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22

    主演:伊隆·马斯克 

    导演:金国威,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2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3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4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5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6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6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7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8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19回到太空 Return to Space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奥斯卡获奖导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国威(《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首次将镜头对准天空,讲述了 SpaceX 鼓舞人心的崛起历程,以及埃隆·马斯克 20 年来为重振美国太空旅行野心所做的努力。这是自 2011 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首次在美国本土执行载人任务,这是一次难得的机 会,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功臣工程师和宇航员。《回到太空》记录了 NASA 资深人员鲍勃·本肯、道格·赫尔利和其家人在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将带领观众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激动人心的旅程,并探访马斯克和 SpaceX 团队的任务控制中心,见证其如何以“海面溅落”的方式将太空人送回地球。

     长篇影评

     1 ) 要么死得安然,要么活得绚烂

    “SpaceX正在寻找全世界的人才,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最终实现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我们是一个机会平等的雇佣关系,我们提供基础工资、全面的医疗和股份福利”

    以上这段话出自SpaceX官网招聘页面头部

    2002年3月14日,SpaceX在加州霍桑出生,目标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进行火星移民,使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

    2002年2月,伊隆·马斯克与吉姆,阿德奥3人去俄罗斯,尝试购买3枚由SS-18洲际弹道导弹改进而来的第聂伯运载火箭末果

    2002年5月,马斯克与火箭发动机天才汤姆·穆勒(前TRW Automotive火箭发动机设计工程师,SpaceX第0001号员工)在加利福尼亚州埃尔贡多的一间仓库创建了SpaceX公司,准备自研火箭。

    Tom Mueller推特头像

    接下来就如影片所呈现的那样,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猎鹰一号的三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当同处管理层的员工都为公司捏一把汗,觉得要“就地解散”的时候

    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能力就开始体现了,马斯克并没有层层问责,而是找出纰漏,尽快安排下一次发射

    同年9月28日,在第三次发射失败仅仅两个月后,第四支猎鹰一号便被架到发射台上,这一次,SpaceX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发射约3分钟后,一二级成功分离,发射约六分钟后,成功入轨

    一二级分离,一级蹭到了二级发动机,二级险些失控

    12月,获得NASA高达16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巨额货运合同,这对处于start up的SpaceX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之后SX像开挂般发展

    2010年6月,猎鹰九号首飞成功,

    2010年12月,龙飞船首飞成功(早期的货运版,影片中为迭代后能兼顾运货和载人任务的龙二版)

    龙飞船飞行在非洲沙漠上空

    2011年,宣布开发可重复使用火箭,同时启动蚱蜢试验。

    2013年12月,成功从NASA手中租下人类航天圣地,卡纳维拉尔角39A发射场,把该发射场从被拆除的命运中解救出来(2011年7月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39A发射场就闲置了,而作为博物馆,则维护成本过高)

    本片中的Demo-2载人任务便是从该发射场发射的

    与立于39B发射场的SLS遥相对望

    2014年9月,获得NASA的载人飞船26亿美元巨额补贴,与波音在运载火箭、载人飞船领域开启全面竞争

    2015年12月22日,在一箭11星入轨后,猎鹰9号芯一级成功返回陆地,人类从此掌握了量产型运载火箭的可回收技术!

    2016年4月8日,猎鹰9号运载火箭芯一级成功实现海上回收。

    一级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中的驳船后,由拖船拖回港口

    2016年,成功与美国空军签署军星发射合同,打破 波音和洛马联合而成的ULA长达十年的垄断。全球太空发射正式进入低成本高性能时代。

    2018年2月6日,重型猎鹰运载火箭首发即成功,成为人类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火箭。

    此时SpaceX员工数已从最初的三人增长到约七千人,公司估值迅速超过300亿美元,累计订单收入超过120亿美元

    七千人对一些老牌航天企业和举国体制的航天大国来说,确实有些“寒碜”,而根据马斯克本人的说法是:雇佣很多人去做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是不明智的。数量永远难以弥补质量上的差距。人多了还会降低效率,增加任务成本。

    2020年,星链计划低轨巨型星座进入快速建设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卫星运营商。一同竞争的还有英国的OneWeb公司,其公司的卫星组网任务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完成,3月份后由于东欧战争和政治因素,与俄罗斯撕破脸皮,后续发射任务交由SpaceX完成

    同年4月30日,NASA选择了SpaceX参与其阿尔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SpaceX将会为NASA建造一款可重复使用的月球着陆器。

    在这里补一个小常识,阿尔忒弥斯计划(英语:Artemis program)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进行中的一项国际合作太空探索计划,目标是重返月球并建立长期科研点,并且最终登陆火星。该计划以希腊神话女神阿尔忒弥斯命名,她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此前美国的登月计划叫阿波罗计划。

    接下来再把时间调回到2019年,SpaceX的重头戏:星舰(StarShip)发布会

    这个似乎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Starship Troopers》保罗·范霍文)里的名字,就这样被马斯克带到了现实之中

    starship样品机MK1

    自从猎鹰九号横空出世后,SpaceX实现了火箭一级和整流罩以及飞船回收循环利用,而二级火箭无法回收一直是SX的痛点,拿到NASA巨额飞船研发费用后,SX依旧延续自己的大胆风,设计了一二级均可回收的星舰发射系统,支持后续的返月和登陆火星的任务

    两年间,秉持互联网快速迭代思维的SpaceX持续“炸机”,收获数据后更新实验机,再炸。截止到今年年初的星舰更新发布会,已建造了20只星舰实验机

    右为发布会更新的星舰发射系统(星舰+超重型助推器)

    因为FAA环评结果迟迟不出和发动机技术原因,星舰的轨道首飞被拖到了今年五月底,到那时,大家可以共同见证,承载人类登陆火星愿望的是一枚如何特殊的火箭!

    左为波音承造的载人登月火箭系统,与SpaceX的星舰同台竞技(幻想图
    超重型助推器底部并联29台发动机,SpaceX的暴力美学
    星舰宣传片截图

    又水了一篇影评,谢谢各位,晚安

     2 ) 火箭和我——不是影评的影评

    片子其实早就看完了,有感而发把以前一篇没写完的随笔改一改就当影评了吧,其实和片子没多大关系。

    说起与SpaceX结缘,还是在2019年的某一天。那时候的我忽然迷上了火箭发射的视频,于是在B站闲逛的时候,我一眼就盯上了当时如日中天的SpaceX,那时猎鹰重型的热度达到了航天届的顶峰,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谈论SpaceX与马斯克。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猎鹰重型的发射:两发助推器的回收就好像从宇宙降临的礼物赠送给人类,以庆祝人类新的太空探索时代到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世界上现有的科技,但主推降落时不稳定的直播画质、箭身上烧黑的色块、以及马斯克以及全体SpaceX员工在指挥室的欢呼,这些不完美的小细节和研发者对于这一成功的激动,提醒着我这一起都是真切的科研成果,并不是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 从那时起,这位和我父母差不多大的中年人——马斯克,以及这家年轻火箭公司——SpaceX,就吸引着我燃起了这个对航天和火箭的“小爱好” 之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去看一些有关航空航天的视频和文字:火箭发射锦集、每月发射报告、航天科普......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期间不断地自行百度和维基查找那些不懂的名词解释,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去了解这些知识,尽管我知道它们对我的应试毫无帮助,而且我并不能记住和理解那些复杂晦涩的参数和资料,因为我仅仅是一个成绩很拉跨高中文科生。 那一年年末,长征五号遥三发射成功,我国的重型航天任务便从2020年开始激增。那一年起,全球航天最闪亮的两颗星无疑是SpaceX和中国航天。有很多场发射都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印象:高考出分那天中午发射天问一号、半夜四点爬起来看发射嫦娥五号、中国空间站的飞速组装,当然还有影片中的龙飞船发射,简洁到极致的内舱和宇航服展示着世界上最新一代的载人飞船研制者spacex的高技术力与美学考量。 其实至今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会对航空航天有这样“叶公好龙”一样的兴趣,我尝试着去解读自己:或许是人类基因中对太空的向往?或许是对终极科技机械的崇拜?或许只是纯粹的无聊,搞不明白……不过看着火箭升空喷吐的尾焰拉出一串漂亮的马赫环,一级一级解体的推进器,以及点火那一刹那的轰鸣和入轨时人们的欢呼,不知为什么都让处在学习焦虑和生活迷茫下的我感到一些治愈,对于成人世界不习惯和逃避的我,也许有一天也会像小王子那样“回到太空”吧。

     3 ) 关于国家矛盾的个人理解

    最近看了几个纪录片,一个是这部马斯克的,一个是美国对外战争和金融霸权的,这两部片毫无疑问都是事实,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不输出情绪。

    很多民族矛盾,种族矛盾,个人对国家的敌视,其更本原因在于个人把本该是一群人的组合理解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其结果就是当这个理解成一个人的组织或国家或企业,做的坏事是很可恶的,做的伟大的事是有不轨之心的,无论做什么他本质就是坏的,和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并无二致。

    其实,无论是国家,组织,企业,都是想象的共同体,是便于理解和对话及凝聚力量而打造的虚拟名词(可参考人类简史)拿一个国家举例,国家里有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诉求,进而转化为政治诉求,侵略伊拉克可能就是能源企业的政治诉求,这对于当地平民来说很坏,但你不能因此就认为所有美国人都是恶魔,因为一小部分资本家不能代替所有美国人。

    同理,美国债务高涨,运用金融霸权印钞票,你能说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吗,华尔街的资本家应当承担责任吧。

    马斯克搞的火星计划,计划实现火箭的多次利用,对于太空探索来说是伟大的,而他一个公司也不能代表美国就是伟大的,马斯克只是国家的一个个体,不能代表整个国家。

    作为个人,当看待一件事物时,不能用一种孤立和静止的眼光去看,这样很幼稚。当美国在做坏事时,你要看到不是美国这个人在干坏事,以至于联想到,美国这个人有很多企业都是坏蛋,美国人都是坏蛋。

    而应该清楚做坏事的是一小部分利益群体,借用国家这个工具在干坏事,发射火箭,是马斯克在用公司这个工具实现他的太空梦,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在用国家的资源和机构在进行真理的探索,你在读书是你利用学校这个学术机构过去知识,各自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而作为主体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无疑的,但在旁观者看来,你做的事可能损害了我的利益,矛盾和阶级利益就此产生!

    ————致所有在用狂热的思想抨击一切的国人,多看点书吧,这样会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4 ) 太空业一瞥

    重回太空 我看到的是另一种生态,不同于我们是为集体争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纪律严明、兢兢业业、重任在肩。他们更像是一群人很喜欢这个东西,想做出很炫酷的东西,或者做出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理解并且顺从自己的人性,可以看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家庭仍是最重要的部分,虽然事业是举世瞩目的。而且个人和集体取得了一个平衡。而他们共同为这个集体做出自己认为好的事情,集体是保护他的,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战战兢兢,要被它管理的。 而重回太空这个过程,他们不是完成了就志得意满,一劳永逸,而是一条星辰大海的路,像路飞一样完成一次冒险后,后面还有更多挑战在后面。喜欢这个事,持续去做这个事,而非完成了,赚钱了,庆功了。他们享受整个过程。而这是20年,看到他们戴的口罩,有时候也会取下来。其中一个重要人物是马如龙在业余火箭爱好者活动上认识的,我觉得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些爱好者发挥,而非隔绝在外。这就是创新的土壤吧。他们不是为了什么高尚的目标,更多是自己喜欢,并且认可这件事,而非外界给他们冠以的高帽。发射厅内,可以看到各种人,有长发的、大胡子、牛仔裤,也有spacex官方T恤,但没有那种严明的服装要求。这么多人可以参与这个过程。升空的宇航员孩子被家庭很重视,而非觉得他们这么小不懂事,或小家不重要,报效集体最重要。 所谓技术上的触动并不多。更多的是我看到这个社会的生态

     5 ) 《回到太空》:再抬头看这份广袤

    脑中想了许多溢美之词,又觉得在这里发言可能需要更多的一些谨慎,或是另一种理性吧。埃隆·马斯克是一位人们可以撇开国籍撇开年龄性别认知撇开地球人此时手上做的事情,值得一句赞美的一个人。

    有些人为了民族解放作出牺牲,为权力平等作出努力,有些人刻画不朽精神,有些人为国家争得荣耀,这些人在他们生活的百年间,他们是无可争议的伟大的人,但若放远目光,这些必然无法永恒,都会湮没在时间的潮流中,国家会衰落,政党会消亡,没有一个政体会长世永存。牛顿带领人类向科学迈近了一大步,爱因斯坦奠定了物理学上的两大基石,数千年之间人们都会为之传颂。若干年后当人类登上火星,开发太阳系,走向更广阔的宇宙之时,人类也不会忘记加加林,阿姆斯特朗,不会忘记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上的十四位宇航员,也许也不会忘记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埃隆·马斯克为人类航天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哪怕是向前一小步的试探。

    航空航天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回到了最基础的共同点,人类上。空间站对接成功,几名美国宇航员和俄罗斯宇航员拥抱在一起,不需要夹杂过多思虑,不需要掌握同一门语言,以人类最基础的动作欢迎彼此来到太空。彼时我们互不相闻,但此刻和你同在于此。地球上美俄之争,肤色之争不可开交,但与这一片广袤浩瀚相比,如此游尘土梗又算得什么呢?

    马斯克算是拿到了最棒的人生剧本了,他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他出生时就获得的。南非出生,两次移民,转学又退学,依靠强大的实力一步步走到了如今。而同是成为世界头部富豪的那些人,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贝尔纳·阿尔诺,或者,曾经也是雄心勃勃的马云?只有马斯克走向了太空,走向了宇宙。他有曾经面对媒体的腼腆,有面对连续三次巨大失败的不知所措,面对一次完全顺利的载人航空任务发言时的磕磕巴巴,面对数位航天前辈的轻蔑评价和出力阻止,他说,“他们是我的英雄,但这太艰难了,我希望他们能来参观看看我们在这里做着什么,我想这会改变他们的想法。” 他喜欢看漫画和科幻小说,不会在公众场合说一些虚无缥缈的场面话,他是一个有趣的亿万富翁,一个无比鲜活的人。

    金柴夫妇又一次献出了极为优秀的纪录片。剧情如电影一般跌宕起伏,狠狠抓住了作为观众的心。一个好的故事若是缺少了优秀的讲解者必然也会黯淡不少光芒,剪辑叙事角度来说都无可挑剔,已经开始期待他们的下一部作品了。

    “当你绕着地球转的时候,你看不到地图上所画的线和边界,你会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看作我们的家。”

    回到太空

     6 ) 热爱是成事的燃点——《回到太空》影评

    影片金句: 🔑将承诺坚持到底时,能够做什么? 🔑失败也是发展的一部分 🔑一直建造东西,看看有什么突破 🔑每次发射是每一次改进的机会 🔑我们对失败感到不快,但我们也对失败带来的结果感到高兴。 🔑你永远不了解你的系统,除非你把它推到极致让它崩溃 🔑我们切到广角镜头看着这一切发生,所以这取决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发生? 观影感受🖥 看这部影片最大的被启示的一句话是“将承诺坚持到底时,能够做什么,”就是你有没有用最大的热情或热爱做的想要做的事。 还有是,“传统宇航局都是纸上解决问题,太空探索技术一直建造东西,看看有什么突破。”这就是实践中去找到解决问题,探究本质,飞船是负载的是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是巨大的。 马克斯在业余火箭项目中,发现埃隆,邀请他一起参加火箭项目,这也是在说明有一股热爱热情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有机会被发现,埃隆也毫不犹豫答应,虽然身边的人都是劝他。这点也很棒启示,也是喜欢的事被看见时就是同频共振的号召。 第一次发射火箭失败爆炸,就对第二次重新开始进行反思,第二次再学第三次进行反思失败原因,都是在失败中去迭代更新系统升级。我看到都是火箭的发射经验的总结反思,还有怎么里面有直播火箭发射场面“我们切到广角镜头看着这一切发生,所以这取决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发生?”也是在对发生状况做第三者的眼光挖掘出对防止下次再次出现问题的反思研究。 他们对火箭爆炸的碎片回收复合建了火箭的展厅,在时间长度里,有它们的存在才有衍生迭代更新系统。同理跟对自身的失败库或失败经验的一个展示分析,失败也是发展一部分,也是成长的阶梯打底。也在让我领悟到,正因为有了过去失败经验体验才有改变才有更大空间看到有其他可能性的变化。 还有一幕是成功到达空间站后回来时,要进入大气层时,它要加大燃烧变成一个大火球才进入穿越过去进入地球。这是说明在逆行时会把自己燃烧掉,要去谨慎逆行带来的后果。 帆老师的在讲解中也补充了对天命的概念,更加深刻,在鲍勃的宇航员带小恐龙上飞船时,我真的是哄他孩子,在老师讲透它时,这是一份对孩子的牵挂或对家人一份爱的伴手礼,一份隐形的支持力量在那里。是啊,你做的每一件事离不开背后力量的支持去给予,有时一种给予是看不见的,保持一份谦卑的心,这点有点愧疚。承认这点还是做得不够好。在天命里是一起各就其位,做着一起相同的使命感导向。 只有带着爱稳定的频率,高质量去做,总比当个孤勇者的更加笃定完成。 做成一件事长期积累与失败发展都是成事的一部分,被质疑的,痛苦的也是启动保护机制测试你是否坚定,是否真心?是一次次的试金石历炼。能否沉得住心去等待去看见结果,不是着急看到结果交换利益。时间只是假命题,真正检验的是你的渴望你是否清楚要什么,才会有最后高光的收获。 跟帆老师观影就是挖宝过程,可以很过瘾叮叮叮,可以看见不曾看见的亮点。小恐龙,挑战号的女儿成为老师后启发的女孩。从外太空到孩子教育,到每个人创伤,每个人都有他独特性,没有完美人设只有把擅长做到极致完美。

     7 ) 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层次

    有个修女曾向NASA写信问道: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们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对太空感兴趣,仿佛是人类的本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一声巨响后,这片黑暗渐渐分散了,缓缓上升的东西,变成了“天”。

    自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从明朝自制火箭绑着自己飞天的“航天第一人”万户,到1964年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500多年来,人类从对宇宙的误解,到身心向往,到终于有一天,可以亲自登陆月球、火星,回首遥望这个蓝色的球体。

    那么太空,到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以前,我眼中的SpaceX,就是一家从地球往太空运送东西的快递公司。它突破技术,节约成本(猎鹰9号的发射成本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成为航天商业机构,提高发射火箭的效率。它野心磅礴,妄图将火星纳入人类殖民地。

    但这一切的探索,真的会让人类变得更好吗?

    埃隆马斯克,一个“疯子”,他把金钱看作信息,用这些信息换取更多社会资源的配置,激励着停滞的太空计划继续前行。

    关注,似乎让一切变得更加可能。火星,让人类意识到,深藏在某处的超越精神,在共同的目标中,逐渐开始苏醒。而千百年来,不管黄人、白人、黑人,都活在一个渺小的、模糊的、暗淡的蓝点里,什么战争、文明、科技,都是一粒悬浮在阳光或黑暗中的微尘。

    更别提血肉之躯的人类了,比渺小更渺小。

    被SpaceX送上太空的宇航员道格说道:即便是最冷酷无情的宇航员,一旦他们进入太空,他们就会被改变,会变得更好。他们往下看,然后说“我们都在这个小球体上”。

    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SpaceX真的能把成本降到无限低(可能随着能源技术的提升什么的),那么贵公司就有可能从快递公司转型成为教育公司,毕竟,一个再没有信仰的人,也没办法在浩瀚的、广袤的、真实的太空中,还能迷信相互杀戮的幼稚游戏。光失重这一条,就能让人类重新思考与自然、生活、社会的所有关系。

    太空,是一个纽带,没有对太空探索的交集,文明将在各种对立中分崩离析。回到太空,其实有可能帮助人类,找到一条博爱之路。

    后来,NASA是这样回复修女的:

    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以及同时期其他人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8 ) 偶像马斯克

    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就像游戏,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触发事件新的科技会诞生,指引人类文明进入下一个阶段。很荣幸,在有生之年见到了这载入历史的一刻。而马斯克就类似与GM,来执行这个操作,而且是让我们能够接受的程度进行的。

    如果说,这个世界不是虚拟的,那好吧,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一句话,马斯克就是神!

    但是,马斯克自己都说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可能性是百分之99.9999999999999999999…

     短评

    跟《泰国洞穴救援》同期进行吧,疫情第一年,这对导演夫妇实在太有事做了。对着两个重大事件的大量素材,做归纳整理。《回到太空》估计有从几年前就开始的跟进采访。纪录呈现方式依然纯熟而扎实,却没有《徒手攀岩》亚历克斯那样性格的主角(马斯克当然不错,某种意义也是主角,但并非他上天嘛),揪心的细节也从事件性质上比不了《洞穴救援》,因此不大可能继续无敌抓人眼球。另外,可能出于乌克兰战争和全面抵制俄罗斯的时局原因,国际空间站的两位俄国宇航员只被匆匆带过。因为中国没有参与这个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美方出于政治原因反对中方资金),也就没任何对同时期天宫系列发展的对比讲述。

    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不愧是奥斯卡系的导演夫妇,对素材的选择和编排非常精准,观看期间几度哽咽,既感叹于世界航天已成过去时的黄金三十年,又对spacex等私营航天力量的崛起充满期待。奥巴马处在时代的交接点,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显现,终点是月球或者火星不再重要,过程已足够美丽和震撼

    8分钟前
    • 陈以泉
    • 力荐

    片尾曲赞

    12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这对夫妻档拍片真稳,编排素材的能力很强,看他们的纪录片都像在看剧情片,观赏性非常高。

    13分钟前
    • Mr. Lei
    • 推荐

    古埃及人当年可以建造金字塔,但是他们现在忘了如何去建。运气是最好的超能力。

    1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就挺…流水账的。上一秒还沉浸在人类大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下一秒就想起来🇨🇳因为zz原因被NASA从ISS除名。坐在DEN terminal大落地窗前,看完全片抬起头正好看到一架飞机落下,远处就是科罗拉多连绵的雪山,思绪万千。

    22分钟前
    • hansglz
    • 还行

    敢想,敢干,敢失败,必成功。

    26分钟前
    • Novichok
    • 力荐

    在上海疫情最严重,且解封看似遥不可及的那一刻看完了它。被各种负面消息打散的情绪平复了很多。这是一部能让人抽离当下琐碎的,纷扰的日常之事的纪录片,让人以更大局更全面的视角与心态去看待此刻,重新审视自己。 如果此刻的人生,有更大的机会窗口展开在你的面前,那就好好抓住它吧。

    29分钟前
    • Jaguar@sh
    • 力荐

    还是会有激动或者感动瞬间。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能接受任何失败的NASA在纸上解决所有问题,SpaceX则一直建造东西,看看有什么突破,然后从那里迭代。这也是两种体系的碰撞,僵化的庞然大物与充满活力,敢于试错的年轻个体。

    38分钟前
    • 差不多查理
    • 推荐

    这他妈得值一百个星!这么牛逼的电影一分十秒的主题曲,牛逼! 这才是人应该干的事情啊! 这导演真是个狠人,拍的都是狠人!徒手攀岩拍出了人的体能极限,回到太空则见证了人的智力极限!

    41分钟前
    • 左右
    • 力荐

    精心包装的资讯重复与狭窄的角度呈现,连同此前也同样是在Netflix登陆的《发射倒计时》,至多成为对SpaceX最好的推广总结片或是有些激荡人心的赞歌。即使可能看到属于Elon Musk有些感性的一面,抑或研究中充满温度的地方,更或是它提出的“超出国度”之外的构想,但收纳于一部足够长的纪录片还是显得薄弱。“金柴夫妻档”被给予许多允许,得以触及很多难得的材料;但从《徒手攀岩》到现在,陷于可能会削弱“羽毛”的项目并不是一个积极的讯号。

    43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其实讲SpaceX发展历程的前半部,要比讲龙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后半部好看得多。和后者题材接近而且拍得更好的纪录片还有不少,可只有前者才是独一无二的。身处封控中、乱世凶年般的上海,看这样一部纪录片,也差不多应了王尔德的那句名言:“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了吧~

    44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扎克伯格想把人们拉进元宇宙,马斯克想把人们拉进真宇宙。我想在太空里感受自己的渺小,不想在虚拟世界里沉溺于自身的“伟大”。

    46分钟前
    • 鹅岭懒人
    • 推荐

    很意外,不是什么马斯克个人传记,小到科研人员,大到宏观宇宙,大小细节都详略得当,比洞穴和攀岩都更稳了,对史料递进式情绪做的很好,算是对于太空题材的一个简单尝试

    48分钟前
    • Sanders03
    • 推荐

    很喜欢Elon Musk最后说的那段话:“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进步)并不是必然的,当人们认为技术会自动改进时,那他们就错了,技术不会自动改进,如果你看看像古埃及这样的伟大文明,看到他们之前能够建造金字塔,但他们现在忘记了如何去做,还有罗马,他们之前建造了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沟渠,但他们忘记如何去做了。1969年,我们能够把人送上月球,然后我们忘记如何去做了,机会之窗现在敞开着,但我们不能指望它能敞开很久,我们需要趁那扇窗还开着的时候好好加以利用。” 虽然这段话是建立在技术的角度上,可却同样精准凌厉地点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运动态势,更警醒着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即重蹈覆辙的十字路口面前。人们总是理所应当地认为人类是一直向前进步的,可事实是,有时会倒退,有时会停滞,但如果不去为之奋争,便再无可能希望。

    52分钟前
    • 低级趣味
    • 推荐

    只有太空。安慰了我的政治抑郁

    53分钟前
    • 撒野
    • 力荐

    像是看了两小时 porn

    57分钟前
    • Crepuscule
    • 力荐

    让我给出一个买特斯拉的理由的话,埃隆·马斯克…

    59分钟前
    • 可真豆
    • 力荐

    没有人知道这个星球上有过多少个“世界首富”,但埃隆·马斯克绝对是目前最牛逼的一个。

    1小时前
    • xTnis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