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里夫金的电影节

    里夫金的电影节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西班牙,美国,意大利2020

    主演:华莱士·肖恩,吉娜·格申,路易·加瑞尔 

    导演:伍迪·艾伦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六十岁未婚国语

    • 更新HD

      美丽的声音

    • 更新HD

      美国黑人魔法协会

    • HD

      交响尸人梦

    • HD中字

      荣耀的代价

    • 更新HD

      我不是酒神

    • HD

      猫狗大乱斗

    • HD中字

      小小恶信件

     剧照

    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1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2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3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4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5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6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16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17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18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19里夫金的电影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讲述一对美国夫妇去参加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却双双出轨:妻子和一个有才华的法国导演发生婚外情,丈夫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当地女子。

     长篇影评

     1 ) 看《里夫金》我意识到我更喜欢这个小老头了

    看了这么多伍迪,今天看完《里夫金》想到一个词来总结他的“症结”——“怕被愣”。“怕被愣”原文是papelón,西语,来自《艾拉医生的神奇疗法》,书中的意思和词语本身意思不相符,推测是形容一种太过自觉的现实症状,也就是被潜意识或用蛮力将潜意识带到逃离象征界的扫描范围外但没有被实在界完全接受的结果。总之,在伍迪这里是“You know, I can have a wonderful world. I really can. I dreamed myself living there for thousands of times. And, I have to say, I think I’ve been there my whole life. But the problem is, I won’t let me do it. It’s myself that I can’t control...” 但是,但是,到《里夫金》这里,伍迪竟然愿意让自己真正开口说话了。同样是发生了妻子出轨,遇到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这种balabala问题,跟以前发生在伍迪电影里的男主身上的事情一样。但是这一次,伍迪打算转移注意力了,他要把目光暂时移到别的地方去了。虽然没有达到和解或妥协(因为死神总会来的,就像电影最后死神提前退出棋局一样),但是伍迪终于愿意把喉咙眼打开让大家看了,他问观众“听我说了这么多,你觉得怎样呢?”(当然,我总觉得不能排除伍迪有在讨好大家的意味,毕竟之前发生了那么多事)。除此之外,伍迪这里安排电影的方式我真是太喜欢了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伍迪用了一些他以前都不太会用的镜头(比如突然从菲利普在酒吧打鼓到莫提和苏睡在一起)。还有各种致敬新浪潮导演的方式——看来伍迪真的打算move on了。

     2 ) 爱就爱他的痴人说梦

    一直挺喜欢伍迪·艾伦的。这位出生于1935年的导演自1969年自编自导自演了第一部电影《傻瓜入狱记》之后导演了50多部电影,平均一年一部,持续五十年,也算是影史上非常勤奋高产的一位了。

    他的电影面相很多,但又有一致的内在特点,比如他的电影通常都不是多大的制作,但又都保持完整的故事性,几乎没有导演自说自话的纯粹文艺电影。

    而他的电影里的故事,又具非常的现实性,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更像一些别有趣致的小品。

    所以他的电影通常是有趣、好看而耐人寻味的。

    当然这也都还只是表面现象,骨子里伍迪·艾伦的电影,几乎都有伍迪·艾伦这个人的人格在里面。你喜欢他的电影,通常是因为你喜欢他的人格,或者至少是他人格的某一个侧面。

    那么这么一个奇貌不扬的小老头,有什么样的人格让全世界的观众都喜欢他呢?

    文痴:絮絮叨叨的犹太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天生是个喜爱嘲讽的人,他早期的电影几乎都是荒诞而嘲讽的 --- 比如处女作《傻瓜入狱记》(Take the Mondy and Run - 1969)嘲讽传统意义上的英雄;

    《性|爱宝典》(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 But Were Afraid to Ask - 1972) 用一种没心没肺的方式揶揄人人视为神秘的性事。

    在这些电影里出镜的伍迪·艾伦本人,多少是有些滑稽甚至猥琐的。这就是他,为了他的表达,不惜用自已开刀。

    但在真正让他扬名立腕的作品《安妮·霍尔》(Annie Hall, 1977)里,伍迪·艾伦才真正坦露了真实的他。

    这部爱情电影几乎就是伍迪艾伦自已一个人的喋喋不休构成的:这个犹太知识分子内心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感,他对心仪女子的表达只能化为无穷无尽的话语瀑布;他那种自大又自卑的纠结,那种在犹太身份与美国身份之间的飘移,那种精神和世俗乱七八糟的混杂,那种无时无刻都会流露出来的嘲讽,实在是无人能比。

    于是电影的世界里就有了“伍迪·艾伦”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格标签 --- 一个神经质的犹太知识分子,有一点点中国人说的那种“酸腐文人”味道,带着一种痴气。

    伍迪·艾伦总很多电影的主人公,都脱不开“文痴”这一人设。有趣的是:他总是对欧洲文化一往情深,于是他的电影里总是有一些美国文化人突然去到欧洲的文化氛围中,在文化的碰撞之中,伍迪·艾伦总忘不了幽自已一默。

    这就是这个神神叨叨的小老头可爱的地方:从不装伟大装神圣,把自已打倒在地再踏上一支脚,反讽,总是送给自已和自已所属的那个文化本体。

    情痴:春梦不觉晓的性情中人

    七八十年代的伍迪·艾伦已经是影坛一尊,如果不是因为他干了一件冒不下之大不韪的奇事,他后来就应该是一名德艺双馨的功勋艺术家了。

    这件事就是他在62岁高龄时,娶了24岁的女子宋宜,而宋宜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养女。

    我本来对名人明星的私人艳史提不起太大兴趣,但每每看到伍迪·艾伦的电影,又会在心里很不善良地揣测:他娶养女为妻这事,恐怕并非偶然。

    为什么?因为伍迪·艾伦对女人太有感觉了。

    几十年来,伍迪·艾伦从不跟固定的女演员合作。他的电影一部部拍,自已一天天变老,可是他电影的女主则是花样翻新,个顶个都是曼妙性、感的女子。

    当然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肉肉的斯嘉丽·约翰逊,没有《赛末点》她是不会那么快红起来的。

    还有《午夜巴塞罗那》里的佩尼洛普·克鲁兹:

    《咖啡公社》里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魔力月光》里的艾玛·斯通:

    《摩天轮》里的肥温:

    《蓝色茉莉》里的凯特·布兰切特:

    这些“伍迪女郎”的女星,或初出茅庐,或功成名就,她们之所以愿意出演伍迪·艾伦的电影,不仅是因为他的名气,更因为他能用某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她们的性、感和美。

    某种意义上,每一部电影里,老伍迪都会对他的女主角好好地爱一次,每部电影对他都是春梦一场,只是每场梦里的主角不同而已。

    这也是伍迪·艾伦的又一可爱之处:爱就爱了,痴就痴了,梦就梦了,起码他从不假装圣洁假装卫道。

    影痴:纠缠五十年的迷影情结

    2020年,85岁的伍迪·艾伦拍了他的第50部作品 --- 《里夫金的电影节》

    熟悉他的观众马上就会发现电影里的伍迪式标签:

    一是人物设计:主角这个在美国大学里教电影的糟老头,说什么也是伍迪·艾伦本人的化身,何况这个老头还这样调侃自已:

    二是场景设计:这对美国夫妇来到西班牙参加电影节,又是伍迪那个“美国文化人在欧洲”的老套路

    三是女星选角:这次是带着浓重意大利情调的中年熟女吉娜·格申:

    四是剧情主轴:电影节上夫妇俩分头艳遇,老头自然空手而归,又是伍迪式的有心无力的怨叹。

    但《里夫金的电影节》却也是令人惊喜的,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伍迪·艾伦扎扎实实地袒露了他毕生的迷影情结。且看片尾的这段集锦:

    早在《安妮·霍尔》里,伍迪就对女友大谈费里尼的《大路》;而八十高龄时,伍迪·艾伦将他的整部电影都献给了影响他终生的经典影片和大师。

    当电影突然变成黑白,我们就会看到伍迪·艾伦在“复刻”电影史上那些经典桥段。比如雪撬上出现Rose Budnick的名字时,你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指向《公民凯恩》里的Rose Bud嘛?

    果然,电影马上给你一幅《公民凯恩》著名深焦镜头的复制版:

    然后你会看到特吕弗《祖与占》里两男一女的骑车郊游:

    费里尼《八部半》里事逼的中产阶级:

    戈达尔《筋疲力尽》里的二人同||床:

    英格玛·伯格曼《假面》里的肖像构图:

    伯格曼另一部电影《野草莓》里草地上的午餐:

    布努艾尔《泯灭天使》里桌子底下的羊:

    还有最精采的: 伯格曼《第七封印》里的死神:

    可是伍迪·艾伦版的死神非常励志:

    还跟他本人一样絮叨,总教人健身节食和做结肠检查,比起伯格曼的死神本尊来说,实在可爱太多了!

    这不,喜爱伍迪·艾伦又有了新的理由:这老头爱电影爱到发痴,骨子里的幽默又与这种迷影情节相得益彰,给同是迷影的我们带来莫大的快乐。

    所以说:痴人不可笑,只要痴得真实,痴得彻底,就是可爱。

     3 ) 伍迪·艾伦:我注定成为不了伟大的导演

    自从当年猥亵养女的指控在2017年被重新提起,伍迪·艾伦的工作便不断触礁:先是亚马逊放弃发行他的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随后该片主演与曾经合作过的演员们纷纷发声,都明确表示不会再与伍迪·艾伦合作。

    失去北美电影市场后,伍迪·艾伦在2019年被迫转战欧洲,拍摄和制作他的新片《里夫金的电影节》。这部影片于去年九月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亮相,但媒体评论方面,尤其是北美市场,热度骤降,反响平平。

    2020《里夫金的电影节》

    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迷,很多观影者似乎难以将导演的个人轶事跟作品剥离开来。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作品之外,他的八卦似乎更好看。而私事越是丑陋,电影就越无人问津。

    伍迪·艾伦导演

    看完《里夫金的电影节》,作为老伍迪电影的爱好者,我默默地松一口气。这部电影并没有跟旧日风波产生任何关联,对男女情爱的戏谑也一如既往,台词金句更是不断。

    丑闻劝退了国际大牌明星,但还是有路易·加瑞尔这样优秀的欧洲演员加持。参演的美国演员名气虽然很小,气质上却与伍迪·艾伦的电影风格融合得宜。

    而女主角吉娜·格申最是神奇。她有着一张神似索菲亚·罗兰的脸庞,着实像极了一个纯粹的欧洲女人;但她却说着美式口音的英语,举手投足间也有着伍迪·艾伦最热衷刻画的“美国旅欧客”的味道,由此产生一种奇妙的融合。她与路易·加瑞尔的对手戏更是美得令人挪不开眼。

    影片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妻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的奇遇。丈夫是一位电影教授,妻子是电影制片人,他们与路易·加瑞尔扮演的年轻导演的合作影片在圣塞电影节放映。

    身为教授的丈夫见妻子与导演互动亲密,便开始心猿意马。他不但噩梦连连,随后还意外邂逅了一位漂亮的西班牙女人,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滑稽的故事。

    电影与戏剧行业常常都会被作为伍迪·艾伦电影作品中的社会背景(《纽约的一个雨天》《咖啡公社》《子弹横飞百老汇》)。而从《里夫金的电影节》这个片名便可以探知,这又是一部拥有类似背景的影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故事充满令人惊叹的巧思和新意。

    各种情爱桥段被穿插在整个故事线中,配合男主角因现实而产生的不同梦境,呼应“电影节”的情景。

    整部影片,就像是伍迪·艾伦办了一场“致敬经典”的系列短片展:费里尼的《八部半》、特吕弗的《祖与占》、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布努埃尔《泯灭天使》、伯格曼的《野草莓》《假面》《第七封印》……做梦都是这些电影里的场景,确实是迷影入了魂。

    致敬费里尼《八部半》

    致敬特吕弗《祖与占》

    致敬戈达尔《精疲力尽》

    致敬布努埃尔《泯灭天使》

    致敬伯格曼《野草莓》

    伍迪·艾伦对上述这些导演和电影的热爱早已不是新闻,在去年出版的自传《Apropos of Nothing》中,他就提到自己与这些大师级导演的渊源。尽管他与某些导演仅有通过电话(比如费里尼)的浅浅接触,但伍迪·艾伦还是毫不避讳他们对自己的影响,那就是,他认为自己注定不可能跟这些大师比肩。

    以伯格曼为例,伍迪·艾伦曾在自传中表示,伯格曼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导演。而《里夫金的电影节》的最后一个梦境,正是《第七封印》中死神出现的桥段。

    致敬伯格曼《第七封印》

    按照伍迪·艾伦的一贯导演风格,对经典的致敬自然是以幽默为主。扮演死神的演员(此处保留一个惊喜)像是彩蛋一般悄然亮相,对白也令人捧腹。

    然而,幽默的意味深长令人心有戚戚,如此密集而坦然地致敬自己不能够赶超的导演,有一种妥协又认命的意味。偶像崇拜最常发生在青年时代不是吗?所以,也许是伍迪·艾伦认为自己在电影创作上难再突破,因此回顾给予他灵感的作品,将自己树立的标杆公之于众。

    这些作品正代表了他理想中的电影,而他自己只是擅长在电影里讲笑话而已,跟他真正所仰望的终究相去甚远。

    对于普通影迷,哪位导演更伟大,只是各有所爱的选择题。固然会有影迷像伍迪·艾伦一样将伯格曼列在王座上;但也会有影迷更偏爱讽刺与谐趣,因而对伍迪·艾伦青睐有加。

    而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作为标杆的同行自然会激起竞争意识,只是伍迪·艾伦从未在自己过去的作品中流露出想要超越谁的野心。

    在电影《里夫金的电影节》中,伍迪·艾伦真实地袒露了的追求。他并不是没有野心,但他还是做了自己擅长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法做别的。

    正如同伯格曼当年邀请他去法罗岛做客,伍迪·艾伦以没办法吃酸奶过活而婉拒了。但他绝不是不想见伯格曼,在别人看来有些拧巴和固执;但他其实是以退为进,告诉大家他并非没有靠电影名垂青史的理想,同时自认,他不是同样伟大的导演。

    我们都知道,伍迪·艾伦注定会靠着电影名垂青史,他早就已经做到了。而这部《里夫金的电影节》只是老头“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自说自话。

    观众当然需要伯格曼的电影,需要费里尼的马戏团,也需要新浪潮作品与好莱坞商业大作。我们所需要的电影类型与风格永远不会穷尽,更不会减少。所以,我们也会一直需要伍迪·艾伦的电影。他的电影总是那一类故事,但从不失趣味。

    在《里夫金的电影节》里,男主人公有句台词说,“从政治观念上说,我们会有一个理想世界,但我们还是会有很多令人害怕的问题。”这也许是伍迪·艾伦对于往事再起风波的回应。

    现实不会因为被理想化就停止制造新的问题,所以老伍迪一定会继续创作和拍片,继续为观众们提供绵里藏针的讽刺、情与爱的荒诞离奇,以及让人会心一笑的智慧。现实如此麻烦,但我们只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爱电影,来日方长

    《里夫金的电影节》看得我是相当开心。

    感觉瞬间又回到了大学的迷影时光,疯狂看片,肆意畅快,无比享受。当《公民凯恩》《八部半》,《祖与占》的戏谑片段对我狂轰乱炸之后,我尚且还能微笑置之,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经典音乐突然响起时,真是我心雀跃啊,这几乎是我最爱的法国电影!

    伍迪艾伦用迷影戏法帮我找回了爱上电影的初衷:瞬间的影像激起我片刻的欢愉,那种滋味就好像打了肾上腺素一样,激动,美妙,迫切的想与人诉说。

    在电影一开始我就相信里夫金去参加电影节就是一场《野草莓》: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所以里夫金脑子里总是出现那些经典电影的回眸,于是我们看到了《泯灭天使》《假面》《第七封印》那些经典大师之作。它们本身的厚重感被小老头儿的幽默感所解构,他将现实中的苦恼,矫情,难为情,儿女情长的纠葛嫁接到了经典影像中,所起到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啼笑皆非。

    年迈的里夫金不停的做梦,甚至大白天还要游神一阵,他构建了自己的电影节,在他脑子里循环播放。他在爱和现实中徘徊,他甚至还要被迫在‘约会’和看《筋疲力尽》之间做抉择。

    我在银幕外就看着里夫金,我同样面对过这样的困境,我太好奇他的抉择了。他的意向最终还是选择了恋爱!可不是嘛!恋爱可太重要了!和女孩约会可比看电影有意思多了!反正(在某些时候)我是这么想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尴尬的现实竟然还是将他拉入了《筋疲力尽》的片场中,在戈达尔的跳切中,他化身男主,一脸随意又迷茫,妻子只关心汤姆·哈迪,瑞恩高斯林还有那些明星八卦,完全和他不在一个频道,他所做的只有钻进白色床单里,逃避这该死的一切。

    不打紧。接着做梦,接着恋爱,再接着做梦。这是里夫金在电影节的日常。他就像是刚入行的小演员,不停的去赶片场。一场接一场。面对妻子的出轨,他没什么脾气,他无可奈何,年龄和工作消磨了他的激情。

    直到他遇见一个女人,一个西班牙医生。两人都在纽约待过,都喜欢欧洲电影,对所谓的伪艺术片都嗤之以鼻。里夫金一见钟情,以各种理由约她相见。过程真是美妙的。划船,逛市场,压马路不亦乐乎。但事实上,电影节结束了,他们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在这期间,里夫金也不断的在思考,他以前是位老师,教欧洲艺术电影,对欧洲电影大师如数家珍,他可真是爱极了!当身边的人都在谈票房,商业价值的时候,自命不凡的他甚至有些鄙视,以至于和他们格格不入。

    电影有一段餐桌对谈戏进一步佐证了里夫金的电影品味:妻子和路易·加瑞尔饰演的导演在讨论商业电影,另一边里夫金不识趣的接过话茬,大加赞美法国新浪潮。他们之间就像是两段平行对谈一样,没有交集,讽刺有趣。

    这让我想起伍迪艾伦的电影,剧本精妙风趣抖机灵,但似乎还是缺少商业类型片那样的戏剧张力和视觉冲击,论艺术性却好像又不够严肃。那种标志性的自嘲俏皮感又让人感觉不够深刻。

    但这种游离在两者之间的闲适和幽默,神经兮兮又絮絮叨叨的嘲讽,却让伍迪艾伦成为影迷心中最有趣的作者导演之一。在电影中,里夫金梦想成为陀氏那样的伟大作家,他甚至抛弃自己为之所爱的教电影职业,转而投向作家行业,他想努把力,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来,以此名垂青史。

    结果是,他什么都没写出来,反而还消磨了他的精力。电影结尾时,他已经在考虑是否要重新回归电影行业了。伍迪艾伦正是借里夫金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不想成为伟大的导演,他只想拍他的电影,只想义无反顾单纯的去爱电影。

    或许对电影的爱就是不停的去看电影,不停的去拍电影。作为影迷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每年都能看到伍迪艾伦的电影。

    我曾经也梦想着在写作和电影中干一番事业,但里夫金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可能一生终究是个平庸之辈,但只要能从平凡之中践行着自己所欢喜的,乐在其中,不忘初心,那就不枉此生了。

    托翁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幸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来日方长呐。

     5 ) 文艺界夫妻在电影节上演一出人生好戏

    👑如果电影创作有品牌的话,伍迪艾伦应该自成一派!

    👑 这部电影讲述的一对在文艺界工作的美国夫妇(丈夫是作家,妻子是明星经纪人),去西班牙参加电影节,双双感情出轨的故事。电影中充斥着对于人性、婚姻、情感的思考,又结合了轻松幽默的表现手法和有深度的对白,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经典台词:

    1.“你这样做,等到了上帝面前,要怎么开口?”“上帝做的事让我跟他无话可说,还是让他跟我的律师谈吧。”

    2.不管我们的婚姻收场的多么狼狈不堪,曾经这样一段前途光明、不带半点犹豫的关系,是无法轻易从记忆中抹除的。

    3.“我需要向你彻底摊牌。”“你这是有多少张牌?52张?”

    4.“公寓那么大,如果没有你,会变得空荡荡的。”“放心,我不带走家具。”

    5.有人说,电影是胶片上的梦。

     6 ) 电影是文艺中年被掘坟的现场…?

    还是想写点什么,因为挺让人感慨的。

    伍迪艾伦这部电影吧,挺给文艺中年们添堵的。

    其实文艺青年们大家曾经都是菲利普,觉得自己关注更大的世界、见解特别、表达锋利,把自己臆想成先锋,却不屑带着别人往前走。不停地抓住细小的切入点后巧舌如簧…

    但很大程度只是自己需要关注与喝彩,也确实有一些人埋单,倒也不赖。然后在差不多的小圈子里转啊转,所谓的安全区。

    开心吗?—— 还不错。

    在讨论的是不是艺术和哲学重要吗?—— 不重要。

    想以谦卑的姿态深度讨论或者学习吗?—— 想的,how。

    接着时光蹉跎,就成了中年莫特。以前觉得自己走得比较前面,回头看,你也没把所谓的先锋带起来,新的文艺圈也不跟你玩…处境就很尴尬了,同为只有半桶水的文青被追捧的永远是新一代,因为年轻,所以肤浅和偏激都可以被理解,找的点也算新鲜。而在中年这里就是偏执,你讲的那套东西人家也耳朵听出老茧了,没有新鲜感。

    但恐怖的是中年人其实更需要关注、更需要喝彩不是吗?而且看到其他更商业、更埋头在具体分工里的同辈,反而跟新一代玩得很好,不焦虑吗?不怀疑自己吗?不觉得自己被卷剩下了吗? :)

    然后你在意淫和幻想间来回横跳,又酸又拧巴又无奈的样子有多难看,我相信导演已经拍得很克制了,毕竟是在拍自己。😂

    所以…看完电影就是觉得很堵,文艺中年们除了酸和妥协可能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也不用心虚地在文艺前加“所谓的”这种定语,我们就是很文艺,但我们tm是中年💔…

     短评

    三星半。因为我不high谜影手法,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直白,而非一种高级的手法,当然这部电影用得很不错,也很认真,有内容,有意义。比较微妙的是,这个电影是诞生于全世界都在讨论伍迪艾伦的私生活的时候,他拍了一部说电影的电影,有致敬的形式,也有评论的形式,还有主人公经历一个一场电影节的旅程对自己的“what I want,who I am ,who in the world am I ”的思考,伍迪艾伦是很会写人物的错误的,既有矛盾的性格,又有错位的欲望,最后以耐人寻味的失利收场,但谁看了都满足,因为他的电影就是我们人生里的一汪池水,风吹皮皱。

    9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内在的,外界的,身体的,舆论的,家庭的,世界的,各方袭来的挫折与阻碍构成了创作上的深情,许久未见的真我流露。他来到欧洲,仍牵挂着纽约,在如今“变质”的电影节艰难的呼吁经典,缥缈的婚姻导致的背叛化作欲言又止的祝福,投身写作还是回到电影,情感困境入梦变幻为那似曾相识的黑白告诉了我们画面外老人的优先选择。戏里戏外,他都又一次与死神下了盘棋,不管怎样迷茫踌躇的未来,先好好活下去。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再一次为他带来了“新生”,重获再一次审视自己漫漫人生路的喘息和契机,为其依然能够拍摄而喜悦,亦为其能够因阻力故短暂停留而欣慰,其思考的究极问题似乎可以暂时先告一段落,目前他最需要的,是片尾那最后一句台词的询问,穿越到银幕之外。“感谢听完我的人生碎碎念,请问你们如何评价”,我们依然爱您,祝身体健康,创作不息!

    1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第54部Woody Allen。以戏谑+致敬的方式反复重演一贯主题,被cue影片不仅为了凑“迷影”,兼有点明主题的功能:《公民凯恩》——永存心底的rosebud;《八部半》——创作的焦虑;《祖与占》——三人行经典梗指代现实状况;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样的故事永远说不完; 《精疲力尽》——黯淡收场的确breathless;《假面》——破碎婚姻的真实;《野草莓》——回应“梦见自己做梦”,与父母的和解,质疑婚姻,面对死神的坦然,对老去的焦灼感;《泯灭天使》——惯常讽刺中产阶级;《第七封印》——在坠入黑暗国度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愧是老伯&费费忠粉,但老头不想再拍《影与雾》《爱与死》《罪与错》《我心深处》这般严肃的片;调侃影评人延续《好莱坞式结局》。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喜欢伍迪艾伦的人会有一百个喜欢这个片子的理由。依然是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可看着看着就笑不出了。同侪寥落,新人辈出,点到的导演大部分都已驾鹤西去,老头似乎也越来越觉得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话不投机了。这最后一点点的自说自话拼成的电影,怀念一批大师,怀念逝去的时代。

    15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天哪笑死了,真的没想到老头还能抖出这么多东西,应该是作品序列里最迷影的一部了吧!从《公民凯恩》到《第七封印》基本把电影史里的名作全恶搞了个遍,看出来老头还是唯爱伯格曼。表面上还是欧洲艺术电影与好莱坞的对抗,联想到近几次大奖风向不得不说很会阴阳怪气,当然被黑的最惨的还是到处跑电影节的影迷吧哈哈哈。尽管如此结尾的感情戏应该还是近几年里拍得最好最真诚的,找回了一点巅峰期的神韵。好多情节在影迷看来都会有共鸣吧,每个电影节都能有很棒的回忆,在电影节认识的朋友都是最好的人,感谢有电影让我们相知让我们做梦。

    19分钟前
    • 海王星黎明
    • 力荐

    电影不会催生奇迹,不能延长爱情,无法增添魅力,更不可成为现实。电影,就是电影,只是电影。看电影就足够美妙了,你还在奢求什么呢?(没奢求什么,是你自己拍《开罗紫玫瑰》撺掇我们做梦的啊,气人!!

    24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啊,又老又丑的文艺男使劲撩妹的样子是多么可悲

    27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还行

    6.9/10 一封过于直白甚至略有肤浅的电影情书附上一贯的小老头碎碎念,过度饱和的色调和广角畸变镜头抹去了作为“法式小品”的可能性,最后只落得一汪存在主义糖水,文学梗和电影梗把本应有的“风趣”占尽,所谓的欧洲大师都被“致敬”(戏耍?)一遍:公民凯恩,野草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假面,第七封印,八部半,祖与占。最后谈分手女方还不忘沃霍尔和Rauschenberg的画(某种意义上是不是这两位被小老头嘲讽为“商业画家”了)。但是手段太过于单一和简略,只是一些经典桥段的文本改写,而且现实-梦的单调二元似乎也未与作家-医生的关系产生更多构建。圣赛的美景似乎难以与小老头反复地自我怀疑,生死质问相互调和,还是布鲁克林桥下更合适。其中野草莓桥段主角推荐了冷门的稻垣浩执导的《忠臣藏》,值得一提。

    31分钟前
    • 鲍勃粥
    • 还行

    20/01/12:老头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呢,哼!21/12/16:拖到年尾终于依依不舍得看完 个中妙梗 彼非鱼 不用强求

    33分钟前
    • 2046小马
    • 还行

    这拍的不就是沙丹退休以后的人生?

    3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很标准的伍迪·艾伦量产,来自晚年的自我剖析,高知和文青的结郁所在。是不是看过了那么多电影,却仍没有过好这一生?电影里什么都有,什么都讲过,可唯独不是你的经历。

    36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因为他更喜欢有字幕的电影”

    40分钟前
    • 白日梦鱼
    • 还行

    在导演这个行当中,真正能够做到「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的人不多。我有两个候选:一个是愈加「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洪尚秀,一个是早已「绝圣弃智」的伍迪艾伦。因所得非所求而导致的「出轨」是必须的。逃避?不不不,那是《狂人皮埃罗》的风格,不是《公民凯恩》的选择。创作危机?不不不,那是《八部半》的问题,不是「五十一部」的问题。伍迪来《里夫金的电影节》似乎只有一个目的:以影迷身份给影迷拍电影,并以影迷姿态看电影。通过陈旧又略微有些新意的电影情节,我们很容易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医患关系和权力不对等的两性关系不是这位老人的需要,平起平坐的爱情关系才是令他保持高产的灵丹妙药。似乎是从《咖啡公社》开始,伍迪电影里的主人公,无论世俗男女还是神秘死神都是被金灿灿的夕阳色所笼罩,那些极富层次感的光晕,温柔而耐看。

    44分钟前
    • Muto
    • 推荐

    我们来电影节看电影,伍迪·艾伦来电影节偷情。漂亮的圣塞巴斯蒂安,熟悉的迷影小剧场,小老头用一个个荒诞的梦向欧洲电影大师致敬。虽然没什么惊喜,但胜在够轻盈,而且看完又暗暗期待这个86岁顽童的下一部片,你若拍片,便是晴天。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伍迪·艾伦的新作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尽管总是重复相似的故事,但那股子自嘲与戏谑劲儿就是这么有趣。这部算是结合了小老头的“城市电影系列”与元电影癖好。维托里奥·斯托拉罗镜头下瑰丽迷人的圣塞巴斯蒂安。一系列对费里尼、伯格曼、布努埃尔、戈达尔与特吕弗的【复刻影梦】都是信手拈来的发挥,在餐桌上报菜名般抖出[忠臣藏]与[影武者]演职员名单的段落,周围食客一脸迷惑嫌弃,真是对评论人不解风情“装X”的神还原。男主与女医生的尬聊、女医生丈夫被捉奸后的哭闹滑稽而真实。或许,在自负与自卑间徘徊,注定是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知识分子的命运。瓦尔兹版[第七封印]死神压台,给予养生秘笈与心灵鸡汤,虽简单俗套,亦彰显出人生的本来面目:一切看上去都没什么意义,但总应设法填满空虚,让自己充实起来。(8.5/10)

    4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这种致敬实在是太无趣了吧,即使是我这种老头毒唯都嫌弃的地步了。最灵性的是挑3p对象,女人说汤姆哈迪,男人说我弟媳

    49分钟前
    • 想吃肉
    • 还行

    观影过程很放松,会给你会心一笑。但看后细想,人物关系其实仍然是伍迪多年来的命题:女性在老挫知识分子与高帅艺术家之间的抉择,而男性总在抱怨。然后加插了不少拼盘式的迷影梗黑白片断,灵感来自于主角痴迷且主攻的领域,再转变成一个合理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梦魇,这些拼盘是伍迪怀旧的产物,但明显不及过去类似《星尘往事》那样有意义。

    5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小说家随电影公关妻子同游圣塞电影节,却发现妻子和她代理的导演暧昧不清,做着《公民凯恩》梦的丈夫,也和凯恩一样经历着婚姻危机,气出了心悸的他,看病时却意外邂逅女医生,小说和现实、电影和电影节都融为一体,简直就是迷影盛宴。伍迪·艾伦将小说家的幻想做成各种经典影片的桥段来致敬解构,配合明媚的天、碧蓝的海、美丽的城和可爱的人,奉上了《午夜巴黎》之后的最佳作品。PS我也想和路易·加瑞尔这样年轻帅气有才华的导演暧昧。PPS妻子喜欢瑞恩·高斯林和汤姆·哈迪,哈哈哈哈我也可以。PPPS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演《第七封印》里的死神太搞笑了。

    56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Woody Allen依然在坚守他的信条——“一定坚持原创,实在忍不住想抄,也得抄最好的。”可是这次抄的有点过于偷懒,毕竟年纪大了,又陷入前所未有的职业困境,可以理解。如果能设计主角跟年轻导演之间电影观念的代际冲突,效果可能会好过同属过去式的“欧洲—好莱坞”对立关系。另外,Wallace Shawn实在是丑到欠缺说服力,他适合卡通角色,年轻时能演芝麻街里的科米蛙,现在可以演伤心蛙了。

    57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希望伍迪艾伦健康长寿,多吃水果蔬菜低饱和脂肪饮食,一定要锻炼,强度不用很大但每天都要坚持,别吃加工食品,也别忘记做结肠镜检查。

    58分钟前
    • 新桥镇恋人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