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大象保卫战

    大象保卫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1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2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3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4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5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6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16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17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18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19大象保卫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每年有25,000至30,000头非洲像被杀害,几十年内,这种物种可能就会灭绝。目前非洲、中国、美国以及全球的相关非政府组织现在都加大了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共同打击非法的象牙交易和偷猎行为,非洲象保卫战有望扭转被动局面。

     长篇影评

     1 ) 田战与沛王当朝翻脸那一刻,子虞败局已定,绝无翻身可能

    1. 攻破境州后,由于青萍参与了攻城行动,沛王第一时间冒雨赶到现场。田战跪在青萍尸体旁向沛王报告军情。君臣默契十足,说明二人之前朝堂上的翻脸是假的,是做给外人看的一出苦肉计。这个外人是谁?杨苍,还有子虞。

    2. 后面三名杀手轻车熟路去密室斩杀子虞。而这段时间,除子虞、小艾、境州外,只有田战来过密室。这里暗示田战向沛王投诚,出卖了子虞。再次佐证,沛王与田战那是出苦肉计。一来可以迷惑杨苍,让境州疏于防护,为攻破境州做准备。二来这是为子虞设的圈套,以成功打入子虞内部。不这么干,以子虞谨慎的性格(影子的事连自己的亲信田战都不知道),沛王很难安排自己的人接近子虞。

    3. 田战为什么会选择向沛王投诚?三年前,子虞在境州之役中败于杨苍。之后伤势更是复发。三年来,子虞一方面要养伤,另一方面致力于如何破解杨苍的刀法,对自己部下的关怀自然越来越少。何况最近一年,旧伤复发,病入膏肓,都是境州替他上朝。为了保密起见,不被识破,境州与都督部属见面的次数自然是越少越好。长此以往,子虞与部下的感情也会渐趋疏远。这给沛王将自己的势力向军中渗透提供了绝佳机会。所以,田战被境州带去密室见子虞时,内心戏应该是这样的:果然如沛王所说,你这个骗子。口口声声说我是你的亲信,这样的事我居然到现在才知道。一直防着我,这个时候却想到我,我在你这里果然只是枚棋子而已,亲信个屁啊。

    4. 之前沛王朝堂验伤其实是做给田战看的。境州慷慨激昂解释新伤口的时候,作为军人及下属的田战的表情不是激动,热血,而是皱了下眉头。这明显是某种说法得到了验证。那么,现在摆在田战面前的选择是:一方是三年前败于杨苍,身负重伤,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军中威望处于低点,且有把柄被抓在沛王手中的都督;另一方是极善隐忍、精于算计、年轻有为、谋划有度的一国之主。何况,干掉子虞,他就是都督。田战也有足够的动力扳倒子虞。所以,于情、于理、于势、于利,田战都没有理由不向沛王投诚

    5. 境州在林子里突然跟田战说:都督想见你。这么唐突的一句话,田战的表情却一点也不惊讶。明显,他已经知道:眼前这个人不是真都督。

    6. 沛王验伤摊牌后,子虞病急乱投医,密室中轻易向田战许以都督之位,暴露了自己意图谋反篡位的野心。这是子虞本次与沛王相争失败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先分析一下子虞的战略目标。由于三年前的战败之耻,导致子虞在军中的威望大打折扣。因此,本次子虞的战略目标是,用境州作牺牲品,攻破境州,一雪前耻,用新功重新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进而巩固对军方的牢牢控制权,为下一步推翻沛王做军事上的准备。所以,田战原本不在他的规划当中。毕竟,影子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是,沛王验伤,相当于明确地告诉子虞,你有影子的事,本王是知道了,欺君之罪跑不了。子虞一看,对方打明牌了。没办法,只得快速调整既定战略目标,两步并做一步走:收复境州的同时击杀沛王。 临阵突变,必受其乱。战略目标调整,不得已,战术方法也必须调整,所以,只好寻求新的合作力量。这恰好就跳进了沛王设计好的圈套。于是,接下来,田战施苦肉计,与沛王当众闹翻,子虞拉拢田战。而击杀沛王的新目标当然得由田战这股新加入的力量来完成。那该怎么做呢?子虞的计谋是,将敢死队计划告知青萍,让青萍加入敢死队。这样,攻破境州后,沛王一定会立即赶往境州。这就是田战一举击杀沛王的最佳机会。让青萍加入敢死队这个任务非由田战执行不可。因为田战演苦肉计的时候,青萍可是不惜用生命去保护他的。所以,青萍肯定会信任他。这一步进行得非常顺利。事实上,青萍年轻气盛,受不了杨平的羞辱,所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主动要求加入敢死队,要亲自找杨平报仇。沛王当然不同意。但是,出于全盘考虑,为了不过早地打草惊蛇,只能将计就计,让青萍加入敢死队进行训练。但是叮嘱田战,到时把错误的出发时间告诉青萍,把她落下。田战答应了。可是古怪精灵、年轻任性的青萍最终还是混进了进击的敢死队。所以,敢死队跳水的霎那,田战惊呼:“长公主,你怎么也在这里?”

    7. 综合来看,在本次斗争中,由于军权掌握在都督手中而“没有做过一天安稳的王”的沛王抓住子虞三年前战败受伤的良机,运筹帷幄,用沉迷声色的假象迷惑对手,待时机成熟时主动出击,步步为营。而子虞由于重心放在破解杨苍刀法及暗中收复境州上,导致后期与沛王的交手中被动应对。对方摊牌后,子虞慌乱之中不得已动了田战这步险棋与臭棋,最终导致功亏一篑。

     2 ) 《影》如何看待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

    很多人在吐槽《影》,两男一女狗血啊,故事讲得一团糟,阴阳八卦高山流水弹琴的符号堆砌什么的。

    呃,我有一点小小的不同看法,就当开个脑洞,给大家参考下。

    其实,我觉得《影》主要失误是,孙俪把小艾这个角色处理失误了。

    把一个明明很牛逼的女人,处理得弱鸡了,没有找准其精神实质,影响了全片的气质展现。

    《影》其实是部风格很独特的电影,既借鉴了话剧,又有很多象征意,比如阴阳八卦,比如小艾跟两个男人的弹琴等。

    很多人在说,小艾和真丈夫假影子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靠台词推动的,而没有内动力的转折情节巴拉巴拉,是剧本缺陷导致孙俪没有处理好小艾这个角色。

    其实吧,在小艾这条线上,它使的是暗劲儿。

    我认为,这是孙俪只跟着表面内容在表演,把它当个剧情片在拍。

    孙俪没有摸到张艺谋给她的任务的关键连接点在哪儿,所以整个表演跑偏了。

    那个点就是,小艾的情欲面与权力面是一体的,不能分裂来看。

    人压根不是一朵白莲花啊。

    假如小艾只是两个男人争夺的一个普通女性猎物:

    那么,张艺谋为什么把开头与结束的权力争夺和生杀大权的镜头都给了孙俪?

    为什么是她制造了阴柔的伞功破了杨苍的刀法呢,而不是别人?总不会因为她是跟女人就她制作的吧。

    片中频频出现的阴阳八卦是什么象征呢?

    为什么片中安排了一场小艾与子虞杀气四溅的对琴呢?

    要知道,琴有时候是武器。

    片中小艾两次弹琴,第一次是配合影子,糊弄君王,根本不是个人意志,是男人对她寄予的希望,琴瑟和谐,女人配合男人的节奏就行。

    而第二次弹琴,可是她主动提出来的,而且这次不再是陪衬,而是力量的较量。

    小艾为什么在影子跟杨苍决战的那最后一夜主动过去跟他做爱?

    因为她算到了影子的结局。

    她觉得他大概会死。

    不管是赢和输,打不过杨苍,死,打过了,回来也是死,真人能出洞,就不需要影子了。

    所以在最后一晚,她用女性的温暖来可怜权力制度下的弱者,以及垫后路,万一这个人回来了呢?

    小艾对权力是不陌生的,甚至蠢蠢欲动。

    电影开场,她就面相君王,跟着假影子一起忽悠君王,并断发不弹琴,怕皇上识破计谋。

    她的真丈夫培养假影子,就是为了当君王,她支持并献策。

    而用身体抚慰假影子,也是因为她对权力很了然,知道你这一去很可能就再无归期了,假若归来,也要记得我今日之恩情。

    被真丈夫发现偷情,面对他的质问,她冷静得很,甚至提出要跟他对弹一场,是力量的较量,她压根没有那么怕这个男人,知道自己有用处。

    电影最后,真丈夫死了,皇帝死了,假影子呢?

    不要紧,他伤成那样,还带着他流血的荷包都要递给她。

    他是她的人。

    影子习惯了当影子,傀儡也永远是傀儡。

    这才叫她设计的伞功的特质,阴阳八卦,以阴克阳,最后成了最大的赢家。

    所以,你们觉得小艾最后打开那扇门,会怎么样呢?

    她会澄清真相?就是这个假影子杀了我的真丈夫和君王?

    不会的。

    她会说这个人就是真都督。

    关晓彤演的青萍还是个小女孩儿,所以她气鼓鼓问,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而孙俪演的小艾才知道,这世界上没什么真,也没有什么假,拥有权力的就是真的,就这么简单。

    两个女性角色,都非常强悍,形成“明与暗”的互文,本来都是非常精彩的手笔。

    小女孩涉世未深,所以她争取的是她微弱的“自己属于自己”的权力,而大女人,看透了更多,她争取的是“你们都属于我”的权力。

    但是因为孙俪习惯于电视剧的表演模式,没有get到小艾这个人物的光彩,所以把她处理成了一个寡淡惊慌甚至自相矛盾的传统妇人形象。

    就比如最后一场,试想一个跟权力天天打交道,给老公出主意战胜敌方的女人,看到政变的前前后后的一切,影子进来惊恐,这个人杀死那个人,惊恐,最后影子递给她钱包,她还惊恐,难道一切情绪只有惊恐惊恐惊恐吗?

    窃以为,这种处理,至少是单调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何日君回来 。

     3 ) 每个人都有局限,张艺谋也不例外

    中国电影的“第五代”在上世纪末已经寿终正寝,《英雄》是最后的回光返照,拍出过《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活着》等作品的张艺谋在世纪初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近二十年过去,大家仍旧抓住张艺谋这根“救命稻草”不放,原因并非在于顶替他的人还未羽翼丰满。

    接任者并不是没有。至少就现今的情况来看,贾樟柯是最佳(唯一)的人选——中国电影权力版图的更迭,大家其实很清楚。但无论张艺谋的新电影糟糕到何种地步(比如《长城》),他在中国影坛和观众心中仍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原因无非有两点,其一是中国电影独特的发展历程。“第五代”导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登上影坛,面对的是几乎是被“革命年代”摧毁的空白。因此当时的任何创造都会被当作“创举”来对待,并镌刻进中国(大陆)电影史。这是“第五代”导演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其代表和领头人物张艺谋成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一面旗帜。

    其二与传统紧密相联,我觉得背后有一种“尊师重道”的思想作祟。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守旧传统,即便“青出于蓝”,“蓝”因为年纪和资历还是远在“青”之上。这部分解释了为何贾樟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实际上已经超过张艺谋,却仍然无法取代他的原因。

    在中国人看来,贾樟柯还太年轻。能被尊崇、被供奉的只有那些年高望重的长者才能胜任。需要时间的作用,来将这种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淡化。贾樟柯取代张艺谋成为大陆电影的新旗帜,只是时间问题。也许要等到张艺谋正式息影?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现在的贾樟柯还不够有资格。

    因此,摆在张艺谋身上的问题根本不是水平不够,而是他的“名不副实”。或者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仍在原地踏步的困境。张艺谋早早获得了“国师”的称号,这个名头在“《英雄》年代”也许是成立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也当之无愧——他确实曾经一度代表中国电影走在国际舞台。

    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影的形态和功用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张艺谋还在用老一套模式继续拍摄他受限的题材和内容时,他没有想到他其实已经远远落在了后头。中国的电影观众在不断成长,尤其是年代的一代接受过崭新的东西,可我们的老导演“固步自封”,没能向前迈出哪怕象征性的一步。

    矛盾就发生在赋予的名声具有的永久属性和观众以名声承载的责任要求创作者不断创新之间,我们会发现后者随着时间发现着变化。因此,张艺谋最终发现自己处在这样的尴尬境地: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是回归原初的水平,而观众则随着时代的迈进不断更新着衡量他作品的标准。

    对于张艺谋来说,《影》恐怕已经达致他个人才能的极限;甚至于说,在《英雄》后这一长段差强人意的起伏期,他对自身局限有了一定突破。观众对此显然并不买账,那些仍然为此贬低张艺谋的人并不比觉得他有所回升的观众更少。观众是在自我经验更新的基础上对张艺谋的《影》提出批评的,他们评判的依据是当下世界范围内电影普遍的水准,而不是张艺谋过往作品所勾勒的发展脉络。

    张艺谋本人对此无疑会感觉冤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艺谋向来都是中国影坛最认真、最用心的电影人之一。他不仅以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模式拍摄电影,看过《张艺谋和他的“影”》的观众都会为此感到惊讶,而且身体力行地在前期筹备现场和片场深入每一个细节,他身上散发着过于常人的旺盛精力。

    但张艺谋毕竟不是天才,有他自身的局限性。他唯一超出常人的天赋或许在画面的营构上(色彩、构图…),同时脑子里满是各种小点子,但这些点子却没有真正的涵养和美学观念作为依托。结果就是《影》中花哨的兵器:的确有趣巧妙,却透着一股浓浓的土气。还有刻意的水墨和阴阳,只建立在对传统文化非常粗浅的理解上。

    这是张艺谋无法达到侯孝贤那般高度的原因。张艺谋会像侯孝贤那样为了拍摄作品(《聂颖娘》)去阅读《资治通鉴》吗?我想是不可能的。侯孝贤虽然看起来“贼眉鼠目”,像地痞流氓(抱歉,用了贬义词来形容侯导),但却在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和阅读兴趣上甚少有导演能匹敌,这决定他的电影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张艺谋相信的是“勤能补拙”,他用勤奋来弥补个人局限。但他原地踏步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不去接受新的东西,来滋养他的创作。我不知道张艺谋平时读不读书,看不看新电影,如果他以像纪录片中所展现的那样全身心投入于工作,我想他是没什么时间来补充养分的。或许是这层原因,决定了他的电影所能达到的天花板早在20年多前已经被触碰。

    但无论如何,张艺谋的《影》都在自身局限内达到一定限度。那些仍然叫嚷着“这对于张艺谋来说就是不够好”,都在无视历史的真相。从“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张艺谋身上携带的历史局限性有多强势,他自身就在多努力打破这股潜在的力量。我相信,张艺谋一直在努力突破自我。但很可惜,没有外来的滋养,仅仅依靠内在的努力,局限是无法破除的。

    这也许就是“第五代”导演集体的宿命。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其实可以暂且忘掉他们,将视线转移到年轻导演们身上。如果“食古不化”在说他们,那么这同样也是警醒我们,不要拿新的标准来要求从过去来的人。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历史和局限,重要的是如何在局限中达到极致,甚至突破它。我相信,张艺谋一直都在努力。

     4 ) 沉迷于形式主义不可自拔的张艺谋(有剧透,慎点)

    老实说,一开始走进电影院,我抱着很大期待,希望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老谋子,抛开颜色方队,回到故事本身的电影。《影》的确比《长城》好一些。一个是五色人海大战,粗暴。一个是黑白水墨,雅致;一个讲战争场面,讲人类与怪兽的搏杀,满屏荷尔蒙。一个讲朝堂和人心的诡谲,讲本尊和影子之间的博弈,人心浮动。但是剥开它们的影像表达差异,老谋子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影片一出来,黑白二色,挺干净的。旁白说:小艾正面临一生中最困难的选择。由悬念开篇,这点我要点赞,这样的开头是很抓牢注意力的,所以看这部电影我全程没有打岔。影片中,都督府的墙上画满水墨画,王宫大殿垂满书法墨迹,光影交错间有暧昧阴森的美感。水墨服装挺好看的,飘逸、潇洒、意象,行动时衣袂飘飘,图案看起来朦胧典雅,如果单独放在某个角色或某个场景中烘托气氛点缀挺好的,问题是滥用。所有人的服装,从王到属臣,从舞姬到都督夫人,全部用上了水墨花纹的服装,而且是印花,让我忍不住想吐槽,看影片设定的故事背景和人物称谓,推算时代大概是三国时期,而印花染织技术,是近代的事情了。古人染色都是染单色,所以才有那么精妙的织锦技术和刺绣技巧。虽然是主打水墨,但这种大面积的水墨已经不是主打了,而是除了水墨见不到别的,服装上大量的水墨加印花,与故事背景构成了一种荒谬感,让人有些出戏。感觉是强行为意象而意象。导演为了所谓的美和飘逸,选择了一种单调的烘托方式,失去了表现故事复杂性的感染力。

    穿水墨服装的沛王

    我明白导演想表达中国元素。比如水墨画,琴瑟合奏,太极阴阳图,宋朝时期流行在家居装饰中的精美屏风……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喜爱的,希望能长期流传下去的文化元素。这些隐喻,随便取一两样放在电影中是绝妙的点缀,但它只能是点缀,不能喧宾夺主。就像水墨画,它的精髓其实在留白。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大的创作困难不是才华的欠缺,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表达欲。这一点,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和音乐绘画,都一样。如果艺术家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股脑打包向观众呈现,只会把电影变成一个人的脑洞秀。

    《影》中的太极阴阳图是我最想吐槽的。船上的巨型太极图,震撼之余有些违和。同样刻意的还有密室天坑下雨的设计。天坑里,雨丝顺着微光倾泄,地上是硕大的太极阴阳图地板。都督真身和影子站在阵眼上,一个拿棍,一个拿伞,对练破解杨氏刀法。水滴,动作,翻飞的衣袂,拉长的镜头,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英雄》。所有打斗的场面都是英雄的复刻,武打的真实感成了次要表现,动作飘逸成了导演主要想表达的东西。四次以上的太极阴阳图特写,至少有十几分钟的打斗场面,就这样,在雨水加持下电影节奏慢了下来,再慢下来,失去了一个电影的紧凑主线,把镜头投向形式上的各种细节。我明白张导想用太极来表示势力和情感的此消彼长,互相变化,来暗示真身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暗示爱情线的变化。但是隐喻真的只能点到为止,滥用就让人感到厌烦了。影片中的雨,虽然开场有铺垫,但是上朝下雨,对练下雨,对话下雨,打斗下雨,攻城下雨,城破下雨,连密室里也下雨……我知道导演想表达阴郁,表达人心险恶,表达肆意生长的欲望,知道这是江南,也知道是战略需要,但是没完没了的氤氲镜头,让人有些抓狂:雨啥时能停啊?总之,张导把一切堆砌得太满了,满到快溢出屏幕。东坡肉色香味俱全,又蕴含人文典故,可是让你一口气吃下十碗东坡肉,你腻不腻?

    密室里的天坑练武场

    很多电影之所以好看,让人想回味重看,克制是很大的一个原因。比如《色戒》之中,最后击溃王佳芝的是那枚象征着财富和承诺的鸽子蛋戒指。这是重要道具,但是影片中除了在太太们打麻将时,手指上一闪而过的戒指画面,就只剩下快到片尾时出现的鸽子蛋,每一次画面闪过戒指特写,它不是随随便便出现的,每次戒指出现时人物的心理都有转变,剧情都会推进。这种点到为止的克制让观众自己去抽丝剥茧,享受了思考的乐趣。

    故事的主线是真身和影子之间的生死博弈。在这里我必须要表扬邓超。他在这部电影里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一人分饰真身和影子两个角色,而且完全让你看到这是两个人,绝对不会认错。除了化妆技巧,更多的是他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控制的呈现。孙俪也不错,女人出轨的心理变化,夹在两个男人之间的那种为难和自责,眉宇间少妇压抑不住的欲望,这些演出来了。三方博弈,一番浴血撕杀,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心魔而战。王想着能够真正掌握朝政,铲除功高盖主的都督;都督想着收复境州,洗刷被敌将打败的耻辱,立下不世之功更上一层;影子想得到自由,想回到境州的老家,想回到母亲的身边,享受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乐趣。这就是一个讲人被欲望趋使降格成棋子,然后各种算计和挣扎,最后被欲望吞噬的简单故事。但是故事本身太单薄,剧情很多地方都显得生硬。都督受伤,不能示众,自己藏身于暗室,让影子代替他出现于人前,去和主公和敌将周旋,下自己的大棋。(可是除开夫人和田战,已经没人能证明他的身份。)

    电影里,孙俪的角色其实最复杂,她是人人羡慕的都督夫人,与丈夫琴瑟和鸣,同时她也是同情下人的善良主母,是一个有着正常欲望,渴望有健壮身躯倚靠的普通女人。她在真身和影子的博弈中应该是最关键的人物,可惜电影后段中这个角色有些扁平化了。她能以沛伞悟出破解杨氏刀法的招式,还能亲身上阵和丈夫过招,她是有武艺的(至少画面里是这样);都督用影子代替自己这个秘密,一开始就告诉了她,都督把自己对影子的最终安排也告诉了她,也就是说都督府的阴谋算计从不避讳她。她不是天真小白花,作为地位超然的贵妇,她的生活和阴谋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影片最后,大殿里面,杀戮开始,她抽气,抽泣,恐惧地缩起身子,和前半段塑造的形象比,这些反应完全不像是夫人这个角色该有的。这个角色最终被扁平化了,变成了一个摆设,沦为男人斗争下的一个战利品。

    女性意识不是让孙俪简单的出个轨,不是关晓彤在朝堂上的咋咋呼呼,不是让她亲身上阵杀敌就能证明的。张导以为设定疯丫头的长公主角色,并给她一个悲壮的结局,就是女性主义。可是青苹一直重复的,在临终前还耿耿于怀是让她作妾这件事,为此决心要用鲜血来洗刷耻辱。可是重点难道不是和亲吗,不是被当作礼物送出去在政治夹缝中求生吗?她最该恨的难道不是自己的哥哥?不是提议和亲的鲁大人?这两个女性角色虽然有大量镜头,但她们对故事情节的推动性有限,人物性格不够立体。

    总之,电影在大量隐喻上花费镜头,重复强调,然后在旁枝错节上用了不少时间呈现,深怕大家不懂深意,人物塑造略扁平,然后,在最关键的讲故事上囫囵吞枣勉强带过。电影结尾,孙俪在大门前踌躇,与开篇旁白说‘小艾正面临一生中最困难的选择’时的画面重叠了,悬念的结局还是悬念,大概导演想传达的意思是:阴谋会无限轮回。整部电影想传达的东西,是繁杂的,而故事的感染力并不高,对于人性,有展现,却缺乏更深层次的剖析,更缺乏对阴谋、对人性之恶背后的反思。看完之后,我觉得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宣传片,影超乎寻常地合格;作为一个剧情片,张导在剧情和人物内心挖掘上还要花花心思。

    (PS:这篇影评就是我观影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在电影院大厅用手机写的,反正这是我今年看的最贵的一部电影,然而性价比并不高😂一开始本片的宣传主打‘阴阳美学’‘水墨中国风’,加上好评如潮,我的期望值被调高,很遗憾的是这美学没有打动我,相反,我觉得它矫揉造作,在视觉表达上太过粗暴,所以我的吐槽主要针对美学。关于留言的争议,等空了会写篇日记,专门讨论各种bug硬伤。其实我很温和了,怕被人说刻薄,女子形态入伞,境州自带血库,大殿杀戮……这些都克制住了没写😂)

     5 ) 《影》:水墨丹青美如画,国师挥毫点染威尼斯电影节

    首发于1905电影网

    国师张艺谋于今日携其新作《影》亮相第七十五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就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切关注。与此同时,张艺谋还摘得了2018积家电影人荣誉奖(Jaeger-LeCoultre Glory to the Filmmaker),该奖项由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和瑞士高级制表品牌积家联合颁发,旨在嘉奖他对当代电影原创性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奖加上新片展映,国师这次来到威尼斯意义非凡,在记者会上他的笑容也十分灿烂:

    《影》主创在新闻发布会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更是当代影坛的杰出导演之一。且不说张导于1992年凭借《秋菊打官司》和1999年《一个也不能少》两度摘得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与威尼斯结下不解之缘,他还凭借2002年的《英雄》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如今已68岁的他仍积极活跃于影坛,今年他携《影》来到了威尼斯非竞赛展映单元,另一部新作《一秒钟》也已于近日杀青。精力充沛且不断锐意创新的他,摘得积家电影人荣誉奖可谓实至名归。

    张艺谋导演在颁奖典礼现场,他亲切地说这次来威尼斯感觉是“回娘家了”

    记者会问答环节

    《影》虽然是张艺谋导演擅长的题材武侠片,却又与他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张导的作品往往色彩艳丽。然而在这部《影》里,张导却刻意使用了黑白灰作为电影的主色调,让电影呈现出一幅幅如水墨丹青的图景,可谓把中国风玩到了极致。《影》的故事是来源于编剧朱苏进的《三国·荆州》,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地沛国以及境州即在荆州一带。张导把沛国的都城布景于在山水环抱的峡谷之中,并用不绝的阴雨配合檐牙高啄钩心斗角的都城建筑,描摹出一副色调冷峻的水墨山水图。而沛国都城内,由于沛国君主沛良酷爱书法,张导又把室内的道具例如屏风等纷纷绘上书法,服装则喷上水墨,让整体的色调十分统一,完全融合于沛国的基调。而到了沛国敌国占领的境州,张导又用三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为境州做背景,山水间的鬼斧神工让城市奇谲壮丽。至于电影中的地牢以及竹林的戏码,张导则巧妙地运用了光线和阴阳八卦图等造成的暗色效果,把色彩最自然地过滤出去,真正用光影道具成就了“影”的存在。

    《影》剧照:城市色调

    《影》海报:打斗戏色调

    张导在记者会上说:“之前我的作品都有很浓郁的色彩,这也被认为是我的标志,但是我个人更喜欢《影》的风格,因为它很中国,很像我们的绘画。我一直希望能拍中国传统水墨画,等了很多年到今天终于实现。如今要用电脑去呈现黑白很容易,只要后期调整就好了。可如果用拍摄来褪去颜色却很难,《影》是通过拍摄,服装,道具等,在物质上完成黑白的美。现场看到的水墨画呈现出来的美其实是实拍的,这是很有意思的。”

    《影》的美学造诣是冠绝群芳的,很难想象,68岁的张艺谋选择在新的创作手法上“天然去雕饰”,把自己最擅长的色彩剥除,用最难的自然色彩去呈现水墨画这一中国文化瑰宝,实在难能可贵。然而更没想到的是,除此之外,《影》亦没有庞极大的调度场面。《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盛世鎏金,《长城》里的千军万马,《金陵十三钗》里的战火纷飞,到了《影》里统统不见,唯一的攻城高潮也不过是百人对战。然而即便如此,《影》里的战斗还是精彩绝伦的。攻城的战船不仅有“特洛伊”般的功效,而用竹排做成的潜水设备,用伞制成的克敌武器亦让电影中国风味十足。可以说,这也应该是张导在执导生涯中的一次全新尝试:收敛,克制,却振奋人心。

    除了水墨风格的美术,张导还大量运用了古琴、萧等传统中国乐器为电影配乐,用这种方式去诠释《影》,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如张导所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的创作源泉,不管是中国的文化,礼仪,道德等等都是如此。传统文化的题材在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很重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线性发展,文化没有断裂丢掉的文明古国,我之所以现在还想去讲传统文化,是希望让年轻人看到中国的传统,《影》是中国的水墨画,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我希望用《影》向世人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

    除了在视觉上的突出,《影》亦在叙事上不乏出彩的点。《影》的故事围绕沛国的将军子虞和他的替身境州展开。张导指出,中国一直都有替身这样的人物存在,然而却很少有人去拍。这次拍《影》,正是为了尝试这个题材,且关注这些人的性格和命运。在《影》里,不仅邓超一人分饰两角,尽展子虞的贪婪和境州的正直,郑恺演的君王沛良亦是亦正亦邪。他时而放纵,时而暴戾,人物的两面性得以凸显。而电影中的两位女性角色也值得解读。孙俪饰演的小艾,她在男性权势追逐和复仇背后的情感历程和选择颇有深意,而关晓彤的敢爱敢恨,如张导所说,具有新时代年轻人的性格。用这样一个在权力欲望追逐中的悲剧,张导试图给《影》带来现实意义。

    《影》中演员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邓超。他一人分饰两角,既要演健壮的境州,又要演清瘦的子虞,为此他在开拍前健身练出一身肌肉,又在拍摄中急速减肥40斤,且始终没有用替身,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或许还属于第一人。无怪乎不少外国观众看完《影》之后都没有意识到两人是一位演员饰演的。而境州英武果敢,子虞阴鸷狠毒,两人的性格完全相反。邓超驾驭了两个人的性格表演,特别是子虞的歇斯底里他演得惟妙惟肖,这和我们平时在综艺中看到的有喜剧天赋的邓超很不一样,表演值得称道。

    剧照:健壮的境州

    衰弱的子虞

    邓超一人分饰两角

    除了邓超表现不俗之外,郑恺的表演也令人惊喜。电影里他饰演的沛良这个角色螳螂捕蝉,看似无能昏庸却老谋深算,郑恺的表情变化多端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人物性格。他坦言这是他第二次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第一次是演皇帝身边的人,这次终于演了皇帝,算是次“升级”。他的幽默感让记者们捧腹,而且在记者会过程郑恺中是唯一一个用英语流畅作答的,英语水平令人刮目。

    看似荒唐的沛良

    至于孙俪,她的戏份虽然不多,却还是把握住了人物的感情脉络,虽然和邓超在戏里戏外都是夫妻,却依然演出了和邓超饰演的两位角色之间有着微妙区别的感情。王千源的表现这次中规中矩,胡军却把大将之风演得出彩。而吴磊和关晓彤因为年轻,或许表演还有些痕迹,但能和张导合作,将来星光无限。

    68岁,或许是不少人认为适合退隐的年纪,然而张艺谋却试图尝试新鲜事物,用别出心裁的手法在威尼斯大笔挥毫,泼洒出一片美轮美奂的山水图景,给世界观众带来了最传统却也最精致的中国风,点染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银幕。相信这部电影也会在上映后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

     6 ) 还好,我们还有张艺谋

    在看完《影》后,想了很久该用什么词最直观能描述自己的第一感受,最后我选择了两个字:震撼。

    对于我的鼎力推荐,身边很多朋友却是半信半疑:《影》真的好看吗?我并不意外,这也是观众对张艺谋长久的态度:既满怀期待,又不敢期待。

    作为曾带领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领军人,他拍出过《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等留名影史的经典,也有过《三枪》《长城》这样令人难堪的作品。网络上关于张艺谋的评论,永远充满质疑,许多人声称他早已江郎才尽,拍不出好作品。

    而《影》的出现,总算证明了一件事实:他依然是当下最值得我们自豪的电影大师之一。

    很难想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与《英雄》两座高峰后,张艺谋依然能在年近古稀时拍出《影》这样在形式上极致突破的作品,用影像呈现出中式的写意与留白。

    最显眼的自然是摄影,视角端正的画卷式构图,在大殿与子虞家中,内景摆设呈现着线条与秩序,而在两军交战的外景中,远处则浮现着氤氲叆叇的层层山峦。景物,摆件都是高对比低饱和的暗青色,只有人的出现,会带着鲜明的肉色或血红。《影》延续了张艺谋形式化的独特美感,每个镜头,都精致如同水墨丹青的国画画卷。

    除了画面,电影在声音上也精心设计,张艺谋在片中大量利用了古琴弹奏音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决战段落,竟州与杨平准备一决高下,与此同时,小艾提出要与夫君合奏。电影以平行剪辑的方式来回于“三合”和“合奏”之间,琴声从平淡到猛烈,气氛也愈来愈不安。

    然而与华丽视听相对的,观众再一次质疑起张艺谋的故事,会不会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剧情?放心,并没有。

    的确,《影》对剧本信息量的展示十分“吝啬”,一开场便切入到角色的矛盾之间,没有引入,没有铺陈。迅速将观众拉入高戏剧化的冲突当中。乍一看《影》,你会觉得人物似乎都很“单薄”,好似每个人都只有些脸谱化的性格,但事实上,只是张艺谋把他们浑厚的过去,给藏了起来,并交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细心发掘。

    王和青萍兄妹二人,是怎样在残酷的王权争斗中活下来的? 子虞之前是怎样的英雄人物?小艾和子虞曾经的关系又是如何?和竟州又是怎样从主仆化为相惜?导演对此都只含蓄模糊的阐述个两三句,透露些许信息,却导致更多悬念,也成为了我所说的,剧作中的留白。它给予故事一种含蓄而磅礴的美,也为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这也是为何《影》的故事虽然严肃,却紧紧抓着人眼球,它的人物关系盘根错节,竟州,子虞,王,小艾,公主及一干配角,每一次对峙,都在表面的平静下压抑着强烈的情绪。

    这种留白,与无话可讲的“大而空”并不相同,《影》的故事,是如同让人俯视一片湖,眼前只是块薄薄的截面,背后却是深不见底的迷。张艺谋一方面刻意限制了观众对故事的了解,一方面又展露了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验伤后的竟州走出殿堂,王景春饰演的鲁严不住的眨巴眼;子虞反复讪笑问小艾:“他是不是真的和我很像?”;竟州成为宫殿唯一的胜者后,小艾却恐惧的后退……

    对于这些情节,我想不同观众会有不同理解,就如同《影》的主题,也包含着多重意义,它是一个权谋斗争的故事,也是一位替身追寻自我存在的过程,但在我看来,它还有个更为宏大的表达:每个人,其实都是“影”。

    子虞把控着竟州的人生,他的存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主人,竟州没有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利,所以只是依附于他人的影子。

    可其他人呢,他们又掌控了命运吗?

    青萍与小艾自不必说,在这个故事中,女性皆为男人的附属,小艾被来回安排于两个男人之间,青萍贵为公主,却还是注定为政治牺牲。而王和子虞呢?他们都曾手握无上的权利,最后也皆因权利惨死。

    事实上,当你回过头看所有人,无论大小角色都在被命运玩弄,他们为了野心,为了爱情,为了自我拼死一搏,最后就像大雨中被冲刷掉的沙粒,掉入汹涌的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

    也许《影》称不上经典神作,但能在影院,欣赏到这么一部带有强烈作者气质与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在当今青年导演几乎都在模仿西方,那个曾经拥有《卧虎藏龙》《霸王别姬》的华语电影却逐渐消散了特质的时代,我只想由衷庆幸的感叹一句:还好,我们还有张艺谋。

     短评

    雨一直下,剧情不算融洽。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师还跟拍“英雄”时一样,喜欢用绝美的画风讲述破绽百出的故事。水墨写意画有种气韵流动之美。跟通篇的阴柔诡谲相比,更喜欢两个年轻人坦荡荡的赴死,霸气的长公主与青涩的少将军好嗑...

    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五零后直男接受的教育是被打上革命烙印的,为什么热衷集体,追逐权力,迷恋复仇,女性观念单薄。被形式架空既是个人局限,也是特殊时代铸错。相信张艺谋放弃朱苏进老师的「三国」历史解构,表露枯木逢春的渴望更符合暮年心境,比「英雄」时期更扭曲狰狞。

    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谁能想到,演得最好的竟然是郑恺…

    7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张艺谋依旧是当代大陆导演中最值得尊敬的那位。莎氏悲剧式的故事+大世界观下的小格局,表演形式也更偏向话剧,有点《黄金甲》的感觉(真的没有在黑!)。主要的问题是头尾文戏实在拍得太端了,端到让人想起《王的盛宴》。水墨画的美学体系非常统一,形式感也与影片的气质没有违和。高潮段的锦州防卫战好看到像狂欢(虽然雨伞战车和用伞前先要扭来扭去的设计有点值得吐槽),可惜实在太短,后段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延伸,可能是吃了片长的亏。关晓彤不论是角色本身还是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有依然青涩的三石弟弟的比较下显得更加出彩(三石弟弟还得努力啊!)。【10.1重看,观感略下降。估计是为了保全女主形象和开头引入角色,留下了不少废戏和交代性台词。假如多一些有趣味性的枝节例如保留竹林死士段或者交代一下沛伞的设计,可能会更好】

    8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2008年林妙可和杨沛宜、2018年子虞和境州,国师张艺谋这个关于“替身”的故事(《影》),除了黑泽明《影武者》以外,不知道还是否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了灵感。

    10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还行

    1.震惊!孙俪竟然眼睁睁看着邓超自己打自己却不阻拦。2.邓超不仅自己打自己,还自己把自己绿了。3.鹿晗对吴磊表示强烈谴责。4.鹿晗在《长城》里和敌人同归于尽,关晓彤在《影》里和敌人同归于尽,求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5.郑恺在《长城》里做皇帝的部下,在《影》里升官做了皇帝,下次可能是做地球球长,再下次就是做宇宙宙长了。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2.5星。我们成长了,国师还是那个国师,阴阳水墨写意竹林伞战团体操的国师。另外就是演员还是不要太多参与综艺的好,爱护自己的荧幕形象。电影里邓超一痛苦就觉得和他踩了指压板的表情也没什么区别。

    18分钟前
    • suya
    • 较差

    1. 国师已经68岁了 2. 邓超拍摄全程没有用“替身” 3.国师解释水墨画渲染之后渐变的“灰”的层次正是人性中亦正亦邪的部分 4. 之所以没有长时间的大场面是故意克制希望战争仅为故事服务 5.演员先定的邓超后来选不到女演员就干脆选了孙俪 6. 选吴磊关晓彤这些小鲜肉和小花是想给年轻演员机会 7.之所以想拍文艺片是和投资人商量的结果 8. 郑恺记者会唯一一个用英语作答的,表演也有惊喜。

    2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看完影,第一时间朋友问我如何?我说,一脸懵逼。又问,为何?我说,很难说。如果说电影好,我却一时不能道出好在哪里?如果说电影不好,我怎么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21分钟前
    • 倔强的拾哥
    • 力荐

    坐我旁边的意大利帅哥看得腰杆直挺张口结舌被震得一愣一愣的太萌了,结束后还使劲鼓掌♥

    2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TIFF第一卡,名字上了片尾字幕又看了北美首映是特别奇妙的经历。邓超特别好,郑恺也不错,关晓彤这么看是可爱的。孙俪对于电影来说头还是太大了,吴磊的台词还是练练吧,真不行,和胡军一比太出戏了。

    26分钟前
    • 奈奈酱
    • 还行

    张艺谋用这个片子满足了自己的造型欲,美术欲,氛围欲,声效欲……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铺垫以及结尾几次接连的反转都是标准制式的做法。怎么说呢?嗯,从情节上看,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但从氛围和节奏上又不太适合一边看一边抖着腿吃爆米花。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点。

    2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国师在他的螺蛳壳里做了个新道场,给3星小小鼓励一下。吐槽开始:1,豆腐脑加猪腰子的视觉灾难。以前端一盆油泼辣子你们嫌腻,现在改成一盆醋,欢呼声一片——那不还是满满一盆吗?2,一把大关刀领着一队大关刀,凭三招镇守一座城,还单打独斗定胜负……说评书哪?3,“沛伞”加猫步,满地陀螺兵简直丑到极点,正在认真考虑今年的金隼奖增设一个“最蹩脚动作场面”奖项。4,建筑、服饰、兵器、人名地名没一样经得起推敲的,张艺谋关于各种“传统”的理解,都是广场舞级别的,视觉上的油腻感与此直接相关。5,国师关于人性、命运、政治的理解都直白到乏善可陈,拿着一大笔钱,随便挑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场战役来还原,都比这种伪大片有意义得多。6,最后,恭喜国师的“偷汉子宇宙”再添新篇章,求你从此绝口不提“武侠”二字。

    31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从不太平的太平赋满纸荒唐,以毒攻毒的千蝎毒无药可医。境州是子虞的影子,也是沛国的影子。一个人有了影子,便敢在黑暗中腾挪;一个国丢了影子,不敢在天晴时起舞。求爱的匕首溅上复仇血,合奏的琴瑟谱出离心歌。父子的三合刀,夫妻的油纸伞,君臣的征伐诺,终于成全了真身的英名,成全了影子的天下。

    3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跑男水墨工艺品店特辑?东方美学就是流水线伪水墨长衫,就是文化馆展览式半透明屏风,就是长城剩下没用的概念 那带刺儿铁陀螺,靠从太子妃剧组借来的电风扇?另外邓超老师怎么都是在演瘪三啊,区别是翻白眼时就是都督,憋着笑时就是影子~

    37分钟前
    • FSgadgGgdsglgd
    • 很差

    王千源领舞领得不错

    39分钟前
    • Meng
    • 还行

    有点失望,低于预期。视觉效果是没得说,大家已说尽不必重复了。但本质上此片还是一部重文本的电影。所以此片只能叫视觉好,不能叫影像好!影像仿佛只是为了表现一些概念,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并没有深入故事的肌理。这个故事,看简介觉得可以有很深的人性表达,但遗憾的是张导只把它拍成了一个“阴阳”概念化的权谋故事,而对故事里的人性却根本没有通过影像作深入挖掘。更要命的是张导依然不懂得如何留白,生怕观众看不懂,导致对话太多太实,很多能用影像表达的非要说出来,很多一目了然的非要说出来,很多情节分析非要说出来。这样一个概念化故事,如果真能极简一点,甚至古拙一点,少些废话、少些情节的连续性,想必更能与水墨画的意境相符合,既能增强文本的多意性,又能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可惜张导办不到。还是觉得英雄更好点。

    43分钟前
    • 微分流形
    • 还行

    7,邓超为影片的付出和努力,成为本片一大亮点,尤其是两个角色第一次同框,这种更真实的震撼,确实是远大于特效的。实际上,在张艺谋作品序列里,这是一部格局很小的片子,导演最擅长的影像风格,被进一步放大和强化,水墨画风确实很独特。叙事本身有意增加了些舞台感,权谋与人心的恶。若说遗憾,就是剧情还是没那么顺吧。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张艺谋用了4种颜色(黑、白、肤、血)的过渡,就讲完了两方主权的大斗争、主与影的内斗争两条主线故事。看到一半认为是《英雄》plus版,但看完觉得能使更少的颜色来讲更复杂的故事,国师内功深厚。《影》更像是武侠美术片。

    50分钟前
    • soamelie
    • 推荐

    如果搁在15年前,这会是另一部《英雄》那样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影子和真身的正剧,会很大。只是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中国的导演们开始对好莱坞类型片那套叙事方法感兴趣了。编剧在保证类型片叙事的写作技巧和套路的同时,导演再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反着类型来,做减法,把格局做小,做以往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不再玩人海战术,这次用大历史充当背景板,讲史料中不会有记载的小人物。美学上不再是大红大绿的绚丽色彩,而是选择了淡雅的水墨灰,将这种传统东方之美做到了极致,还能有对立意象的传统元素融入场景,故事和冲突。对于这种小格局的商业类型片,片子的完成度非常不错,用纯好莱坞的方法拍东方气韵,骨子里还有几分莎士比亚的古典悲剧,顺便致敬了一下黑泽明,如果拿真去申奥的话,可能真会有戏。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