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奇葩说第二季

    奇葩说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5

    主演:马东 / 蔡康永 / 金星 

    导演:牟頔 

    猜你喜欢

     剧照

    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2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3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4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5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6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6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7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8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19奇葩说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马东工作室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第二季将于2015年6月26日开播,每周五、周六晚在爱奇艺独家播出,由马东主持,金星和蔡康永担任常驻导师,大S、高晓松等将担任嘉宾“女神”。

     长篇影评

     1 ) 回归本心和娱乐至死

    作为一名刷了无数遍奇葩说的老观众,我毫不犹豫的给了我这次失望的评价,很抱歉,第一集的内容让我第一次拿起了手机,点开了其他软件,我看到了一档有深度的综艺走向了完全娱乐的产物。

    我喜欢马东,从第一季的解场能人到第四季红楼梦的解读,让我知道原来读书是一件这么有用的事情,他说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孟婆汤,他说他很害怕那个世外桃源的结局,他还说曹雪芹的姑娘不要变成婆子。我喜欢他的娓娓道来,不紧不慢,我喜欢他的临场应变,幽默中却又时常让你陷入沉思,我最喜欢他处事的态度,看透不说透,事故却不以事故待人。可能我和你们的看点不太一样,我很喜欢看康永小松的结辩,也喜欢陈铭黄执中姜思达的发言,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东西进入自己的脑中,这是一种很爽的接纳,就像罗胖说的那样,每次都会有新的东西在你的思想里重建。太娱乐的大王,范湉湉我一般都是跳着看的,我知道那很搞笑很放松,但笑过之后却很空洞,我不会思考,因为那些道理都很浅显,不过是把平时的事情用一种喜剧般的表演方式呈现了而已。

    然而这样的元素随着节目的继续,比重也在逐步增加。刚开始的奇葩说是小众的,没有什么明星大腕,也没有太多广告代言,它吸引的是像我一样看到了节目的价值的一部分人。然而它不小心火了,越来越多人进来,他们喜欢的是马薇薇的气场,喜欢的是黄执中不明觉厉的高级,喜欢的是范湉湉大王浮夸搞笑的风格。我不能说哪种看的角度就一定不好,我也不能说节目迎合大众有多么的不对,但一路走来,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了,味道里似乎参入了越来越多的杂质,变得不是那么的纯正了。

    这样的变化你可能会说见仁见智,也可能会指责我一成不变。但这样的变化我接受不了,段子手和经济分析师进入评委席,不正经的极端和正经的极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能感觉到马东和康永在台上的尴尬,文人飙段子的喜剧元素难以进入,马东在选手身上的接话甚至要自然很多,因为四位导师对话的时候我感觉不到一丝笑点的存在。

    比赛的选手感觉就像一个车祸现场,尴尬,尴尬,还是尴尬。我甚至不明白这样赛制的意义,不应该放在奇葩大会吗?正式的奇葩说不应该两队人马开始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互相过招吗?怎么变成了一个选秀平台,先两两对决的淘汰一半,我承认搞笑的元素增加了,相亲,语速惊人,平面模特,说唱歌手,然而,我终于找不到真正的笑点了。

    我觉得真正的娱乐就像马东的广告词,总是在煽情的地方让你破涕为笑,猝不及防。就像陈铭说的几近完美对方只能说,你鸡汤王。就像马薇薇和少爷针锋相对,最后撒娇结尾。泪中有甜,笑中有悲,因为娱乐是辅助的工具,而不是节目的灵魂。

    如果有一天,我再也不放下手中的一切,静静地欣赏着每一句值得我深思的话,而是端着饭菜,说着闲话的看着奇葩说每个人搞笑的表演时,是多么的悲哀。

    真心希望奇葩说能回归本心,那样我会收回我的评分,因为你带给了我很多很棒的时刻,那才是真正的娱乐,良心的综艺。

     2 ) 《奇葩说》教我的事:写评论得裸着

    攥紧的沙都要漏掉的。

    “被肖骁打动”,火速成了当天《奇葩说》上热搜的话题之一。

    据我观察,最高在14位

    甚至高晓松当场说,毛不易可以为他写首歌

    他说了什么呢?

    他说不要按。

    他说你们每个人都有那个按钮。

    《奇葩说》的观众都在按那个按钮投票。

    支持正方或反方,支持率随着辩论进行,此起彼落

    而马东老师说了,你们不要盯着那个分数牌,心里满是把那个分数扳回来。

    你随着分数走势不断调整自己,去找到观众最吃的那一套,最后弄丢了自己。

    老板有那个按钮,朋友有那个按钮,爱人有那个按钮

    人类世界从浪漫多彩到机械单一,降格、沦落,大概就从一切可以量化开始。

    肖骁所说的,其实在这场《奇葩说》的前半部分,沈玉琳已经有类似表达。

    沈玉琳怎么说呢?

    他引入了测不准原理

    这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放在这个情境下,最有意义的一点是:

    测量行为本身,不可避免地会扰乱测量对象。

    即因为知道要给爱情打分了,爱情鸟有意无意地开始搔首弄姿了。

    你知道老板要来视察评比了,身板也不自觉坐直嘛。老板永远不可能知道他不在的时候,你瘫成一滩烂泥。

    但是热搜是“被肖骁打动”,而非“被沈玉琳打动”。

    同样写个热点,有人阅读量10,有人阅读量10万+。心塞不过如此。

    原因也很简单,话术不同。

    肖骁在这里,扒了自己,知行合一。

    他没有用量子力学的术语,而是举自己的例子。

    《奇葩说》四季,许多人都说前三季BB King实至名归,唯独肖骁不是。

    在《吐槽大会》上,张绍刚这么吐槽:

    得知肖骁得了《奇葩说》第四季的冠军,哇,《奇葩说》的节目质量终于下来了!

    人们有这种议论,是因为肖骁擅长综艺中最重要的段子,而非辩论中最重要的逻辑。

    姐妹颜如晶说:

    怎么当上的BB King哈哈哈哈哈哈???

    你的塑料姐妹花已上线

    但是第五季开始,人们发现肖骁这个小妖精变了。

    花希说,他开始以理服人了???

    他自己说,《奇葩说》的节目定位,要求我做马薇薇

    马薇薇代表传统辩论中对严密的极高要求。

    他说我开始被“按钮”所左右。

    为了观众的票数、分数,“我成了《奇葩说》最虚伪的一个人”。

    “我一直觉得跟我最像的就是马剑越。但我发现当我只做马剑越,我赢不了。”

    “好啊,那我逼我自己,我要进步,我要变成马薇薇。”

    “所以我赢了啊,所以我拿了第四季的BB King。”

    “为了赢,为了让你们为我按下那个按钮,我在改变我自己。”

    说得全场鼓掌,潸然泪下。

    你一直以为照着观众或读者的喜好去改变自己,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其实,最有效的,是不管不顾,扒开最真实的你自己。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最厉害的一幕,就是麦瑟尔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扒开了自己的衣服。

    Boom!

    丈夫出轨,婚姻破裂,她穿着睡衣,喝得醉醺醺,站到小酒馆的脱口秀舞台上,放弃一切贵妇的伪装,喋喋不休自嘲着自己失败的婚姻。

    我保养得这么好啊,谁不会为了这对奶子早回家呢?

    她在这一刻赤身裸体,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也是心理意义上的。

    极端绝望之下,她给大家看,新鲜的伤口,还汩汩流着血呢。

    看啊,这是个弃妇,看啊,她为守住老公永恒的爱做了这么多,看啊,她要这胸脯二两有何用。

    结果大家都笑了,都鼓掌了。丈夫在脱口秀舞台上努力了那么多年,也没获得她这一夜这么多掌声。

    啪啪啪啪啪啪啪

    你们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那个人好好笑啊。

    她曾经在丈夫登台时,帮忙计算哪个段子观众笑了多久。

    也是用那量化的分数,谋划调整着进一步的行动。

    到头来都不如把自己的伤口扒得干干净净。

    一脱成名,原来是这个意思。

    再举个例子。

    主编不准我们写[悲伤逆流成河]。

    我觉着有点可惜,现成的热点耶。但是行叭。

    然后我发现他在自个儿的公众号上偷摸写了。

    好气哦。我气势汹汹点进去准备留个言,说不定还能顺便得罪主编,被开除拿一笔遣散费。

    却发现最后他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一肚子气顿时都化成了姨母心。

    主编都把自己扒成这样了,我还计较他偷摸写热点?

    这就是赤身裸体表达自己的力量。

    其实,任何有效的表达最终都是扒开自己。其余都是装腔作势。

    就算你是演一辈子戏叭,按体验派的说法,就是演,也必须从自我出发,像角色一样活着。

    如果这个角色和自己相差太远,就不要演。

    演员好像换了很多张脸,但其实都是从自己的灵魂中掏出一部分。

    不可能因为这种角色受欢迎,而演员本身毫无代入感,硬要演。

    事实上,很多导演也有习惯,在现场根据演员状态改剧本。

    比如是枝裕和拍[小偷家族],先拍海滩戏

    剧本和演员各自调整,再确定接下来全片人物的亲疏远近。

    更生动的例子可能是周冬雨。

    你姜找到了一条2013年《宫锁沉香》的评论:

    不太友好

    盆友们不要责怪这位网友,毕竟后面还有550条赞呢。他不是一个人。

    随便看一张周冬雨这部剧剧照下的评论,也比这惨烈的多。

    设想,我穿越到2013年,捂住这位网友的嘴,告诉他2016年周冬雨就是金马影后啦。

    我可能就被关到疯人院了。

    但作为我们2018年代的人,都知道,周冬雨是有演技的。那当时是中了什么邪呢?

    一句话:小黄鸭的灵魂里,怎么掏得出安静的美少女呢?

    不是没演技,而是没掏出自己

    [七月与安生]当然就不一样了。

    她把自己大大咧咧的那部分放进去,把小黄鸭的那面放进去。周冬雨是安生,安生是周冬雨。

    掏心掏肺的小黄鸭向你露出了影后般的微笑

    写评论同样如此:为阅读量睡不着觉,为阅读量艹人设。

    然后发现大众口味太难以琢磨。

    刚攒钱买了大地色眼影,你们又流行桃花妆了。

    一盒眼影好几百,我码字挣个钱很不容易的。你们能不能海枯石烂至死不渝一点啊?

    以上都是胡说八道的,其实都是我的错。

    我从《奇葩说》里这段到底学到了什么表达的艺术呢?

    无非是让阅读量为代表的一切分数滚蛋吧。

    关心则乱。攥紧的沙都要漏掉的。

    不如敞开自己,放松身心,看电影,写评论。

    脱!

    -

    文: 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3 ) 当奇葩不再奇葩,说还能不能好好说——奇葩说观赏指南

    《奇葩说 第五季》很快就要进入尾声了,来说说这个陪伴了我五年的节目。

    这一季开播的时候,傅首尔和董婧的事频频上热搜,也推升了节目的关注度。

    作为一个老粉,我的内心是悲凉的。

    这就好像你的idol明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力派,却让人感觉非要借助绯闻、作秀和口舌之争博取关注一样——什么时候,奇葩说这样一个以内容取胜的网综IP,需要这些“身外之物”了。

    第五季就在这样一种喧闹的氛围中,鸣锣开战了。于是,死忠粉亲眼见证了TA的高开低走,从第一季的9.1分,跌落到现在的7.1分。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让我分析评价下滑的原因,我觉得来自于以下几点:

    1、先锋属性:奇葩之所以是奇葩,代表的是少数、小众和不落俗套。奇葩说最早的先锋性就是代表少数派发声,与主流价值观点形成对抗与冲击,来达成多元性。它是少数派的自留地,也是唯一能让直男艾力沦为弱势群体的地方。就像我在自己的另一篇文《假如我们是生活里的少数派,该如何选择》里写的:“我们都可能在某个维度上沦为少数派,而这世上,从来都存在多数派对少数派的倾轧”——这种倾轧才是共鸣的终极来源。而第五季恰恰丢掉了这一先锋内核,让表达空缺了些许真诚。

    2、辩论导向:当年说的最多的那句——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在这一季确实有了印证。这一季奇葩说请来了很多职业辩手,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煞有介事了,但职业辩手与奇葩说内核属性之间的融合还未到达一个相对契合的程度。

    3、赛制安排:每一季奇葩说,都会赚取观众大把的眼泪,这是因为很多辩题,很多发言,让人有共鸣,直击人心。这一季我们依然看到了很多眼泪,但很多时候不是共鸣,只是自high。选手们越来越多地为胜负哭,为得失哭,而少了纯粹表达的快乐。

    4、新人辩手:肖骁在李思恒走的时候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我们回想第一季奇葩说的时候,每一个奇葩的海选过程都有播出,那时候更像是一个养成类游戏,即使选手不那么强,观众依然能够从一点点的了解中,发觉选手在辩论以外的特质。而第五季的选手一上来就互撕开杠,像进入了斗兽场,与老奇葩同台混战,这种对场感的陌生甚至比实力更会影响临场的发挥。

    5、辩题选择:爱情是时间和空间维度下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兼具理性和感性的两难选择。但围绕爱情的选题,也需要给辩论者留下充足的探讨空间,本季诸如:《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恋爱中有其他追求者, 要不要告诉另一半?》、《恋人向你隐瞒自己富有or贫穷的背景哪个更不能接受》等辩题,在个人看来,辩论的角度有,但缺乏辩论的营养,这也是让部分新奇葩表现失常和尴尬的一项原因——毕竟不是所有辩手都那么经验老到,可以从逼仄的夹缝里杀出血路来。

    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年,如果说,生活有别处,奇葩说就是别处。

    而第五季的奇葩说,好像让人看到了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终于走到了成人世界。他变强大了,但他也变得无比疲惫,就好像面对着生活的我们自己。

    于是,奇葩说变成了生活本身,我们无法再在这处“自留地”里,找到自己。

    当然,作为死忠粉,我无意唱衰并仍然坚信,奇葩说是目前大陆将寓教于乐做得最好的网综。

    我们喜欢看奇葩说,真的是看选手们唾沫横飞、巧舌如簧?或许是,但我想不全是。如果仅仅只有这些,我觉得丢掉了奇葩说的精髓。

    我从奇葩说里看到了这些:

    图片来自网络

    1、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拿完第一季奇葩说BB KING后,我觉得马薇薇走上了人生巅峰,她在当时整季的表现是那么自信、从容,金句频出、气势如虹。她用上佳的表现告别第一段婚姻后的生活,并完成了一名职业辩手向公众人物的华丽转身,并在第二季奇葩说里,收获了与周玄毅的爱情。

    那时候我想,能在辩论场上把很多道理想明白、讲透彻的人,生活里不成为人生赢家的几率很低吧。

    如果这是一部小说,到了第二季就终结的话,我觉得这样的观点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第五季,马薇薇回来了,原先聪敏、睿智、霸气的马薇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赛场上有如神游的选手,而她也失去了与周玄毅的感情。

    诚然,水无常势,感情里的问题谁也说不清。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马薇薇不是她最佳的状态。

    辩论是有技巧的,语言表达也只在生活中扮演很小的角色。我们过好这辈子,言语或许能派上一些用场,但更多时候,靠的是心和智。

    图片来自网络

    2、 我们都在扮演貌似合格的成年人,却依然渴望天真得像个孩子

    人到底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我们会沉浸在陈铭强大的逻辑里,也会被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

    人的矛盾性,就在于奇葩说啪啪钮所带来的票数剧烈波动上。

    世界在教你做一个理性而沉闷的成年人,而奇葩说告诉我们,那些最动人、最刻骨的时刻,常常来自于我们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来自于我们的“无能为力”、来自于“挣扎隐忍和放手一搏”。

    我们越来越游刃有余,可我们越来越怀念奋不顾身。

    我想这也是我在看歌手时,那么爱杜丽莎的原因,多么极致感性的艺术家。

    图片来自网络

    3、永远不要丢掉英雄梦想,即使你正疲惫生活

    马东形容自己的底色是悲凉,我特意去查了他的星座,果然是摩羯。

    马季老师曾告诫马东,大意是说如果要混娱乐的这个行当,就要注意说话的尺度。

    我已经找不到奇葩说“向父母出柜”和“伴侣宣称available”那几期了。

    我们都只能在有限的的语境里去发声和讨论,这不是价值判断,没有好或不好——这是现实。

    许多年前,马东在最后一期《有话好说》中最后一期坚持的主题是:走近同性恋;许多年后,他带来的奇葩说,依然延续着一贯的理念和主张。

    即使被阉割、被调整,也要扛着英雄梦想负重前行,然后在插科打诨、花式口播和玩世不恭中完成布道。

    而不是像李诞兄,成名后告诉年轻人:不要说太多真话,不要挑战大多数人;开心点,人间不值得。

    在我看来,眼袋哥才是现实世界里的梦想与喜剧大师。

    图片来自网络

    4、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要失去表达的热情

    我是最近才开始回归豆瓣的,而我第一篇写了和小a的生活,就有人质疑:为什么要给自己贴上同性恋的标签博眼球。

    异性恋里没有人在表达对恋人的爱慕、思念与不满时,会被认为是博眼球。我想,我在做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当我提到这三个字时,没人再认为这是博眼球吧。

    这个世界远还没有到为同志人群发声太多的程度,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的爱情是怎样的。

    那我就剥开,袒露出来。虽然可能会有误解和伤害,但只有经过的路人看了,也许才会说:哦,原来他和他的感情,没有什么不一样。

    当人们提到康永哥时,会更多地说他是一个温柔而睿智的人,而不再盯着那个“同志”标签,这就是坚持的价值。

    不要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活,不要丢掉表达的热情。

     4 ) 最难过的是,我还记得它曾经的样子。【有对比,慎入】

    曾经

    以前的奇葩说,有搞笑吗?有的。

    范湉湉,欧阳超,李林,都会搞笑。

    但是搞笑而不空洞,有趣而不贫乏。

    我承认,奇葩说第五季和别的节目比,一星太低了。

    可是和自己比,一星都不值得。

    五星,

    “请让我说话说话说话,没有人废话,你不爱听没关系,我只说我的真理”

    一星,

    “请让我背稿背稿背稿,背不下来没关系,我还可以说我背稿的不容易”

    建议下一季引入半开麦,至少,说不定,看起来和曾经一样。

    奇葩的含义是什么,举止夸张?讲话大声?衣着奇怪?

    似乎不是。

    肖骁范湉湉看起来学历不高,但是他们非常自信,对自己坚持的东西无比笃定,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嬉笑怒骂,不卑不亢

    柏邦妮姜思达史航……,因为思想,因为态度,而与众不同

    甚至苏紫紫,那个我也没有太多记忆的裸体模特,因为经历,所以不同

    而第五季的很多人,他们“奇葩”的伪装那么脆弱,似乎一碰就会碎。

    在举止夸张,讲话大声的背后,是一个普通的某些时刻甚至无趣的灵魂。

    就像,我会觉得大王马剑越很有趣很可爱,但她们不是奇葩,她们是普通人。【至少她们,敬业不念稿。

    哪怕我第五季蛮喜欢李思恒,距离肖骁,少了太多真正的与众不同却嬉笑怒骂的鲜活。

    奇葩说里,快没有奇葩了。

    宛宛不类卿。

    第六季,肖肖也不是奇葩了,万万没想到

    奇葩说原来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奇葩说多了就会变成一个努力理智的普通人。惨。

     5 ) 《奇葩说》笔记

    我为什么喜欢《奇葩说》?

    因为看见了成长。

    第五季,新的赛制,新的成长,期待看见奇葩们的成长,希望在见证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成长。就从写一篇会成长的文章开始!


    第一期触动我最深的是高嘉程和熊浩的对比。

    高嘉程对阵赵英男,与熊浩对阵王苹果。

    高嘉程给我一种不够谦逊的感觉,他膨胀了,他于辩论上其实并没有优势,他是情感博主,公众号很厉害,米未人,在自我介绍时让赵英男先说的理由是「大家不认识你先来」。

    熊浩在绝对优势下,马东开玩笑的问他「还要结辨没?」,他说依旧温柔而坚定地说「当然要」。黄执中说熊浩是打四辩的,总结陈词是熊浩的优势,真·狮子搏兔,全力以赴。

    高嘉程,在他身上有一种看到了自己的感觉,害怕与傲慢的矛盾混合体,一方面自己不擅长辩论,却准备的还不充足,跑题,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大V。他的公众号还叫《用心骂人》时我就关注了他,到《送你一程》,后来渐渐不看,然后取关了,因为戾气太重。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只是觉得他戾气太重。

    其实很喜欢王苹果,对阵熊浩看得出她的挣扎,很棒!就是打不过,但依然打出了自己的风采。好喜欢她那句「这种心动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第二期触动我最深的是「气场的重要性」,一定要展开自己,对拼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气势放出来。

    这是从肖骁评马剑越开场时「场子没有热起来」时想到的,一个舞台,一个演播厅就是一个场,有些人的气场就能撑开,甚至你在屏幕前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气场。

    先说杨奇函,他的气质其实是猥琐的。我是粉他的,从他的公众号还更新的时候,还叫负负禅师的时候。

    杨奇函对阵庞颖,你能感觉到庞颖那种「她说话我能听进去」的气质,而杨奇函明明讲的内容是那么的有内涵,却就像马东在《奇葩大会》时对他说的「我怎么就是不信呢!」

    在最后30秒生存战的时候,你可以看见杨奇函展开了自己的气场,江湖气息浓厚的他像一个流氓一样迅速洞悉了这个赛制的要点,就是要有气势!而且也确实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忠孝仁义,克己复礼,打的对面直接没脾气了。

    而明显的是逼到绝路的臧鸿飞,都不结巴了!

    而与之对比的是贾开元、王雪、沈清等。

    贾开元对阵未来星,看到贾开元的身体姿势,我总会想,如果他展开自己会怎样?

    王雪在生存战的时候直接心态崩了,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在那个场合很可能都和王雪一样。

    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实力、底蕴,但是杨奇函、臧鸿飞、马剑越前后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到身体姿势的重要性,一定要去展开自己。


    还有几点碎碎念。

    想说下沈清,杨奇函说沈清给了他信心,沈清是第一个告诉他「杨老师,我挺喜欢你的」,那种欣赏让他重新有了信心,然后他流氓的都不让沈清说话,以致于急得人家动手打他。肖骁的笑谈「我们奇葩说第五季终于动手了」,却在看到「傅首尔打董婧」的消息时感觉异样。


    马剑越开始前我还蛮期待看到她这一年的成长的。只是詹青云太强了,小马心态也有些崩。

    康永哥真的是力挺小马,人生的贵人啊。


    看到如晶打之前的无良剪辑,真的在想究竟是什么?看到是野红梅的时候,就在想究竟是怎么打的,竟然可能打败了如晶?

    喜欢如晶,但如晶确实没有黄执中马薇薇庞颖詹青云那种展开后极具攻击力的气势。而野红梅,打着打着真的放开了,那种气场展开了的感觉,很棒。

    野红梅的准备是十分充分的。

    最喜欢最后如晶对她说:“拌猪吃虎啊你,一直跟我说你很紧张。”


    贾开元说「每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人,都是有他一定道理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厉害之处,内练底蕴,也得注意外在的姿势、形式,气场一定要展开!


    最后野红梅说,希望我最爱的《奇葩说》可以回到它开始的样子,后来来了一些已经很厉害的人,他们不像我们这样,甚至有点草根,就从头再来。


    看见成长。

    9.21-9.22期。这两期让我们看到了《奇葩说》第五季的赛制变化,也看到了节目组的求生欲。

    二分之一生存战,斗兽场般的场地,我又看到了我喜欢的《奇葩说》。

    《三声》公众号《求生欲支配<奇葩说>》上说到第五季的辩题重回第一季般的接地气,然后说「辩论的本质依然是形而上,探讨的本源终归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混的normal该不该去同学会,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个自我接纳的问题。」

    我忽然惊觉,原来「接地气」「深入浅出」其实是道理在此时此刻的展现,结合「时」「位」的具体展现,真正的「中庸」。

    又尝试去分析其他辩题,去想这道题本质上是讲什么?“男朋友氪金打赏女主播,该不该分手?”,想到爱情,想到金钱,却想不到如「自我接纳」那么到位的核心点。

    看到自己和这些人的差距,也看到了自己要前行的方向。这就是我喜欢的《奇葩说》啊!


    9.28期,最触动的是最后对于爸爸们和孩子们的采访。

    小孩回答为什么的时候,一句「因为他是我的爸爸呀~」,触动人心。

    这一期杨奇函+庞颖+熊浩的组合反而打的很无趣。《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偏于严肃和逻辑的三人组反而没有打过对面依靠搞笑、打情感牌的沈玉琳+傅首尔,当然如晶是兼具综艺和辩论的如晶宝贝。

    我想起《奇葩说》总导演李楠楠在接受采访时说,有粉丝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让节目组「很感动也有点担忧」。我迟疑了一下,做笔记的这种说的不就是我吗?囧~

    只是我还是喜欢看《奇葩说》的时候做笔记,像《超人1978》里说的,有的人能通过阅读口香糖包装纸上的成分表来解开宇宙的奥秘,而有的人从《战争与和平》里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冒险故事。

    每个人有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法,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9.29期,说实话我觉得新奇葩打的很无聊,而且没有说到点上。

    当然想看到他们成长,就得先有他们现在的低水平。

    这期的辩题我有在尝试分析「辩题的底核」是什么?婚姻,经济,财产?

    忽觉和「男友氪金打赏女主播,我该不该分手」这个题的底核有些像。尝试去分析这个标题的「情境」是什么。但懒惰上来了,没有深入往下思考。

    本想着偷懒,看他们的辩论会有启发没,却看到他们几个人打的,除了董婧,没有触碰到足够深入的底核,也没有放到情境中去表达。而且,也不怎么好笑,还是蛮失望的。

    我对于婚姻的认识,是认同《亲密关系》里的观点,婚姻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只要你不是想借着婚姻重生啊,想借着婚姻怎样怎样,婚姻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事情。

    婚姻不怕两个都想成长的人一起创造幸福,婚姻也不怕两个「害怕结不了婚,害怕嫁不出去」而「到了年龄」就结婚的人将就,婚姻就怕一个想要成长,一个只想将就。

    却是忽然觉得,可能《奇葩说》已经不是拍给我看的了。虽然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傲慢」,就是可能我已经成长到超越大部分辩手的水平了。


    我还看了9.23期的《奇葩说不停》,1v1时没有播出的一些内容,里面李逗逗的晋级真的超级好笑。

    还有同样米未的曹富贵,和高嘉程类似的样子,太紧张了。

    康永老师给他的评论我却不认同。现场的发挥,演讲的技巧这些都是需要磨练的,可以想象,我们大多数人上台比曹富贵他们还要差很远的。

    因为我们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这个世界上没有天赋的,我信奉《刻意练习》的观点,差距只是真正有效的刻意练习。

    演讲、辩论、表演这些技能,是我们个体想要更好的发展所必备的技能。我不能同意康永老师说只要做好这件工作就好的观点。我们应该做有效的刻意练习。

    你还看得到董婧、欧阳超的成长,当然还有傅首尔、臧鸿飞等等,你看得见成长,可是总觉得这份成长是「应该的」。可能是因为姜思达的那种「每一次发言都是一次蜕变」的成长珠玉在前吧。

    希望看到更多的成长吧~


    10.5期

    我觉得这场该淘汰欧阳超。我第一次看《奇葩说》开始快进。

    陈铭老师其实也是在成长的。

    薛兆丰老师说的两个点。一是公平的问题,鸡蛋和石头,永远站在鸡蛋的这一边,可是谁才是鸡蛋,谁有评定的权力?二是侠在于有没有付出代价。


    10.6期

    马东老师说:「这个现场,不是靠耍宝,不是靠讲两个笑话就能撑下去的。」

    真的又快进了。

    马剑越并没有多少成长,不是要保持本色,而是去不断成长。

    而肖骁真的又成长了,而且努力。最后肖骁选择了小马,有感情的成分。如果小马成长的不够,这大概已经是小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十分认同康永老师的话,问题是在你们之中,外界只是让你们看见问题。

    晓松老师,好的感情,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纯良的自己。

    李诞真的能接场。成熟与在发育,而不是自由与被阉割。


    10.13期

    马老师说:"所有时间艺术的作品,都要有节奏感。"

    两方一辩,刘云奇和陈萝莉的念稿行为,给我们示范了这种方式之于「当众说话」的危害。

    这期开始,我决定不再偷懒,先尝试剖析一下辩题,而不是等节目告诉自己。

    喜欢但低薪,不喜欢但高薪,毫无疑问我会选择「让自己更好的成长」的工作,于我而言就是「喜欢但低薪」。薪资会长啊,能力会长啊,因为喜欢所以努力,所以专业。同理,不喜欢但高薪也是会成长的,当然,这个成长方向就因人而异了。

    詹青云对于「有选择,是能力已经被证明」的观点,不是我不能高薪,只是我不喜欢那个工作的表达,听起来对,但总觉得这是种「固定型思维」,要去证明自己的思维。

    对于李思恒扫地的这点,我只想说:「扫地的不是最厉害的吗?」六祖慧能,说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就是做的舂米、扫地这些工作。

    把辩题还原到真实情境中的能力。

    晓松老师说李思恒,因为只有他是工作过的,有真实的生活。

    「为什么不喜欢还能有高薪?往往意味着风险。」或者,自己在这个方面够专业。

    「而为什么会低薪呢?」除了康永老师说的产业或老板的问题,还有能力还不足够的问题,还不够专业,所以不值高薪。

    「你以为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只有确确实实的了解了,知道它的好,也知道了它的坏,系统化的了解之后,才能说是真正的喜欢。

    喜欢那句「对于钱的卑微或傲慢,只有和他相处过之后,我才能心安理得的说它对我是什么意思。」


    10.14期

    肖骁终于打出了我喜欢的《奇葩说》的样子。

    我不喜欢马薇薇和黄执中的傲慢。

    喜欢全力以赴的去努力,因为这才是我全力以赴喜欢的《奇葩说》。

    看到辩题,我依然继续我的思路,是会成长的,关系是会成长的,而辩手们不论正反方都打出了这点,都在讲成长和不可预料。

    到了邱晨,她不仅打出了这点,甚至打出了我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

    邱晨十分擅长用答题的思路来辩论,「语文题+数学题=哲学题」,「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达到满分的主观题」。邱晨又让我看到了我喜欢《奇葩说》时的感受,「哇,这个点我没想到,棒!」的感觉。

    接邱晨的情绪,黄执中没有采取办法把场面一下收回来。不管是马薇薇傲慢也好,没有准备好也好,她打的和shi一样是事实,黄执中在马薇薇辩论时紧张的手能紧握着,自己竟然也拿着稿上场了。


    到了肖骁,真的,打出了我喜欢的《奇葩说》的样子,甚至比姜思达「每一次发言都是一次蜕变」的感觉还要强烈。

    「不是因为分高,还是分低,是想走还是想留。」

    肖骁说马剑越是最像他的人,但他发现,只是马剑越的话,他赢不了,所以他学习成为马薇薇。

    认真去做,拼命去做,说肖骁拿出了打决赛的状态打这场,这不是应该的吗?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样认真去做,然后继续往前走,继续成长啊!

    《东七门》的文章说肖骁不喜欢别人说他成长了。看完这文后我想到我,就是一直在想着成长的时候,你却反而陷入了不成长的怪圈。

    我意识到我对于「成长」的理解有些傲慢。我没有继续在辩题情境的基础上,继续去成长与演化,完善到自己能想到的极限,预想各种可能性,然后去碰撞,验证,以及新的成长。

    爱是一个动词,不是感觉,是动作。

    成长也是一个动词,不是形容词。


    晓松老师「科技在消解我们的灵魂」这点不敢苟同,在后面的片花里,正片里被剪去的马老师的发言说到,晓松老师和李诞的表达是「好古非今」的,我认同这点。马老师的这个表达很精彩,没有看过的可以去看一下。

    康永老师「要不要按,按钮已经在了,什么时候按」的观点,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定义的能力」。

    喜欢马老师说的「为什么世界要按照你想好和设计好的方向去运转呢?」

    只是又看到傅首尔和董婧退出《奇葩说》决赛录制的新闻。


    怎么说呢?

    心疼杨奇函。

    而且发现杨奇函、马剑越等很多人的衣服不好看,看预告里面杨奇函换了身黑色的衣服,好多了。

    避免过度解读吧。

    警惕自己表达的内容,是不是「已经是在臆测了」。

    「12月9日完结后补充」

    其实我还是「臆测」了。我说不喜欢马薇薇的傲慢,可是在采访里她回复导演说的没有理由,输了就是输了的理由是「比赛当天,马薇薇的抑郁症发作了」。在12月9号第五季完结的时候看到这个消息,我必须回到这个地方补充说一下,我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臆测的时候,已经在臆测了。


    10.19期

    不想再写出来了。记录自己的成长是好的,但分享出来在读者眼里可能并不好看。

    往后只记特别有触动的点。


    10.20期

    特别喜欢这一期!

    因为昨天晚上有事,没有第一时间看更新,却在朋友圈看到了有「胖子」朋友分享这期,强烈推荐。

    喜欢如晶把我也想到的点用正好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让我见识到如何展开观点,如何内容与表达形式相辅相成。这里是说的「自己想去做,听到别人让你这么做,叛逆不去做」这点。

    喜欢如晶「自己嘲笑自己」的点,不是为了别人,是自己想。

    而庞颖与邱晨表达的点,自己的想是自己真的想,还是别人植入你的价值观,这个点共鸣。

    其实如晶的结辨就是不够好的。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个点恰恰给了庞颖以攻击靶子。

    执中老师提到的点很关键,之后呢?我不减肥,之后呢?

    最触动我的是最后关于「校园霸凌」的看法,赞同李诞说的,面对校园霸凌,肯定持反方啊,怎么可以教育孩子我可以嘲笑他人?从小教给孩子真善美,这是最基本的教育。


    关于「太胖」「废物」的定义,确实是没有标准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什么样的标准,这恰恰是辩论可以发挥的空间所在。

    关于独立与联结,其实触动我的是吴谨言回答马老师的问题时,吴谨言说「在他那个点来临的时候,他自己会遇到的」,总觉得这个回答触动到了她的什么点。

    吴谨言的回答触动我的点是「困而知之」,我遇到那个点了,我知道了,然后才发现有个规律叫「非请不教」,你如果不想去学习,没有人会教你,也不能够教你;如果你想去学习,去请教,包括无数先哲大德在内的所有老师都在等着你。


    喜欢如晶,她醒悟自己想赢是自己的事,她对队友说「你们才是来享受舞台的人,我不应该压榨你们享受舞台的机会,不该让你们有这个压力」,如晶在说话的时候眼里有光!

    「想怎么玩,想说什么,都无所谓!整理一下我们的心情,整理一下我们的想法,重新出发!」

    想起《东七门》昨晚的文章下面有个留言说,「好想知道谁这么幸运可以被如晶宝宝喜欢,祝福如晶哦~」


    11.3期

    这期真的好看。

    只是,我已经不是那个会一点点谈观后感的阶段了。

    前几天在中国传媒大学,米未传媒的校招会上听马东说「奇葩说对标的是年轻人」,于现在而言不是已经快三十岁的九零后,而是二十五岁左右的95后,甚至00后。而每一代人纠结的点其实是类似的。

    虽然很想要《奇葩说》这个节目和我们一起成长,但终究现实是我们总会从二十岁,变成二十五岁,变成三十岁,继续成长。

    9月21日,第五季播出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么明确的想法。

    人生就是,有人陪你走过一程,也只能陪你走一程。

    人生,是独自一人的事情。

    记录下,我想到的点吧。

    「努力是生活的常态」,这是我特别欣赏的态度。

    成长型思维不是「我努力,我就成长」。

    其实,努力不是一种态度,努力是一种能力。努力的方法对不对,是否是遵循着「专注——反馈——修正」的刻意练习的规律,这是更重要的事情。


    11.16期,与11.17期,特别特别喜欢的两期《奇葩说》。

    人生真的很奇妙,我已经决定不再写这个影评了之后,我看到了我喜欢的那个《奇葩说》,我看到了成长。

    11.16期,最后马东老师说的「事实还是观点」,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第一次知道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信息的分类,第二次也是开始真正有这个意识是从L先生(公众号《L先生说》)那里。

    以下观点究竟是事实还是观点。

    人类在进步。

    技术中立。

    人生而平等。

    《奇葩说》还是一个不错的节目。


    11.17期,「对话的流动感」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我相信是有灵魂的,灵魂是有「场」的,「场」是信息流动的介质。

    高晓松拎出来对方的核心「爱情没有输赢」,马东拎出来对方的核心「爱情与爱情权力关系」。双方都猜到了对方要说什么,真是精彩。

    他们之间的开杠确实好玩,喜欢他们的禅机与机锋,我最喜欢事后高晓松说马东的气场太强大了,让他不能不说话。

    喜欢马东看着时间说,你时间到了,你不要说了。

    我告诉你,我方的观点是,我不说了。

    喜欢薛兆丰「在别处的议价能力」。

    喜欢梁文道「爱,一旦你有就是冒险」。

    喜欢蔡康永「把我最脆弱的部分,放在你最强大的部分」。


    看见成长,要看见的不是别人的成长,是自己。


    11.23期

    这期我在11月20号被抽中作为幸运观众去米未提前看样片,就是米未提前做观众调研,提前几天看了这期。据我的记忆是,当时看的这期和最后播出的样子,一点没变,导演组透露出浓浓的自信感。

    我最触动的是邱晨,她问「是一直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我如此艰难。」李楠楠说「只有你如此艰难。」

    是邱晨说黄执中马薇薇对她说「你是因为太相信我们的善良,所以才敢在我们面前暴露自己。你是因为内心深处也相信了自己的强大,所以从此也不再隐瞒自己」。


    12.7期

    这期为了邱晨和黄执中的表演,我专门下载下来,准备多听几遍。

    喜欢邱晨说「生活本身有质量,时间本身有速度。你把自己交出去,它们会带着你前行」;

    喜欢邱晨说「每一个人都生活的那么那么不容易。是他们抗住了,而且抗的那么好。」

    邱晨在我们看来,也是抗住了,而且抗的那么好的那位。

    终于见到了黄执中的巅峰发挥。

    就像奶茶说的,都已经知道了他的大体要说什么了,依然在现场听的毛骨悚然。

    喜欢他先去抱了抱邱晨。

    喜欢他从之前就一直在讲的「为什么要有脑洞题,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熟悉的问题」。

    喜欢他关于宿命与非宿命的论证,喜欢他说那每一个动心起念而有的变化。


    12.8期

    第五季《奇葩说》最后一期,在开始看之前我还在想,昨天的倒数第二期已经那么精彩了,这期没有那期精彩怎么办。

    喜欢的杨奇函开口前会担心,他没有成长到那么好怎么办。

    事实却是,这是精彩的一期,不同于之前的精彩的精彩。

    我最开始最想看到的成长,都有。

    杨奇函,突破了自己。

    奶茶赵帅颠覆级别的发挥,和之前的对比已经不是「成长」可以形容,而是「进化」。

    熊浩,right way 与 easy way,说哭了陈铭的情感表达,是那个出场时「微光点亮微光」的熊浩,是那个王苹果说「这种心动的感觉是怎么回事」的熊浩,是又成长了的更好的熊浩。

    陈铭与颜如晶也都是有着各自的成长,最后的压力面前两人的表现,都是王。

    如晶又一次51比49输掉了比赛,正如康永老师所言,要有输赢,但要输就要是51比49的输。

    如晶,无冕之王。

    重要的是「冕」还是「王」?


    熊浩有提到「无我」,康永老师说「这是失去自我」,我不同意。

    「无我」不是「失去自我」,无我是「没有固定的我」,即不局限于我的内含,天地亦可是「我」,也不贪恋于我的外延,包括身体在内的所以的假借只有临时使用权,没有永恒占有权。

    「无我」是可以随时随地、因缘和合地定义「我是谁」的境界。


    《奇葩说》第五季完结撒花。

    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成长,更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成长」。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愿《奇葩说》的第六季有第六季独特的精彩。

     6 ) 奇葩说在改变,只怕你不肯变

    终于日思夜想的奇葩说第五季来了,我是老粉,非常喜欢奇葩说,一开始的它就打破了当时的娱乐综艺怪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也广受好评。现如今五季走来,奇葩说变了很多,听到有人说走样了,变味了,不再是原来的感觉,我却觉得我依然享受,因为我在跟随它改变。

    这一季有一些不同,一上来的残酷赛制让人喘不过气,但是这其中我看到了陈铭二号熊浩,看到了有逻辑有幽默感的赵英男,我觉得值了,看一个节目从来不是只看旧面孔,老奇葩是为了笼络老粉,但发觉新奇葩才是正事。我们要改变要接受要适应,我觉得这依然是我爱的奇葩说。

     短评

    虽然第三期开始还是有在辩论了但是还是不喜欢这种真人秀的调调……各种落泪各种心里状态各种七七八八的真人秀 乏善可陈

    10分钟前
    • 噶布夫人
    • 推荐

    《中国有辩论》《中国新吵架》

    13分钟前
    • 姜大噪
    • 还行

    陈铭真是被人设害的,明明实力与颜值并重,逻辑脑洞和辩论口才起飞,BB king急需要他的加入,拉升水平和深度-)

    18分钟前
    • 我欲乘风
    • 推荐

    2018.11.3更新的这集,是我看了五季奇葩说最好看的一集。2018.11.16这期那么精彩,居然没涨分。

    22分钟前
    • 海边的卡夫卡
    • 推荐

    姜思达的出走是聪明的,人不能总停留在原点。

    26分钟前
    • 这个人有点懒er
    • 还行

    高晓松第一期不来是对的。

    30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还行

    臧鸿飞什么玩意儿?喊什么?有病吗 这么多季了也没个长进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还留在这个节目里的 恶心(11.4更新 加两星 陈铭真的厉害 以前不喜欢他的发言 但是这一季太强了吧 他和董婧的最后开杠一分钟 怎么说都在自己划得的圈子里 厉害!(12.11更新 陈铭BB King!五星支持!

    31分钟前
    • 啊哦额咦唔
    • 力荐

    看到肖骁选陈铭的瞬间!好燃!!!太喜欢肖骁了好真实!不油腻!共享知识的那一集加一星。

    34分钟前
    • AQA
    • 推荐

    五季下来,就这一季我没法给五星。这种思辨类的节目,不可能每一期的出题和辩论都维持高水平,偶尔有起落也正常,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但是,李诞的加盟和新人的本末倒置我忍不了。根本没有在李诞身上看到思想深度和基本礼数,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家教影响大局,不展开批评了,一万个膈应。另一个问题是,新人的注血虽然很必要,但是筛选机制太有问题了。虽然这是一个把辩论赛进行娱乐化的节目,但是老将们发言中的插科打诨仍然是基于立论和逻辑的,但是新人们似乎觉得段子才是制胜法宝,经常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荒谬感,看新人和老将混搭在一组里合作时,这个水平落差上上下下太难受了。

    38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推荐

    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奇葩说的重点到底是奇葩还是说?(五季老粉,四星观望)(不观望了,9期结束,三星)

    41分钟前
    • 小皮
    • 还行

    以前是奇葩会说,现在是奇葩和说。

    42分钟前
    • 油笔小鑫
    • 推荐

    首先这个满星有鼓励成分,毕竟五季老粉。其实每个现象级IP节目从第二季起大多都逃不过逐渐flop的境遇,区别只在于撑几季而已。而奇葩说大概第三季开始就已经出现新鲜感消褪审美疲劳的问题。只是没想到姜思达突然地崛起像是给节目打了一剂强心针又再撑了两季。而到了第五季,一波十八折地拖到现在才播出,目前从第一集看还是蛮不错的有用心,至少大改赛制带来了不错的新鲜感,也竭力地找了很多新选手(虽然一眼扫过去都是熟面孔啦,什么张雪峰杨奇函沈玉琳甚至奶茶所长三棒子都是各种其他类型综艺出现过的话题人物。内地通告艺人时代来临?),而新导师蛋蛋和薛兆丰也是有相当看点。但四季bibiking退出辩手位,姜思达范湉湉也退出第五季,节目的精彩度会不会大打折扣呢?还是放眼期待吧。

    43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按郝蕾的话来说,马东想赚钱,我不能说“不行啊,你得热爱点艺术”。可是,我不是演员(辩手),我是观众啊!

    45分钟前
    • QsMotif
    • 力荐

    服了,臧鸿飞和马剑越有什么好留的?因为他俩是老奇葩???剪辑太恶心了,想知道奇葩说对它的受众是个什么定位,把观众当傻子来高高在上指点吗?我不明白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爱情题,亲情友情职场生活这些能延伸出很多啊,别告我这些广电都不允许,选题组是有人情路不顺吗???11.16高手和高手的交锋,目前为止本季最好的一期!陈铭老师这季优秀得令人惊艳!

    48分钟前
    • 我如野火
    • 还行

    选题实在是乏善可陈,无趣至极。 翻来覆去的爱情题和这个节目本身一样,成了一块鸡肋。唯一慰藉:新爱豆,薛兆丰!

    51分钟前
    • 香蕉猫猫不哭啦
    • 还行

    这一季肉眼可见的变化大,前所未有的残酷赛制,但是不变的内核还是辩论和内容,新奇葩里有熊浩庞颖詹青云这样的辩论大神,也有李思恒这样的搞笑奇葩,比上一季的新奇葩要强,而且老奇葩如傅首尔臧鸿飞也稳定发挥,期待明天的花希!!

    55分钟前
    • 风中芭蕾
    • 力荐

    可能是我接受能力比较强吧,这一季依然喜欢。

    59分钟前
    • 曹笑天
    • 力荐

    观众也太难伺候了,一个“奇葩”和“说”同样重要的节目,嫌吵闹嫌无脑的,非逼人家真拍成严肃的辩论节目吗?看华辩录像不就好了?好玩儿的不就是这群求同存异的人把道理揉进段子里活给你看吗?要啥自行车啊?

    1小时前
    • 柒二Dr.Tobe
    • 推荐

    奇葩说第五季怎么多了那么多有趣的直男!

    1小时前
    • 放大招!
    • 力荐

    谁撒泼、谁会表演谁就能赢?也是够奇葩的。

    1小时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