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活出“树木希林”

    活出“树木希林”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日本2018

    主演:树木希林,是枝裕和 

    导演:木寺一孝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2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3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4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5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6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6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7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8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19活出“树木希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樹木希林”を生きる》NHK拍摄的纪录片,从去年6月到今年7月,跟拍了树木希林人生最后的一年,包括《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小偷家族》、《日日是好日》以及遗作《エリカ38》的片场纪实。

     长篇影评

     1 ) 树木希林:拜拜啦,人生

    要说谁是枝裕和影帘下第一员大将,除树木希林外不作第二人想。

    1943年出生的树木希林年长导演是枝裕和将近20岁,从2008年初次合作《步履不停》至今,俩人也不过短短合作了10年。

    树木希林出生艺术世家,父亲中谷襄水是锦心流萨摩琵琶第六代的扛旗人,任一水会会长,是锦心流乃至第六代中的中坚人物。她是家中叛逆的大女儿,在这种重传承的艺术家庭里,她把担子扔给了自己的妹妹荒井姿水,自己去了文学座附属剧团做女演员。

    这一年文学座的附属剧团研究所刚刚开设,她和第一任丈夫岸田森,都是剧团的第一期学生。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的电视剧产业开始兴起,1961年开设的这所研究所,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而开设的机构。文学座早年集中了很多日本文艺界有名的剧作家、小说家,1963年因为“《喜悦的琴》事件”,剧团内的理念不合终于爆发,三岛由纪夫愤而退团,还带走了矢代静一、中村伸郎等在内的一大批中坚团员。

    十二月事件爆发时,树木希林刚刚结束了TBS《七人之孙》的拍摄,这部剧放映的成绩非常瞩目,树木希林虽然不是主役,但也跟着小火了一把,但后院失火,树木希林不可能不跟着受影响,从《七人之孙》以后,她只在1966年演出了一部漫改电视剧作品,演完以后就和丈夫一起退团了。

    树木希林与岸田森

    1966年以后,她没再加入任何影视组织,以个性女演员的标签活跃在各大电视、电影和话剧作品中,丈夫则另与友人组了剧团,两人的工作和生活开始没有交集。

    树木希林接的第一部电影,是小说家曾野绫子原作的《先生请小心》,电影中她和大楠道代同属于新闻部,为了反驳学校中教授的“女大学生亡国论”,树木希林扮演的女大学生自杀未遂。这么一部完全以女性为视角、诠释女性主张的“青春物语”,在当时是非常先锋和时髦的。

    树木希林的第一部电影《先生请小心》

    树木希林挑选剧本随心所欲,她特别喜欢和刑侦与人情相关的电视剧剧本,但是对大河类型的时代剧不感冒。长年以来,她的电视剧履历表中写满了“侦探”、“刑侦”和“松本清张”。

    电影里虽然基本上都是龙套角色,但树木希林眼光毒辣,这么多年来参演的电影合起来看足可以凑一个昭和怪奇物语高分电影片单。

    鳄鱼、鹦鹉、海狗,1977

    侦探物语,1979

    流浪者之歌,1980

    刑事物语1,1982

    卡波涅痛哭,1985

    吉永小百合《鹤》发表会上的树木希林(右一),1988

    1968年,希林和岸田森和平分手,希林的个性太强,岸田森不适合她,两人自1966年以后工作和生活的交集越来越少,感情变淡是迟早的事。

    30岁,希林和摇滚歌手内田裕也相识,俩人认识仅五个月就闪婚了。这位一头长卷发的34岁男子是位不择不扣的“摇滚系”男,口癖是摇滚人现在已用到烂大街的“Rock'n Roll”,行事也非常不羁,是一位时不时让日本文艺界感到不舒服的艺人。

    俩人当时穿牛仔服就跑去结婚了,也是潮得不行

    内田裕也最出名的事迹是和朋友举办了《打倒!NHK红白歌合战》,还一办就连续办了32届(要知道NHK的红白歌合战在日本相当于中国的春晚)。他还因为大麻被抓进过局子,晚年涉猎颇广,自己演戏当导演,他担当脚本的两部电影,一部叫做《漫画什么的根本不需要嘛》,另外一部叫《色情的关系》,想也知道不是什么正经的作品……

    调侃归调侃,内田裕也从艺多年也跟着大岛渚参演了《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这种扎实的电影,这部片子凑齐了坂本龙一和北野武两大男神来演戏……算是部很神的片子……

    这样的丈夫当然没法给希林带来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俩人结婚后,媒体时不时就能捕捉到内田裕也出轨、家暴的新闻,俩人在结婚后短期内便分居了,自此分居长达40年,内田裕也向区役所提交过离婚申请,但被希林否决了。

    希林不是受虐狂,在做客黑柳彻子的访谈节目时,主持人问树木希林:“其实你是非常喜欢先生内田的吧?”

    她说,“不管是什么,他的全部我都喜欢。如果有来世,我有一个重生的机会的话,无论如何,我都会时刻警惕自己,不能再与这个人相见。因为来世再次相遇,我仍会爱上他,而再次度过狼狈的一生。”

    内田后来也回应:“我当然很喜欢她,她是史上最强的母亲,最强的女演员,最强的妻子,我虽然不会向她下跪,但是我一生都秉承最摇滚的精神,由衷地向她道歉。”

    树木希林被查出癌症之后,这两个不够直率,还浑身都是毛病的人,好歹还是拖拉着和解了。

    2008年,树木希林和是枝裕和第一次合作,作品是《步履不停》,她开始成为是枝裕和家庭电影里“正统老太太”的一员,而在此之前,她出演的篠原哲雄《命》里的老太太,其形象更近诙谐。

    30岁时出演的《寺内贯太郎一家》中的角色也是个“活宝”老太太,当时扮演她儿子——专制家长寺内贯太郎的小林亚星都比要她大12岁。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这两个姐妹篇,都是先有的电影,再有的小说,电影是他自己拍的、剧本是他自己写的,拍完觉得不足,又自己补写了小说。拍《步履不停》那年,是枝裕和自己的母亲去世,中年丧母的导演遇到了精神离婚的演员,胶片发生了奇妙的反应,是枝裕和在看完成片的那一刻知道,他找到了可以抚慰自己伤口的精神上的母亲。

    《比海更深》中的主角是个只有一本小说出世的废材小说家,截图开头树木希林的思念,谈论的是主角不久前过世的父亲。结合导演和树木希林两人的现实生活,很难不让人想到这是两个性情中人在影射自己的人生。

    树木希林去世,是枝裕和发悼文,通篇规规矩矩,只有一词透露出不作为导演,而作为精神上相通的伙伴的感受:“我在她身上仿佛看到神性”

    作为演员,她对艺术有着很先锋的鉴赏力与敏锐的表现力,作为公众人物和艺人,她也有着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和幽默感。1943-2018,统共75年,她认真又随便、可爱又深情地过完了这一生。

    她已经道过别了,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去怀念她。

     2 ) 把演戏,成了“生如夏花”

    一度觉得“生如夏花”是个矫情而造作的形容词,但是看着希林老师的纪录片里老师的最后一次拍摄短片的片段,立刻冲入脑子的四个字“生如夏花”

    她是一个在镜头面前永远在演自己的演员,对剧本的较真,对晚辈近乎压迫的照顾,对于人生最后一个纪录片执着而认真的人,试想一下在中国,一个离死期只有短短一年时间的老太太大多是什么样子:床榻前心照不宣的子孙,医院里环绕冷漠的管子和仪器,可是在希林老师的纪录片里完全没有,那怕是她离世前的三月里与导演的会晤,她也依然是那个精神奕奕神态;

    她,像个战士,因为一只拐杖支撑着她的羸弱

    她,像个强迫症,因为直到最后一次会面,嘴里依然振振有词地念着关于纪录片如何有趣的台词

    她,像妈妈,因为直到最后她一直像为每个人都留下最好的后路

    弹幕有人说“这老奶奶虽然敬业也认真,但是和她生活应该很难搞”

    我想的确,一个如此一丝不苟地演绎自己的人,怎么会好糊弄?

    那会,脑子不自觉地想万一我老了活成那样怎么办?

    毕竟我们周围的人总让我们活得中庸,一切大差不差不就好了么?

    可是,怎么办?作为一个喜欢妥协的人,却好喜欢老师那份为了坚持单刀直入地明确

    为了剧情的理解,她可以对裕和导演咄咄逼人,把戛纳名导问成“一语凝噎”

    我喜欢那份魄力,更喜欢那份让人无法安放地紧迫感;

    对于像女儿一样的后辈演员,老师极尽所能为其筹划

    而温和地女演员与之对视时地双目,除了爱意更多一份敬畏,由此可想 ,她“严以待人”的个性深入人心

    但是,看我,我还在近在咫尺地感受到挣扎勉强地生活本质—— 把每一个瞬间都获得坚韧完整!

     3 ) 好好活着

    1.人要有愤怒之类的,是对自己的愤怒,不是对别人或者社会的。

    2.要打破自己,这很有必要。

    3.对人恋恋不舍太奢侈了。

    4.会有各种病症的,你要一一在意就没完了。

    5.身体已经衰退了,但心里的能量却抑制不住。

    6.好好地活着,就是只能做一些平凡的事了。

    7.作为素材的话,只这么拍摄下来,看起来也是有趣的人,并不是没有看点的人。

    要向树木希林女士一样,活出自己的人生,乐观豁达,努力向上。

    拍摄的电影片段
    很担心拍摄自己的纪录片没有看点
    发自内心的感叹

     4 ) 了不起的记录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树木希林:女士为了生计误打误撞成了演员,年轻的时候脾气就很不好也不知怎么就干了下来。去做放射线的时候医生说我最多就能到年底了,那么怎么样才能了结平凡的一生呢?这个纪录片是不是没有捕捉到有意思的东西,我觉得是没有的。最后的这三部电影我都很喜欢,怎么才能有趣呢? 美代子十岁的时候就在片场跟我认识了,我的时间也不多了。就会想浅田美代子就只能如此了吗?她说她能演那个真实的被抓起来的诈骗犯,我想了想确实可以,于是就做了这么一部电影也算是了却了一件事。

    原本觉得没希望的纪录片这么看起来我还是个有意思的人。做了一辈子的演员最后也还是以演员的方式记录了我最后的人生,也只能这样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结尾。

    <<活出树木希林>>

    树木希林女士真的很了不起,泪目。

     5 ) 希望我们都能活出自己

    分了两次断断续续看完了这部纪录片。

    认识这位老太太是在日本电影里,常看的人一定知道这张熟面孔。

    到她在我非常喜欢的纪录片《人生果实》里的旁白,

    我才意识到,唔,好像是个很有意思的老人。

    看了纪录片才知道小偷家族里那位奶奶也是她。

    或许是因为没戴假牙,之前总把小偷家族里的奶奶以为是另一位老演员而已。

    这部纪录片是几乎记录了树木希林的最后人生。

    我总觉得这个老太太长得很凶。

    但她也潇洒如是,七十多岁还能自己开车上下班。

    生命末期也能坦然说出,毕竟身体也不是属于自己的。

    影片里她好多时候都在状似无意地深思。

    当然最触动我的那部分是,纪录片的末尾,她在窗边拖着水晶球吟唱着歌谣掉下眼泪来。

    这是她最后一场戏。

    也是她仅有的好像有一些感慨意味的情绪的流露。

    我想,这既是电影的需要,应当也含有她站在人生末尾回首的情状。

    直到最后,这个老太太在拐杖的礅礅声中将瘦削的背影留给观众。

    她潇洒离开。

    希望面对病痛、衰老、人生、死亡,我也能坦然如此。

     6 ) 强烈吐槽导演,辜负树木希林最后的记录

    简直难以称为纪录片,浪费了树木希林最后的日子跟拍的机会。 纪录片不单单是跟拍被摄对象,导演必须首先要对被摄者感兴趣,并且做了功课,形成方向和想法,才能选择呈现合适的影像,并且通过有核心的串联,让这些被记录的影像能表达相应的内涵。 比如《人生果实》,记录了建筑师泽端修一和太太英子的生活点滴,虽然对生活片段或过去的回顾,或采访,或穿插的事迹,都是碎片化的,但贯穿整个片子始终如一的,是泽端修一的人生哲学:风吹落树叶,树叶帮助土壤,滋养果实,缓慢而坚定地生长。我的理解,内涵是:践行顺应自然的人生,坚定地朝着顺应自然的方向,虽然过程缓慢,但收获的人生果实绝对是丰满的。 整部纪录片,从修一和英子身体力行的饱含生活美学的日常细节(e.g.给小鸟享用的饮水池,院子各种果树和蔬菜,各种暖心的指示牌,很有爱的明信片,美好的食物等),到穿插的修一从过去到现在在职业和生活的事迹(e.g.对新城的环保规划被否则自建自己的住所,并在后山植树;给孙女建的让人叹为观止的玩具屋;为精神病院免费设计的最后的作品等),无不围绕着对他人生哲学的呈现,印证这一哲学的魅力。 由于导演对打动人的内涵是什么有清晰把握,因此对自己要捕捉什么,呈现什么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对记录的取舍非常清晰,包括邀请树木希林来念最重要的旁白,所有需要编排的内容和形式,都围绕清醒的主题,进行到位地呈现,最终也产出无比感人的作品。 而不客气地说,这部《活出树木希林》,对比之下,作为纪录片来说,真的远未达到及格线。 心痛树木希林,把最后的记录,交给一位能力完全不配位的导演糟蹋。 一整个片子没有规划和想法。 导演想记录树木希林的什么呢?无论是对事业/职业的最后阶段的总结,还是对疾病和死亡的看法,还是树木希林的个人魅力,或是她的生活癖好,或是她谈谈合作过的导演和演员,或是树木希林怎样看待人生最后的四部作品,任意哪个落点,都有无穷可以深挖并立体呈现的绝佳故事。 树木希林其实一开始对这个记录跟拍,是非常开放的态度,导演说她说可以任意拍。 但这个NHK的纪录片导演,只想呈现树木希林是个“有趣的人”,拍到一半,觉得不够有趣,就和树木希林抱怨,说她没有说出什么有趣的话来,然后被树木希林怼回去,他就哭述自己就是个唯唯诺诺的人,被自己老婆也经常臭骂。 啊,看到这里,我心里已经千万匹草泥马奔过了。拜托,大哥,我们感兴趣的是树木希林,不是你跟你老婆的破事,请你不要把你没法解决的家庭破事并和此相关的能力不足作为树木希林纪录片的一部分好吗?! 显然树木希林对这位大哥也是崩溃的。 这位大哥对她了解有限,问不出可以展开聊的问题,对树木希林的陈述,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 在他跟拍树木希林的一年里,婆婆拍了四部作品,大哥似乎能在一定程度进入片场跟拍的,但整个过程,他没有和婆婆聊一句关于她正在跟进的工作。 其实,婆婆的这四部作品,至少前三部都是大名鼎鼎的导演非常重要的作品吧,为什么不能问一下,为什么最后选择参与这四部作品作为职业生涯的终篇?这些角色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挑战?你在其中享受的乐趣是什么?和不同导演合作的心得是什么?和不同演员对戏有什么总结? 如果不想进行婆婆在事业上的形象的塑造。 那么,和她探讨死亡这个话题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至少《小偷家族》和《日日是好日》都涉及了死亡的情节与话题,婆婆也不忌讳记录自己的健康状况,围绕这个话题结合她最后的四部作品,包括目前已有的她拍摄时对疲惫和病痛的坚忍的记录,做出更有内涵的作品,完全不是不可能。 狗屁的想拍出她的有趣?什么智障导演才能有这样的想法? 在拍小偷家族时,因为拍摄不顺利被婆婆怼完后,这导演后面就不怎么敢主动联系树木希林了,以至于后面几次拍摄 都是婆婆主动打电话给他叫他过去拍的。看到后面,觉得导演根本没有敢和婆婆对话的勇气,只是小心翼翼地跟拍,问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越到后面,内容真的很敷衍,看片子的我,隔着屏幕都想把导演揍一顿! 虽然粗糙的记录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树木希林作为演员的敬业,在专业上的严谨和追求,为人的热忱与善良(她真的为这部片子的导演擦了屁股),还有个性的强硬不妥协,还有很多坚持自我的可爱细节,但导演弱鸡这个事实成为整个片子的败笔与遗憾。 所托非人,可惜。

     短评

    伟大的灵魂总能生发出让人感动的力量。

    6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拍摄手法朴实到过于普通 但记录对象实在太不平凡

    10分钟前
    • GA
    • 力荐

    果斷3星,但因為奶奶再加一星。導演真的如奶奶擔心的很不會拍紀錄片,全片如流水帳一般沒什麼讓人感動或特別喜歡的地方,反而是片尾奶奶主動幫了一把的地方最觸動人心。整體來說,導演實在太被動了,沒有主動去透過鏡頭探索讓他深受感動的希林奶奶,反倒是奶奶自己一直很擔心整個片子的走向,可惜了這部紀錄片。

    13分钟前
    • 這個人
    • 推荐

    我倒是觉得这个导演有种笨拙的诚实

    18分钟前
    • イモ
    • 推荐

    这样的纪录片完全不能因为纪录片本身来打分,而是会因为他拍摄了这样的人的最后一段人生而打分。在纪录片里看着她一点一点苍老,步履蹒跚,觉得时间太残忍。树木希林依然是那个面冷心热,讲话毫不客气却会真的为别人着想的样子。对人不会恋恋不舍,对物就更不会了,这样的老太太真的很有趣。你看,你是个有趣的人,所以不要担心这个片子没有看点啦。安。

    19分钟前
    • 橙子小番茄
    • 推荐

    有的人我只能去钦佩,例如古道尔、例如RBG,希望自己能够努力拥有她们身上的勇气和特质;对于樹木希林,不光是钦佩,还有极度的喜爱,因为她身上除了女演员的魅力,还有平凡人的质感:拍戏还带上自家的刀具、自己的手帕(这不关是不是公司的事)。“如果希望誰來演出我的母親的話,我想也只有樹木希林了。”对于我来说,我不是想要这样的一个外婆,而是我外婆恰恰就是她这个样子的。临近结尾,导演把拍好的片段放给她看,这部分大概是我最喜欢的段落,她的观看也是在与导演镜头下的自己对话,而我们则观看这种观看。真性情之人,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大概也不会相去太远。

    22分钟前
    • vivi
    • 力荐

    虽是流水账式的记录,但因被拍摄对象的独特魅力而散发光辉,树木希林以她幽默的耿直脾性、达观的心态、过人的业务能力与敬业的职业精神解释了什么叫“气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片场上,都求真求精,不轻易向困难病痛、艰难险阻认输,乐观坚强即使在最后的岁月里亦不曾减少一分,着实让人钦佩之余也不免感慨,明日的光阴啊慢点到来。坚持拍完最后一个镜头,让银幕形象永驻人间,或许这是最好的告别方式了。

    2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奶奶吃水煮蛋的时候,是在自己脑门上喀嚓磕一下;腿在玄关上碰烂了,就用封箱的屎黄胶带自己包扎一下。她的大大咧咧、满不在乎里,带着目空一切的幽默感。她随随便便说的话,都是可以裱起来的镶金一样的句子:好好活着就是只能,做一些平凡的事了;对人恋恋不舍太奢侈了;这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不显示出来太可惜了;做人就是还没有成熟,就要结束了——嗯,是吖,所谓人,哪有什么“杀青”可言,到死都是“未完成”。

    2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纪录片由被记录者来想有趣的拍法,导演你也真是新手。不过片子还是有跟到樹木希林的最后,也算有些成就了。人嘛,还是做自己独一无二才会有意思。「未熟のままで終わりましたが、たくさん素晴らしい作品を残してくれて、樹木希林さんに感謝します。」ps找不到片子里提到的德国导演的cherry blossoms&demons…

    29分钟前
    • 寒青
    • 推荐

    为了接近人物,她把用了四年的菜刀带去片场替换道具菜刀,她说“作为演员,我常问自己,这样够了吗?”经历57年演艺人生,她怀疑自己真实的人格对于观众而言是否有趣,真真假假,常沉浸,又常脱离,最终还是要透过扮演与诠释,传达向往的自我,“人啊,还没成熟就要结束了 。”

    34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坚强,乐观,敬业,幽默,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作为人也好,演员也好,kirin桑确实活出了“树”一般的品质,尽管人生稍早落幕,也值得人歆羡,有过如此坦荡而充沛的一生。

    36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12.20 能拍出这种感觉的纪录片的,真的只有日本,说出这样的矛盾、模棱两可的话的,真的也只有日本人。语言的特质吗?人生最后的部分,死亡的谜解开,终点可期,然后还是去拼尽气力做了想做的事情。以自己为中心就好,做自己就好。就那样做着自己,会有点迷茫,有点模糊,有点愤怒,还有点看不惯,甚至不会记得过去的事情,似乎只忠实于现在的本能冲动。然后就这样,出现在了别人眼中。

    41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杀青戏里她唱到“生命短暂“、唱到”满腔热血未消散”,那是她为这部影片拍摄的最后一场戏,也是她57年的演员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戏,当拍摄结束,工作人员送上一捧花,她虚弱地接过,微笑,流泪。然后她脱掉戏服,拄着拐杖,弯着腰,缓缓地走向镜头的深处,再没回头。

    45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导演啊,你这么拍纪录片不行的,我再帮你最后一把吧!

    46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也只是为了生计才机缘巧合成了演员,但想到作为一个人,要如何结束呢?真的觉得啊,人还没成熟就要结束了。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哪里才算是个完结。最终还是通过演员这个方面来捕捉我的。作为一个人,只能以这种方式结束了。”

    51分钟前
    • DIANLIN
    • 推荐

    影片的最后,树木希林流着泪唱着:“生命短暂,恋爱的少女,朱唇未褪,满腔热血未消散”(这首歌在《生之欲》里的翻译更喜欢: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想必得知时日无多的她,内心也有很多不舍吧。因为被医生下了活不过今年的判决,这部纪录片也从对树木希林工作日常的跟踪转到了对她人生最后一段时光的记录,虽平淡无奇却也弥足珍贵。树木希林真是一个通透又执着的演员,她说要有“对自己的愤怒”,不仅是表演方面,也是她一以贯之的对自己的要求吧,为了活着而努力,当必须离去时,也从容退场。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告别。

    56分钟前
    • 成知默
    • 推荐

    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还不辜负这个导演,把最脆弱的最后的自己呈现出来。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完全是靠树木希林个人魅力撑起来的纪录片,导演温吞的调性惹得老太太最后不得不用体检报告来增添“戏剧性”,从面对死亡的态度也能看出她的从容与淡定,仿佛预见到了大限将至一样,老太太为自己安排了密集的工作,最终也得以以役者之姿告别这个世界。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

    死亡在近前,虚无就会缓缓坠下。这个时候还在担心纪录片没有料,这镜中镜才观照了杰出的能力还敏感的心啊。

    1小时前
    • cnniuge
    • 力荐

    更像是一部纪录片的纪录片/幕后花絮。但是!!!!!好难过啊..... 树木希林,再见。

    1小时前
    • 门儿包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