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银翼杀手英语

    银翼杀手英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1982

    主演:哈里森·福特,鲁格·豪尔,肖恩·杨,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M·埃梅特·沃尔什,达丽尔·汉纳,威廉·桑德森,布里翁·詹姆斯,乔·托克尔,乔安娜·卡西迪,吴汉章,摩根·保罗,凯文·汤普森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关键第四号

    • HD中字

      外星人报到

    • HD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 HD

      畸变

    • HD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正片 上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 HD中字

      生化危机:终章

     剧照

    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2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3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4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5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6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6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7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8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9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19年11月,刀锋跑者霍顿(Morgan Paull 饰)在泰瑞尔公司对新员工进行沃伊特-坎普夫测试时,被技师里昂·科瓦尔斯基(Brion James 饰)枪击。警监布莱恩特(M. Emmet Walsh 饰)不得不命老牌刀锋跑者戴克(Harrison Ford 饰)出马,猎杀复制人里昂、罗伊·巴蒂(Rutger Hauer 饰)、佐拉(Joanna Cassidy 饰)、普里斯(Daryl Hannah 饰)。戴克来到泰瑞尔公司调查,在艾登·泰瑞尔博士(Joe Turkel 饰)的请求下,对员工瑞秋(Sean Young 饰)进行了测试。百余问题之后,戴克判断瑞秋为复制人。而瑞秋本人对此真相竟一无所知……

     长篇影评

     1 ) 雨中泪

    在雨中流泪是什么感觉?泪水和雨水在脸上交织而下,难以辨清。片尾当罗伊在雨中不得不面对自己短暂生命的结束时,他的那些记忆也终将会被岁月的长河淹没。就像他自己最后所说,“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左手手持白鸽,右手手掌钉入铁钉,死后白鸽飞入阴雨的天空,罗伊的死成就了电影史上最诗意的死亡之一。可我们又是否能看到他的雨中之泪?

    记忆,我觉得是一个人完成自我确认的基础,也是人类情感的源泉。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片空白,我们学习,成长,继而一切的经历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记。之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我就是我而不是别人,就是因为我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记忆。那些美丽的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心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的记忆其实是虚假的,原来自己从未真实地存在过。那时,你会是什么感觉?你又该如何继续面对这个世界?

    人类千方百计地想要把机器设计成和自己一样,可是真的创造出了和人完全相同的复制人之后,却又不肯承认他们的存在。然而,人与复制人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甚至本质上可能已经相同。瑞秋在第一次遇见德卡时就直接问他是否曾经错误地将人类退役。其实同样是杀死一个生命,却自欺欺人地宣称是在使其退役。那么,人类这种设计想法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可能就和泰瑞博士要德卡对瑞秋进行人性测验一样,原因就是“让我满足”。为了满足完成那些危险复杂且只有人才能胜任的任务的需求,复制人各方面都被设计来模仿人类,除了他们的感情。但复制人可能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绪反应,像人一样有恨、爱、恐惧、愤怒、羡慕。为了满足对他们的生命进行控制的需求,设计者做了只有四年存活时间的所谓保险装置。又是为了满足人类能够更好地控制复制人,他们被灌输他人的记忆,结果得到的只是虚假的情感上的依靠和安慰。所以,我想泰瑞才会一边以“比人类更像人类”为公司座右铭,一边又自相矛盾地说,“我们开始认同他们,这是种怪异的妄想。”

    如果一切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其实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虚荣而已,这个世界不免带着几分荒诞和悲戚。

    前尘往事,俱为云烟。自己视为珍贵的回忆,不过是他人的幻影。后来,瑞秋面对德卡时就连一句“吻我”也无法说出,因为她无法依靠自己的记忆,她分不清那到底是自己还是泰瑞的侄女,她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

    对于同为连锁六型复制人的罗伊来说,他的一生更像是一首关于生命的沉重悲壮的诗歌。其实,他像极了人类本身,就如《普罗米修斯》里一样去寻找自己的造物主。罗伊想方设法来到他的设计者泰瑞面前,质问生命的真相,寻求更多的生命。然而得到的只是失望的答案。泰瑞说已尽其所能把他做好,“两倍明亮的光芒,只能燃烧一半的寿命”。可是,泰瑞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把他设计成比人类更像人类,却只能让其拥有短暂的生命,永远活在死亡的黑暗恐惧中。我想这就是罗伊最后残忍杀死泰瑞的原因。恨,是人类的情感之一。复仇,也是人类的本性。

    高楼之上,面对自己即将消逝的生命,罗伊却伸手救下了要跌落深渊的银翼杀手德卡。至于他为何做出此举,我认为这正体现了罗伊作为连锁六型复制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本质上也是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复杂。爱与恨,善与恶,是对灵魂的拷问。那幕罗伊在雨中死去的场景,我想注定会永载电影史册。逝去的生命,消失的记忆,人的孤独与脆弱,时间的可贵和无情,都在这一幕中爆发出来,我甚至觉得那下了整场电影的雨就是为了这一刻。

    雷德利·斯科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阴雨绵绵,杂乱潮湿的未来世界。作为一部1982年的科幻电影,其思想深度,制作水平,我觉得即使放在今天也不为过时。

     2 ) 折纸的秘密

    第一次折纸是小鸡 对应Rachael在弹Deckard家弹钢琴前桌上放着的小鸡的雕像

    第二次折纸是个露了dick的男的 对应Rachael第一次去Deckard家的时候Deckard问他的一个问题 6岁时玩的医生护士游戏

    第三次折纸是个独角兽 对应Deckard记忆中奔跑的独角兽


    gaff的折纸像我们展示了Deckard的记忆,可见Deckard的记忆也是被植入的

     3 ) 欢迎来到《银翼杀手》故事的开篇

    2019年11月,未来以另一种方式降临。

    前言

    今天是2019年11月的第一天。

    欢迎来到《银翼杀手》故事的开端。

    其实“银翼杀手”发生的时间,经历过多次更迭——

    1967年,迪克写下原著时,想象的是1992年的世界;

    1980年,小说在美国再版,出版社觉得书中技术并没有很快实现的可能 ,为了自圆其说,把时间改成了2021年;

    1982年,《银翼杀手》改编的电影上映,雷德利·斯科特把时间线稍往前拨,于是就有了片头经典的November, 2019 。

    2019年11月,成为公众认知里代表“未来”的时刻。

    这一天终于到了。

    没有仿生人,没有电子羊,没有战舰在猎户座边缘熊熊燃烧。

    可口可乐、青岛啤酒还在,贝尔电话和雅达利早已消失。

    是他们“误解”了未来吗?

    不。

    看看今日世界,基因编辑、Siri、电子支付、语音识别、网络、共享经济......

    未来以另一种方式降临了。

    在这个充满科幻感和游戏感而又危机重重的今天,纪念写下《银翼杀手》的那位大师,了解他笔下的未来世界,是很有意义的。

    菲利普·迪克 by Lothario Areski

    菲利普·迪克与今日世界

    (节选)

    作者 | 小青

    在迪克死后,他的书才不停地再版,他被惊呼为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家,或科幻作家中的科幻作家。

    有人用他的名字设立了科幻奖,他的小说频频被翻拍成电影,包括《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异形终结》、《艾伯姆斯自由电台》、《命运规划局》等总共十部。

    斯皮尔伯格、吴宇森等人都做过导演。

    《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命运规划局》《记忆裂痕》......不用怀疑,迪克可能是

    当然还要加上最近的《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迪克的小说,留给我几个很深的印象。

    首先,他不搞科普,也不写正统的核心科幻。

    虽然,从科幻的角度看,他的设定很多,涉及了非机械论的新世界观,包含了相对论、量子论,并与混沌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复杂性理论和虚拟现实的混同,智能机器也是他喜欢的主题。

    他给出的背景包括了整个太阳系,不时出现宇宙飞船、月球基地、火星之旅,但是,这些并不是他的重点。

    很少见到迪克像中国科幻作家那样,围绕一个很硬的科学道理,在进行大段的阐述。

    他还创造了很多的奇异语言,并作出了各式的发明,像亡灵馆、光相子、反超能技术等,但他对这些“高新科技”的内核,也基本上不加以理论解释。包括对时间倒流,也没有任何可靠的说明。

    他更像是游走在科学与玄学之间。

    他创造了一个阴晦而闭塞的、不停地滑向死亡的宇宙。

    比如在一九六九年出版的《尤比克》就是这样。

    这版亮粉色封面很配迪克

    这个故事预言一九九二年,普通人已能够随随便便登上月球,并且很多人都拥有了超能力,比如心灵感应什么的。

    有一家美国公司,老板叫做朗西特,和他的半死人妻子一起开了这个公司,招募反超能力的人,为客户服务,如保护被超能力的人窥探大脑隐私什么的。乔·奇普是其中一员。

    有天他们接了一个大单,来到月球,未料遭到竞争对手算计,挨了炸弹。队员们发现老板死了。奇普等人逃回地球,结果发现很多东西都在变,包括电话卡不能用了,牛奶变质了,钱也变样了,本是罗斯福的头像,变成了老板朗西特的,而死去的朗西特不断给他们发来讯息,非常诡异。

    最后连时间也变了,他们回到了一九三九年,回到了一个很像美国的世界。他们中的人只要脱离队伍,就一个个消失、死去。最后奇普发现,他自己其实才死了,处于半死人状态,所有的队员早死了,而他的老板其实才活着,一直在试图激活他,与他对话。但故事到最后连老板也不能确定自己是死是活。而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来的,直到最后仍扑朔迷离。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头至尾,充满神秘感,暗黑而冰冷,是彻底的绝望,犹如噩梦,更确切来讲,读者整个就像是行进在一次佛教般的中阴之旅中。

    《黑镜:潘达斯奈基》里ZZ家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尤比克》海报

    迪克在《尤比克》中发明了一个科幻设定,也就中文译作“亡灵馆”的东西,死掉的人都冻在里面,但其实只是半死人,访问者可以用一种基于光相子的技术手段,激发半死人的思维,让他们与活人对话,一起讨论问题,商量事情,共同经营世界,而每对谈一次,那半死人就随着能量的消耗,向真正的死亡滑去一分。

    尤比克则是一种防止衰败的喷雾剂,防止人堕入彻底死亡的万劫不复。但它究竟是什么,怎么来的,最终仍是神秘。据迪克的前妻讲,尤比克其实是上帝的隐喻,全知全能,无所不在。

    像迪克的许多作品一样,《尤比克》也是由政治、商业和物理领域,最后进入了本体论的拷问。这是迪克小说中最为纠结的、也是最精彩和困惑的部分。

    其次,迪克小说的情节往往很紧张,充满追逐、杀害、战争、阴谋。

    但是并不是丹·布朗或汤姆·克兰西那样的小说,而更像是徘徊在梦境之间,最后走向了社会学和哲学的思辩,要回答世界是否是真实的、人类的确切身份究竟是什么等问题。

    在《高城堡里的人》这部经典的小说中,德意日轴心国赢得了二战,美国被肢解成三部分。东部归德国治理,中部算作非武装的自治区,西部到太平洋沿岸由日本管理。而整个世界被德日这两个超级大国分割,亚洲归日本管,欧洲和非洲归德国管。两个国家既有合作也有矛盾。

    《高城堡里的人》,又译《高堡奇人》

    故事开始时,希特勒已经疯了,而总理波曼快死,德国内部爆发了权力之争。

    在小说中,迪克表达了对法西斯主义的厌恶。在他笔下的世界上,到处是秘密警察。纳粹是无比邪恶的。血腥和黑暗处处都是。

    《高城堡里的人》读来倒有些像是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而普通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是压抑的。他们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像噩梦一样。

    书中的大部分篇幅,就是讲这些普通男女的生活。这跟当时的不少美国科幻并不一样。那些科幻关注的是飞船、星云和外星人。事实上,《高城堡里的人》是一个关于人和人的关系的小说,讲人们之间的隔阂、猜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别人是谁,都在互相打量,讲着暧昧的对话,陷入两难的困境。即便是占领者,德国人和日本人,也活得很累。

    这好像是一个存在主义的小说。

    《高堡奇人》美剧已经第四季了

    好在,在一片黑暗的统治中,出现了《易经》,无奈的像虫子一般活着的人们,从爻辞和卦辞中寻找答案。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所在。

    它与西方的机械宇宙不一样,被认为是对抗法西斯主义哲学的东方思想,也是人们寻找救赎的希望。它似乎为不确定的世界带来了新的确定性。算命,即是给出了某种确定的结论。

    正是通过《易经》,人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它与我们的世界是平行的,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是一个梦想成真的乌托邦,在那儿,德国和日本被同盟国击败了。高城堡里的人写下了一本小说《蝗虫成灾》,记载了他根据《易经》推断出的那个世界的故事。

    《高堡奇人》主角之一,沉迷《易经》的贸易大臣

    这成了一本禁书,遭德日封杀,但在地下流传,人人争读,甚至德国人和日本人也对它着迷。这是一本书中之书。后来的金·斯坦利·罗宾逊的《蛮荒海岸》也许受了这个的影响。

    迪克借《蝗虫之灾》告诉读者,虚构的才是真实的,而我们天天生活的“现实世界”,是虚假的。

    然而,仔细看,虚构的也不是真实的,的确,在《蝗虫成灾》中,同盟国胜利了,德意日失败了,但它并不是我们今天历史看到的那场二战,很多细节已经不一样了。

    战后的世界也与现实中的不同,比如那段关于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描写,很像一九七八年后的中国。苏联被拆分,美国实现了民主,而英国变成了集权国家,邱吉尔独裁当政到九十多岁,最后英美大战,美国失败。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没有答案。这反映了迪克的世界观,因为在他看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在这书中,他又让那些爻辞和卦辞彼此矛盾,《易经》最终给出的,是一幅幅无法确认的多重宇宙图像。

    在这里,迪克把东方古典文化与现代物理学相融,阴和阳的两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之上,是混沌,是无。

    即便那些细节也如此,真的文物,假的文物,难以区分,这同时是在暗示,世界是最终要走向混乱的。这是熵所不能挽回的结局。

    纳粹帝国或美利坚帝国都会是这样。所以看似能确定地算出未来命运的《易经》又把人引向了更大的命运不确定性。

    第三,是更具有文学性的小说。

    他构筑的图景,是人类文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在《血钱博士》中,核战争摧毁的世界分裂成了成百上千个小社区,核辐射导致世界上产生了新型智慧生物和有特异功能的变异人,在太空中,还有一个宇航员永无休止地绕地球飞行。

    这一幕怪异却又无比真实,就是这个现实世界的写照或暗喻。

    迪克写的是人性的最深刻的一面。所以,他的小说更在于人文价值。

    他的语言短促而充满自诘,处处透露出对世界和他人的不信任。

    他的文字黑暗、混乱、恐惧、战栗、怪诞、荒谬、疯狂、压抑、纠结,常常是梦呓般的长篇对话,主角也像是活在别人的梦里,世界随时会发生翻转,还弥布了神秘和错位,叙事经常不连贯,有着宗教或邪教般的本体论情结,是东西方文化碎片的混杂,贯穿了哲学或准哲学的沉思或抽搐。

    他的作品往往很难卒读,也很难理解,更难翻译。

    像《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就是这样,在整个小说中,现实,幻觉,再难以分开,主人公究竟是外星人的傀儡,还是调查者眼中的幻觉,抑或就是神灵本身的再现,这在迪克神经质一般的写作中,无法得出结论。

    而三处圣痕原指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身上留下的伤痕,后有多位信徒身上莫名出现同样的伤痕或印记。

    《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

    评论家奥吉斯·巴崔斯如此评论这部小说:“这是一部意义重大、情节流畅、节奏控制堪称美妙的小说,只要读上一读,就能拥有无与伦比的烧脑体验。”

    《波士顿环球报》的一则书评则写道:“阅读迪克那神秘莫测、不可思议的小说时,读者不得不自行判断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梦幻。”

    在当今这个世界,在迪克离开我们三十三年后,他的忧虑似乎越来越跟现实一致。

    生态环境污染,雾霾中看不见人形,科技革命带来了技术对人的奴役,人们像吸食鸦片一样沉浸在电子产品和游戏中,宗教在科学昌盛的时代重新成为最大的命题之一,新型的战争,包括机器人战争和信息战争,也包括核扩散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之战,都让人深感恐惧。

    经济下行,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新的极权统治,“不确定”成了描述世界的关键词。

    这些都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的意义。

    而这一切正是迪克表述的主题。

    后记

    回到开头,是当年的科幻大师们想错了未来吗?

    并不。科幻的功能从不是预测未来。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的意义。

    今天,当你感叹“未来已来”,顺便去读读迪克吧。

    作者 | 小青,科幻爱好者,美国东西方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和迪克气质最接近的一位重量级科幻作家,就不告诉你是谁

    前言、后记 |船长

     4 ) 像雨中泪水

    Blade Runner
    Directed by Ridley Scott
    USA 1982
     
    Blade Runner开篇未来世界里的洛杉矶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中的机器城市有些神似,到处都燃烧着火球,整个城市看起来就像从未见过阳光,还有外国语的霓虹广告牌,有些异域风情又有些危险的市中心里挤满了移民住户。这情形让人心生疑问,是不是每个科幻电影的导演对未来的想象都碰巧一样呢。但是Blade Runner不需要为这些巧合作任何解释,它才是所有科幻电影的开始,在David Lynch的Dune之前,也在很多其他对Philip K Dick精彩小说所作的要命的改变之前。
     
    导演Ridley Scott对电影基于的原文(“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绵羊吗?”)的改编一点儿都不拘谨。他对故事情节的添油加醋让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的追踪和杀戮更加惊险刺激。而故事的主要人物也从杀手Rick转变成被追杀的复制人(也作机器人)。多亏了电影中无与伦比的意象和演出,这些改变让整部电影从原作的寓言题材升高到了被观众疯狂迷恋的境界。故事里神经质的Roy Batty临死前突然激发出来的“同情”简直就是科幻历史上最让人难忘的镜头。象棋爱好者们则应该看看Tyrell和Sebastian的一盘棋背后的故事[1]。
     
    工业和电子音乐爱好者会在电影中听到很多熟悉的对话,在大家都看了,喜欢或者讨厌完了这部电影,它还成为了被引用原声最多的电影[2]。乐队Covenant甚至写了一首名字就叫“像雨中泪水”的歌,来纪念那个著名的“是时候死了”的镜头。
     
    在电影主角们周围的悲剧气氛也是可以引发漫长争论的弗兰肯斯坦矛盾。如同所有被人类创造的生命,机器人们要不就是太不满意他们自己,要不然就太想要更多“生命”,以至于非得把他们的创造者杀了不行。银翼杀手自己的工作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虽然自己是个应该通过“有情测试”的人类,却要非常坚决地杀了和自己长得差不多的机器人。也许只有象Rachael一样的新一代机器人,因为生来有“回忆”,才能有正常感情过上跟人类一样的生活。但是在电影里,她也没通过“有情测试”,“真可惜她活不下去了,但又有谁能呢?”
     
    [1]http://www.brmovie.com/FAQs/BR_FAQ_Themes.htm#Chess
    [2]http://www.sloth.org/samples-bin/samples/source?exact=Blade+Runner

     5 ) 人性、记忆、命运:重温《银翼杀手》

    最近系统的看经典科幻片,终于从20年代看到了80年代。这个周末看的是《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无论哪个机构的排名,《银翼杀手》总是在最佳科幻片中排前两名。唯一能跟其竞争榜首的,只有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
     
    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在电脑前看过一遍,不过除了那精彩的结尾、哈里森福特和漂亮的女主角,已经没有太多印象。那时候,还不太会欣赏电影,当然更没有HDTV、家庭影院和蓝光碟。小小的屏幕和模糊的画质,往往会抹杀掉许多细节,甚至影响你的理解和心情,所以我一直拒绝看枪版的电影。
     
    而这次重温,一个人在黑夜里细细品味,我被那深邃的思辨和阴暗凝重的艺术风格所深深打动。

    故事并不复杂。人造的复制人拥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和力量,但只有4年的生命。为了能多活几年,几个复制人冒险回到地球寻找制造者,希望能找到多活几年的办法。而福特饰演的Deckard则是派去追杀他们的银翼杀手,因为复制人是被禁止在地球存在的。复制人也有了情感,其中有两对恋人,还有一个甚至与Deckard产生了爱情。而最后Deckard在干掉其他的复制人之后,违背命令,带着她亡命天涯。
     
    影片中有太多让人深思的片段。其实复制人并非都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们有正常人一样的面貌和情感,只是他们更渴望生命,只是他们反抗自己的命运。他们被派去做最艰苦的活,作牛作马低人一等,一旦回到地球还要面临被追杀的命运。真不知道那个制造者工程师,怎能这么狠心为他们赋予了情感,从而让他们为自己的命运而痛苦折磨。但是否不赋予他们情感,才是更大的残酷呢?另一部经典科幻片《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正是这样一个命题。外星生命入侵地球,它们会在人沉睡的时候附体,但附体之后的人变得没有任何情感,如同行尸走肉。一对恋人试图逃过附体人的围追,但她最终没能战胜睡眠,他在试图吻醒她的时候,她醒来了,却也变了。从外星人的角度来看,没有了情感,也就没有了仇恨、恐惧、欲望,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人性,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
     
    说到底,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片子。对于本片的深刻意义众说纷纭,而其小说作者Philip k.Dick是这么说的: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Deckard在追捕人造人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人性,而与此同时,人造人却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最后,Deckard必须扪心自问:我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之间的本质不同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不同,那么我到底是谁?” (引自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15465
     
    的确,Deckard追杀的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人或者没有人性的冷血杀手,他追杀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的时候个性鲜明,甚至临死前挣扎都是鲜活乱跳。而其中最震撼也是科幻史中最经典的一幕出现在片尾,当复制人头Roy目救起Deckard一命,自己却大限将至的时候,他盘坐在雨中,怀抱一只白鸽,平静的说出生命中最后也是最美的诗篇,然后寂静涅磐,白鸽飞向天际。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 in time, like tears ... in rain. Time ... to die.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在海面上可见火花然映的绝美光芒。然而,这些都将在转瞬间消逝无影,如同雨滴中的泪水...
     
    这个片段,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Roy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多么的无比留恋。不难想象他短短的一生其实应该很凄惨,但即使如此,他也曾有过波澜壮阔的经历,有过瑰丽璀璨的瞬间,有过恨与爱。4年,实在太短暂。那,100年,又足够长吗?许多动物都只有不到4年的生命,那它们是否也曾有过美好的瞬间和记忆呢?如果没有,那即使活100年又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呢?生命的力度不在于长短,但如果知道自己只能活4年,那生命的张力才更为彰显。
     
    说到记忆,这也是本片让人深思的另一个主题。新型复制人的记忆是被移植的,但可怕的是这一点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直到某个人一语道破你所有未曾公开的秘密。想一想,假如有一天早上你醒来,突然发现以前你所有的记忆都是假的,曾经的点点滴滴和小小秘密你都没有真正经历过,而且健康的你却甚至不能活到明年,你还能相信什么,你那些最珍贵的记忆,那些时光流逝之后唯一留下的东西,以至你的未来和希望,突然间被无情的撕的粉碎,这是何等的绝望、无助和空虚。而这一切,都源自那些制造你的造物主,所谓真正的人,这到底是残酷还是讽刺?
     
    其实,有很多的线索暗示Deckard也是复制人,就看观众自己怎么理解了。如果他最终知道这个事实,他会顺从还是反抗命运?他之前所做的一切,从复制人的立场来看,又是否正义或道义?难道这就是赋予他的更悲惨的命运?命运,又是一个庞大的主题。而关于这个主题的电影,莫过于我最钟爱的影片,《终结者2》。
     
    影片中的外景,几乎一直在下雨,几乎总是黑夜。我不相信2019年代洛杉矶会是那个样子,但200年或500年之后,谁又能知道那时的世界是否正如影片中那样的拥挤、潮湿和阴暗呢?关于末世,大多数科幻片都是带着悲观的色彩。其实,这可能是人类对于人口日益膨胀,环境日益恶劣,科技高速进步却容易失控所带来的深深忧虑吧。也正是这种悲观基调,更能警醒世人,我们的明天,真的会更好吗?
     

     6 ) 极繁华下的极荒凉

    极繁华下的极荒凉

    1982年的《银翼杀手》将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朋克(Cyberpunk)风格化为视听的艺术,开创了视听系赛博朋克的先河。

    赛博朋克之风格以强烈的反差营造极强的荒诞、疏离、压抑之氛围。往往是物质条件的极度繁华和社会心态的极度空虚、荒废之大反差,借以表达对人类之精神追求在未来高度发达的科技下该何去何从的反思。

    在《银翼杀手》中,极繁华下的极荒凉之大世界,反是被作为异类的仿生人,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废墟中,苦苦追求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就像是广袤无垠的大沙漠里,长出一枝血染的花,妖艳而悲寂。

    海报

    影片的开创之一,就是创造了风格化的赛博朋克画面。

    影片的画面也是繁华气质和荒凉气质融合的延伸。民族风格和世界元素、远古的神秘主义和现代的超现实主义、摩天大楼的灯火通明和绵绵不绝的酸雨与挥之不去灰尘,种种元素交合在一起,构建了THE DESERT OF REAL (现实荒漠)。

    影片在画面中融合了世界的各种民族元素,里面有成群的朋克青年、黑人、墨西哥人,穿着修女装的男人,扮成克利须那神的印度人,甚至有穿着军装的中国人。这些元素中尤以东方或者说是日本符号最为醒目。满街假名的霓虹灯招牌,随处可见的日式料理。最显眼的是摩天大楼巨幕上传统日本妇女,白面红口,着和服,咿咿呀呀传出听不懂的话语。

    日本妇女

    汉字 假名 霓虹灯

    日本符号,是西方文化对陌生文化充满神秘主义的向往。神秘,一方面来自陌生、遥远;另一方面因为日本文化本身有着冰和火的激烈碰撞,生之绚烂与死亡之美,增添西方对日本文化神秘之憧憬。其实,大量日本元素,也有80年代美国对日本经济入侵的恐忧。大概在当时美国人的潜意识里,日本之于美国,就像仿生人之于人类之投射。

    影片中处处弥漫远古的风貌和超现实主义画面。Tyrell公司的大楼融合了埃及、玛雅、阿兹台克的金字塔造型,外壁刻有被酸雨腐蚀的图案,具有远古和未来的特色。

    泰勒大楼

    玛雅金字塔

    在大楼内部,“银翼杀手”戴克测试瑞秋的时候,其画面的色彩与构图更是在文艺复兴绘画气质上注入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这图片有意地构架了类似《最后的晚餐》的面,在对称的构图中,与中间的太阳形成三角形的结构。横摆长桌是戴克测试仿生人的平台,跟耶稣最后的餐桌如出一辙,加强了横向的平衡。但是画面的色彩是尘土中阳光的浑黄,背后的金字塔与太阳一起,像是人类潜意识里虚幻的梦境,充满达利画作的风格。

    绝望的落日

    十字架上的基督 达利

    对潜意识与现实的冲突之表现,不管导演是否有意,都很明显。戴克在刺杀仿生人之时,爱上了仿生人瑞秋。戴克在窗下强吻瑞秋的时候,百叶窗里透过阳光,光影形成了条条横纹,映在两人面上。这里与《惊魂记》里的画面如此接近。后者是在表达恐惧与爱欲的纠缠,这里戴克亦是如此。

    戴克强吻瑞秋

    惊魂记

    闪亮的霓虹灯,入天的大厦,空中飞来飞去的空间运输车,高耸入天的管道,还有永远不会停下的酸雨,与混混沌沌空气,大概大家都会想到《火影忍者》里的雨隐村。按照时间先后,岸本借鉴了这里也未可知。

    2019

    雨隐村

    影片的另一开创之处,在这现实的荒漠中,精神的废墟中,仿生人发出了对人类终极问题的关怀----永恒与消逝。

    罗伊之眼

    罗伊是仿生人的首领。是泰勒博士制造出来的,被称为“仿生人中的天之骄子”。在制造这些仿生人之时,因为担心其发展出人类的情感,而设置了四年的生命期限。当罗伊开始追求生命的延续时,他就开始脱离了简单的仿生人的范畴了,他有了生命的意识,有了求生之欲,有了永恒之念,非机器所能为。

    当他向泰勒求永生之法时,泰勒说:“The light that burns twice as bright burns half as long. And you have burned so very very brightly.” 罗伊向泰勒的发问,何尝不是人类对造物者的发问。

    造物者的回答

    这里的宗教寓意其实非常明显。罗伊称他的创造者泰勒博士为“Father”,除父亲外,还有“天父”即上帝之意。罗伊是否是耶稣暂且不论。罗伊在与戴克斗杀过程中,由于意识渐渐模糊,用钢条刺穿手掌,确有耶稣受难之象征。况且,罗伊用这穿钉之手救了即将坠落的戴克,确有救赎之意。白鸽则是若亚方舟中洪水退去、灾难已过衔着橄榄枝的白鸽。至于罗伊杀死造物者泰勒,是否有“上帝已死”之意味则存之不表。

    受难

    在罗伊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雨中的念白,是全片的升华。“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ness at Tannhä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我曾见过你们人类无法置信的事情:战舰在猎户座的边缘起火燃烧;C射线在星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瞬间都将湮没在时间的洪流里,就像雨中的泪水……死亡的时刻到了。)冷雨打在脸上,白鸽从手中飞出,飞向阴霾的天。第十放映室对此这样评说:“他怀中的白鸽直上云霄,是带他的灵魂从污浊的人世飞天,还是去寻找罪恶已洗、洪水已退的的橄榄枝呢?”

    罗伊与白鸽

    白鸽飞

    一切都会消逝,就像眼泪消逝在水中。像极了博尔赫斯的“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这终究不仅在讲仿生人,更在讲人类。


    欢迎关注我的豆瓣:李露白:独立影评人,影评,为兴趣而生。

     7 ) 为什么《银翼杀手》这么“不好看”,还会被奉为经典?

    每次评选影史最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总会被搬出来说事。然而,当很多人慕名去观赏这两部电影的之后,会蹦出“不好看”的简单总结。

    是因为太老了吗?毕竟一个1968年,一个1982年,当年的特效奇观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而其中的“idea”,比如人工智能的反叛,克隆人的自我认知,这种桥段也被后世重复过多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其开创性和历史价值,而在今天就没有太大观赏价值了吗?

    和《银翼杀手》时常挂钩的一个词,是“赛博朋克”。“赛博朋克”即Cyberpunk,Cyber就是Cybernetics(控制论,指代信息科技),punk就是朋克,一种叛逆的风格。合起来就是“信息科技的叛逆者”。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未来时代,科技高度发达,却并没有给人类带来乌托邦式的大同幸福,相反,由于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或大公司手中,这种鸿沟反而加剧了人类的相互压迫和分化,因此在各种炫目的科技视觉效果的阴影下,大都市里充斥着各种肮脏、贫穷、阴暗的角落。

    《银翼杀手》并不是赛博朋克思想的开创者,在它之前已经有很多以此为主题的科幻小说,这部电影本身也是依据一部小说改编的。但是《银翼杀手》是赛博朋克第一次在大荧幕上大放异彩,把文学中的思想与情感视觉化,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创作者很聪明地从现实世界中寻找灵感,东京涩谷和香港是最符合这种人口高度密集、城市与技术高度发达、阶级差距也甚为巨大的设定的。因而东亚面孔、汉字、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再加上符合阴暗氛围的黑夜与阴雨,就成了赛博朋克不可或缺的元素。

    讨巧的是,在视觉特效并不发达的1982年,阴暗的主色调正好可以遮掩技术的不足,这也是《银翼杀手》的视觉效果在今天看来也不落后的原因。

    再想想《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等后世的赛博朋克杰作,无一打上了这一鲜明烙印,这都要拜《银翼杀手》所开的先河所赐。

    当然,这仍属于“开创性和历史价值”,回过头来看看大多数人给出“不好看”评价的理由:节奏太慢,不知所云。而并不是特效老,桥段已见过之类。会不会它们被奉为经典的原因,其实还藏在“节奏太慢,不知所云”里呢?

    我们今天的观众,早已形成了对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节奏的习惯,并以理所当然视之。电影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如果你认可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我们不妨类比一下另一种艺术-文学。文学可以有讲故事的小说、寓言,也可以有不怎么讲故事的散文、诗歌,那么电影为什么不可以像散文、诗歌一样,不以讲故事为先呢?何况,《银翼杀手》还是很明白地讲了一个故事的,只不过确实节奏比较慢。那么这慢节奏的原因,是否是加入了一些如散文般诗性的东西呢?

    《银翼杀手》的故事是关于“复制人”的,其内涵和人造人、克隆人类似,一个特征是成年人形态的他们克隆了人类的所有机能,但不包括情感,二是为了防止发展出危险的情感和思想,他们的生命只有四年。换做今天的科幻片,复制人的第一使命肯定是求生,然后找出真相,然后挫败阴谋,杀死Boss,喜迎解放,然后与人类和平共处或开战以便有续集。

    让我们来看看1982年的复制人又是如何所思所想的吧。

    一开始,他们也很自然的是求生。不同的是,他们不是反抗奴役而求生战斗,而是四年寿命大限将至,来寻找发明他们的人来求得延长寿命的方法。淡化了“受压迫者”的印记,我们是不是发现这些复制人有些面熟呢?自古以来,我们人类不也是一直求神拜佛,寻求长生不老呢?追求永生,必然会引向追寻自己的造物主,追寻造物主的过程,本质又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一终极问题。所以你看,《银翼杀手》其实讲的是人类自己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也不难理解,复制人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创造者,大老板泰勒了。造物者泰勒并不在乎复制人的诉求,延长生命,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只是得意于自己创造的杰作是如此的精巧、“完美”。回想各种宗教神话中的神,对人类的态度何尝不是如此呢?捏橡皮泥一般当做玩具,行事不按自己的心思来,就降下天灾;胆敢造通天塔来寻找自己,那就来一场大洪水全部毁灭重来。作为被创造者,原来自己存在的意义只是玩具,怎能不憎恨把这份痛苦带到世上的造物者?

    既然是人类自己的故事,追求长生而不得,下一步会怎么做呢?那就是追求认同。我比人类有更好的体格,一样的心智,为什么不能像人类一样生存?片中出现的几个复制人,都努力地尽力活得像一个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地下舞厅表演的Zhora,她只是混迹于人群中靠自己谋生,并无加害之意,却被从天而降的银翼杀手毫不留情地追杀,最后惨死在了一堆服装店的石膏模特之间。努力活得像一个人,结局却是死在了一堆假人之间,多么可悲。

    复制人拥有了人性,渴望做一个真人;反过来追杀他们的银翼杀手Deckard,以真人自居,却以理所当然的理由肆意屠杀,逐渐丧失了人性。真人和假人的界限就这样模糊了起来。影片也在多处有意地暗示这一点,另一个女复制人Pris伪装成玩偶,坐在一大堆也可活动的假人之间,真假难辨;她奇异的体操式攻击,以及中枪倒地之后血流如注、狂暴的挣扎,都把她定义成了一种真人和假人之间,一种令人心惊的形态。

    而复制人的头领Roy,更是超越了人性,展现出了神性。Roy的战斗力远超Deckhard,但面对这个杀死两名同伴的仇人,Roy却并没有痛下杀手。他拔起钉子,戳穿了自己的手心,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放飞了象征和平的鸽子,救了追杀自己的仇人一命,还唤醒了仇人那逐渐消失的人性。被钉穿手心,救赎蒙昧的仇人,这是不是也有点面熟啊?一介复制人Roy的境界,竟可与耶稣比肩。

    反过来看,以真人自居的自信,就一定那么可靠吗?影片中的另一个女复制人Rachael,就浑然不知自己的复制人身份,因为她有一整套被移植的完整记忆。而记忆的不可靠,后世的科幻片也没少渲染了。作为主角的银翼杀手Deckard,由于他曾梦见独角兽,而自家房门前又被同僚放了独角兽的折纸(此同僚还曾在复制人的房间中留下过一样的独角兽折纸),因而怀疑自己的记忆也是被移植的。他是真人还是复制人,各路影迷争执不休,但我觉得真相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他怀疑了。怀疑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人性,自己的灵魂。

    都说眼睛是灵魂的窗口,《银翼杀手》也没放过这一点,从片头倒映着2019年洛杉矶面貌的眼睛,到那个设计眼睛的老头子的整场戏,猫头鹰不断旋转的眼睛摄像头,乃至Rachael那看似空洞而又藏着复杂感情的眼神,再比如钉子戳手心这些看似“毫无必要”的细节,就是在本片慢节奏之间,加入的散文般诗性的东西的例子。

    求长生而不得,求认可也不成,那么还能追求什么呢?那只能是短短人生的体验了。这也就是Roy那一段“科幻史上最美遗言”的由来:“我见过你们不敢想象的事物,我看到了战舰在猎户座肩上熊熊燃烧,我目睹了C射线在汤豪舍之门外的黑暗中绽放闪耀。这些时刻终将全流逝在时间的洪流里,就像在雨中的泪水一般。是时候…去死了。”

    如果你求不得长生,也做不得人上人,是不是就会想想诸如周游世界,多多体验,不枉来人世走一遭呢?

    一个充满了寓言意味的科幻故事,各种细节元素紧密配合,和这赛博朋克的宏大背景,一起铸就了不朽的诗意。是不是的确要比“找出真相,挫败阴谋,杀死Boss,喜迎解放”深刻一些呢?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短评

    节奏拖沓的要命,为什么这么多人说好?

    3分钟前
    • 八月槎
    • 还行

    斑驳荒凉的氛围中依旧投射出一丝微弱的希望的光芒,神作不解释。

    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光怪陆离、忧伤绝望、且充满复古气息的未来世界……我最喜欢了!雷德利.斯科特把《银翼杀手》的主题移植到了《普罗米修斯》上:人(复制人)想尽办法要见到自己的造物主,希望获得更长的生命却不可得。因为造物主对所造之物没有根本的怜悯和爱。

    7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七年后的世界就是这样啦╮(╯▽╰)╭一边是日本歌舞伎町mix香港钵兰街mix星球大战的超现实街景一边是黑底绿字dos系统的电脑……这种技术水平叫我怎么相信你们造出了生化人啦╮(╯▽╰)╭

    9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这哪像1982年拍的?

    12分钟前
    • Jeannels
    • 力荐

    八年后重看,比印象中好一些,不过已经和原著的人物关系设定改变极大了,删除的默瑟主义和电子宠物线挺可惜,否则的话,背景设定就更完善了。这个电影不在于表演,在于氛围营造,电影改动原著的时间线怪蹩脚的,雷德利·斯科特是个视觉主义和浅思考者,也注定他的科幻亚文化深入不了。

    17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一部因美术设计而成立的电影,除了美术设计以外其他一切都严重过誉

    19分钟前
    • 王安安
    • 较差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20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9/10。重温,激动落泪,导演很清楚自己要拍的不是一部简单的娱乐片,他想讲的是冰冷的机器骨架下进化出比造物主更深的情感光辉和求生意识,放大了人类世界的肮脏与混乱,诡秘缓慢的基调贯穿始终流露着黑色电影的气质,主题晦涩、音效鬼畜、末日控的华丽场面都让本片显得无与伦比的精致与深刻,难超越。

    22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这片放到哪个年代,基本都逃不过票房滑铁卢,让啃爆米花期待轰隆隆砰砰砰啪啪啪的观众思考人和非人的本原这种问题,对双方都痛苦了一些,而我们又不能没有这样的电影,因为,这样的电影会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以后,散发出与爆米花无关的香味。

    27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唯一能与<2001太空漫游>竞争影史最佳的科幻片,黑色电影的打光和基调+冰冷颓废的赛博朋克主题+节奏缓慢的文艺范。范吉利斯的迷幻配乐极佳,特效和美工妙到颠毫。在雨雾迷蒙霓虹闪闪弃楼林立满是东方元素的洛城苍穹下,在追逐与逃亡中,在爱恨交织里,影片静静地抛出对生死,人性,造物主的追问。(9.0/10)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好看到令人流泪。眼泪是什么?阿多尼斯说,它是最明亮的镜子。罗兰巴特说,它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这部古典艺术科幻片,就像过于浪漫的诗歌,过于悲壮的歌剧。这场太多惆怅、满溢着感情的长梦,像一面摆放在人类面前的镜子,更是对生命注定要消逝的无尽感伤。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重看#4K修复目瞪口呆,声效惊人到身心俱颤,配乐如臻化境深入骨髓,伴随永无止境的蓝色烟雨中白鸽振翅,书写永恒时间中孤独的命运;末日废墟场景凄神寒骨,开科幻风潮之先河,母题之深邃堪称典范;因为目睹过盛大奇迹的荣光,我们原谅人类的贪妄,天造之子对造物主的质问无异天谴。

    3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永远我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the rain...

    37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可能是看过攻壳机动队的关系,这种相似的题材对我来说没什么特别大的意思了,而且情节太拖了……另外为什么赛博朋克怎么老下雨?以后可以列个朋克气候表,赛博朋克阴冷多雨、蒸汽朋克气候干燥空气质量差、生物朋克四季如春

    40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较差

    未来都市的设计跟三十年后的任何科幻片比都没在输的

    4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从头到尾都散发着超出时代的诡谲气息啊,说这是2049年拍的我都信~前面是科幻片、后面变恐怖片、最后又变哲理片了,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真是风格百搭。呃,电影院满座真的好恐怖...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间,到了。

    50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如果不是最后一刻,那个凶悍暴戾的复制人忽然静静坐化,手中的白鸽宛若天使和灵魂飘然而去的话......我会给影片打2星。它的冗长拖沓,它缓慢滑动的镜头语汇和冰冷粘腻的雨水都要让我发疯了。

    52分钟前
    • 豆友1120428
    • 推荐

    赛博朋克的划时代经典,科幻蒙太奇的极致表现!

    56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