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巴霍巴利王开端

    巴霍巴利王开端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印度2015

    主演:帕拉巴斯,拉纳·达格巴提,特曼娜·芭蒂亚,拉姆亚·克里希南,安努舒卡·谢蒂,纳赛尔,萨嘉拉吉,塔尼克拉·巴拉尼,苏迪普,罗希尼 

    导演:S·S·拉贾穆里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中字

      浴血狙击2024

    • 破战

    • 内战

    • 少女斗恶龙

    • HD中字

      独立日1996

    • HD中字

      断箭1996

    • HD

      极速杀机2018

    • 佐菲奥特曼 奥特战士vs大怪兽军团

     剧照

    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2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3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4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5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6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6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7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8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19巴霍巴利王开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摩喜施末底的王国之中,激烈的王位争夺之战正在巴霍巴利(帕拉巴斯 Prabhas 饰)和巴哈拉拉德瓦(拉纳·达格巴帝 Rana Daggubati 饰)之间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巴霍巴利为人正直而勇敢,坚信要凭借自己的真正实力夺得王位,而巴哈拉拉德瓦却恰恰相反,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阴险狡猾的他愿意不择手段。  最终,代表着正义的巴霍巴利成为了国王,然而,巴哈拉拉德瓦却实行了暗杀行动,谋权篡位。巴霍巴利的儿子流落民间,被善良的人家收养取名为希瓦(帕拉巴斯 Prabhas 饰)。成人之后,希瓦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得知了自己体内流淌着皇家的血脉,他决定推翻统治者的暴政,夺回属于他的王位。

     长篇影评

     1 ) 印度史诗片的人文情怀——《巴霍巴利王》观后感

    被誉为印度电影史上最贵的影片《巴霍巴利王》,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大多数人都会谈及它的特效制作,毕竟这是制作影片最烧钱的地方,而宏大的场面,也是史诗电影的标配。不过,如果你就这样理解印度史诗电影,就太肤浅了,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印度的史诗片里必定在特效之外,会释放更为厚重的人文情怀底蕴。

     

    人文情怀之英雄的神性



    印度文明的主体是印度教文明,印度教不但是个多神教,印度教的神灵本身还往往具有多种化身,最为典型的就是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他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久而久之,在印度文化中形成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情结,他们认为英雄其实都是天上神灵下凡到人间的分身,当他们崇拜一个英雄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赋予英雄某个神性,将其神格化。

    影片中,巴霍巴利王的儿子施瓦杜无疑就是一个这样的英雄,他不但具有非凡的身世,而且一成年就被赋予了湿婆神性——他徒手举起了巨大的林珈石雕。那么,什么是林珈呢?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分别是毗湿奴、梵天、湿婆。其中最受欢迎的神便是湿婆,他被誉为破坏神,也被视为是强大生殖力的象征。据说湿婆的性能力很强,有一次和老婆不间断性交了100年,还欲罢不能,众神对此感到惊慌,央求他将精液泻入恒河,这就是恒河之水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成为圣河的原因。因此,湿婆也以男性生殖器即林珈的形态被信徒崇拜,林珈即代表湿婆的生殖器,也代表湿婆本身。印度教徒常说:“如果你不了解林珈,就很难了解印度教的特色。”可见林珈在印度文化中的传统地位。

    神灵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只有顶礼膜拜,除非他本身就是神灵在人间的化身。所以,施瓦杜举起林珈石雕的含义,不仅仅代表他气力大,更代表着他作为一个英雄,超乎凡人的神性,是湿婆在人间的化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巴哈拉拉德瓦,他一出场就和水牛进行了搏斗,同样展现了非凡的实力,但就缺乏施瓦杜具有的神性,因为他是反派,不是英雄。

     
    赋予英雄某种神性的传统,非常好的沿用在当今的大量印度商业电影中,因而常常出现被人们戏称的“开挂”现象,只有了解印度文化的人,才能理解这种现象,英雄被视作神灵下凡,那他自然可以做出很多常人不能做的举动,在印度人眼里,这不但没有不合情理,而且是非常符合传统的英雄定义。于是,你能理解施瓦杜能单枪匹马,夜闯皇宫救人,而不用召集任何帮手;更能理解施瓦杜可以一人单挑几十人,而不落下风,且能手刃敌人;然后还理解了施瓦杜在徒手攀岩时,能作出各种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动作。这就是印度人思维中的英雄。



    人文情怀之刹帝利的尚武精神

     

    不论是影片上半部分施瓦杜的故事,还是影片下半部分巴霍巴利王的故事,剧情里都飘洒着强烈的雄性荷尔蒙气息,尤其是最后的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巨石、强弩、厚盾,以及大量集体肉搏,精彩且略显夸张,一派的尚武作风。这和平时一想到印度人,就想到修行者的感觉相去甚远,为什么呢?其实还是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

     
    所谓种姓制度,就是根据姓氏、种族,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再通俗一点,就是你生下来姓什么,就决定了你以后做什么职业。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在这个制度中,位于第二等级的为刹帝利种姓,代表着武士阶层,其中包括那些马上夺天下的国王与君主,久而久之,尚武精神也成为了这个种姓的传统职责。在印度神话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主角阿周那面对战争的残酷,曾经犹豫不决,后来大神克里希纳对其晓之以理,劝其战斗,其中便提到了作为刹帝利种姓的战斗职责,最终阿周那加入战斗,赢得胜利。

    不难发现,影片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刹帝利阶层的武士以及皇亲贵族,他们秉持尚武精神,在印度传统来说,是再合理不过了。在影片中,不但男子很勇猛,甚至连女子都非常彪悍,前有身手矫健的女武士阿凡信卡,后又把持朝政的皇后西瓦格米,都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一改往日影片中,女子娇柔艳丽的形象,为影片增色不少。

     

    人文情怀之神话史诗的传统

     

    尽管剧情中没有出现任何神灵,但是影片在叙事手法上沿用了不少印度古典神话史诗的传统。比如主角高贵的出身和坎坷的命运,这就是印度两大神话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基本套路,再者,当施瓦杜出现在皇宫内,民众集体突然高呼“巴霍巴利”、施瓦杜母亲对施瓦杜到来的预感以及巴哈拉拉德瓦的反应过度,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都显得太过邪乎,这都是神话故事里常用的手法,非常原始。

    这种沿用神话史诗传统的处理方法,结合故事的时代背景,让影片蒙上了一层古典的气息。

     

    硬伤:

     

    谈完影片的人文情怀,必须来说说它的硬伤,因为这个硬伤,造成了影片水准的大幅下滑,也让我在对此片期待了一年之久后,倍感失望。同时严重怀疑IMDB官方网站高达9.4的评分是怎么来的。

    影片剧情结构的断裂是最大的硬伤!难以想象,花了1个半小时来讲述儿子的故事后,剧情戛然而止,转而回忆叙述父亲的故事整整1小时,直至影片结束!?简直就像两截断掉的藕,中间只以一根单薄的藕丝相连。没有人规定故事讲述一定要按照什么样的模式,但是故事讲述必须要顾及观众的情绪,观众花了1个半小时积累的情绪,期待这个身世非凡的儿子,爆发自己的能量,结果却等来父亲的生平故事,而且又是从儿时开始讲起??!!然后你还惊奇的发现,原来父亲才是片名里提及的巴霍巴利王!也就是说,父亲的故事才是影片剧情的主体,那前面关于儿子的这1个半小时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片名,我们知道电影还有下半部,但如此剧情分配导致儿子的故事酝酿许久,但没有高潮就被强行暂停,父亲的故事刚刚进入佳境,片子又结束了,真是让人看的无比难受。这是印度电影史上,目前为止投资最大的作品,看的出导演的野心,特效部分中规中矩,还过去的,但在剧情结构安排上,明显缺乏经验,想想好莱坞的《指环王》,也是分上中下三部完成,但是每一部都保持了很好的完整性,故事断点选的也很考究,每一部都有高潮,且每部之间还衔接的很好。归根结底,还是水平问题啊!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本来就属于小众,加之如此硬伤拖后腿,其商业前景堪忧,总之我不太看好这部影片的票房成绩。


    欢迎加入我的公众号:Indianmovie

     2 ) 关于为什么我觉得《巴霍巴利王》很糟糕这件事

    说来有意思,在看到这部有趣的印度电影的时候,我居然莫名地想起了1960年的《斯巴达克斯》——并因此觉得巴霍巴利王越看越恶心。没错,我对这部电影反胃不是因为神奇的歌舞、被掀翻的牛顿棺材板和诡异的战场场面,而是因为我之前看过那样一部电影,它的主人公是一个举起了刀剑而最后死在了十字架上的奴隶。

    巴霍巴利&希瓦诚然是得到了广大支持的,人们高呼他们的名字,跪拜他们,热切地期待这样的国王的再次出现,他们在战场上如天神降世,他们是罕有的明君,但非常不幸的是,他们仍旧只是国王,所以奴隶无论如何也依旧是奴隶,反派之反不过不能接受这个英明的国王,正派之正则不过在于他打败了邪恶的、哇哇乱叫的敌人,刹帝利还是刹帝利,湿婆也还是湿婆。

    大家向林伽浇水祈愿,于是希瓦跑了过去,靠着倒拔垂杨柳一般的膀子力气,把它掀起来了——然后把它放到了瀑布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浇水了”。作为一个对巴霍巴利爷俩的隐喻,这是相当合格的——英明的国王用远超别人的力量,让神灵庇佑下的国家更加被神灵庇佑,他为神明考虑,他受到了神明的偏爱甚至具有神性,众人为此跪地合掌。

    这一跪与贯穿全片的“大家一起下跪”一起,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广受爱戴的君主的形象;一旦贵族就餐就触电般地站起来的奴隶和以与奴隶一起就餐为开明标志的王子一起,成功地建构起来了一个种姓分明的世界。

    于是对于这样一个世界而言,最大的HE就是英明神武的国王即位了。全片中位置最高的就是湿婆神,他创世,他接受让希瓦活下来的祈祷,他在临战时被人祭祀,他赋予主角以神性。

    而奴隶就是奴隶。

    “我宁可在这里当一名自由人,面对长途的行军和艰苦的战斗,胜过当一名富有的罗马市民;它痴肥而不事生产,身旁奴隶成群。

    I'd rather be here, a free man among brothers, facing a long march, and hard fight, than to be the richest citizen of Rome, fat with food he didn't work for ,and surrounded by slaves.

    “斯巴达克斯是一名古罗马角斗士,军事家,于公元前73年与高卢人克雷斯、埃诺玛依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领导了反抗罗马共和国统治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于是至少在他带领着奴隶拿起武器的时候,奴隶就不再是奴隶了,他们成了让脑满肠肥的富人惊慌的力量,他们举起了剑;于是他们的敌人不是《巴霍巴利王》里说都不会话的野蛮人,而是衣甲鲜明训练有素的罗马军队——所以这不会是一个“皇上英明神武”的故事,不会有一个有神性的斯巴达克斯去显灵、去受人祭拜,相反地,这个故事最终只能有一个BE,斯巴达克斯最好的结局就是死在十字架上——以自由人的身份。

    “我知道我们是一家人,我更知道我们是自由的!

    I do know that we are brothers, and I know that we are free.

    “我替你们的主人带来一个消息,马可斯柯萨斯,意大利指挥官,奉他仁慈的命令,你们可以免去一死。你们原先为奴,今后仍将继续为奴。虽然可免于钉十字架这项恐怖的惩罚,但唯一的条件是…你们必须指认斯巴达格斯的尸体或是他本人”

    “我是斯巴达格斯!”

    “我是斯巴达格斯!”

    “我是斯巴达格斯!”

    ……

    当每一个奴隶在死亡的逼迫下拒绝招供并喊出“I‘m Spartacus!”的时候,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整体意义上的“斯巴达克斯”,斯巴达克斯不再是一个高于别人的帝王,转而成为了一个更广大意义上的群体的代名——在这里,创世的是奴隶,而不是那个顶天立地、受人祈祷的湿婆神。平等不是以王子之名赋予的恩典,而是被坚守至死的理念。

    所以,两部电影的一个巨大区别是,巴霍巴利最终也只能是一个明君,《巴霍巴利王》里的奴隶会心甘情愿地把巴霍巴利的脚放在自己头上,他对奴隶的平等态度也只是他作为明君的一个特例,并且“奴隶们对此感恩戴德”;而斯巴达克斯是一个奴隶,别的奴隶不是为他而死,尊他为上,而是同他一起,以自由人的身份,一起砸碎镣铐,一起走向死亡。手拿鞭子的奴隶主在巴霍巴利的身后得到了一个稳定繁荣的时代,在斯巴达克斯们的剑下则失去了奴隶和金银。武器商想的是如何为卡塔帕赎得自由,而斯巴达克斯用战斗去向爱人实行他的誓言——“再也没有人可以把你卖掉”。

    巴霍巴利可以成为一个传说,但一旦跨越千年,他就该被埋进历史的坟墓里了,而斯巴达克斯该被继续传唱——因为斯巴达克斯告诉奴隶们的是,砸碎你们的镣铐,而巴霍巴利告诉奴隶们的是,等待明君,湿婆神会保佑他来拯救你们的。

    所以,在贱民时隔千年还是贱民的时候,告诉他们湿婆神保佑你们的英明国王,他会来让你过上好日子……是一件糟糕的事,因为一个好国王不会砸烂所有人的手铐脚镣,而一旦出现一个坏国王它们就会变得更重。真正会毁掉锁链的,永远只能是奴隶积怨已久后举起的那块石头。

    We march tonight!

     3 ) 依然是印度商业电影的审美,但拍出了史诗感。

    巴霍巴利王这部电影情节本身依然是印度商业电影审美的那套,谈谈恋爱复个仇,以暴易暴。但是拍出了史诗感。
    下一部?当然要看了。这对我这种奇幻控来说完全是咖喱味的福利啊。

    印度不管看什么片子基本都脱不开各路神灵。尤其是印度教的几位主神。巴霍巴利这样的神话故事更是如此,人物的一言一行,宿命流转,背后都是神意所授。  

    男主与湿婆同名,又是渡河托婴,死而不倒的神迹。祭祀林伽,战前血祭战争女神。坦达罗颂,坦达罗舞,不用说这个片子又该是湿婆的主场了。自古印片出燃曲,本片的各种bgm已经循环播放了几天了,写代码的时候打打鸡血也不错。  

    故事主线是王国夺权战争。王室血脉自相残杀,不义者得势,王国陷入黑暗之中。正真王者的后裔冥冥中得神护佑,大难不死的王子重回故土,一场倾尽全国之力的正邪之战蓄势待发。
    简单的说就是魔改版摩诃婆罗多,看了的人自然懂。
    不是说这么拍不好,至少作为半个13版mahabharat电视剧的粉丝,我看得是津津有味,至于为啥要把巴霍巴利王拍成平行世界的mahabharat,那得问编剧了。由此也可见俱卢族般度族和奎师那的故事在印度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吧。    
    mahabharat的结局,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挺惨烈的。颇有种一切繁华成空,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苍凉。战胜不义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即使是奎师那也无法破除因战争而受的诅咒,最后被人射中脚底身亡。总觉得此片男主最后也无法过上美好幸福人生。  
    男主也许最后是被自己的宿命驱使着,为复仇而生宛若神击打不义的武器,在血流成河枯骨成山的战争中获得惨胜,最后无心登位,踏上苦修之路。(这段话纯属个人脑补)其实我很好奇编剧会怎么处理男主得知自己身世和如此沉重的国仇家恨之后的转变呢。他会一下子就成了复仇之子吗?还是会犹豫,反抗和逃避自己的宿命呢。  

     最后谈谈歌舞。  
    印度的传统歌舞和印度教的渊源很深,很多歌舞表演都是以演绎印度教神话故事为主,要么就是用来祭祀神愉悦神的手段。这么千把年培养出了印度人对歌舞叙事的痴迷。  
    看印片一般的几大跳舞点,谈情说爱,感情发展,结婚仪式,宗教祭祀。歌舞不是独立于电影剧情的,而是影片叙事的一部分,习惯这种思维的话就不会觉得出戏了。  
    其实很喜欢南印度电影歌舞里面敬湿婆,毗湿奴,或者象神啊哈奴曼啊,各种宗教节日庆典的舞蹈欢庆,比如出镜率很高的胡里节,颜色饱和得好像显示屏都快坏掉了。其实我才不会说,很多歌舞片段编舞超给力白看不厌呢哈哈。这位导演貌似不执着于那种很多人一起狂欢的歌舞大场面,多数是MV形式的。全篇也就4段吧,男主怒扛林伽,男主追女神,男主调戏妹子,男主他爹调戏妹子(大误)。      


     好了,诸位2016再见吧。    

     4 ) 看懂印度最贵电影《巴霍巴利王》背后的印度教文化

    7 月 22 日,《巴霍巴利王:开端》在内地上映,该片制作费用堪称是印度历史上最贵的电影,整体耗资约 1.6 亿人民币。去年创下印度本土票房第一,全球票房总计已超过60亿卢比(约合9000万美元),印度境内票房收入过50亿卢比(约合7480万美元),在印度电影史中排名第三。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出“王子复仇记”:大难不死的男孩儿,长大后发现自己身怀神力;为了心爱的女孩儿离开家乡;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发现自己是王族之子后,为了惨死的父辈,发起复仇行动并夺下王位。

    国内许多媒体把《巴霍巴利王:开端》称为耆那教圣者巴霍巴利的故事,巴霍巴利原意为强壮的手臂,故此前也被译作“力臂”,其人是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初祖——胜者第阿底那它祖师之子。巴霍巴利自恃勇力,和他的兄长婆罗多争夺王位,并在赢得三场比赛后得到了王位。但是王位到手之后,他突然觉得内心难以平静,并放弃王权,进行苦修,最终成为耆那教的“成就者”(Siddha)。

    但是通观全片,我们很难找到耆那教教义的踪影——不敬神,反对种姓制度,人人均可得道等。与反对婆罗门的耆那教不同,整部电影都是以歌颂大神湿婆和它的化身——巴霍巴利之子希瓦(Shiva,其实就是湿婆神的名字)为主线,后来才以回忆的形式展开了印度教神话中巴霍巴利和兄弟巴拉迪瓦二人争夺摩西施末底王国的王位的故事,剧情中蕴含着典型的印度教宗教背景与印度教式的英雄主义崇拜,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片。

    国内文献一般把三大宗教认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及佛教,但事实上,印度教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远多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外国文献通常认为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印度教,或者加上佛教称为四大宗教。

    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教广泛影响着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区域,如果不了印度教,你很难真正的深入当地,也会造成尼泊尔变成“佛国”这样的笑话。

    近年来,印度电影佳片倍出,《三傻》《P.K.》《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片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杰作,里面都包含着浓浓的印度教元素,如《三傻》中姐姐的嫁妆,《P.K.》中对神灵的质疑,《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主角被称为猴神,那是因为猴神哈奴曼象征忠诚与勇敢。《巴霍巴利王:开端》也不例外,印度教的神话交织其中,更添趣味。下面就让我们截取几个片段,抛砖引玉,来谈谈它背后史诗般的印度教文化。

    本片虽然叫做《巴霍巴利王》,但第一部的主角更显然是他的儿子希瓦,他与毁灭大神湿婆同名,在片中,也处处彰显着他的神性,暗示他是湿婆神的化身。

    神的力量,希瓦举起巨大林伽

    这段影片都是在称颂湿婆,描述它的外貌与背景,如妻子帕尔瓦蒂和坐骑难迪,也在借助称颂神来称颂男主的勇武与虔诚。



    恒河是印度教最尊崇的圣河,当恒河从天界倾泻而下时,大地母亲根本无法承受她的力量,于是伟大的湿婆神用前额接托河水作为缓冲,之后恒河再流到地面上。希瓦举起的林伽是湿婆的标志,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上面的圆柱体叫林伽象征男根、阳性力量及湿婆;下面的磨盘叫约尼,象征女阴、阴性力量与帕尔瓦蒂,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

    用恒河圣水冲刷林伽是供奉湿婆神最高的形式之一,所以希瓦会把林伽放置在瀑布之下,这段瀑布所在的河流,就是恒河的上游。



    新月是湿婆神的额饰,是印度教创世史诗“搅拌乳海”中乳海的十四宝之一,柬埔寨吴哥窟壁画上精美呈现了这个传说。




    大白牛南迪是湿婆神的坐骑,这种白牛有高耸的驼峰,属于黄牛的一种,这也是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黄牛被尊为圣兽的原因之一。之后的影片中,巴拉迪瓦徒手降服巨大公牛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武,同时也是在暗示他是湿婆与正道的敌人。




    希瓦最后的舞蹈一脚着地的动作明显带有坦达罗舞的意味——据说在世界毁灭之际,湿婆神就会在暴风雨中跳起这样的舞蹈,舞蹈中罪恶和污秽伴着旧世界灭亡,新世界迎来重生。

    为你而来,跨越千山万水找到你




    这段歌曲叫做《为你而来》,是全片最亮眼温情的片段。女主阿瓦迪卡霓裳化蝶,美若天仙,特别是从天而降的那一刻,让笔者不禁想起《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悬崖惊鸿与日光将瀑布照耀成金色,这两个远景镜头充分体现了制作的诚意。



    湿婆神的最重要的化身之一叫做巴伊拉布,正是忿怒的恐怖之神,影片在每个细节中都在暗示希瓦具备的神性。



    弓箭在印度教中有神圣的意义,是诸神的武器,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十胜节,有个传统节目就是用弓箭射击十首魔王罗波那(出自《罗摩衍那》)。同时,弓箭也象征着对灵魂内心的指引。阿瓦迪卡如同但丁笔下的贝雅特丽齐,不仅是希瓦的爱人,也指引他找到命中注定的道路。

    这段撩汉技能我要给100分,满分是10分。

    剑与爱,情挑阿瓦迪卡

    这一段生死争斗充满着赤裸裸的性暗示,也在不经意地诉说主角的神性。印度教这点非常有趣,虽然传统上在婚前性行为上十分保守,教义亦没有离婚的概念。但是对性爱本身接受度又很高,无论是舞蹈还是宗教,都充满生殖崇拜。



    男主把女主放进瀑布之中。上文我们说过,瀑布流水冲刷林伽是供奉湿婆神的祭祀。而在很多时候,信徒们使用的不是清水而是牛奶,这象征着林伽约尼交合产生的爱液。湿婆神同时也是繁殖之神,这个唯美片段的性意味呼之欲出,女主被征服了。



    瀑布冲刷希瓦的额头,就像恒河从天而降冲刷湿婆神的额头。



    阿瓦迪卡看着瀑布中自己秀丽的外表,真正觉醒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在瀑布中也表明了转变成女人的过程。

    这段撩妹技能我要给99分,少一分是怕你骄傲。

    恢宏的战争场面

    电影中震撼的宏大场面与具有史诗感的视觉效果在印度影史中可谓前无古人,后半段用大量篇幅通过 CG 技术与实拍相结合,1:1 还原了古印度冷兵器的战争场面。



    印度教中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最高种姓婆罗门掌握神权,是从欧洲入侵南亚次大陆的雅利安种的后裔。种姓的划分正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粹性。

    电影中的反派侵略者的肤色与血祭的坦陀罗习俗,正和南亚原住民一脉相承。他们中的首领贵族许许多后来被吸收进印度教中,成为掌握政权的种姓刹帝利。这也是婆罗门和刹帝利间的斗争千百年来延绵不绝的原因,佛祖的姓释迦就是一个刹帝利种姓,佛教也是反婆罗门的产物。

    坦率地讲,《巴霍巴利王》的剧情非常一般,虽然借用了耆那教圣人巴霍巴利的名字,故事却更像一部不精准的《摩诃婆罗多》。但是从整体效果而言,不愧是一部出色的商业巨制。这点恰恰是印度电影的可怕之处——当笔者观赏《三傻》《P.K.》《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些伟大影片的时候,只惊叹于印度电影人精神世界的深度:在师道至上的印度,他们可以嘲讽教育体制,如《三傻》;在全民信教的南亚,他们敢反思宗教,如《P.K.》;在印度巴基斯坦世仇的局面下,他们歌颂信任与和谐,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可如今,在商业片和大制作上面,印度电影又先声夺人。不要忘记,除了文艺和思想,精良的商业快消在现代社会亦必不可少。

    反观国产电影,我们值得思之,慎之。

     5 ) 一个摩诃婆罗多式的故事

    后面给猫眼写了影评,图文版本的请点击
    http://m.maoyan.com/information/12705?_v_=yes&share=iOS
    -------------------------------------

    巴霍巴利王,是一位耆那教的圣者
    原本的故事是这样的
    巴霍巴利和弟弟婆罗多和争王位,巴霍巴利通过非暴力的比赛方式(瞪眼,水战和摔跤,史前奥运会)赢得了王位
    但是王位到手,他突然觉得这样内心难以平静
    他放弃王权,进行苦修,脱光光站在山顶,最终成为耆那教的圣者
    阿育王的爷爷一统印度之后,梦见了巴霍巴利王,也退位苦修去了

    而这个巴霍巴利王,本来是在家中锦衣玉食
    却被导演塞了摩诃婆罗多的剧本
    还是婴儿的王子于宫廷斗争中被救出,雨夜被托举着渡过河流,交托与平民的养母,度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而他的生母囚禁在王宫中。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熟悉了,奎师那回到了宫廷,杀死篡位的舅舅,救回了生母。

    而他爹,另一个巴霍巴利王,天生力大无穷,正等着和弟弟来一场史前奥运会
    却又被导演塞了摩诃婆罗多的剧本
    王朝的长子因残废而不能继位,次子继位早死,王朝新一代的两个孩子都有继承权,挑优而选,一位内心仁慈,一位邪恶,然而武功难分优劣,最终的考验是一场战斗,擒拿住首领的人就是王储
    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坚战在擒拿木柱王一战中获胜,加冕王储,却被密谋放火,消失在紫胶宫

    下一部的剧情肯定还是充满摩诃婆罗多的风味,最后加一段阿育王式的结尾,巴霍巴利王退位,使用原著的结局。

    虽然这个故事充满了老梗,然而最好的地方就是一个字,燃!
    2000年来,无论多少版的摩诃婆罗多,都没有这样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节奏,这样的燃点
    导演说他将来要拍摩诃婆罗多,然而巴霍巴利王,已经是a story of mahabharata

    照抄自印度的影评,角色的一一对应:
    SIVAGAMI 对应贞信太后,我觉得她还有点像摩诃婆罗多的监国夫人妙贤:
    The boldness of SIVAGAMI should have be drawn from the characters of Sathyavathi , the step mom of Bhishma who in spite of losing her husband and her sons , boldly ran the kingdom of Hastinapur with the help of Bhishma who protected her at that period of time.

    KATTAPPA 对应毗湿摩
    The character of Kattapa does show the respect and sincerity of Bhishma in Mahabharata. Though Kattappa could have acted against Sivagami using his power and could have taken over the kingdom of Magizhmathi but he was faithful and kept his words like Bhishma.

    BHIJJALA DEVA 残疾的大伯无疑是持国
    This character is handicapped, possess inferiority complex, doesn’t have power in the kingdom and so trains his son to gain power. It is clearly the character of king Dhritarashtra.This character also has flavor of Shakuni that works with cunning ideas.

    BHALLALA DEVA 对应难敌和波罗那
    This character is clear portrayal of Duryodhana and Ravana. Like these epic characters, he has not been accepted by the Devasena (Dhuryodhana and Ravana have failed in the test to marry Draupadi and Sita), he didn’t get proper recognition for his talents because he had cruel intentions and though equally talented compared to his peer he is denied power and so did create a master plan to gain power.

    BAHUBALI 巴霍巴利爹对应般度五子,他有坚战的仁慈,怖军的力气,阿周那的战斗技巧,无种的女人缘
    This character could be inspired from Pandavas or in particular Arjuna. This character is close to heart for Kattappa like Pandavas were to Bhishma. Also we are able to know from scenes that Bahubali married Devsena competing with Ballala like Arjuna won the test to marry Draupadi. Bahubali became prey to the cunning plan of Ballala and his father and was killed.

    DEVASENA 巴霍巴利娘 她在第一部的戏份我觉得更像奎师那的生母devaki,但是在巴霍巴利爹那条线中,她是黑公主和悉多的合体。第一部的台词透露出两个堂兄弟都曾经追求过她,第二部肯定会有黑公主选婿的戏份。
    Her character shows the shades of Sita in ashoka vanam. She is dressed up in clothes that is torn. She wants to take revenge against Bhallala and as Sita was waiting for Rama here she waits for her son to rescue her. Also the scene which has Shivadu coming into the palace and burning curtains is portrayal of Hanuman burning Lanka. And when Ballala talks to her saying she could have married him and escaped this suffering it is taken from the scene where Ravana tells Sita the same.

    SHIVADU 无疑从身世和个性上都接近奎师那,KATTAPPA对他行的大礼正是“将莲花足置于头上”(毗湿奴/奎师那信徒头上的标记)
    He is the main character who has come to rescue Devasena. His character is sketched similar to Lord Krishna. He is born as prince and is adopted by tribes, who is naughty as a kid and saves his biological mother from being jailed without knowing anything about his birth until he rescues his parents.

    AVANTIKA 奎师那的夫人真光,战斗型公主
    The love of Shivadu has very light shades of Sathyabama who is also a warrior and fights with Krishna initially but ends in falling in love with him.

    男主养母:原型来自于奎师那的养母 Yashoda

    另外强力的女性角色也是这部戏的一个亮点women empowerment
    Not only the characters are inspired from the epic, I also want to register another impact this movie has created is on women empowerment. When everyone in the film industry talks about it, director S.S.Rajamouli has silently created strong female characters in this movie as in the epics and the drive the story completely. Hats off S.S.Rajamouli.

     6 ) 阿三严肃起来也是一本正经的

    从开头太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河中托举婴儿直到婴儿得救那个镜头开始,我心里就已经认可了这部电影。硬要说影片的不足就是剧情简单老套,但其观赏性至少甩画皮2这类故弄玄虚的国产类大片10个钟馗伏魔,所谓的国产大片绝大部分只有预告片能看。可惜影院没得看,160分钟我连一次快进3秒都没有,你们懂的,画质精致到无可挑剔,虽然反派巴拉德颜值略胜一筹,巴霍巴利有点装逼嫌疑,哈哈。场面能与其匹敌的国产电影恐怕只有《英雄》了,影片的布景、化妆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史诗类电影需要的就是特效、演技,本片都做到了,阿三遇到激动的事情就喜欢唱歌跳舞,但人家歌词写得好啊,只是从这个点来说阿三应该拍不出苦大仇深的电影。我脑海里一直放着片尾卡巴拉刺透巴霍王的画面,期待下部,2016,心塞,尽管我猜到了开头,也猜到了结尾。

     7 ) 不是影评的影评,关于《巴霍巴利王》的七点观后。

    关于“阿三“。
    想写点东西之前,浏览了一圈大家的影评,“阿三”之声不绝于耳。好象现在大家都叫习惯了,张口闭口的叫,“阿三“已经成了印度的代名词。大家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叫着,不知道有没有了解过”阿三“的含义,但叫的时候肯定没什么敬意。如果一个日本人叫着”支那“如何如何,我们的爱国青年早就火冒三丈了,什么辱华之类的肯定上来了。那我就不明白了,不喜欢别人辱华,那干嘛张口闭口的辱印呢?老祖宗早说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想日本人叫我们”支那“,我们就不要叫印度人”阿三“。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先学会尊重别人,不懂尊重别人,也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何况历史上中印之间也没结什么大的梁子,隔着喜马拉雅山,井水不犯河水,就62年那点冲突也算不上深仇大恨吧。老毛子历史上抢了我们那么多土地,把外蒙古都剜出去了,也没见我们怎么仇恨,还恬着脸叫人家”战斗民族“。人性中的欺软怕硬大概就是这样吧。

    关于开挂。
    开挂这个词最早指电子游戏中开外挂,但印度人民在火车上外挂的壮观场面深入人心之后,开挂就和印度联系在一起了,开挂民族也成了印度人民的代称。一说到印度电影,开挂的场面当然比比皆是,但印度电影也不是都是这个类型,以我所看过不多的片子来看,印度电影可谓百花齐放,象《三傻》、《偶滴神》,思想深度都是我国电影所不及的。当然我国电影环境不同,上面有个光腚总局管这管那,其结果是我们拍了好多不着边际的武侠片。武侠片是中国特有的类型片,如果外国人第一次看,估计也是眼珠子满地乱滚的节奏。看着满屏无视地心引力、飞来飞去的中国侠客,有古装必有武打,有武打必有开挂,我大中华才是世界第一开挂民族吧。我们自己天天甩着膀子开挂却熟视无睹,还笑印度人爱开挂,当真有一种百步笑五十步的感觉。而且我们是全天候开挂,古人开开挂的也就算了,现在都开进八年抗战了,如果人家问我们手撕鬼子是怎么回事,我们何颜以对。

    关于史诗。
    这部电影标明了是一部史诗电影,史诗就是历史加神话传说,那各种怪力乱神是少不了的,各种力大无穷,各种无视地心引力,各种不科学。你不能再喷史诗电影开挂,就好象你不能说《西游记》不科学一样。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华民族构成主体的汉民族,比较早熟,我们的上古神话简陋的不成体系,翻来倒去就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几个小故事,到了大禹之后,神话时代就结束了。中国能称得上史诗的,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的,比如《格萨尔王传》等。我们也没有场面宏大的史诗电影,象《无极》那种虽然也飞来飞去,但骨子里只是披着神话外衣的宫斗剧,没有史的厚重,更没有诗的优美,你有听说过一个馒头开创的史诗么?

    关于歌舞。
    刚才说汉民族成熟的早,早早有了文学艺术,那相对歌舞蹈表现力就弱化,汉民族就没什么有特色的舞蹈,能扭几下秧歌就对付了,汉族人哪有什么民族舞蹈,说能歌善舞的,都是少数民族。而印度人的歌舞是骨子里的,没有歌舞就不是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开始的时候还算收敛,搬林加后的那段水中舞蹈毫不突兀,而攀上大瀑布时那段亦真亦幻的女神舞蹈可谓美轮美奂,翩翩欲仙,大概霓裳羽衣舞就是这种感觉吧。这是全片中最美的片段,也真真正正体现了舞蹈之美,所以看片后还特地去搜了些肚皮舞来观赏。再后面的一段舞蹈就是男女主人公的园中舞,这段有点勉强,从情节上讲,发展的过快,男主暗恋女主才几天不说,女主认识男主才几分钟,总共才说不到5句话,开始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开跳了,然后还马上就羞羞了,爽得逻辑都丢到九宵云外云了,另外不得不说,女主的腰上还真有肉啊。前面都是单人舞、双人舞,在印度观众看来肯定不过瘾,导演估计也憋不住了,最后还得放大招,给大家结结实实来场大保健。王子哥俩追叛徒,进了洒吧,在毫无剧情推动必要的情况来个场群舞,唱的啥全听不民懂,只记住了三个舞娘的妖娆无比。

    关于音乐。
    本人其实是乐盲,完全不懂音乐,但不妨碍剧中音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是洗脑级的。第一段是男主搬林加时的配乐,男声充满力量感,衬托了男主的天生神力,阳刚之极。第二段是男主攀爬大瀑布时的配乐,男声低音合唱,配上女声悠扬婉转的独唱,刚柔相济,洗人神髓。还有一段是进入古城的配乐,伴着低觉雄厚的男声合唱,一个长镜头从城市上空越过亭台楼阁,穿街走巷,最后定格在坏国王面前,交待了城市的宏伟壮丽、也透视了统治的野蛮暴虐。还有波斯剑士找老奴卡他帕比剑一节,用大提琴的快节奏起伏衬托比武的激烈,最后屠龙刀怒折倚天剑,高手收刀入鞘,音乐顿止。其余精彩之外不能一一说来,总之配乐是本片一大亮点,多听洗脑。

    关于战争。
    本剧的战争场面也是一大特点,处处模仿好莱坞,特效痕迹还比较明显,相当于好莱坞的二流水准。说起古装战争片,那肯定得说美国大片,从早期的《勇敢的心》、到《指环王》三部曲、到《特洛伊》、《斯巴达300》、再到《霍比特人》三部曲,场面宏大和视效震撼,象《天国王朝》这种水准已经登峰造极,后继者难以超越。美国电影缺不了古装战争片,隔三岔五的就整出一部来轰炸全世界观众的眼球,那怕迪斯尼这种拍给乖宝宝看的片子里,也充斥着骑士和剑。说回我国来,古装战争片可真是乏善可陈。稍稍梳理了一下,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古装战争片都是港台导演的作品,近十年间数的出来的作品,比如水火大戏《赤壁》是吴宇森拍的,技术流攻城战的《墨攻》是张之亮拍的,戏说历史剧《三国志见龙卸甲》是李仁港拍的(还有《鸿门宴》、《西域雄师》,虽然是中国英雄都诡异地披着日式铠甲,但总算填补着电影类型片的一个空白,看看热闹也行啊),还有程晓东的《江山美人》,陈勋奇的《杨门女将》,烂虽烂,但人家有啊。中国古装战争片都是这些香港导演拍的,这真是邪了门了。别跟我说《英雄》、《无极》和《黄金甲》,那哪是战争啊,几千人统一喊着号子,整个一团体操啊。早年间还有一部《黄河大侠》,铁马冰河入梦来,又是香港导演张鑫炎的作品。一直追溯到开山之作《敦煌》,黄沙百战穿金甲,居然是日本人拍的,一声叹息。说到底,要拍出好看的古装战争片,导演自己得有一个英雄梦,这种梦想和情怀要到唐代的边塞诗里找,再后面就看不到了,宋之后一路萎靡,岳飞和于谦的时代,是英雄的末路。当代嘛,买个仿真枪都要判无期,大家都来做乖宝宝,死了英雄的心罢。大陆导演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只有一部《荆轲刺秦王》,陈凯歌那个时候还有激情,还有英雄梦,可惜他入了美国籍。

    关于剧情。
    总的来说,本片剧情紧凑,除了歌舞过场,基本上环环相扣,密集推进,交待清楚,没有拖泥带水和废话。第一部的剧情在老奴卡他帕一下出人意料的大反转之后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猜想。大幕已经拉开,爱恨情仇留待下部分解。

    第二部马上要上映了,期待精彩的印度大片。

     8 ) 乌龙

    一两个月前第一次看到巴霍巴利王的海报,就觉得海报上是一只站立在城市废墟中的、酷似一只霸王龙的哥斯拉,就像图二那只只有一只脚着地的霸王龙!还心想说印度也拍怪兽电影了!后来再看到这张海报不下十次,都觉得是哥斯拉!今天终于抽空拉着某人看,还特意介绍说,你看海报是只哥斯拉,印度也拍这种电影了!开头就觉得内容的打开方式有点不对。看了二十分钟,发现不像会有哥斯拉出场的样子。等到看完,特意去翻海报,发现原来是托举婴儿的镜头,而且这怎么会被看成哥斯拉!而且我每次看电视都戴了眼镜的说!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我的大脑欺骗了我的眼睛!!!

    但我不喜欢奥特曼和怪兽,我只喜欢机甲…………

    这电影挺好看的,我给了五星,里面的人很有看头……

     短评

    这部片告诉我们:男人前进的动力不是想成为英雄的梦想,而是想打炮的心。另外结尾部分佐证了集合行为。

    6分钟前
    • 猫苦艾。
    • 还行

    这才叫有史诗气质的大片,城市的构造狠下本钱,特效用在实处,战争场面看得真爽,虽然显得过分夸张和过多慢镜头,但这就是印度片的风格,期待下部

    9分钟前
    • kooperl
    • 推荐

    只有我一个人把海报看成是一只像恐龙的怪兽么2333

    10分钟前
    • 萤木C
    • 还行

    前半段只是觉得,神奇阿三,音乐无敌,几分陶醉,但到了后半段,全程高能阿,开了个好头,好想看第二部,再来个160分钟吧!天朝版剪30分钟雪特,真的好想在电影院看GOT私生子之战那集啊!

    11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怎么现在来豆瓣装逼已经成了传统了吗?点赞第一的大兄弟你摸着良心,这片子跟咱的封神群魔乱舞是一个级别的吗?~人家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你可以不欣赏甚至讨厌,只是卖弄无知,却是可憎。

    16分钟前
    • 我不是江湖骗子
    • 推荐

    故事结构一般,但秒杀七八月同档期的国产片国外片成龙片是没问题的。战争场面比bajirao燃,但是bajirao是走家庭伦理剧路线的。。所以我估计也没什么可比性。。男主长的太印度减一星。。跟看我们学校的印度籍留学生一样。。😄

    2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你们中国电影人就知道吵吵吵。我们不仅比不上好莱坞,比不上日本韩国,连印度也比不上。

    22分钟前
    • 小裁缝
    • 力荐

    和好莱坞比,它无所顾忌的自由。和中国电影比,它是神作。

    27分钟前
    • 天下有雪
    • 推荐

    前一个小时都在讲一个印度泰山怎么撩妹,后面他遇到了一个印度海姆达尔,后者给印度泰山讲他爸爸印度王大锤和他叔叔印度洛基抢王位的故事。印度索林+王大锤的战场戏好看爆表。对了,印度泰山撩的是一个印度大表姐,就是饥饿游戏的凯特尼丝。你们感受一下。

    30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力荐

    特效和动作设计都可以,很多脑洞大开的地方,结局出人意表。男主父子和反派的挂都是天生神力,简单粗暴甚合我意。别说什么放在国内就是无极,不真实无逻辑不是奇幻片的原罪,审美low逼无想象力才是。

    32分钟前
    • Hendrick Z
    • 推荐

    巴霍巴利!!!哇擦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纯印度语言纯印度本土的电影,还要是印度神片,真他妈看得目瞪口呆!!!歌曲太棒了!!太有气势了!!!整个影院顿时被震撼了!顿时汗毛竖起!看毕一直萦绕脑海!大场面《权力的游戏》即视感,中国根本就拍不出这样的片!可惜男演员颜值偏低,女演员都挺漂亮。

    36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阿三用了1亿人民币制作出了能让中国导演看傻的电影 放了中国电影人三千里

    39分钟前
    • 话事人
    • 力荐

    最后那场战争戏不错,螺旋桨马车。。。

    41分钟前
    • 橘橘踽踽
    • 还行

    看了两个半小时至少卧槽这尼玛也可以了十次给三哥牛逼的想象力跪了。

    44分钟前
    • 梦醒时分
    • 推荐

    抛开全剧人物都吃了长生不老药,加上结尾大战的恢宏气势,简直惊艳我,拿一亿给国内,可能也就小时代的水平。还有再次强调豆瓣评分越来越搞不懂了,这种打分真的会让很多人错过佳片!imdb8.5!

    49分钟前
    • asair
    • 推荐

    瑰丽、雄壮、精巧,完全担得起“大片”的名头。

    52分钟前
    • 鱼·无
    • 推荐

    这样的电影,除了片长有些长之外,观影过程是无比欢乐的,印度神话版《赵氏孤儿》故事,不仅有一些常规的场面戏,还有各种脑洞大开的开挂表现,关键是,边看边吐槽这种过程是太有趣哈哈哈,开场爬瀑布那段全片最佳,女神说,追上我就让你嘿嘿嘿

    5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有点冰与火之歌的感觉,哎,不知道第几次感慨,印度电影甩中国国产电影几条街啊。舞蹈还有动作都很赞,不要光笑人家神剧了,仅特技就能做到这么细腻真的得竖起大拇指。

    59分钟前
    • 小涛
    • 推荐

    这片现在是imdb上面的最高分。。。

    1小时前
    • 烧饼好吃
    • 还行

    这部电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饕餮之宴。许多人都怀有偏见甚至歧视的眼光看印度电影,但它就是TMD牛,女生就是美艳动人,能歌善舞,肉肉的肚子比我们中国的那些锥子脸性感多了,男人即便相貌普普,也绝没有留厚重的刘海,服装美轮美奂,却真实可信,甄嬛那个头发和眼影,你们真的相信是那个时代

    1小时前
    • bohegao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