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阿基拉1988

    阿基拉1988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日本1988

    主演:岩田光央,佐佐木望,小山茉美,玄田哲章,大竹宏,北村弘一,池水通洋,渊崎由里子,大仓正章,荒川太郎,草尾毅,田中和实,加藤将之,秋元羊介,平野正人,岸野幸正,中村龙彦,神藤一弘,伊藤福惠,二又一成,盐屋浩三,小林通孝,梅津秀行,稻垣悟,藤井佳代子,丰岛雅美,大野由佳,铃木瑞穗,石田太郎 

    导演:大友克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阿基拉1988 剧照 NO.1阿基拉1988 剧照 NO.2阿基拉1988 剧照 NO.3阿基拉1988 剧照 NO.4阿基拉1988 剧照 NO.5阿基拉1988 剧照 NO.6阿基拉1988 剧照 NO.16阿基拉1988 剧照 NO.17阿基拉1988 剧照 NO.18阿基拉1988 剧照 NO.19阿基拉198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88年7月,关东地区使用新型炸弹进行爆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刻爆发。31年后,人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都市,东京湾上建立了巨大城市——新东京。世界仿佛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  2019年的一个夜晚,新东京郊外的封闭高速公路上,暴走族团体正在公路上飙车。带头的少年,是一名叫做金 田的职业高中学生。  突然,街上出现了一位奇怪的矮个子男子,暴走族少年铁雄为躲避车祸连人带车飞出公路。正当金田要拿那位男子问罪之时,军队驾驶直升飞机赶到。将那位矮个男子与铁雄一起收押。  铁雄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似乎在从事超能力的研究。而金田则在盘算如何营救铁雄。二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因为神秘力量——阿基拉而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

     长篇影评

     1 ) 科幻电影的通病——立不住的科幻概念

    开场几个镜头电影味道浓烈,分镜分得那叫一个好,一直到他们飙车结束之前,我都觉得不错,但是随之而来的中后段就特别的乏味无力。

    首先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如果对片子当中,对于这个阿基拉起源的解释也太过单薄,延伸而来的人的生命的起源,也非常的简单粗暴,我怀疑如果是一个科普工作者看到这里恐怕会被气疯。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在我这里是站不稳的,所以我认为科幻感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不够的。我觉得他的解释仅仅只能说是脑袋中的一个想法、猜想,这大概是很多科幻电影通病。没有一个具有说服力,而且有基础来支持,有东西能够证明的理论。这个其实很重要,就像古代说神婆能治病一样。

    当然,科幻并不一定要追求与现实的合理性,因为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其实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对于那些庞大的未解的东西,我们是完全无知的。但是影片没体现出,作者所构建的这个世界观有一个能够自洽的说法。

    科学当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定能够解释一切的。但是如果浅薄的把那些东西都划为科学之外,我认为说出这种话的人大概基础科学都是问题。

    而且这部影片,我认为最好反而是是在于作者对未来的现实世界的描写,时局的动荡,狂热的民众,上层互相争斗,随时爆炸丧命的末日感,多么令人惶恐,这是扎根于现实的一种集合产物。作者尖锐而又集中地将这种气氛笼罩在整个城市的状态体现出来。其实,这样的状态已经能够说明很多东西,但是又被政府内部的斗争,太多的政治对话打乱了这个迷雾感,人们浑浑噩噩的状态被打破了。

    以及我觉得整部影片是比较注重于故事性,所以说他的叙事是很满的。但是,他最后又是想用:宇宙的诞生、生命的重生,这样宏大的立意,以及非常具有哲思性的东西,以及最后反而给了一个特别浅薄的道理,没有思辨性,落的点特别的小,以及我觉得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我不明白是导演是真觉得这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还是说想最后来一个反讽呢?因为最后的画面,我觉得是非常有想法,也特别厉害的,但思想上却给我一种突然跌落的感觉。

    整体就有点失望吧。

     2 ) 我只是一惊一乍地想表达AKIRA给我的震撼以及启发

    有人评价说这是认识大友克洋的入门级。
        我就是个在门口不小心探头望望,却哪知窥到了稀世之宝般的入门膜拜的小信徒。
        我难以相信AKIRA的上映年份会是1992,他的成功不应该在那样早以至于中国动画产业还未开化完善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拿出这样的成果。也许东方国家要拍出有水准的大型灾难电影还需要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但是日本却在真人无法做到的情况下,他们的动画业已经做到了。当然我并不是肤浅的说AKIRA就刚刚好是那个时代的领头羊,应该领头羊还在更前头,我还没探到而已。
        难以想象为什么淘碟时从未注意到过大友克洋这个名字。而只是一味执着于翻找些宫崎爷爷的各个年代的作品。这部漫画改编的电影动画给了不少震撼。不得不说这样的震撼让我对于日本漫画动画行业又有了更新更加深一步的认识。也许说是更多了一个层面的观看态度。
        他们的漫画不仅仅是《多啦A梦》这种小市民的童真世界,又或者什么《乱马1/2》这种胡诌的喜剧,再或者《龙珠》这些保卫世界的武打愿望。这些差不多代表了之前我对日本漫画的全部认识。一直直到到后来看罢《20世纪少年》我就折服又思索了,感觉探到了什么,一口气看了浦尺直树的几部作品,只觉得又茫茫然然,同样一个人的作品,既可以美少女杂草精神般的《网坛小魔女》又可以《20世纪少年》般的悬疑的口吻来探讨谁来主宰世界。
        而动画世界,看完了宫崎爷爷各个年份的作品,自以为是的能辨别出吉卜力工作室出来的画风什么的,就以为了解日本动画了。之前看的《恶童》(貌似也是漫画改编),画风又一次把我的认识颠覆之后,《AKIRA》的那些夸大又真实的血腥场景,是让我着实揪了心的。画面的紧凑和转换甚至能够让人感觉这是一部真正发生过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不是单纯的色彩和线条。这是魔术。动画给的魔术。然后魔术的过后还留下了思索和疑问给观众们,他们去哪了?又或者问是什么才能够封印住那些自我的爆棚?是什么才能擦亮那些盲目?又或者其他。。。
       
        我想,我所受到的点点启发,会给我以后观看日本动漫画时,有了更深更入心灵的体味吧。

     3 ) 用动漫的拳头说话

    用动漫的拳头说话
       ----记大友克洋的动漫王国
      
       有些人显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当然我还不是,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斥责那些权威的论调和世俗的偏见。我想抽丫的,却找不到突破口,现在也只能集中精力去探究某个领域内的边缘人物或是人类精英,他们通常被视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抑或是与牲畜被同等看待的精神狂者,我是说,他们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力。如果你还觉得不够乱,也可以幻想一下别的星球上的高人(PS:千万别超出银河系,庶不然会被某些人说成是不着边际),这样会公平些。
       所有的一切发生在不久前,当我坐在网吧里百无聊赖的把”大友克洋”四个字依次打入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后,得到的也不过是不超过50个偶尔提到他的网站,我大笑起来,并从靠椅上high起来,一切如我所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我们调皮捣蛋的小新和可爱单纯的小丸子还在被自认NB的好事者狂骂,外来的漫画还在被貌似正义爱国实则SB的民族主义怪胎谴责,仅有的漫画杂志还在被”毁”人不倦的部门禁发,哪还会有人去注意这个一不能赚钱二不能娱乐的小日本儿。如果你也真是这么想的,那也就算了;可如果你说他故弄玄虚加精神BT,那咱们就得打一架了。
       哦,我亲爱的哥们儿姐们儿,我可不想剥夺你丫的什么话语权、言论自由,实在是我激动不已悲愤有余。也罢,牢骚太多防断肠,下面我要来点儿正经的了。
       大友克洋,纯正日本大和民族人氏也,1954年生于宫城县,18岁来到东京。1973年19岁时发表短篇《铳声》(《漫画Action》刊载)出道(我的朋友们,想想我们现在都在干什么?无休止的消遣、玩儿、泡妞、无趣儿的生活,象浪费水一样浪费青春……)。1983年又凭《童梦》得到”第4届日本SF大赏”。其后开始在《Magazine》上连载《Akira》,至今单行本每卷超过70万发行量,英文版在美国、欧洲等地发行;88年被改编为同名动画电影,成为日本电影史上耗资最昂贵的一部动画片。算了,我可不想再说了,在还没有堕落成信息传播狂之前,我更愿意与有心者来到那灵魂的深处,到达其王国的心脏去探秘。
       回顾还不犯法吧?唔,我看到的第一部大友克洋作品是《老人Z》,那个感人呀,人道主义的细微关怀以及对机器未来的集体讨论,难道冷冰冰的机器会比人更具有温暖的人性吗?真是个绝妙的讽刺。后来我强迫我妈也看了这个片子,打这以后她就改变了动漫是小孩子专利品的看法。这又是个玩笑,大人们经常被自己所蒙骗。经验主义的牺牲品。其实也不错,起码我在长期的逃学生活要中积累了大量逃学经验,并有时间接着看了《记忆三部曲》(《Memories》)和《Perfect Blue》。前者是大友在1995年与当时的两位新晋动画家森本晃司、冈村天斋集体创作的一部3个单元的动画集,分为《她的回忆》、《最臭兵器》和《大炮之街》。大友在这部作品里充分显示出他超人的才能和大胆的想象力。开场的《她的回忆》完全可以看作是《蝴蝶夫人》的科幻动画版,恐怖但震撼人心,那对人性深处软弱的挖掘、陷入记忆不能面对现实的偏执作了深刻的剖析,我至今仍热爱着那精彩的对白和电影一般的画面质感。而《最臭兵器》则实实在在地玩儿了一把黑色幽默:可怜的研究员在可怜的情况下一不留神吞下了政府研制的秘密实验品,本来还忠心耿耿尽职尽力地准备把试验资料亲手交给顶头上司,谁知道政府却为了避免人员伤亡和秘密外泻倾尽全部军事力量要把他至于死地,结果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想想吧,这苦果子是谁酿出来的呢?我甚至笑出了眼泪,国家和政府的愚蠢、丑陋嘴脸一览无余;还有弱小个体的利益。他们被当作了国家公敌,尽管他没有错,而且还是”爱国”的。可以说,《大炮之街》继承了《最臭兵器》除了搞笑以外的所有气质。它独特的画风让我想起德国左翼版画家珂勒惠支,只不过老珂德作品直接煽动着革命者德情绪,而大友克洋则用内敛含蓄德方式控诉着变态德离奇世界,人们为着一个虚无的理由,日以继夜地重复着一样的生活,麻木不仁并死气沉沉,愚昧、专制和极权成了司空见惯的一日三餐,人类被调制成了机器……。这样的讽刺力量甚至胜过一个师兵力的启蒙主义者。所以有人说大友该去拍部真人电影,虽然到现在他还没有实施,但我想拍出《Perfect Blue》也够他满足了。它象极了早已蜚声世界的同类型的日本心理恐怖片,也许你会说女主人公有点儿象《她的回忆》中的女主角伊娃,她们都曾经一样迷失在过去的回忆中,但民不同的是,《Perfect Blue》中女主人公未麻一直都极力试图摆脱自己的过去,重新开始演艺生活,可悲的是,她始终被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大众的言论所捆扰,自我的留意和懦弱、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不能自已,以至于变成一个双重人格的精神分裂者,带着仇恨四处报复屠戮,直到最后完全崩溃。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大友再这部影片里运用了大量的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式的阐释,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和分镜头的使用,使这部片子看起来更象是一部独特的实验电影。人性在这样后工业时代已经变得极其渺小,而在更多时侯伤害它的,其实还是人。而作为大友克洋经典代表作的《AKIRA》(《阿基拉》,又名《光明战士》)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全象是一部探讨东方哲学的伟大史诗。近未来的世界,经历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国家,社会已经变的十分脆弱,政府为了加强控制力和防止世界再次灭亡,暗中寻找神秘力量----AKIRA,而主人公的朋友铁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政府当作了其实验品。但人们不会想到的是,这种力量会随着人类的欲望而不断膨胀,最终失控,并导致了世界的又一次毁灭。我想大友只是想试图告诉人们,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会导致世界的衰亡,道德的限制是必要的,要正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用以对抗日益物质化的世界,而毁灭又是重生的开始。再后来的《迷宫物语》以抽象的暗喻和大量晦涩难懂的象征主义让人烦恼,在这一点上,大友足以和美国另类电影大师David lynch有一拼。也许是这些鸿篇巨制和严肃题材把大友弄累了,99年的《世界末日》作为商业大片全线出击,让人过足了科幻动作片的瘾,可就是这样一部赚钱之作,也深深打上了大友风格的烙印,他总不忘去关注这个世界和人类,尽管换了种方式。
       确实,大友克洋是动漫界中的异类,他的作品看起来是那么与众不同,特例独行。大友曾经说:“我的漫画,在人物、背景的细微部分都画得非常真实,动画也延续这个特色。我的作品,不会象一般漫画给人平板的感觉,而是有深度的空间产生慑人的真实感。”早在他出道之初,就以光怪陆离的奇特构思和非线性的表现手法轰动,被人们称为新意念漫画家。在此后长期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并将其发扬光大,为动漫界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活跃于许多动画电影监制以及人物设定,或一些商业作品的艺术设定和角色设计的创作队伍中,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着。
       关于大友克洋,你知道,他总是直刺人心最深处的欲望并且毫无保留地撕开体制、国家和社会的罪恶面目,搞笑但不媚俗,兼顾六十年代的气质、哲学和神秘主义,还有自制的泛神论和天文学,看看那些还在用卡通逗小孩儿开心和收拾呆头呆脑的新新人类们的钱包(可怜的是,偶也被算作“新新人类”)的商业漫画家们,大友却早已走到了时代的前端,挥舞起他动漫的拳头向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是说,他是个真正的战士,拥有血性、良心、勇气和智慧,关于这些,我们每个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写于2001-11


    当年基本还处在不认人的阶段。。。所以很多谬误,见谅了,我也懒得改。。

     4 ) 草拟大江悼文(及阿基拉)

    阿克曼的长评实在是太难写了...所以还是先把阿基拉的“社评”胡乱写出来。(此篇社评可能含有极度个人且易令人不适之政治内容,慎看慎看)总之,第二次在戏院重看,终于抓住了大友克洋军国主义右派的小辫子。

    阿基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启示录式”电影,沿袭并开创了一系列传统及准则。首先便是一次无声的,无缘由的,拥有纯粹形式的爆炸,并在城市中央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旧城市瞬间便被遗弃,变成了未经历过爆炸的年轻一代之失落乐园,及新奥林匹克竞技场从未开工也从未完工的“进行中废墟”。新城市被贵族政治象征的“最高委员会”掌控,虽显得“赛博朋克”但却缺少了系统控制,更多地像是一个为了陌生化而制造的无尽重叠。一些比较常见的元素在此就不加赘述,例如处于竞技场地底的,新城与旧城的“共用心脏”——阿基拉;以及新东京这一巨大城市的有机化。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系统/人体失调,其表现因而也是无处不在的,底层、中层到上层。科学、政治体制、邪教、暴动、充满创伤的青年...从此可以看出其实大友克洋想在影片中包含的实在太多,就算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形式及表现均足够复杂的影像基底之上,都有点意义强过形式之感。不过这些问题在开端都只是潜在的危险,完全可控;最后爆发之诱因仅仅源于上校的“疯狂实验”。

    (写到这里突然懒得写了,感觉没啥特别需要说的,直接丢结论算了)

    大概就是,第二次爆炸实在太明显有一种自戕的成分在里面。其实从最开始,上校说控制不了就要马上放弃之时,我们就已经能遇见最后的爆炸且始终期待着了;而影片也不止一次强调了最终爆炸的地点。所以最终的爆炸不仅仅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一种集体“跟随命运”似的自戕。(并不能比作切腹,可能更像‘一亿玉碎’?)其实自戕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在这么一个“空心城市”(我们会发现这个城市没有真正的市民,全是暴民),但是我完完全全不能接受自爆后的残留;当然女性主义一些,也不能接受为了这一最终自戕而牺牲的女性工具人们(不论是被挤压致死的kaori还是失魂落魄的Kei)。

    所以大友克洋做的是,把那些战争/核子创伤(旧东京/三个实验孩童)、邪教、有创伤的问题青年、赤军、政治家;全部在一场军人及疯狂科学家缔造的爆炸中付之一炬。留下来几个已经被完全规训的昭和男儿以及上校,后者的军国主义思想可不要太明显。所以他们总是在历史中重复,旧东京爆炸、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年,累死几万人;再来个爆炸,再带着新时代昭和男儿一起奋斗......

    自此也感到大江健三郎的勇气,一种对这一“劣根性”的深切反思:我们“制造”了新世纪的畸形孩童,但绝不是为了把他们当成恐怖主义炸弹去“核爆世界”;而应该生产并赡养,在此进程中赎罪且不断反思。

    (不得不说平成这代人确实超出了大江和大友两人的想象

     5 ) 末日的毁灭原本就不讲道理

          影片前三十分钟,我一直在找这个片子的名字对应的“阿基拉”这个人物,一直没有找到。直到我看到最后,看到那场爆炸,再回头片子最开始的时候1988年在东京的同一场爆炸,忽然发现影片初始,主角就已隆重登场。
           不想装作特别懂电影的样子,随便聊聊这部电影吧。

    一 末日
          影片开始交待的日本新东京的景象,除了高楼林立带来的表面的繁华感,恐怖暴动,军政独裁,荒乱的治安,随意飙车群殴的学生,营造的完全是一副末日景象。影片伊始就让我想到多年后的《星际牛仔》相同却又不同的末日感。
          影片同样是人毁灭世界/城市的故事,说《EVA》受这部片子的影响有多大都不为过。只是《EVA》在对人性探讨上面更进了一步,虽然同样讲的晦涩难懂。受人诟病的莫明其妙的人物性格走势,男主角除了最后活下来外根本没有拯救世界的情节,在我觉得真的不是问题。
          为什么?
          二十多三十岁的受众,根本没有必要把自己根据自己心理年龄做的判断,强加在一个仅仅还只有15岁(?)的孩子身上。这部影片的合理之处就在于,15岁的孩子获得远超自己力量的时候,所做出的判断就像忽然获得了人的力量的原虫一样,单纯的破坏就足够了。不,就算不是15岁的孩子,只要是人类,当其获得远超于自己的力量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破坏,将整个世界破坏殆尽。这就是非理性,原本就应该非理性。

    二 情感
          铁雄的内心是弱小的,就算他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他所想证明的,无非是自己不再需要受金田的保护。
          然而影片的最后,当铁雄最终被那股他无法掌控的力量所吞噬的时候,他还是会选择求救,向一直以来保护他的金田求救。
          而最后葬身于肉婴挤压下的香织,恐怕就是这份懦弱的牺牲品。


    三 逻辑
          末日是反逻辑的,反理性的,甚至是反智的。突如其来的末日之下,能活下来是没有道理的。男主角和他的摩托由于三人众的营救活了下来,上校由于清子善意的提醒在掩体内活了下来,K由于远离爆炸中心活了下来。看似片子里的好人活了下来,无辜的人活了下来,但是不巧的是,太多无辜的民众,无辜的军人,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死去。没有人会觉得意外,因为这就是末日。
          活下来和死去是一样的,谁活下来,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四 站在东京废墟上的少年
          最后吞噬了铁雄的光圈,没有像宇宙大爆炸一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是汇成一点后,忽然消失。就像不曾出现过一般。而最终的身份认同,既是伊始,又是终焉。
          还有很多可说的,不过先暂且这样。
    ——“不过,总有一天我们也会……”
    ——“因为已经开始了”

     6 ) 毁灭

    看完电影给我感觉Akira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力量,在政权腐败、社会动荡、草菅人命的混乱年代,科学家和政客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并培养可能的Akira传人,都已经培养到了第26个(铁雄)了。铁雄的力量发展的快过所有人的预期,无法被控制,无人可以与之抗衡的铁雄变成了随心所欲的怪物。

    铁雄变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可以干所有他想要干的事情,不费吹灰之力,然而他最大的愿望是找到Akira这个人民心中的救世主,神一样的不知是什么东西的玩意,并且取代他的力量。这无疑是对现代的政治体制的直接的强烈的嘲讽,在欲望的利诱下,权力巅峰的人们误认为自己成为了救星,“臣民”变成了幼稚的、缺乏保护的婴幼儿,之后所有的政策都变的理直气壮。大友克洋希望的是混沌的秩序,在混沌中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的某种平衡会起到制约的作用,又因为所有的政府都是寡头政治,人民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所以无政府主义听上去是个不错的主意,但这是每一个时代都会面临的问题,大友无疑考虑的比我们超前的太多,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日本的电影中,毁灭是一个经常性的话题,忧患意识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被日本人忘记,这变得像是家常事一样萦绕在他们的心中,任何一个国家中的老百姓都是那么的可爱和朴实,包括二战时的德国人民,如果我们时常能想到日本人心中的那个心结,或许我们就能理解日本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平和、安宁、温顺的一面了。

    http://tygoonray.blogbus.com/index.html

     短评

    1988幻想2019的日本,居然还真的预测到了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开篇分镜流光溢彩的朋克风建构出“无政府状态的生命活力”,三次世界大战、两次遭毁的东京,末世情节的无政府主义,文明巨婴的膨胀,暗示人类无休止的力量汲取,自洽无能,最后自曝归于虚无。这与其时日本的情况又何其相似(果然90年代日本经济就崩盘了)。大友克洋对结尾分支两条处理,一是男主金田的正常发展(貌似今天2019也未能如此),一个铁雄那样获得超级力量后的变种爆炸最终原子湮灭。科技和社会建构真是颇具前瞻性。8.6

    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癫狂与末世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很多科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必须要给故事一个终极解答,而又无力给出这样的解答,有时候就只好拿爱情啊,友谊啊,正义之类的作为搪塞,有时候就干脆含糊其辞地回避掉。

    10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一般被视为大友克洋的巅峰之作(影片本身的影响巨大,在美国多次获奖,并且明年美国将翻拍真人版)。不过这不是我最喜欢的大友动画。后半部超展开,并有大量令人反胃的画面。另外纯子(香织)是本片最可怜的主要人物,没有之一。

    15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1,日本动漫中“崩坏”这个概念真是深入骨髓!末世与更新主题几乎出现在所有带科幻色彩的日本动画中。2,叙事和人设都不太符合好莱坞模式,叙事很散漫,所谓“第三幕”太长(就不是标准三幕),金田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主角(铁雄更不是)。3,对六七十年代日本游行抗议的再现,这点村上春树也写到不少。4,结尾过于神棍,不如《红辣椒》《攻壳》。5,剪辑和分镜很凌厉快速。6,还是感觉日本很多艺术家对单个人的性命并不那么看重,只看做卑微的牺牲品。7,大银幕看真爽!

    18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昭和年的日本导演们,无疑是忘记不了战争与文明的灾难冲突。即便是动画片,通过巨大的意念变形体,去阐释这个主题。《阿基拉》让人惊讶的,是它在如此早的年份,引出人类驾驭不了力量,终将毁灭与自毁的悲观主题。不过,电影段落之间,还是有许多断裂,为了打而打,有痛感而少美感(相比之下,《蒸汽少年》真的充满了艺术美感,更不必说《火要镇》),以及难以解释朋友光环如此抢眼,借老灵魂的说法,更是难以解释服众。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一些人只是想看世界在火中燃烧的样子。一些人只是想试试在美丽敌托邦的绚烂街道上飙车的感觉。一些人只是想用对大师的膜拜之情来还原自我心目中那个未命名的像是终结解答的东西。

    23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超出常人所不及为神,超脱时代 所不束即为神作, 优秀的作品不论在什么时候去看都不会让人失望。

    28分钟前
    • 一脸横肉张小晒
    • 推荐

    作为一部动画片,基本没有发挥出动画的优势。

    32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B+】前三分之一满分,剪辑分镜非常之牛逼,戏剧性的高光比,像极了银翼杀手的美术设计。中段对于阿基拉世界观的解释则显的有些冗长累赘。到最后更是……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复杂故事,结果原来是中二的超级赛亚人决斗……

    3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世界观设定上有些漏洞,难以自圆其说。视觉效果很惊艳,启发了不少作品,铁雄能量失控的场面最震撼。除了反乌托邦背景(很明显借鉴了[银翼杀手])与核恐惧心理,还独具创造性地将末世图景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联系到一起,凸显出对失控与毁灭的担忧。(8.0/10)

    4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结尾巨婴疑致敬2001太空漫友但感觉后来又被今敏的红辣椒给致敬了(而那今敏感的幻熊……看来是影响满深的)……此外对EVA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好几场的配乐老是让人想起异形……要说有遗憾的话,感觉颜色上的细节,可以更加丰富点,以便拓展空间感。

    4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我真不好意思说我也看过这个动画。。。。。。但我敢说 豆瓣里没有几个拥有根据此片改编的游戏!~

    45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宫崎骏评语:“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上,人们就知道这是大友克洋。”画风太违和,想象力很棒~!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开场分镜头教科书 中间无聊得像终结者 后面玩大了

    52分钟前
    • 𝐓
    • 还行

    1988年的片子出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且在开赛前的147天取消。而现实中是2020年奥运会举办地的确在东京,并且2020年还取消了,延期到2021年。预言到年份地点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连不能如期顺利举办都成真了,牛逼!

    54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推荐

    【A-】师承《大都会》《银翼杀手》等科幻经典,近未来的霓虹灯影,金字塔样式的中心大楼,还有肮脏破败的街头小巷,画面风格极其赛博朋克。但在其故事内核上却像极了《2001太空漫游》,同样在用电影的形式去想方设法的接近一个属于人类的终极命题,尽管现在看来我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可笑,但那种对于力量、生命和宇宙的究极答案仍然太有魅力,吸引着无数思辨者在这条道路上飞蛾扑火。这种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EVA》与《攻壳机动队》。就算抛去影片内核,其制作质量仍然相当给力,在当时的真人电影技术限制下,那种动画所表现出的宏大与细腻是无可媲美的,一种只能存在于动画里的故事。

    5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这部片子让人深深感慨——我们无论从技术还是意识形态还是思想深度哪方面比都绝对落后日本20年以上了。人家92年拍这样的,我们到2012年也拍不出。为国产动画默哀。

    60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力荐

    为什么总是“少年”和“毁灭”呢?“少年”和“废墟”,“少年”和“战斗”。不是“成人”。日本人做科幻对“少年”有执念啊。未完成体。未成熟体。未规划体。怯懦、失控,但是充满可能性,日本人对日本自身,有种娇弱的怜惜,有种处于弱势想象中的希望。

    1小时前
    • 海带岛
    • 力荐

    如果变形虫被赋予了人的力量,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不会建造房屋和桥梁,只会吞噬周围的食物。如果人类被赋予了神的力量,也会导致东京沦陷,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电影之中,日本企图掌控阿基拉,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电影之外,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结果核泄漏让福岛瞬间成为鬼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技也是如此。人类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大的力量,妄图征服一切,却总是遭到反噬。“阿基拉”可以是核能,也可以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VR游戏……它们能造福人类,也能杀死人类。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追求阿基拉的力量,而不考虑潜在的隐患,终将被阿基拉吞噬。PS:《阿基拉》早在1988年就成功预言了2020年奥运会由东京举办,还预言了东京奥运会举办得并不顺利。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