效果的斯皮尔伯格,却在这部电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摄影机重现了那一段令全人类痛心,不堪回首的历史。这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实,它的感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底线.当然也触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

    影片最感人处是片尾,当德国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厂里向工人们告别时的情景。我不可能在这里大段的摘录电影的对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够找得到电影的剧本来看。我只抄录下这一句话:"It says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回想一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干涸的血迹,腐臭的尸体,在城里随处可见。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那可怜的犹太女人的父母;那一列车错运往奥斯威辛的女工;还有他的犹太人会计……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

    这部成功的电影所带来的荣誉,不仅属于斯皮尔伯格一个人。也属于托马斯·肯尼利,是他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属于连恩·尼森、本·金斯利(饰犹太人会计伊扎克)、拉尔夫·费内斯(饰德国军官歌德)等等这些称职的演员们。尤其是尼森对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虽然他没能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奖,因为被“阿甘”夺走,但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的精彩演出绝对有影帝的风范。

    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的是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也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灰暗处。

     6 ) 历史上最刺眼的红

    一边看电影一边记了五页的“笔记”,可是当真正要开始写的时候却很难下手。
    要从沉重的心情中抽身出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还是一个讲述犹太人的故事,但是和上次看的《美丽人生》有所不同,色调上,角度上。
    《美丽人生》是从犹太人的角度来讲的,而《辛德勒名单》则是将一个德国纳粹人人性逐步被唤醒的过程。

    或许我这样概括并不准确,但这却是我最强烈的感觉。

     

    1939年9月,波兰的犹太人被驱逐到克拉科夫,并且被限制生活在隔离区。
    当时德国企业家辛德勒买下了一间倒闭的公司,创立了一个制作军用品的工厂。
    由于犹太男子7马克一天,妇女小孩5马克一天,而工资全部归政府,同时波兰人佣金比较高。
    于是,辛德勒选择了犹太人。
    也是这一选择,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1943年3月13,德国在克拉科夫进行大屠杀,辛德勒看到城里这一幕,心里那种要拯救犹太人的呼声也越来越响。
    重新开了工厂,招揽工人,利用他的财产跟德国纳粹要来一条又一条的人命,还救了一批被送往集中营的女人和孩子。
    最后德国军战败之后,犹太人得以解放。


    1974年辛德勒去世。一开始,影片就播放着“黑色星期日”,给整部片就定下了一个基调。
    然而在德国军人花天酒地的地方,却是一派的“欣欣向荣”。即使是黑白片,你也能看到灯红酒绿,只是剥了这层皮剩下的不外也就是无声的黑白。
    突然间想起莎士比亚一句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
    我想这已经足够概括那样的场面。犹太人开始被赶往隔离区,是悲剧真正的开始。
    把整整一个家装在几个箱子里,这就是他们2千年来的命运。
    财物的丢失还在接受范围之内,而当时路边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大喊“goodbye,jews!” 这才让人从心里冒起寒意。
    小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是作为最纯真的,不被玷污的圣体,然而在这个最恶的民族里,就连小孩都本能地对犹太族产生厌恶。
    还有另外一个镜头,是一群妇女被送往集中营的车上,窗外一个小男孩用大拇指指向喉咙作割颈状。
    那个镜头真的让我非常震惊,不解。
    这绝对不是一句“小孩子闹着玩”而可以解释得过来的,也决不是可以说他们只是有样学样,而是他们已经从对犹太人的虐待中取得了快感。
    是多么深的仇恨,才能在小孩子的身上也有这样的作用?
    这种被扭曲的人性,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发展下去。
    当时在想,如果犹太人最终没有被解放,那么德国人在毁掉犹太人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毁掉自己的下一代?
    但同时也有另一个帮助了一对母女逃脱的德国小男孩,这是让我们稍为宽慰的。

     

    辛德勒的accountant是让我很欣赏的一个人,偷偷帮一些不合格的犹太人做假证件,好让他们能够进到D.E.F工作。
    辛德勒的父亲说,一辈子必须结识的三种人:a good doctor, a good priest, a good accountant
    斯皮尔伯格没有通过他本身来刻画他是一个good accountant,而是描绘工厂的成功。这比任何笔墨都能说明问题。
    而对于accountant本身,更多的是表现他善良的内心,对民族同胞的关怀忧虑与爱。
    于是这个人物有了两个鲜明的特征。

     

    这部片不时地都在体现犹太人的聪明,当时那种聪明也不是体现在对什么学科有特殊的见解上,只是把一些珍贵的东西藏起来,把自己躲起来,或者那个小男孩指着地上被枪毙的犹太人说鸡是他偷的。

    都是这样的“聪明”。

    可这让我对“犹太族是最聪明的民族”这句话有了新的见解。

    这并不是天赋的,而就像一个被抛进水的人必须挣扎学会游泳求生,一样的道理。

    面对迫害,面对四分五裂的民族,别误选择地只好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多逗留一秒。

    希伯来语的恢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他们没有有力的双翅,只有一个把整个民族背负在身上的壳,于是他们做不了老鹰,却成了爬上金字塔顶端的蜗牛。

    但如果没有这个壳,我想蜗牛还是到不了金字塔顶端的。

    所以当我们说犹太人聪明时,我想,我们要佩服的决不仅仅是他们的智慧,而是他们坚韧的求生的本能。

    而对于一个听到别人称赞自己聪明的犹太人,自豪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又有谁知道呢?

    投下一片光,就会留下一片影。

     

    一群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的场面让我很难受,特别是当她们被剃光了头发脱光了衣服送进集体冲凉室时,那种恐慌甚至爬出了屏幕侵入到我身上。

    冲凉室里,满是裸体的女人,满是短发,满是恐慌的眼神,满是挣扎着的呼吸。

    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而我却很害怕,因为我知道集中营有“毒气室”这一设施。

    我很怕自己下一秒看到的满室的尸体。

    当花洒的水洒下的时候,她们那种解除忧虑的激动,用嘴去接水的表情和渴望,让人感觉到,她们刚刚离死亡是多么的接近。

    对于他们来说,生与死是那么接近。

    当时的她们连遮体的衣物都没有,就这样赤身裸体的,被丢到了一个陌生的危机四伏的环境。

    从这堆女人身上,我看到了犹太民族,被剥夺了任何依附之物,被剥夺了归属感,就这样被任意地丢落四处。

    脆弱地碰到一根小刺都会血流成河。

     

    电影中最震撼我的是一个红衣小女孩。

    当时克拉夫正在屠城,辛德勒在山头,看着脚下四处奔跑的犹太人,听着四起的枪声,画面是从远处拍摄的克拉夫城。

    一开始,在为他们不公的命运和刺耳的枪声而心灰,心灰的是在他们这样有“神”存在的地方,“神”怎么对他们选择了盲目?更心灰的是作为人类,是什么把稚嫩的心磨成如此的粗糙和坑洼。

    我们口口声声的人道和人性呢?不断不断地自己,到底是什么,能让人变得如此残忍!

    就在那样一个心都欲哭无泪的场面,一个黑白的凝重的画面,我看到一个身穿红衣的小女孩。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个故事的时候用的是黑和白,但是这个小女孩却一身红的出现。

    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即使红,也红得深沉,以至于一开始我没有看到,但是当我看到的时候,那黯淡无光的红却让整个画面像被光芒罩住一般。

    也让我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电影史上,不管用过多么细腻的华丽的颜色,或者多么深沉的凝重的颜色,也比不上这一身红,遥遥不及。

    它承载的实在太多,是对历史的痛诉,对民族的忠诚,对命运的挣扎,对希望的向往,还有更多更多说不上的情感。

    这一抹红,也让人看到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导演,他艺术的造诣;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对犹太族的痴爱;作为一个人,对人道的追求与人性的执着。

    这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颜色。

     

    辛德勒,很难书写的一个人物。

    也许他一开始想的只是如何挣钱,但在后来却努力地在挣犹太人的生命。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是成功的,成功地把一个倒闭的公司成了主要生产商;但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同时也是失败的,没有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牟利,最后落得过清贫的日子。

    但是作为一个人,特别是德国人,他的成功和意义所在,他所创造的财富,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无法媲美的。

    在一开始,他想的只是想发战争财。

    “There's no way I could have known this before. But there was always something missing, in every business I tried. I can see now, it wasn't me that failed. Something was missing. Even if I'd known that it was, there's nothing I could have done about it. Because you can't creative this thing. And i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

    "luck?"

     "war."

    他很好地利用了战争这一点,这时我看到的是一个资本家冷血的一面,只要能谋利,世界大战也与他无关,甚至还成了推动他生意的有效因素。

    人们可能会谴责这一点,但这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确实是合情合理的。

    以至于后来辛德勒会有这样的改变,更让人觉得难得与佩服。

    但事实上,他却把factory变成了heaven,犹太人都认为,只要进了他的名单,就可以免遭迫害。

    当他发现他一车的妇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营时,他去要回人,激动地喊着“essential” ,对于他来说,每个人都是essential的。

    这句话的呐喊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资本家对自己财物所有权的保护,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到后面,为德国军队生产战争武器的时候不合格,但是这也是他故意的,用没有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技术作为借口,没有去生产可以射杀死别人的武器。

    这个时候的他与那个赚战争财的他是两个人了。

    但他同样面临一个问题,不生产合格的武器,就没有生意来源,也就意味着他的犹太工人全部都要被送往集中营;而生产武器的话更是会让血流成河。

    这个资本家面对的却是生命与生命中作抉择的难题。

    斯皮尔伯格没有用大篇幅来描写这一段,但我想他是很挣扎的,不管是哪一条路,都是以生命为代价,只是多少的问题。

    幸运的是,历史为他解决了问题。

    德国战败。

    在解放前一天,他在他的犹太工人前忏悔:

     “I'm a member of the Nazi party. I'm a munitions manufacturer. I'm a profiteer of slave labor. I'm a criminal. And midnight you will be free and I'll be hunted. I shall remain with you until 5 minutes after midnight. After which time, I hope you will forgive me. I have to flee.”

    最后走的时候,犹太工人给他制作了一个戒指,上面刻有字。

    “It's Hebrew, from the Talmud. It says,'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 ”

    但是这时候他却泣不成声,一直在念着“I could have got more”..

    他在后悔自己奢侈的生活,细数一辆车还可以救十个人, 一个pin还可以救2个人, “I could have...but I didn't...”

    不管是他的忏悔,还是他的后悔,最后这个场景都是他所有感情的迸发,以前一直那么泰然自若的他,现在却泪流满面。

    这里面有复杂的情感。

    自己的民族,战败了;而自己一直同情并试图拯救的民族,解放了。

    痛恨自己曾经的挥霍无度。

    但是如果从他的眼泪和他的话中,得出的是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否定的话,辛德勒不会成为一个历史上的英雄。

    我觉得,他那种悲痛,是出于作为德国民族的一员对犹太族的愧疚。

    尽管他做了很多了,但是他拯救相对于德国纳粹残杀的,也不过是大海里一滴水而已。

    他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辱,他心里承担了太多的一个民族的错误,所以他把自己也否定了,1100人,对他来说,却完全不够,远远不够。

    在犹太人看来,甚至在我们看来,他拯救的不是1100条生命,而是1100个世界。

     

    其中有一个军官这样说犹太人:委屈求全,这是他们几千年都这样做的。

    当一群犹太人聚集在隔离区时,他们聊的话让我心情很沉重。

     "I woke up from a dream this morning, I was broke and sleeping in a room with 12 people I didn't know. Only to discover I was broke and sleeping in a room with 12 people I didn't know.”

    "You laugh about it?"

    "I have to laugh."

     "You are living behind walls"

    "The walls I can deal with. It's the restrictions to my life I'm tired of. " "Those walls keep them out. That's all I care about."

     "I like it here. There's a kind of , I don't know, ancestral squalor to it all."

    ...

    "No one took my business away from me."

    "You don't really have a business to take."

     "There is nowhere down from here. This is the bottom."

    "The getto is ... liberty."

    尽管是在描述多么悲惨的生活,他们仍是平静地像聊家常一样。

    有的人会说是斯皮尔伯格用这种对比来表现主题。

    可是我想,他们确实就是这样的。被折磨得久了的人,抗议的力量也没有了,锋芒也暗淡了。

    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有的依旧对于自己的现状迷惘,每天醒来都想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对这样的生活选择一笑置之。有的把keep the Jews in的隔离区看成是Keep the Germen out。有的意识到这已经是最糟糕的境界的,庆幸不可能再糟了。有的甚至把这个隔离区就看成是自由的。

    我们最怕看到的不是失望,不是绝望,而是麻木。这样的人是行尸走肉。

    他们尽管都不满意现在的处境,但他们也习惯了,没有人想要出去。

    或许是迁移对于他们来说,太多了,多得承担多任何一次都会是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
    以至于后来宣布liberated时,没有欢呼没有兴奋,第一个问题是:

    “Where should we go?”

     

    德国战败后辛德勒遭婚变,并且生活窘困,依靠犹太人的救助金生活。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犹太人称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今天波兰存活的犹太人仅不到4000人,而辛德勒犹太人却在6000人以上。

     

    93年上印的这部片,捧了7项奥斯卡大奖。

    导演斯皮尔伯格是个犹太人,而副导演是集中营的幸存者。

    斯皮尔伯格最后把这部电影所有个人盈利都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我一直不解,一个犹太人,拍摄犹太人被迫害的画面,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

    而斯皮尔伯格自己也说:“这次我大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了,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留下热泪。”

    他以此片纪念600多万犹太人。

    爱得深沉。

     

    “辛德勒名单”固然好听,但更吸引我的是犹太人在辛德勒忏悔后齐唱的歌。

    那样的音乐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音乐,它的悲不在旋律上,伤也不在歌词上,但是它拥有悲壮漫长的历程作为基调。

    即使简单的不连贯的音符,都让人泪流满面。

    让我想起60年代美国黑人教堂的音乐,那种真正能洗涤心灵音乐。

    他们唱的都不是对历史的控诉,而是对未来的向往,对自由的热爱,对信仰的虔诚。

    每一声,都能穿透世纪。

     

    看完,写完,心情依旧很沉重。

    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一开始就不看,对这段晦暗的历史选择不知,会不会更好。

    可是就像斯皮尔伯格的镜头,不能逃避现实生活,只有直面生活才能解决心中的纠结。

    没有看到曾经人性暗淡的时光,我也不会看到而人性的发展。

    我在看的时候甚至有几度痛恨德国人,但是看完之后却又是另一番心情。

    斯皮尔伯格,甚至他镜头下的犹太人,都是平静地叙述这个故事,没有诉诸于仇恨。

    那么,他也不是想通过这部片子来赢得世人对犹太人的同情,对德国人的仇恨。

    他们用自己亲身走过的血淋淋历史,嘱咐了世界,别重复这条不堪之路了。

    也让我们学会了,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已仇恨来画句点。

    当我们更多地把它们看成人性发展的一部份,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学会宽容。

    因为那不仅是犹太人的历史,是全人类的历史;那2000年流离失所的不仅是把民族背在背上的犹太人,而是全人类的人性。

    他们找到了家,找到了归属,而我们的心,也不应再流浪。

     7 ) 辛德勒的名单

    不得不说,国外的这类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人性的文艺电影虽然动辄就将近三个小时,但是却一点也不令人乏味。

    这部影片的黑白画面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营造出一种纪录片似的真是氛围。影片的主旨就是和平和救赎,它清楚的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名叫辛德勒的德国军火商人从一开始的贪图一己私利到最后开始真正发自内心的想要救助每一个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这一转变过程。

    借鉴,不妥私信删。

     8 ) 值得被永远铭记的辛德勒

    这是我看过的一部印象深刻的影片。战争无疑带来的只有痛苦,身处战争时代的人更是苦不堪言。看到德国军官屠杀犹太人的场景,即使是躲在暗处也无法幸免,真的是草菅人命。这时候辛德勒的出现真的宛如救世主,为流离失所命悬一线的犹太人提供了所谓避难所,让他们在自己的工厂里面,至少不用担惊受怕。辛德勒跟一个视人命如蝼蚁的纳粹军官谈过饶恕才是权力而不是杀戮,很可惜即使做了尝试,军官还是坚持不下来,最后还是选择了杀戮。集中营里面的生活真的是水深火热,被奴役的犹太人不仅要卖命地劳作,还得面临着随时丧命的危险,当辛德勒向德国军方买下1000多人,名义上为自己生产军备用品的工人时,有个在集中营的女犹太人说最糟糕的已经过去了,我真的很受触动。即使是活得不如蝼蚁,她们也不曾放弃生的希望,只要还是活着,总归还是有希望的。史丹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确实,这1000多人的名单,对于战争时代的犹太人来说,就是希望。辛德勒花了一大笔钱买下的犹太工人们,几经波折一个不少的聚集到辛德勒故乡的工厂以生产军需用品为理由,得以在动荡不安的时局里谋生。而辛德勒工厂,在收纳1000多犹太人工作的那几年,没有生产过一批上得了战场的军需用品,反而是靠着辛德勒的家底生存了下来,终于是等到了德国投降,犹太人被解放的时候。在辛德勒逃难之际,戴上史丹等犹太人表示感激的戒指之时,他哭得像个孩子,后悔没能把自己的汽车自己的胸针卖出去,还能换回更多的犹太人的生命。可是身为纳粹党的他,其实本可以跟同伴一样以屠杀犹太人为乐,或是袖手旁观,他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成为拯救犹太人的英雄,而他却选择了后者,其实已经足够了,那时候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更何况是1000多人,这是无法估量的功德。到后面,生存下来的犹太人到他墓前放石头感激他的救命之情时,我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辛德勒他值得被历史铭记,不仅仅是之于被拯救的犹太人,更是整个世界。看完影片,真的衷心希望世界和平。

     短评

    出门的时候,看到灯火辉煌的城市,会觉得一切幸福美好都是罪恶。。。

    5分钟前
    • 西梨
    • 力荐

    我哭死算了我

    9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请看一部没有笑容的电影吧

    11分钟前
    • veronique
    • 力荐

    斯皮尔伯格,犹太人,世界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通过黑白映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传播到世界各地,那段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杀戮终于大白于天下。苍天悲悯,辛德勒名单内是生命,外是死亡,他为此倾家荡产,1100犹太人得已生还,也记住了辛德勒这位伟人。

    14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力荐

    最后辛德勒摘下自己的胸针,说自己原本还能再救一个人,痛哭失声的时候,我也已经哭得不成人形。从电影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达到了直击人心的力量,面对人性,面对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让历史铭记的选择。经典之至,感人至深。

    1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我可以冷漠的看完整部影片。我深知我改变不了世界甚至改变不了自己

    21分钟前
    • 甜椒Oli
    • 推荐

    辛德勒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指环上写着:“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当1100这个数字具化到一个个人名的时候,当片尾处影片中被救的犹太人原型出现时,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指环上的那句希伯来经文的深刻。

    24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这不止是剧情,更是技术、镜头、剪辑、演技和配乐的综合胜利。表达是一出技巧活,不以剧本和背景定优劣,这一切都是导演的功力和运气造成,不可求,但可遇——《辛德勒的名单》可谓厚积薄发。而实论背景,辛德勒本人之事尚存争议,电影却已在全世界人面前诠释并且定性了,由此可见媒体的影响之大

    2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辛德勒的名单,当时我看成希特勒了,还以为是间谍片,后来看了发现是救赎片。二战时期的片子大多是在救赎和摧残中纠结。日光之下再无鲜事。不过不能否认影片很不错。

    28分钟前
    • 孔雀鱼
    • 推荐

    印象很深刻的是黑白画面中的红色。

    29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救人一命就是救全世界.

    33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一部没太大感觉的公认神片,拍的的确是很真实,但或许我口味重了点,还嫌不够残酷吧……最后辛德勒对着一千多人的一番话泪崩了,我和同学俩大男人在自习室默默泪流再默默用纸巾抹泪的场景太喜感了

    3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一段如此深刻的历史,多么希望它早早结束,但如此一部经典的影片你却永远都不想它完结。感动于良知,印象很深刻的永远是黑白画面中的那一抹红色。在任何时代,不管有多么的黑暗,都会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着;经典的影片也不会因为缺失色彩而让人觉得沉闷。★★★★☆

    40分钟前
    • Q。
    • 推荐

    献给导演认真的态度和无数个小高潮

    41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不仅仅是犹太人,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44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这类片子,在我的概念里,和读书时四大名著同等级别,大部头,轻易不敢触碰,一旦决心看就要掏心掏肺100%投入。很辛苦。看完都像心灵负重走了长征。平庸之恶也许只是借口。真的猛士敢于面对人性的黑暗与软弱,敢于跳到体制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像伟大的犹太裔导演斯皮尔伯格致敬。

    48分钟前
    • 踢迩达
    • 力荐

    连姆·尼森后来又演了《通勤营救》《空中营救》《飓风营救》,半辈子都在营救别人。幸亏《辛德拉的名单》当年没在中国上映,要不然中文译名可能会是《辛德勒营救》。

    51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你从来不喝醉,那是绝佳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权力。” “权力是当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杀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却不那样做。那是古代帝王风范。那才是权力。”

    52分钟前
    • Ying
    • 力荐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你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5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有钱才能保护喜欢的人

    60分钟前
    • 宝塔糖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