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1997

    主演:伊桑·霍克,乌玛·瑟曼,裘德·洛,艾伦·阿金 

    导演:安德鲁·尼科尔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正片 上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 HD中字

      生化危机:终章

    • 更新HD

      屌飞船奇遇记

    • 更新HD

      星际之门:真理之盒

    • HD中字

      铁血战士

    • HD

      幽灵行动阿尔法

    • HD中字

      虚拟革命

     剧照

    千钧一发 剧照 NO.1千钧一发 剧照 NO.2千钧一发 剧照 NO.3千钧一发 剧照 NO.4千钧一发 剧照 NO.5千钧一发 剧照 NO.6千钧一发 剧照 NO.16千钧一发 剧照 NO.17千钧一发 剧照 NO.18千钧一发 剧照 NO.19千钧一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未来的世界,科技的力量胜过一切,基因决定命运,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不幸文森特(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是一个基因不良的人,出生以来就决定了他近视和心脏病的缺陷,他只能活到30岁。于是父母为文森特增添了一个有着优良基因的弟弟。 文森特的梦想是漫游太空,然而恶劣的基因令他无法圆梦,直到他遇到了太空中心的杰罗姆(裘德•洛 Jude Law  饰)。杰罗姆有优秀的基因,却在一次意外中半身瘫痪。二人决定调换身份,文森特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基因信息,每天都认真清洗掉自己的皮屑毛发,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另一方面,杰罗姆帮他筹备进入太空前需要检查的基因物品。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一桩谋杀案和一根睫毛,让事情节外生枝。©豆瓣

     长篇影评

     1 ) “我从不给自己留后路”——《盖特卡》中的梦想与成功

    CaesarZX/文 本文写于2007年末我的个人博客。 1998年第5期《科幻世界》杂志上的科幻影视栏目里,曾介绍过一部我当时没什么兴趣的科幻电影。那期杂志我当年反复翻阅无数次,却未曾给这部电影多一丝的注目,一直到2001年央视六台的佳片有约播出(播出时译名为《太空梦》)为止。它有个古怪的片名:Gattaca。

    对这个奇怪的片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GATC四个字母的来由

    Consider God's handiwork; who can straighten what He hath made rooked? 你要察看神 的作为,因为神 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 Ecclesiastes 7:13 圣经《传道书》第七章第十三节 I not only think that we will tamper with Mother Nature, I think Mother wants us to. 你以为是我们自己想玩弄自然,可我认为这恰恰是自然正求之不得的。 —— Willard Gaylin

    一个不遥远的未来

    Vincent是上帝的孩子,从受孕到分娩全都是“自然生产”的爱的产物,伴随他出生的是一连串的健康风险评估数据: 神经性疾病可能性60% 狂躁症可能性42% 注意力无法集中可能性89% 心脏病概率99% 有过早死亡可能性,预期寿命:30.2年 于是父亲不同意母亲起的Anton(父亲叫Antonio Freeman,母亲想让大儿子跟父亲的名。(Anthony/Anton 拉丁文,古罗马人名 涵义:值得赞美的,受尊崇的。),而坚持叫他Vincent Anton,(Anton仅作为中间名。Vincent :拉丁文,涵义:征服)而把这个代表家庭荣誉的名字给了两年后出生的二儿子。二儿子Anton(名)是个基因改良人。发达的遗传医学已经允许医生提取和修改父母基因的精华,使最优秀的卵子和精子结合,出生的孩子一定会有强壮的身体和优秀的智力,毫无疾病的可能性。 兄弟两人经常做一个“勇气比赛”的游戏,两人同时往海里游去,看谁先胆怯或者体力不支而回头。Vincent从没赢过。与自己亲弟弟的差距日渐拉大,身高和视力上最为明显。但不屈服于早已成定居的命运的Vincent对太空充满向往,在最后一次与弟弟的勇气比赛中不但救了弟弟,更赢得了自己信心,选择了远走高飞。多年后他在Gattaca公司(Gattaca Aerospace Corporation,“盖特卡宇航公司”,电影Gattaca的世界中最享有盛誉的宇航公司。)找到了一份最适合他这种未改良的自然人的工作:清洁工。这家公司只吸收最优秀的基因改良人,而不论对成为一个太空领航员憧憬已久的Vincent 如何改变自己,他永远无法改变一样东西——自己的血液——每个人都要通过血液和尿液来检验是否经过改良。不过他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

    "When they look at you, they dont see you anymore. They only see me." “从此当他们看到你时,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你,而是我。” —— Jerome Eugene Morrow Vincent设法找到了一名专门伪造基因身份的代理人(联想到这个:“办证,手机:138xxxxxxxx”)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叫 Jerome Eugene Morrow的优秀的基因改良者,Jerome在国外出车祸导致终身坐轮椅,他愿意出售自己的血液乃至身份。

    练习签名,配隐形眼镜,矫正牙齿,由于Jerome出车祸前的身高远高于自己,Vincent甚至不惜做了个断骨增高。从此,Vincent和 Jerome合作伪造在公司里所需要的一切——Jerome负责收集和储存自己的身份元素:血液、尿液、死皮、毛发,等等等等,而Vincent利用 Jerome的尿液顺利进入公司,并每天在家尽可能除去自己身体上任何可能被当作身份元素的东西放到焚化炉里销毁;在Gattaca公司小心翼翼地避免自己的“蛛丝马迹”被发现,同时使用Gerome为自己精心预备的各种样本。在电影中的时代,人们不再通过身份证上的照片来识别身份,而只相信一样无可造假东西 ——基因,而恰恰就是因为它,让Vincent向自己的梦想前进了原本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一大步。Jerome对Vincent说:“从此他们看到你时,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你,而是我。” Vincent和Jerome从开始的生意关系成为了朋友,Jerome告诉Vincent自己的残疾是因为自杀未遂造成的,原因仅仅是自己没能获得游泳冠军而仅仅得到了银牌。Vincent迅速成为公司里的精英领航员候选人,速度之快连Jerome都没有意料到。

    可是一名妨碍并怀疑Vincent身份的升空项目负责人被谋杀,令Vincent本来已经平坦的太空之路蒙上了迷雾。警方在现场附近找到了 Vincent围观惨不忍睹的尸体时不慎掉落的睫毛。公司里,在警方所有搜集到的身份元素中,只有这根睫毛不符合公司的基因要求,属于一名叫 Vincent Anton Freeman的清洁工。于是整个计划乱套了,警方认准那个“基因不良”的清洁工就是谋杀犯,可却找不到此人。尽管负责人的死对太空计划有利,可对 Vincent以Jerome的身份在公司的发展是个威胁。更不可思议的是, Vincent的弟弟Anton恰巧是警方负责这次案件的侦查员,他立刻对Jerome这个人产生了怀疑——他看上去那么像自己的亲哥哥。 经过无数有惊无险的猫捉老鼠,警方最后找到证据证明现在的任务总监才是杀人犯。而为了飞向太空而进行的长时间的辛勤努力终于没有白费,Vincent即将实现梦想,成为为期一年的飞向Titan泰坦星的高级领航员。同时,他也和Irene,一位漂亮又气质非凡的 Gattaca候选者产生了感情。两人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丽的时光。 "I never saved anything for the swim back." “我从不给自己留后路。” ——Vincent Anton Freeman Anton对基因不良的哥哥的嫉妒从来没有消失,他不愿意看着Vincent一天天成功地实现梦想,于是他试图说服Vincent退出任务,否则揭发他的身份。Vincent没有退缩,用又一次勇气比赛让弟弟心服口服,他让弟弟明白,不灭的梦想,对于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弟弟在自己又一次败给哥哥时,挣扎着问哥哥:“Vincent,你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Vincent回答:“我告诉你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从不给自己留后路。(直译:我从来都没有过游回去的打算!”) Jerome在Vincent临行前展示给他一个放满了Jerome的血样尿样等足够使用两辈子的基因样本冷藏柜,Jerome告诉Vincent:“我给了你我的身份,而你给了我你的梦想。”Vincent充满感激哑口无言。伴随着Vincent的飞船起飞的熊熊火焰,戴着自己游泳比赛银牌的 Jerome爬进焚化炉中启动了销毁程序。 —————流水账全剧透结束—————

    今年3月11日,本片的蓝光DVD发售,不可避免地,我下载了1080p版又重新看了一次。

    本片是我最爱的四部科幻电影(其他三部是《银翼杀手》、《十二猴子》和《人类之子》)中的一部。当年《科幻世界》把这部电影译成:《盖特卡》,而现在比较多的译法是“戛塔卡”、“千钧一发”和“变种异煞”。在看过本片后,除了先入为主的“盖特卡”外,我最倾向于“千钧一发”这个译法,但原因并不是在这个成语原本表达的意思。影片中那些细小的皮肤碎片,毛发,都是鉴别身份的重要证据,Vincent险些因为自己的睫毛断送未来,所以我非常佩服想出“千钧一发”这个译名的人。

    Vincent生下来注定是个失败者,可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基因不如人而放弃自我,他有自己的理想并靠着努力和一点点运气一步步向它迈进,幼年时期的眼镜和瘦弱是他不良基因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象征,只要人类还存在着缺点。他与弟弟Anton的勇气比赛则代表着人类与主观自我和客观的“不可能”的挑战。在Vincent在公司里做清洁工时,感觉自己距离自己的理想还如此遥远,但每一次透过自己的眼镜聚精会神地目送远处的火箭发射,他的脑子里就给自己砌上一块信念之砖,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梦想已经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如此庞大的理想负担似乎已经要把他弱不经风的身躯压垮了。

    Jerome,一个曾经的游泳健将,在出场时就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自杀未遂撞断脊柱终身残疾,尽管有着几乎完美的身体,可他已经完全丧失了对未来的向往。他肩膀上的负担与Vincent的刚好相反:Vincent担负着一个被世界排斥和抛弃的基因不良者的压力,而他自己则承担着“完美”给他带来的心理约束和自我折磨。他与Vincent的这种反差使得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矛盾,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剧烈的差别,两人的融合也更加迅速。

    Jerome每天给Vincent准备下一次需要使用的基因样本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似乎逐渐使他领悟到了一些生命的意义。他把自己的身份全部交给了Vincent,标志着他的自我在世间已经蒸发,可是Vincent的执着追求让他感悟到生命不仅仅要求完美,还有梦想。 两人完成了最后的交换,完美基因的身份与天大的追求梦想的交换。除了那整个冰柜的样品那巨大的礼物外,Vincent随身带着Jerome赠予的一个神秘的小礼物,自信满满地步入飞往泰坦星的火箭。临行前,Vincent曾很奇怪为什么Jerome要预先准备好那么多的基因样本:“那你要去哪?” Jerome回答:“我也要去旅行了。”Jerome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任务,带着Vincent给自己的梦想爬进焚烧炉。此刻,死亡对他来说已经远比他在那次自杀未遂所寻的短见要有意义得多。

    他们各得其所。 Irene Cassini这个角色给了影片一个平衡点,她是一个基因改良者,但却有心脏缺陷,也就是XX%的心脏病几率,这成为了她与升空之间的障碍,也使得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焦虑。她和Vincent的爱情产生在一个谎言的基础上——Vincent早就让公司上下对他的“优秀基因”深信不疑。可是当谎言被迫揭穿时,这个有缺陷的基因改良者依然接受了对方,被眼前这个生下来就注定的失败者感染,自然也就不会再对自己心脏的缺陷感到那么自卑和不安。她会在地球上等待 Vincent一年后的回归。

    Anton是一个基因改良人,但在自己的哥哥面前他由强者变成弱者的变化完全是戏剧性的,他的基因本该让他无往不胜,可惜正如本片中的台词那样:“人的灵魂是没有基因的。” 他在除了先天条件外的一切都输给了哥哥这个基因不良者。他在影片结尾急着想显示给哥哥看的改良人的优越感,在最后一次兄弟之间的比赛里彻底瓦解。人类精神在与基因的较量中大获全胜了。 影片中有一位多次出现的小角色,Lamar医生,他在Gattaca公司负责一切血液尿液等基因样本检验。上火箭前的最后尿检是Vincent和Jerome都没有想到的,所以根本没有准备尿样。我想Vincent在看到尿检关卡就设在距离火箭5步之遥的地方时,整个人都快崩溃了。一直到最后Vincent即将登上火箭前,观众都不曾意料到,其实当Lamar第一次给刚进公司的Vincent做尿检时他就识破了 Vincent的伪装(右撇子的人尿尿不用左手扶),可是他从头至尾一直对此保持沉默。这个纯正的正面角色给本片提供了一种美妙的点缀:一个小人物竟然在最关键的部分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他让Vincent通过了尿检,用自己微不足道的那么一点点权力,为这个幸运的年轻人敞开了未来的大门。完全可以说, Lamar在影片中是以“上帝”的姿态出现和起作用的,这个“上帝”给了人类一个机会。

    服装,布景和摄影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化妆发型,演员表演的气质,建筑,甚至轿车,都使用了一种古怪的,混合了四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风格,观众只能从高科技的基因检验桥段,火箭升空,以及汽车的氢燃料引擎那特有的清脆声响判断出这是一部科幻电影。

    全片所有人的着装严肃古板,Gattaca公司里不论男女人人西装革履,面无表情,似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内心的任何感情;警方的侦查员的着装更是有着《卡萨布兰卡》里亨弗莱·鲍嘉那种好莱坞间谍特务式风格(从我剧情介绍部分中的一张截图中可以看出)。

    本片在视觉艺术上的独树一帜是我最欣赏的部分之一,主色调基本是一种忧郁但带着希望的土黄色,仿佛整个电影都发生在暖洋洋的傍晚。尽管风格如此复古,可是一切又都是那么简洁,人物和背景的线条清爽而动感,家具内设吐出现代气息,真的是一种古今大融合。尽管是暖色调,但 Gattaca公司的外部环境给布景人一种庄严肃穆却又略显空旷单调的寒意。

    本片有着优秀的原创剧本,由新人Andrew Niccol自编自导, 他后来编剧的The Truman Show《楚门的世界》更是广受好评。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先天不足的人为了实现理想而与命运抗争的科幻电影,如此深刻而励志的科幻剧本如今早已是凤毛麟角。哥哥对弟弟揭示自己是如何实现“不可能”的时候哥哥回答:“I never saved anything for the swim back.”这句话原意是“我从没有为游回去保留过体力。”用本地化一些的译法,我决定把它译成“我从不给自己留后路。” 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像这类极端的方法当然不怎么值得鼓励,但作为本片剧本积极向上的主题的表达,这样的方式并不过分。 至于表演,Ethan Hawke和Jude Law在本片上映的97年那会儿还属于无名小辈,Uma Thurman都因为Pulp Fiction《低俗小说》而比他俩要出名,但我必须承认他们的表演简单里透露着潜质,Ethan把一个前后判若两人的角色演得附有灵气,可惜他的面孔上那对小眼和俊俏的脸型,似乎缺少点认真感。而Jude对一个抑郁寡欢的角色的把我实在让我佩服,他在后来的The Talented Mr. Ripley《天才雷普利》和A.I. Artificial Intellegence《人工智能》里的天才表现足以让他进入一线演技派行列。

    Michael Nyman为本片所作的配乐以一种低调而忧伤的平缓旋律贯穿始终,人类精神在与基因抗衡的节奏因为影片的主旋律而带上某种不安感但是又那么的有条不紊。我在这里转帖Wikipedia里的Michael Nyman为本片所作的配乐曲目The Other Side片段:点击下载ogg格式。 在飞向Titan星的火箭里,Vincent打开了那个神秘的小礼物,那是Jerome的一小捆头发。Vincent微笑,因为他感觉到Jerome已经和他融为一体,一起骄傲地活下去。

    Vincent在火箭上的独白: "...Of course, they say every atom in our bodies was once part of a star. Maybe I'm not leaving. Maybe I'm going home." “……当然,人们说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原子,都曾是群星的一部分。也许我并不是在离开,而是在回家吧。”

    ——Vincent Anton Freeman (这是我最爱的台词,自己的翻译似乎有点不对劲,期待有更好的译法,多多提宝贵意见。译法候选1:“据说我们身体的每一粒原子都来自一颗恒星。或许,我这不是在离开。或许,我正在回家。”)

     2 ) 基因编辑婴儿的残酷预言

    前几天被“基因编辑婴儿”霸屏了,起因是一条轰动的新闻:

    “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该新闻试图让人兴奋的理由是:

    “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个事情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现在恐怕很难说清楚,但看这个新闻的时候,突然想起 1997年曾有一部科幻电影,说的就是“基因编辑婴儿”的故事。

    片名《Gattaca》,一般翻译为《千钧一发》或者《变种异煞》。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

    未来的人类社会,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定制婴儿,性别、特长、性格甚至其它,最简单就是可以避免各种,因为基因缺陷造成的遗传病。 文生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自然受孕出生的人,出生之后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他患心脏病的可能达到99%,预测寿命约30岁。 文生从出生就被打上了“劣等人”的标签,幼儿园都拒绝接收他。无奈之下父母决定通过基因编辑再定制一个孩子,于是他天生健康聪明的弟弟安东就诞生了。 这个弟弟的诞生就是文生的噩梦,比安东大几岁的文生,在身体和智力等各方面全都被弟弟碾压,而文生偏偏还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两兄弟经常进行的比赛就是在大海里游泳,看谁游得更远,看谁先害怕往回游,结果当然是毫无例外,文生从来没有赢过强壮的弟弟。 这种残酷的折磨一直持续到两兄弟成年。文生梦想着能进入航天局工作,飞向太空,这其实就是逃避压抑的一种幻想。而父亲告诉文生能够进入航天局的唯一可能,就是去做清洁工。 虽然父母从来没有嫌弃过文生,但在航空局的面试失败之后,文生再次感受到这个时代对“自然人”的恶毒歧视。两兄弟例行的游泳比赛,文生终于赢了一回,就这唯一的一次给了文生一丝侥幸,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文生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去过。父亲说的没错,文生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永远只能找到最低等的工作,扫了几年厕所,文生终于才能进入航天局做清洁工。 无论文生多么的顽强多么的努力,甚至能背下厚厚的《天体航空学》,但决定他命运的只需要一滴血,他体内流淌着自然出生的“劣等人”的血液,这个社会不需要身份证,附带基因的血液就是身份证。 为了实现梦想,文生决定铤而走险。有一些基因编辑的优等人也可能会倒霉,可能会身体残疾,可能会精神萎靡,他们也要活下去,而他们最值钱的就是血液和身份,他们就可以把身份租给想要改变阶层的“劣等人”。 文生找到了最优秀的身份盗用师,和他配对的是基因设计非常优秀的杰龙,是一个意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的外国人。 这种身份盗用的并不是简单的一锤子买卖,因为航天局的身份验证和训练要求等等原因,文生需要每天将杰龙的血小心翼翼的贴在指纹包里,需要每天把尿袋绑在大腿上应付尿液检查,还要随时小心清理自己掉下的毛发和皮屑,并把杰龙的毛发和皮屑散落在现场。 文生和杰龙这两个人,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共生关系。在几年的共同生活之后,骄傲的杰龙逐渐被文生强大的意志力所折服,而文生也通过努力证明了,除了血液不合格,他在任何方面都不比基因设计的优等人差,甚至还收获了美女同事的爱情。 文生的土卫14宇航计划获得批准,还有一周时间他将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而这个时候,航天局主管被人谋杀,文生却在这关键的时刻,毫无察觉地在现场遗落了一根睫毛。负责调查这起谋杀案的,竟然就是文生优秀的弟弟安东,他已经是警察局高级探员。 命运的绳索犹如扭曲的DNA链条,紧紧的锁住了文生,在经过一些列的彷徨、挣扎、逃避、抗争之后,故事的结局让人极为感叹。安东识破了文生的身份,但也知道文生并没有谋杀任何人,最后还是被文生对抗命运的勇气感动。文生也终于踏上宇宙飞船实现梦想,而为他提供身份的杰龙,留下了满柜子的血液和尿样,自己进入焚化炉销毁了身体,永远地成全了文生。

    片名《Gattaca》实际是一个创造词,本身没有意义,是片中航空公司的名字,真正的意义在于,人类的DNA由A、C、T、G四种核苷酸组成。而中文名《千钧一发》却是一个非常绝妙的比喻,一根头发丝悬着千斤重物,将影片的紧张、压抑气氛一语道尽。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毛发的特写,人与人相互证明基因的举动,就是拔下一根头发交给对方。而全片都贯彻了低沉、压抑、紧张、揪心的气氛,从音乐到画面全都如此,为数不多的室外戏份,要么是一望无际的星辰大海,要么就是空旷无边的科技背景,人物在里面显得极为渺小无力。

    《千钧一发》是1997年的影片,科幻片在奥斯卡从来不受待见,只获得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艺术指导奖。当年大热的正是《泰坦尼克号》,本来也是一个因狂妄的人类科技产生的巨大灾难,而世人普遍关心的却只是灾难中昙花一现的爱情。

    每次天灾人祸,新闻媒体总会尽力找到一个奇迹存活下来的婴儿,甚至是一头大难不死的猪,然后人类的同情心就开始泛滥,就转移了注意力,就不再思考灾难形成的深层原因。

    《千钧一发》以前大约是被归于励志一类的电影,但这次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现,这个电影竟然成了一个残酷的预言。

    我们想想电影的创意灵感可能来自哪里,不要忘了1996年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当时在全世界引起极大轰动,随之而来就是关于伦理道德的深切担忧,很多国家立法禁止人体克隆的相关研究。但壹戈却悲观地以为,只要这个技术诞生了,就不可能被完全禁止。

    而这次中国媒体得意洋洋的报道的“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可能将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可能会一飞冲天,也可能会堕入地狱。

    电影里面有一个场景,文生带着美女欣赏音乐会,而那个音乐家是单手6指,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六指琴魔”?据说乐曲也是专门为拥有6指的人谱写的,只有他才能弹奏这首特殊的音乐。这个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天知道狂热的音乐迷父母,会不会给孩子定制七根手指?

    那么其它的行业会怎么样?三米高的巨人打篮球,别人扣篮他只需要轻轻的放进去;百米记录是多少来着?我特么定制一个超音速的飞毛腿!千里眼、顺风耳、三头六臂也都不再是神话。电影里面还有一个场景,是杰龙说自己是一个基因优秀的运动员,但在游泳比赛中竟然只获得了一个银牌,强中更有强中手,决定这一切的只看父母有多疯狂。

    会不会有人觉得,人类世界一下子丰富多彩了,什么人都有了?但你要保证每个人都有一颗和睦相处的心,都有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的修养,而这些却都是人类从来最为缺乏的东西。于是铜头铁臂、金刚狼、冰法、火法、万磁王,出现《X战警》那样特种人之间的大乱斗基本无可避免,而自然出生的普通人将会成为无处藏身的炮灰。

    如果定制婴儿的技术普及,结合一下人类“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觉悟,这将是一个想象力的竞赛,会诞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人类婴儿,真的不可预知。

    《千钧一发》影片首映时,作为宣传活动的一部分,他们曾刊登出了一封“遗传工程广告”。结果有数千人信以为真,打来电话要求使用基因技术改造后代DNA。

    而人类发展到现在,DNA的进化是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自然选择的结果,人为的基因编辑无异于“拔苗助长”。

    好比争吵了多年的转基因食品,好的一面人尽皆知,产量大幅度提高,人类将永远摆脱饥饿,但是谁知道能毒死害虫的食品对人体有什么影响?这当然是需要时间来检验。

    而基因编辑的后果,即便是非常理智的小范围编辑,能预防艾滋病了,或者免疫糖料病、高血压等等常见遗传病,这东西怎么验证呢?现在是不是要给露露和娜娜注射艾滋病毒,验证一下基因编辑的效果?但对于几十年之后她们的下一代,谁知道会有什么影响?

    还有一个关键的点,这种能永远改变下一代的优秀技术,不可能免费的提供给普罗大众。

    刚刚去世半年的物理学家霍金曾经预言,人类会通过基因改造让自己进化,然而,也会造成严重的人类浩劫问题。有钱人一旦有机会编辑子女的基因,将出现新人种的竞赛,必将摧毁普通人的生存。进化的人会以不断增长的速度进步,没进化的人会被淘汰。

    影片中有几个非常揪心的细节。文生决定离家出走时,将自己从全家福照片上撕下来,然后爸爸妈妈和安东看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文生根本就是多余的一个。真正的现实是,所有无力支付基因修改费用的自然人,将会受到社会的歧视直到完全灭绝。

    文生冒充杰龙面试宇航员,只需要一滴尿样,就能证明他的能力。这却无意中贴合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语,“撒泡尿照照自己吧”。这种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的歧视,令人绝望。文生在片中有大量的洗澡镜头,剧情上是为了防止皮屑和毛发脱落,而在身份即将暴露的时候,文生独自在海边,拼命的想要擦干净那个不优秀的出生,当一个人的DNA成为污点,你要怎么洗刷清白?

    这就是电影《千钧一发》给我们的残酷预言,中产阶级以下的人只有混吃等死,而精英阶层与其观望不如先下手为强。

    导演安德鲁·尼科尔是《楚门的世界》和《幸福终点站》的编剧,还执导了《战争之王》和《时间规划局》,综合几部电影的感觉,发现导演真的非常善于挖掘人性的贪婪丑恶,将人物放置在一个无法逃脱的压抑环境,测试人类的极限,观察周围人的反应。他的作品看似励志,却也总让人不寒而栗。

     3 ) 二十年后人们将为忽视该片而后悔的

    像很多人所说,这是部被中文译名拖累的好片。很多看过的人会将它作为励志片,不错,它的确是部很好的励志片。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这样的人。但十年后的今天,重温了该片,我却更愿意将它看成是部警世片。

    在即将实现1000美元测个人基因组全序列的现在,影片中所描述的歧视基因不完美者的潜规则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按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速度和趋势,我很肯定能亲眼见证到影片中那样由遗传学家主导人们传宗接代。我想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部分人都会很乐于如片中那样选择一个最完美的后代,但对全人类,悲观点讲,也许这会是自取灭亡的前兆:完美意味着同质化,意味着人种的单一化,人类抵抗未知风险的能力将变为0。一个早已证明的例子就是,镰刀型贫血作为一种缺陷却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抵抗疟疾的礼物。

    但悲哀的是,即使大家都知道有这种风险,选择完美后代却会是大势所趋,大自然早就将自私刻入了人类的天性啊

     4 ) 总有些神作未被发觉

    几个特别之处:
       1. 导演在片中只用黄、蓝、绿三色光镜头拍摄,显示了人类对基因科学的态度:剔除不完美的,留住美好的。影片的布景设计极有创意,颇具未来感。
       2. 电影主要取景的建筑是马林县市民中心 ,由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涉及维基条目看不到的可以参照前文领会翻墙技术。)
       3. Gattaca事实上是四种DNA核苷酸的缩写的混合体

    关于杰罗姆的银牌:
    在文森特刚刚做完增高手术、还趴在床上的时候,杰罗姆给他看了自己瘫痪前参加游泳比赛得的一块银牌,说:“我已经努力了,可还是只得了一块银牌,你怎么可能成功呢?”《太空梦》译版里好像还有一句“我从来都不戴它”。杰罗姆大概是因为不服气只得第二才这样说。而当他坐进焚烧炉,打算结束生命时,却戴上了那块银牌。因为他知道,自己只配得银牌,得金牌的是文森特。

    "裘德洛"最后为什么要自杀:
        一、文森特借用了他的身份 他就用了文森特的梦想
    他的优秀基因得到了承认 就心满意足了 残缺的身体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二、他们两个的存在 一个是事实上的杰罗姆 一个是理论上的杰罗姆
    他用自己的死证明了文森特是真正优秀的杰罗姆(也就是裘德洛)无愧于杰罗姆的优秀基因,所以他留下了 够文森特用两辈子的样本 让文森特完成杰罗姆的人生
        三、单纯是为了电影好看 一种表现手法火箭发射喷出的火焰和杰罗姆自杀时喷出的火焰一起 很有视觉冲击,一个生命结束 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关于影片提及的“在不久的将来”,片子上映是1997年,拍也就是1996年,剧本可能形成的更早,其中几个关键的预测是这样的,
    1、对于充电汽车的预测是无比准确的,包括充电桩在内,与今日特斯拉无异;
    2、对于基因论定人的阶层,尚不明显,但是对于下一代繁殖,基因优化的预测是正确的;
    3、对于太空每天有上百次的发射探索,截止目前也未能实现。


    精彩对白:
    Vincent做了增高手术后,躺在地上,忘着天花板,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接骨。他告诉自己,当自己再次站起来的时候,就会离星空更近:
    I took my mind of the pain by reminding myself that when I adventially did stand up,I 'd be exactly two inches closer to the stars.
    当Vincent的弟弟Anton找到他,要在和他比一次游泳时,这次Vincent赢了。
    当游到一半,Anton想要回头时,他问到 :
    How are you doing this, Vincent?
    How have you done any of this?
    Vincent回答:
    You want to know how I did it?
    This is how I did it, Anton. I never saved anything for the swim back.
    当Vincent就要去太空的时候,跟Jerome告别,并对他表示感谢,Jerome说:
    I got the better end of the deal. I only lent you my body ,you lent me your dream.
    最后,当Vincent在升空前最后一次尿检,Lamar医生对他说:
    I never tell you about my son, did I? He's a big fan of yours.
    He wants to apply here.
    Unfortunately, my son's not all that they promised.
    But then, who knows what he could do?
    Right?
    最后,Vincent到了太空,打开了Jerome送给他的头发:
    For someone who was never meant for this world, I must admit I am having a hard time leaving it. Although they say every atom in our bodies was once part of a star. Maybe I'm not leaving... maybe I'm going home


    附录:
    anton/anthony 出处:英国 涵义:值得赞美,倍受尊崇的
    vincent 出处:拉丁 涵义:征服

     5 ) 我命由我不由“天”

    电影中一个场景是男主摘掉了隐形眼镜,因此看不清车流。晚上,车辆如织,他需要过马路,但是他看不清,只看见亮色的物体从右边不断飞驰而过,他必须要过马路,最终他还是勇敢的踏出了脚步,尽管周围的环境对他来说一片模糊。这个场景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很久以前我看过这个片段。就是根本记不清其他的部分,却只记得这一片段。但是现在看来这部片子依旧不过时。

        影片所设定的未来社会,基因操控一个人的一切,就是通过基因的选择造出完美人,而自然受孕的十有八九是缺陷人,科技即是上帝。看似更优化了,但是由此带来的歧视却变成了基因歧视。现今社会下,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歧视,人种,肤色,国籍...到了未来只不过换了个壳,依旧存在歧视。“缺陷人”永远也没机会通过努力成功,永远只能做下等工作。

         我们的主角Vincent就是这样一个缺陷人。他一出生就被注定了结局,99%患心脏病的几率以及30.2岁就会死去。因为他是自然受孕的,他的基因充满缺陷。人生刚开始,就给你画了个框框,告诉你:你只能待在这个圈子里。多么可悲。大多数的缺陷人认定了自己的命运,而Vincent不甘于此,他的梦想是要当宇航员,去土星,去外太空。依他的基因,他绝无可能成为一个宇航员。相关的公司第一步就是检查你的基因,他们只需要完美人,不需要残次品。一滴血,就可以把你排除在外。现实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条条框框限定好,有一条不符合就可以pass掉你,而无视你真正拥有的能力。

          然而,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Vincent为了他的梦想,各种努力,他对自己的完美人弟弟说:我从不给自己留后路。这样才能勇往直前。用句我们中国人的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这里的“天”即是影片中的基因。
         
         这是一部1997年的电影,描绘的是未来世界,但是即使到了将近20年后的今天,这部影片所展示的未来感依旧很强烈,以至于两位主角年轻的脸才让我感觉到这是部有年头的电影了。伊桑霍克年轻时候真帅,还有裘德洛,真是嫩出水啊。片中两人是要扮演相似的两个人,不细看还真是有点像呢,只不过伊桑霍克更加棱角分明。脸型更加立体。老片子看的不多,反倒是近几年的片子看了伊桑的人类清除计划,前目的地,都是很棒的电影。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三部他的电影,真的很不错。我有个习惯,看多了某个演员的电影,比较有好感的,我会去翻他以前的电影,可惜目前他在国内不算特别主流的好莱坞大明星,好多他的影片资源都难找,真的有点遗憾。
          
          五星推荐此片,佳片永远值得推荐。更何况还有那么帅的主角颜值演技都杠杠的。

     6 ) 从基因决定论到性别问题——英雄主义是对不平等的最糟糕的反驳

    《千钧一发》构建了一个由大数据和遗传技术统治的乌托邦,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就会被告知他未来会患上的疾病和预期寿命;人的工作和阶级几乎完全由基因决定;人工受精、基因检测等遗传技术将取代自然的生殖过程。所有人都能毫不费力地看出这个乌托邦的邪恶之处:既然人的地位完全由基因决定,人的阶级从出身将被注定且毫无改变可能,那么人与人的不平等将毫无掩饰地变成社会的规则,并且除非所有人的基因相同,这种局面将不会有任何改观;与此同时,因为人的命运在一开始就被基因注定,人的自由意志失去任何作用,被挤压到极其狭小的角落。在这样的乌托邦里,人既不平等,也不自由。该如何走出这个乌托邦带来的困境呢?一个方法是让所有人的基因都变得“完美”,这样平等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会陷入一个更加荒谬的境地,如果所有人都按照“上帝”的模子打印出来,那么所有人都完美了,但是所有的人也就相同了,那么社会就会变成一场毫无乐趣的桌球游戏,因为桌面上每个球都是相同颜色的,所以谈论哪个球进洞将毫无意义。或者完全抛弃生命科学和计算机,这样反智的构想也会让历史的运转变得虚无,这显然也不应该是科幻电影应该谈论的。电影选择了一个并不聪明的解决方法,用后天的努力来补足先天的缺陷。尽管优质基因和精英阶层直接挂钩,但是当优质基因无法转变成优质的生产力的时候,比如在因祸致残的时候,他的社会地位将不被认可,所以,优质基因和优质生产力构成了精英阶层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如果劣质基因能够产生优质生产力,那么这种基因决定论构建的乌托邦能否被打破呢?电影其实是根据这个思路展开的。为了延续自己的身份和阶级,优质基因的人会雇佣劣质基因的人作为替身,电影称这种行为叫“搭顺风车”。电影的主角是一个拥有劣质基因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医学技术,克服了高度近视、身高缺陷和心脏病的制约,从而拥有了不亚于优质基因的能力,胜任了精英阶级的工作,甚至躲过了每一次的基因检查,最后圆了自己的太空梦。这个设想乍看理所当然,既然先天因素是决定好的,不可更改的,那么可以改变的只有后天的个人意志的因素。所以如果后天通过加倍的努力就可以拥有和优质基因完全相同甚至更加优秀的能力,那么基因决定论不就站不住脚了?那么优质基因就不应该等同于精英阶级,基因和地位就不等同,通过使个人意志所发挥的作用高度膨胀,不同基因的人之间就有了平等的可能。

    对这个设想的批判,只消参照另一个文本——花木兰的故事。与《千钧一发》最为接近的文本并非使张艺谋的《影》,而是花木兰的故事。一个处在男权社会的女性,通过乔装成为男性,以男性身份承担了男性的义务(参军)和规范准则,而没有露出马脚。要想指出《千钧一发》里的设想的荒谬之处,只需要问,花木兰的故事是否是女性主义的理想范本?让女性成为花木兰是否是实践女权的唯一方式?女性与男性的平等,是否只能通过女性承担男性的义务和责任实现?显然不是这样的。花木兰想要实现和男性的平等,只能通过化装成男性,毫无保留地接受男社群的行为准则实现,这不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而恰恰是对男权的顺从。这个文本的危险之处在于,它表面上实现了男女的平等,实际上却抹杀了女性主义叙事的可能——对女性的颂扬如果只能通过以男性身份的的方式书写,那么女性身份的话语权就完全被剥夺了,女性就会陷入完全的失语的境地。并且,如果女性和男性的基因差别决定了女性在力量、体力上和男性有差距,那么,让女性以男性标准来承担男性的义务,不仅不会消弭这种差距,而是放大了这个差距,这一种不平等是得到强化的——女性只能通过后天的训练才能弥补先天的差距,这实际上是在承认女性先天不如男性,女性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不如男性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戴锦华在《性别与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中写道:“女性在挣脱了历史枷锁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性别。女性,女性话语与女性的自我叙述与探究,由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性别差异的消失,成为非必要的与不可能的。在受苦、遭劫、蒙羞的旧女性和作为准男性的战士、英雄,这两种主流意识形态镜像之间,“新女性”“解放的妇女”失落在一个乌有的历史缝隙与瞬间中。”对于这种叙事的反驳是显而易见的,女性也许在力量、体能上与男性有先天的差异,但这可以用来证明男女间的先天不平等吗?并不是这样的,不需要去提女性在思维上、感性上的相对优势,只需要去问,为什么力量强、体能好等阳刚的特质被认为是优势?这种阳刚的优势是基于社会分工体系的,阳刚的特质被认为是更适合战争、劳动,但在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这种差异被淡化了。阳刚真的是比阴柔更加优质的特质吗?我想,孰优孰劣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差异本身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先天上、基因上的差异本来就无孰优孰劣可言。正如戴锦华在一次访谈中说的,“我一直寄希望于女性的生命体验所累积的历史,能够成为另一种资源,成为面对由男性主导的现代文明的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以便给我们打开可能性。我想提醒大家,想象不必那么单一,想象应该由更多的路径和更多的打开空间。”

    现在回到《千钧一发》。《千钧一发》的狡猾之处是他预设了一个前提:基因差异等同于基因不平等。他告诉你,一些基因比另一些基因优质,比如视力好的基因比近视基因优质,高个子基因比矮个子基因优质,健康的基因比患病的基因优质。因为有些基因比另外的基因优质,所以人们要选择优质基因,摒弃劣质基因,所以持有优质基因的人和持有劣质基因的人是不平等的。这种说法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却非常可疑。先不去谈多基因性状、表观基因组学这些复杂的生物问题,就先去问,健康、被推崇的性状(比如高个、双眼皮)等的基因是否比其他基因更加优质。疾病基因就是劣质基因吗?一个非常著名的反驳是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的患者在一般的地区适应力要弱于健康人,但是在非洲等疟疾流行的地区,适应力却要强于正常人,因为在镰刀型贫血的红细胞虽然携氧能力不如正常红细胞,但是它却能抵抗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这个例子可以说明疾病是相对的,一个地区的疾病很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地区的优势性状。此外,疾病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也不可忽视,如果没有癫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造诣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没有精神分裂,梵高也无法完成他最重要的画作。如果没有阿斯伯格,自闭症,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天才(爱因斯坦,牛顿等)推动科学、艺术的进步。就更不要说,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催生了多少的科学和艺术的成就。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明人类不应该与疾病抗争,而是说明,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一些。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的,对疾病的军事化隐喻是疾病最恶毒的隐喻,因为这势必会导致对患病的人的污名化。同样,认为有疾病的基因的人和健康基因的人不平等同样恶毒,因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德滑坡——由对疾病的恐惧到对患病的人的污名化再到对持有患病基因的人(将要患病的人)的污名化,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同样,性状之间就更加没有优劣之分,就以高个子和矮个子为例,谁不爱《魔戒》里的霍比特人呢?那些一度权倾朝野的人,如拿破仑、希特勒,也都是著名的矮个子啊。

    其实再往深一层看,基因不平等的背后其实是评价标准的单一。片中非常明显的一点是这是个竞技式社会,电影里的阶层是阶梯式的,从公司的高管、航天员,到公司的普通员工,到公司的最底层的清洁工。执法部门、频繁的基因检测、毫无隐私的工作环境让权力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酷似福柯的全景式监狱。失去工作能力和基因标准不合格就会让人瞬间跌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这样的竞技式社会明显是有一套单一的评价系统的,那就是工作能力的高低。因此,工作能力更高的基因被认为是优质基因,不利于工作的基因是劣质基因。这也是为什么片中弟兄两人每每到了要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就会到海里比赛谁游得更远。两个人都接受了社会里未言明的准则——证明自己能力的高低只能靠体育竞技。这给我的荒谬感不亚于《送我上青云》里的“博士”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背起了圆周率,或是两个要决斗的人拿出来的绝招却是在小霸王里比谁的得分高。因此,对于基因不平等的反驳,其实只需要回答,社会评价标准到底应不应该单一化。只要社会评价标准不单一,基因差异就有意义。一个生物学的反驳方法是,如果社会评价标准单一化,那么在科技的发展后无可避免地会让基因单一化。而我们知道,所有的进化,都来源于基因的多样化。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没有灭绝,也是因为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和物种,得以在各个灾难来临时保存生命的火种。

    其实对性别不平等,种族不平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样的,社会的多元化,对个体与个体的差异的尊重,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我们不应该推崇花木兰式的性别叙事,更不应该让黑人去把皮肤漂白,而应该认识的性别间的,种族间的差异,去尊重和了解每一个个体。同时,为了避免评价标准的单一,社会上应该要有多种多样的声音,多种多样的文化,而并非只有一个单一的意识形态统治,整个社会只有一种官方声音。我们可以看到,当社会的声音最统一的时候,也往往就是种族屠杀、战争等人道主义悲剧发生的时候。我所期待的乌托邦,是所有人不再被打上种族、性别、疾病的标签,每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份,听到其他人的声音,认识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我乐观地相信历史有其力量,我也乐观地期待着这样的未来。这也是我对所有不平等的乌托邦的反驳。

     7 ) [转贴]一部被严重忽略的科学励志片

      有朋友说这是一部被严重忽略的影片,其实这一说法也反映了这一类型影片里不少作品的情况,更娱乐还是更艺术的把握在这一系列电影中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常常因为把握的度与欣赏观众的心态与角度而反这类影片变成了一部部所谓“被忽略的影片”。
      其实这部影片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算是“复制人”或者“人造人”的范畴,但这部影片在对DNA/基因概念的解读方式上,与“复制人”或者“人造人”话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端倪乍现的带有预见性的解读,显然也非常有必要拿到这一类影片中来一起讨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未来某个年代,人类掌握了很高的基因技术,能对人类DNA进行相应的良性造改和优化。这些基因经过良性改造或者优化的人类在长大后,比正常受孕没有改造过基因的人在理论上各方面都要优秀很多。然而问题也正出在这个所谓“理论上”,基因经过良性改造的人类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强势群体,正常受孕没有改造过基因而出生的人类则显得越来越弱势,甚至最后成为一定程度上被岐视的群体——片中称为“缺陷人”。“理论上”的强弱关系真的就意味着现实中的强弱关系吗?因为“理论上”的处理就一定要划分出区别对待的不同阶级吗?未必然。
      影片在讲述这样一个畸形社会故事过程中,没有拘泥于通过表现这一社会中的科技含量来吸引观众,也没有将重点放在对不平等社会形态的讽刺与批判上,而是暗中将重点放在了人类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实现梦想这一永恒命题上。伊桑-霍克所扮演的正常受孕出生的“缺陷人”文森特,虽然一直以来在各项测试数据上并不如自己经过基因改良而出生的弟弟。但人因梦想而伟大,出身有“缺陷”的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追逐梦想——成为航天员飞上太空,在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努力与坚持之后,他终于最后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而片中由伊桑-霍克所扮演的“缺陷人”与裘德-洛所扮演的“完美基因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就类似于所谓“克隆”关系。
      影片不但拥有曲折悬疑的精彩剧情,还拍得非常细腻而意味深刻。多次反复表现“缺陷人”文森特使劲擦洗身体的过程,让观众不由得从好奇到理解、从理解到可怜、从可怜到出离的愤怒,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欣赏情绪。而片中裘德-洛所扮演的“完美基因人”拖着毫无知觉的双腿爬上类似于人类基因链构造的旋转楼梯时,也体现了对这一病态社会理论的深刻致疑与讽刺。影片末尾处医生的表现,也让我们感觉心中顿时一暖,以此善意的点出导演的美好愿望与意在激励大家勇于追求梦想的态度。伊桑-霍克因为爱而勇闯车流的细节,也同样以寮寮几笔生动的展现了人性本身的可敬之处;如此表达细腻的地方还有很多,虽然其中不少部分表达对现今社会的担忧,但也从来不乏让人感到暖意,拾起信心的地方。影片中那句非常棒的台词“No matter what kind of flaw you have, you still have yourself and the hope.”很有意义,去年《机器人历险记》中经典台词“You can shine no matter what you’re made of…”的概念与上面这句如出一辙。

     8 ) 片中几个细节

    本片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棒,完全称得上是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 ***下文有剧透***,建议看完影片再回来补充阅读。去B站搜片名即有。 =================================== * 片尾为什么字幕只有AGCT四个字母是蓝色的? 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组成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为DNA)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片尾字幕只有这几个字母是蓝色的,其余都是白色的。同时也是片名Gattaca的来源。 * 好基因的弟弟在影片中一直在暗中帮哥哥Vincent吗? 显然不是。片中老调查员误入歧途,还是弟弟给指正让他回去现场调查。男主弟弟作为警察,从一开始就没想帮Vincent隐瞒,他只是公事公办,最多就是想先一步自己找到哥哥劝他投案自首。直到在最后游泳比赛的时候,弟弟才真正转变思想,帮助哥哥完成他的梦想。 * 每日负责体检的医生绝不是男主父亲。片中说的清清楚楚父母都死了。医生提到,他也有一个有缺陷的儿子而医生经常鼓励他在这里,Vincent也是一种类似精神榜样的存在,所以医生暗中帮助男主完成『劣等人』的梦想。 * 男主要去的星球是Titan,即土卫六。 * 片中Vincent家的楼梯是双螺旋结构,隐喻DNA。(吐槽没有电梯的是什么鬼) * 片中说Jero有6英尺1英寸(185cm),但实际上Jero的演员裘德洛是6尺整(182cm)(虽然片中并没有站起来过)。 * 题外话: 2005年讨论区阿北曾在此片影评中留言。(当年其实就是影评,豆瓣改版时按字数自动转进了短评区。)

    2005年讨论区阿北的回复。(当年其实就是影评,豆瓣改版时按

    豆瓣于2005年3月6日开放注册,留言时豆瓣刚诞生两个多月,用户还寥寥无几。这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影评之一。(想想主页上就那么几篇影评,好几天都不更新……)

    2005年5月23日的豆瓣。

    上面的图片是一个叫做 网页档案馆 的网站提供的,想看更多的豆瓣的过去点这个链接:http://web.archive.org/web/20050201000000*/http://douban.com

     短评

    当你有梦想 全世界都会帮你

    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看了这部《千钧一发》,没想到还真不错,男煮饺儿追求梦想时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的精神真鸡巴励志啊……这种励志非心灵鸡汤式励志,而是心灵牛鞭汤式励志……我们曾经都是星尘,莫名其妙地来到了父亲的睾丸里,来人世走一遭后重新变成星尘……反正迟早变星尘,不如追梦尽情活……

    11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歧视史,财富、地位、年龄、性向、肤色...基因决定人生,不过是把这种歧视从人的出生开始以科学的形式固定下来。电影想讲述的是:我也许没有伟大的基因,但我有一颗造梦的心——我就是那个统计学上渺小到不计、但没人可以抹去的1%。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没有触目惊心的科幻大场面,娓娓的说伦理、说基因技术的双刃剑。落了泪的点不是主角,而是最后那个医生,原来他一直都帮助着Vincent,这种梦想一旦被共享,也就推动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有趣的是,片名本身是由DNA的碱基组成的,还有剧组成员名字出来的时候,也是先凸显出G.A.C.T,很有心思的小细节。

    18分钟前
    • 半袖
    • 力荐

    一个凄美的基情故事

    19分钟前
    • cincin
    • 推荐

    古怪的老电影气质,很励志,有点基。世界若是真的如此不公平,那我们就集体作弊去吧。

    24分钟前
    • 川总
    • 力荐

    非常优秀的科幻电影!小时侯看过一次,丝毫没有察觉这居然是97年的作品 !今天重温依旧无法看出,当时囫囵吞枣也没法理解其中深意,如今看过后不禁唏嘘感叹!影片各个方面都堪称精品!导演对节奏拿捏得非常精准,看似平淡的叙事,表面下却暗流涌动!好剧本、好配乐、好演员、好导演,成就一部好电影

    28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2018年11月26日,人民网的新闻宣称,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千钧一发》里最令人动容的是,Vincent作为未来世界里的"瑕疵人",绝不回头,绝不留后路的追梦历程,既然是浩瀚宇宙中微如星尘般的存在,又何惧以星尘的模样"归家" ,在人世间放手一搏尽兴地活是Vincent的选择,也是影片除基因重组,人伦道德等探讨点,传达给观众的更重要的生命意义。但结合今天的新闻来看,片中对基因技术,人类伦理的平铺直叙,令人背脊发凉,正如《黑镜》里所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活在未来,但我现在TM就在未来。”

    33分钟前
    • 无效设备
    • 力荐

    “我只是把身体给了你,你却让我分享了你的梦想”(Nyman先生的配乐太惊艳

    3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科幻版天才雷普利

    37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探讨先天不足(伊桑霍克)和后天残疾(裘德洛)应该如何面对生命,给了个令人无语的答卷——前者可以飞天,后者可以去死。“你借给我你的梦想”,结果裘德洛还是无法获得救赎,难道这梦想是有借有还吗。这个结局要说是“励志”的话,那真是把残疾人不当人了。

    40分钟前
    • 席德
    • 还行

    问题不在于基因,也不在于决定论,而在于一种万恶的标准和秩序,试图消灭美妙的多样性。

    44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看名字以为是恐怖片,没想到是这么走心的风格。裘德洛的出场太惊艳了,那双眼睛,那个孤傲的眼神和表情让人难忘。可他最后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太残忍了,难以接受。

    46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现在再看,还挺腐的。。。

    49分钟前
    • 阿子
    • 推荐

    这名字译得太搞了~==

    54分钟前
    • 推荐

    是该庆幸这样的电影出现的时候还不是腐女遍地的年代……

    58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梦想与扼杀梦想的不公平,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是人类戏剧的永恒主题之一。

    1小时前
    • spencer
    • 力荐

    豆瓣这么高的分,你就知道它肯定有热血和鸡汤的意思了。前半段老实尴尬,这哪是太空公司不如叫脸盲公司好了,就这么容易混进去?其实在剧本架构上是十足的套路活,好在在类型上做出了混搭的新意,节奏铺垫之下,煽情点的安排也比较合理,这种,才叫做合格的工业化电影。

    1小时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UMA太漂亮了

    1小时前
    • 无心
    • 还行

    长伊桑霍克这样的被认为是基因差……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