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阿浪的远方

    阿浪的远方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18

    主演:周子龙 

    导演:宋媚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十亿实习生

    • 更新HD

      爱情的代驾

    • 更新HD

      贱女孩2024

    • HD

      唐人街恰恰

    • HD

      大脚野人日落

    • HD中字

      高兴

    • HD中字

      绝种铁金刚

    • HD中字

      有钱别嘚瑟

     剧照

    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3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4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5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7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8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9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阿浪的远方》讲述的是酷爱诗词的阿浪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职语文老师,因为在中学不能发挥他的诗学天赋,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怀着梦想告别喧嚣的城市,来到偏远的二郎山小学任教,在这所只有16个学生1个校长的小学里, 李阿浪开始实施他的“诗学栽培”计划。

     长篇影评

     1 )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1,阿浪作为饱读唐诗宋词的固执高校毕业生,给二蛋改名字改成二球,是有意表现他其实是水平不高吗?我认为如果起一个更雅一点的名字,可以体现饱读诗书后的水平沉淀。

    2,青山诗社,其实蛮清新的名字,改成用斗牛-扫地王的名字来命名之后,虽然很接地气,总觉得有点恶趣味的意思在里面,是为了吸引村里的同学们来加入诗社才这样的吗?

    3,片中角色口音有点丰富,小女孩小花和外公的口音不一样,作为一起生活的爷孙,好像稍微有点怪怪的。

    4,影片很清新,但是感觉主题单薄了点,支教固执的要教诗词,和之前的学校还有山村的学校都有冲突,最后两全其美的通过课外兴趣方式获得不错的成果。如果胆子大点,抓住现在目前社会上老师上课不讲重点,让学生花钱补课赚外快的话题来做一点影射,可能更能激起共鸣。

    片尾的歌曲很好听,歌曲内容也好,是原创歌曲吗?之前从来没听过,镜头感也很好,重复的山村镜头,给人很强的故事性的感觉。

    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加油!

     2 ) 《阿浪的远方》:知否知否,教育还在深山,诗还在远方


    电影《阿浪的远方》是一部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九狐(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2018年上映,目前豆瓣评分7.0的作品。

    影片中,空灵秀丽的山区风光,原生状态的侗族生活,淳朴天真的孩童,天籁之音般的清唱等,确实让观众耳目清新。影片蹭着高晓松“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名言的热度,赋予男主角李阿浪两个光荣使命:一是以诗词为名传承传统文化,二是拯救山区小学教育。如此崇高立意,如此重要意义的社会议题,为影片渡上了一层金光,获得了众多赞誉。


    但是,透其表思其里,你就会发现,影片在光芒之下,是掩不住的尴尬 。

    一、《阿浪的远方》,打起关注教育的旗号,却打了教育的脸。

    且看李阿浪老师的教学实践及教育理念。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影片中王校长与他的对话:

    王校长:娃娃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教学大纲来讲,他们还要学英语,学数学,将来还要升学。

    李老师:这个我也要管?

    ......

    王校长:将来他们还要参加中考。

    李老师:难道孩子们除了升学,就没有更高的追求了吗?

    众位看官,听话听出什么音来不?愚寻思:身为二郎村小学唯一的老师,是否连自身的职责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追求升学的境界就比追求诗词的境界更低? 影片台词的潜台词,仿佛把矛头指向了现行教育,似乎按“教学大纲”教学(关于片中“按教学大纲上课”这个说法,本人亦觉得别扭。据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教育界一般的说法,大多是按“根据新课标要求”来组织教学),就是死板守旧的教学;如果追求升学,那就是物质的、功利的。李老师把话说得振振有词,大义凛然,该让如今多少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们无地自容啊!

    但是,李阿浪老师的教育理念适合我们的基础教育吗?李阿浪老师的教学实践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时代,可行吗?

    小学教育,不是大学专修。把大学教育理念放到小学去实践,那绝对的错误的。想必李阿浪这个名牌大学生,即便是小从开始接受了诗词,爱上诗词,也不是只凭诗词就考上了名牌大学的。阿浪老师,你想让学生深研诗词,想必还是得让他们先走出深山,再进入大学深造吧!

    再说,“教学大纲”和诗词教学是对立的吗?当然不是,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分量足以证明。两者不能共存吗?当然可以,一方面,按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成立诗社,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研读诗词的精神,这完全不矛盾的。这是两者之间最佳的平衡——也正因如此,李阿浪的诗词教学才得以保全啊。

    剧情的走向,最后让李阿浪老师的教育教学在二郎村小学取得了全面胜利。暴雨遇险中,征服了王小花,让深陷丧亲之痛的困境的王小花完成了自我救赎;带领参加合唱比赛,征服了全场评委与观众,获得了第一名。二郎村小学在李阿浪的努力之下得以保全,李阿浪被任命为校长。

    李阿浪之所以走向胜利,凭的是什么呢?是他的教育观念在老校长的开导之下改变了吗?他改变了教学内容,是他对教育有了根本性的认识吗?不然也。 尽管李阿浪最后“按教学大纲”来上课,但那是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这让他极其痛苦、郁闷、委屈,只能到河边去吟诗以抒知音难遇之情。

    不知道李阿浪当了校长以后,会怎样推行他的诗词教学,会怎样落实教学大纲式教育。教育不是只凭专业知识+满腔热情+待人真诚就可以的做好的。理念错了,教育就偏了。

    李阿浪老师,对教学纵有满腔热情,对教育却没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但是,最终的胜利者却非他莫属。这不是狠狠地打了教育一个响亮的耳光吗?

    二、《阿浪的远方》以传承诗词为名,却行不了传承诗词文化的实。

    且看李阿浪老师教的是哪些诗词。

    在原来城里的学校,校长做他的思想工作时,可以看到教育的黑板上写着两首,一是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是北朝民歌《剌勒川》。

    在二郎村小学,第一节《静夜思》,第四节《春夜喜雨》; 其后,便是《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然后准备教《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宋词。

    各位看官,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呢?

    首先,很显然,李阿浪教诗词,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没有系统的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如果说在二郎村小学,是先诗后词,似乎有点道理;但短短几天,廖廖几节课,唐诗与宋诗混杂,咏怀诗与禅理诗混杂,似乎又没有什么逻辑可循了。请各位恕我学浅,另外,我更是想不通《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剌勒川》是基于什么联系放在了一起。

    其次,李阿浪教诗词,选材太过刻板,不会根据教材而变,不会根据环境而变。

    先说《静夜思》《春夜喜雨》《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等这几首诗,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小学不同年级却是必学的篇目。二郎村小学的16位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李老师的教学这些诗词是温故?还是知新?该如何兼顾已学和未学的学生呢?如果不考虑教材的问题,那么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恐怕还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更有效果啊。比如,来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孩子们感受所居大山的秀美风景是不是更真切?比如,大黑牛扫地王就在眼前,来一首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或者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还有,看到孩子们在溪水中嬉戏,可有陆游的这首《观村童戏溪上》来应景,“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这些诗,尽管古今略有不同,但不也有山里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读之学之,孩子们更易爱之吧!

    第三,李阿浪教诗词,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不切合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先说他准备要教的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吧,在这剧中也是重头诗词,后来的情节中,师生共同抵抗风雨的力量正是来自这首词。但是,这首词中所涉及的历史典故以及苏轼复杂的情感,这些小学们是否真正能认知和体会?这首诗,可是到了是高中才会学到的篇目。如果说典故还能让他们了解,但是苏轼遭受贬谪之后的辛酸,恐怕不是这些小学生们能理解的。

    再说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吟诵儿女私情的词,为什么会成了王小花不能解开丧母之痛的心结的代言?仅是因为李清照“是个女的“,仅是因为”此情无计可消除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比之于失去至亲之痛,未免太轻了吧?!

    纵观李老师对诗词真意的理解——原单位校长说“你的教学是有问题的”,李阿浪回道:”对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啊!”被迫按大纲教学后,李阿浪在河边吟诵的是:“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怎么品怎么解,都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让李老师教诗词,真怕学生学到的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而不能真正地品读出诗词的深意啊!

    反观我们的教材,入选小学课本的诗词,莫不与孩子的认知、情感相契合的。这个事实,上过小学的你,不会不知道吧?诗词的内容,多充满童真童趣,展示自然与生活的美好。这才是应该给孩子们呈现的诗词世界吧!

    立意很高,画面很美,感情很真,但是以诗词为名,却不谙诗词之境;以教育为题,却不明教育之本。传承经典文化,聚焦当代教育,《阿浪的远方》,其实难负盛名!“青山诗社”为什么改名为“扫地王诗社”?接地气才站得稳、行得远啊!

    《阿浪的远方》,你可知否,如你所示,教育还在深山,诗还在远方。

     3 ) 远方就是梦想吧?

    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看完这个影片,这首歌的韵律的一直在我脑中回荡,突然真想扔下面前的所有事情,好好的追求自己的远方。

    影片

    一个老师因为在原来的学校里不能实现自己教育诗词的梦想,跑到了一个偏远山区去教学,去追求自己的远方,并把名字改成李阿浪。

    剧中解释到,“浪”不是浪子的浪,而是去远方流浪的浪。

    我没出去真的到那种山区看过,但我看到影片中的山区教学环境真的是感慨,看到自己的生活,想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这一群人吃的饭原来是这样!这些人住的房原来是这样!这些人穿的衣服原来是这样!这些人的快乐原来是这样!拥有比他们多的资源,现在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呢?真想帮助他们

    去到了学校,人们很热情,阿浪开始自己的教学计划,每天的课都是学习古诗词,时间久了,校长和家长都不满意了,感觉每天都在学诗词,这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嘛,他们商量决定应该好好的找老师商量一下,老师和家长们的冲突就这样发生了。

    说二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王小花: 一个喜欢唱歌,思想独立非常聪明的一个女孩子,从小父母都不在了,只有爷爷养着她。第二个是刘二球: 他是淳朴憨厚的性格,特别老实,但喜欢诗词,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因为她(王小花)冲突就直接爆发了,在课堂上直接和老师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要求老师不应该只教诗词,还要有其他学科。老师直接把她赶了出去,家长们看到了,于是都到学习找阿浪理论,最后阿浪不得不向家长道歉,宣布以后课上全部按着课程表进行。

    看到这里,影剧中的故事马上告一段落了。老师就是因为在这能够实现自己兴趣,才到这里来的,最后诗词课都没有了,自己也就没兴趣了,他想到自己在这没有必要了,准备想走。这个时候刘二球出现了,向他背了一首李白的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师听后欣慰的笑了,决定留了下来,在课堂以外开了一个诗词兴趣社,一大群人都报名了。他们一起上课,上完课业余一起作诗,一起去爬山涉水。最后结局是,他的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了奖项,然后就没了。

     4 ) 为梦想,努力都将不负余生

    一座大山,一所小学,一位老校长,一名老师,十六个孩子,原生态秀丽的风景,韵味十足的诗歌,光是脑补一下这画面就已经陶醉于这诗意人生场景中了,而片名《阿浪的远方》本身,也直接让人感受到仿佛来自田野的自然芬芳。

    影片中韵味十足的古诗词,总是让人心旷神怡。从课堂上传出朗朗的读诗声,飘荡于幽静的大山中,将诗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壮美悠扬的侗族大歌也给影片增添了很多精彩,而加入古诗词韵律的《声律启蒙》以侗族大歌的形式传唱出来,更是惊艳了我,全新改编的歌曲如若天籁,为影片增分不少。

    这部电影还很现实,它接近于我们的生活。李阿浪其貌不扬,普普通通,有点“轴”又有点“拧”,甚至有点“一根筋”,典型的“憨人”形象,但他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愿意放下一切,为了心中那份执着,敢不顾一切、只身一人远赴他乡,寻求他的梦想所在。当看到影片高潮部分,山中遇暴雨的那场戏,阿浪与孩子们一起齐声歌唱《赤壁怀古》时,不禁为之感动,眼眶湿润。实现梦想的过程虽然充满艰难险阻,但《阿浪的远方》让我们相信,只要是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都将不负余生。

     5 ) 和而不同

    如果说前两天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告诉我生活是用来相处的,那么今天的阿浪的远方告诉了我和而不同的意义。至于成熟怎么被定义,老师怎么才算是合格,往往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为了世界更好的运转,可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当一个天生多愁善感的人坚信成熟的标志是宠辱不惊是心如止水,当一个天生感性眼角不争气的你误以为流泪是不成熟的象征,她就会变成小花,拒绝做自己。当你表现的都不是发自内心你将变得空洞,此时你就算得到所谓的承认所谓的成功,又有什么意思呢,东拼西凑的性格又怎么能有灵魂呢。我不是再说要惯着自己性格的一切,更不是在自己与外界有矛盾时不做出任何改变,而是在与万物相处的达到一个平衡点。而今天悟到的就是与万物相处不是事事做妥协,不是强行要求自己融入各种圈子,这绝不是和平相处,而是逐渐卖掉自己的“格格不入”变得圆滑无比,是,我承认,这样也许会让你变的刀枪不入在不同的环境都能显得游刃有余,也许再也没人能伤害到你。就像你在豆瓣里摸爬滚打多年,看的电影越来越多,最终却变的却不敢为自己喜欢的电影打高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让一些人觉的这是自己的思想跟上先进潮流的表现,爱人所爱,恨人所恨,至于自己,早已变的东拼西凑,面目全非,这已经不是爹妈都认不出的问题了,这是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问题了。

    who are you?

     6 ) 《阿浪的远方》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阿浪的远方》简介

    《阿浪的远方》讲述的是一个酷爱诗词的青年教师,告别城市的喧嚣,追求自己诗词的梦想来到了贫困山区任教,在一所只有16个学生一个老校长之间发生的温暖而又励志的故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阿浪酷爱诗词,为了追求他的诗和远方,来到了二郎山小学,开始了他的诗词栽培计划。

    刚开始,当村民知道阿浪只叫诗词对他强烈的不满,人们渴望孩子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但是阿浪的教学理念与这里的家长还有孩子相违背,无法理解阿浪对诗词的热爱还有想要发扬中国诗词的理想。

    剧中王小花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她带头反抗阿浪的教学方式。

    在老校长和阿浪争吵的一段,也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一段,阿浪与校长相辩论,阿浪阐述自己只想教诗,老校长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与阿浪争辩,说过一句:“一个老师最大的梦想,就是成就学生的梦想。”

    阿浪在做思想斗争之后,很快他改变教育方式,认真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能阻挡他追求远方么? 答案是否定的,他课后创办了扫地王诗社,吸引了孩子参加,这应该是阿浪最开心的事了。

    故事总会遇到曲折,当所有人正开心的时候,他们出游作诗却突然下暴雨,阿浪保护了孩子,有心结的小花由于妈妈也是下雨找她,走了,她一直都有心结,在此时阿浪也在这里解开了小花的心结。

    安全到家后,县里要求合并学校,阿浪力争留下学校,带领孩子编排了天籁之音。

    最后引起关注,留下了这所学校。

    观后感

    昨夜熬夜看完了《阿浪的远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内容引起极度舒适,也推荐反复观看。

    是的,在当今社会,阿浪的远方以乡村教师的题材,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夸张的剧情。山川之美,人文情怀之美,简简单单的叙述,却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人生。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在面临家长的质疑的时候,还有面对苦口婆心教授却不听的学生的时候,在被别人嫌弃,你一个男孩子跑去教书? 每当这个时候都想放弃,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到底正不正确,但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说心灵得到了净化,当老师不就是要像阿浪这样,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孩子么?

    所以,如果是同行,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你会得到很多的共鸣,不是同行也可以看看,毕竟这么好的电影,很难遇到。

    《阿浪的远方》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工——众——号:剧透360 回复电影名直接观看://pan.baidu.com/s/1IWfrOc5YdYZ7B5vt1-othQ

     7 ) 我敬佩阿浪们

    关于山村教育和支教,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的母亲曾是一名山村教师,在近二十年的岁月里,她辗转于交通不便的村庄里,从有五六十个孩子学校到后来只有三四个孩子的学校,见证了山村学校的落寞。

    其实对于更好教育资源的追求,不仅仅在大城市才有,农村同样存在。小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大村庄,大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县城,而县城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省城。老师们也希望去资源相对较好的大学校,小村庄条件艰苦,基本上是留不住老师的。像我母亲这样自愿往深山里跑的公办教师属于极少数。

    我上中学时,母亲所在的那个山村不通汽车,爬山路进村要三个多小时。村长带着孩子们在村口迎接母亲时,指着远处的山头豪迈地和母亲说:史老师,你放心,用不了两年,我们的路就修好了。直到四年后,村里不再有学龄期儿童,母亲离开那个村庄时,山路还没有修好。

    母亲后来去的那个小山村,路是通的,勉强有三轮车可以进村儿,但出行依旧不方便。留在村儿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食用水要步行半个小时进山打泉水,母亲每次都背个大水桶,中途休息好几次,才能带回来小半缸水。学校教室屋顶漏雨,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学校
    随母亲步行四小时,进村时拍的照片
    这是母亲背水回来的身影,她说路太远,不让我跟着去,我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她瘦小的身影在山路间起起落落,偷偷抹了半天眼泪。

    母亲在这个山村里待了六年,送走了村里最后一个小学生,学校也随之撤掉了。后来母亲去的那个学校也是一个复试班教学的地方,母亲在那里一直到退休,学校最终难逃教学资源整合的命运。

    山里的条件确实艰苦,吃穿住行更是不方便,母亲在农村当了一辈子山村教师,她没有阿浪那样美好的理想,教师对她来说就是一份职业,把孩子们教育好,教授孩子们知识,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责任,我从来不认为母亲作为一名教师有多么伟大,甚至在我年幼时是怨恨她作为母亲的失职。但是,我尊敬她,也佩服她。

    我自己也是师范院校毕业,也曾去山区支教,教育孩子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然而生活远比理想更复杂,不是说你有一颗赤诚之心就万事大吉的。除了诗和远方,我们还要面对的是生活的压力,物质和精神的协调。我曾经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无私的教师,然而现实确是,熊孩子们每天都把我气个半死,每天要和几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斗智斗勇,也是心力交瘁。学校食堂的饭菜永远都是老三样,宿舍冬天暖气极差,半夜都要冻醒,村里的小卖部买不到我想吃的零食,每天上完课就不知道干什么的夜晚更加难熬。支教生活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面对着光秃秃的大山,我不禁有些恍惚,如果真的这样过一辈子,生活会不会太无趣?

    熊孩子们的课间操时间
    熊孩子们送给我的雪人

    后来,我没有从事教师行业,支教时带过的孩子们成了我唯一的一届学生。短暂的支教生活,让我更加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她的环境比我支教的地方还要艰苦的多,可是她却坚持了一辈子。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山村教师更加值得我们敬佩。尽管时间短暂,我并没有教给孩子们很多知识,但是孩子们却惦记我很多,在我走后的第二天,孩子们不知从哪里借了电话打给我,诉说没来得及的当面告别,我在电话这头很没形象的哭了。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可能连名字都叫不全了,依然有几个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我,仅仅为了说一声,老师,我想你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年少时我过分苛求,孩子们不可能都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段过程缓慢,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我把《阿浪的远方》推荐给我的同学看,她问我是不是类似于《死亡诗社》?我想了想,一点儿也不像,《阿浪的远方》就像是中国老师的成长史,我们怎样协调教育和教学?我们怎样处理教学大纲和教育方式?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理想和孩子们的未来?

    我敬佩所有的阿浪们,愿你们怀揣着诗和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毕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希望,未来我能够重回教师行业。

     短评

    不知道最热门赞的那个人心里是什么状态。泥石流场景里面,老师可能比有些“男子汉”更有担当。如果一个人只能凭外表就看出性格的话,那世界就单纯多了

    9分钟前
    • 是只源石虫
    • 力荐

    题材关注山区教育,淳朴感人

    13分钟前
    • 星月孤痕
    • 力荐

    很质朴的电影,喜欢它讨论的问题、美丽乡村的景色和小演员的“演技”。

    16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初看略显尴尬,看完片尾曲还在耳边回响,淳朴风就该是这样嘛。

    18分钟前
    • kooperl
    • 推荐

    三星

    20分钟前
    • 请保持高冷
    • 还行

    二蛋这个名字不好,所以改名为二球……

    21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较差

    从剧作到表演都太成问题了。故事老套不说,态度也极其暧昧,诗歌教育与应试教育看似触及了对教育理念的批判,可主创自己也知道,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应试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这个浅尝辄止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矫情的。后半段,诗歌彻底成了课外兴趣,但它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影片几乎没有涉及。看到最后,学生们一起唱诗看起来和唱《团结就是力量》没啥区别,成了纯粹的集体主义的鸡汤。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明明是个现实性很弱的故事,最后还要整个纪录片式的照片墙,给我们交代剧中人后来的命运改变。意淫得也太过了吧。

    26分钟前
    • 子戈
    • 较差

    侗歌版的声律启蒙是什么神仙音乐

    28分钟前
    • 曲若木风
    • 还行

    我擦,不到90分钟我竟然哭了三次,诗与远方为什么感人,就是因为它们都能让你逃离庸常,但最重要,还是能让真情相接。编剧很会煽,孩子很会演,人物有前史,广普最经典。

    31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推荐

    电影清新可爱,但一开始把老师设定成一个智障,并且花很长的篇幅教育这个智障老师,实在让人无语

    32分钟前
    • 白木香
    • 还行

    一个关于教育和梦想的故事,像阿浪这样的老师不多了,这样的电影也不多了。被贵州山区的孩子们质朴的歌声打动,强烈推荐!

    34分钟前
    • 敲钟小和尚
    • 力荐

    诗词最终还是带来了梦碎,是其本身就属蒲柳之姿。也许有天各种体裁都将被遗弃,但诗意本身会与人类纠缠到灭亡。

    37分钟前
    • Sahara
    • 推荐

    喜欢看电影的其中一种享受是:在留下新的记忆时也唤醒了曾经的美好回忆。虽然电影在故事编排、拍摄表演等方面都有让我不满意之处(好些故事情节跳跃、缺乏起承转合;蛮多演员表演不太自然,王小花扮演者李媛媛算是儿童组个人感觉比较好的一个…),但整个观影过程却蛮舒服(因为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青山浑水与我的家乡地貌有些相似;阿浪是个喜爱诗词的老师,教小学生们诗词知识、带他们游山玩水……而我则是喜爱影音的“孩子王”,曾经有一群经常玩在一起的小朋友,一起看电影玩游戏(电影看多了,以至于后来都玩起“听歌或配乐猜片名”等比赛…),一起爬山涉水(拍合照时喊的口号是“大龙猫”…)……P.S.:看片时经常联想起上个月刚看过的《孔二皮进城记》。& 外甥杨有一件和二蛋穿的那件“黄色飞机”同款的T-恤。

    4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最后的大合唱真的好听

    46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其实这种最单纯的喜欢什么的人,就是看见就两眼放光的样子吧,但是明显喜欢诗和教诗也不是这样子的,剧情太不合理了。不忍心两分,勉强三分吧。

    51分钟前
    • 微苒
    • 还行

    不好看

    54分钟前
    • 输入昵称
    • 很差

    据说演员都是素人,所以演技方面我不做评价,但是这导演和编剧总不是新人了吧,用点心可好?粗制滥造的剧情和牵强附会的梗。两星,多的一颗星给最后的歌

    59分钟前
    • 云烟过雨
    • 还行

    年少时的诗和远方,随着长大慢慢进入心底,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想回到那种“诗”的生活。

    1小时前
    • 简单
    • 力荐

    太造作了啊啊啊啊

    1小时前
    • llao
    • 还行

    通过影片也许你能更多关注这个支教的群体,他们产生的价值,评论区请好好说话。

    1小时前
    • 纤纤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