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大陆2016

    主演:梁家仁,周笑兵,余永霖,韩永宽,祁婕,玮妍,王盛,周少东,李靓,杨得丢,王海,王振,陈帅 

    导演:金铁木 

    猜你喜欢

     剧照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2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3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4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5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6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6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7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8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19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型史诗纪录片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为上造影视今年的重点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最近正式开拍。

     长篇影评

     1 ) 对秦汉史的兴趣可能从电视剧开始

    希望看完这部剧的小孩子们会产生看史书的兴趣,分享一份书单。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雷戈:《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李开元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阎步克著:《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 (法)鄂卢梭:《秦代初平南越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马长寿著:《北狄与匈奴》,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 王明珂著:《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张荣芳,黄淼章著:《南越国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朱圣明著:《华夷之间:秦汉时期族群的身份与认同》,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 许倬云著:《汉代农业》,程农,张鸣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余英时著:《汉代贸易与扩张》,邬文玲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臧知非著:《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 张金光著:《战国秦社会经济形态新探》,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2 ) 历史的魅力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部历史纪录片,感慨真的是太多了,也是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历史的魅力。

    首先这部纪录片选的视角特别好。选定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一块历史之后,从哪个角度叙述又是另一个问题了,记录片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从帝王的角度出发,主要从政治变局一个大的视野来观察那段离我们已经很远的历史,我们发现纪录片好多内容都被省略了,但就是这样才使得整部片子更有重点,思路非常清晰。这也给我们研究历史的好好上了一课,一定要从一个角度切入,看问题才能看得更透彻。

    秦始皇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一下改变了,原来我们只知道那一句天下苦秦久矣,再加上语文课本上的陈涉世家,过秦论,阿房宫赋。秦朝在我们心中一种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印象,历史课本也好像一直有意把我们往这个方向引导,现在来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有失偏颇的,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更加生动,多面的历史,而不是那一个个朝代的刻板印象,和那一个个人物的黑白分明。历史绝对不是这样的。我们总说汉的崛起是吸收了秦的教训,其实这样说也不太准确。如果没有秦制打下的那些基础,汉朝不会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只是秦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注定悲凉,不被人理解。礼崩乐坏的时代突然过去,留给秦始皇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帝国,他做的已经非常棒了,且不论车同轨书同文,也不论修长城征边疆,单单拿出郡县和中央集权这两个影响千年的政治制度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新时代看历史,我们需要摆脱过去对秦的偏见,用正确的态度平视秦国。

    张骞,太了不起了,一带一路的最早开创者。

    汉文帝和贾谊,汉景帝和晁错

    秦汉精神,开拓进取,对现在的借鉴意义,在整个历史上的地位,汉族,汉文化,汉承秦制,秦更不应该被忘记,开统一先河

     3 ) 从历史到现在

    刚看完这六集纪录片,心情很是澎湃。
          首先觉得它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启蒙片。在导演的镜头下,历史不再是干巴巴的东西。而是一个个帝王的心路历程。把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事件统统串起来,不再平面。比如讲到秦始皇,统一后国家采取大一统模式,要其他六国人民认同这个国家,怎么办?他又是封禅,又是到处巡游,笼络六国学者等等,效果不好后,又想通过战争来树立人民对国家认同,于是,他北击匈奴 ,南平岭南,,后来当他发现他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让六国人认同时候,他决定武力来解决。这样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帝王跃然眼前,让人走进了帝王们的内心世界,这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第二,觉得是一部很好的让人思考的片子。它一直宣扬大一统观念和进取的精神。从始皇帝开创大一统局面到武帝完成大一统这一百年的线索一以贯之,我想到了现实。
         1.疆域的一统是形式的一统,关键的是人心的认同,文化认同,我在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的多元性是好是坏?
        2.始皇帝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但为了对抗八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封建惯性,他付出了帝国瓦解的代价,直到80年后才在武帝手中完成。我们现在呢,太祖结束了两千年的宗法社会,又使国家进入了中特,那我们有多长时间去稳定呢?
       3.武帝时做出反击匈奴的决定,可百官继续沉浸在无为的成绩中,解读很有意思,帝国拥有强大的实力,如果强大国力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祖辈七十年的忍耐和坚守有什么意义呢?
      。。。。。以上折射很有意思
       好了,这片子很有意思,拍的也很好,每个人都能在片子得到属于自己的结论,我觉得这也应该是这类片子的方向,思考和结论交给观众吧

     4 ) 历史笔记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第一集 帝国肇始

    公元前221年,秦攻陷齐国,统一六国。

    国家治理方针,采纳廷尉李斯(信奉法家)建议,实行秦国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郡县制,而非西周分封制,即不再通过血缘而是官僚的选拔来管理社会,使得皇权的力量可以通过郡、县、乡三级单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空间。

    公元前350年,变法革新者商鞅宣布迁都咸阳。1、土地改革,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块自己耕作的土地,并收到国家最大限度的保护,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和国家努力生活。2、凡是各诸侯国来归附的人,立即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秦国四界之内,岭坡、土山、沼泽,十年不收任何赋税。3、实行郡县制,县令不能继承,均由秦王派任直属朝廷,从而将全国的政权、兵权集中到中央,以便于巩固统治,发展小农经济。(秦帝国设立了三十六个郡,领土东到大海,西到临洮,北据黄河,南达长江流域。)

    政府模式:

    公元前221年,采用李斯建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垂直管理,三公意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首,负责政府的全部工作;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负责一切军事事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所有官员。【李斯由廷尉升到丞相】

    任用精通秦法的官吏,将秦的执政思想传播到天下,使百姓们从精神上认同这个国家。【湖南省里耶秦简】秦法极注重细节,对臣民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都有着严格规定。

    对于六国文字各异影响行政的状况,李斯上书嬴政,书同文字,以秦国小篆为统一书体;统一度量衡和车轨尺存。将秦国的标准以法律的形式推广到所有新的疆域。

    在建国之初,南郡的苍梧县就曾爆发叛乱,说明这个国家崛起于西陲边地的秦国,曾因野蛮落后倍受关中各国的歧视。商鞅的到来,让秦国不到二十年就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大国。但商鞅奉行的法家学说,只是为兼并战争服务的富国强兵之法。整个秦国崇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战国末期,东方六国已经形成了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以及南方尚巫鬼、浪漫奔放的楚文化。

    嬴政对此,接受了六国礼仪并还建立了一套名为博士的制度,聘请来自关东的学者,他们除了研究学术,还有职责参与廷议,讨论国家的重大决策。然而因为废除分封制,东方六国的士子对秦帝国的统治心怀怨恨,六国残余势力仍想复国。

    公元前220年,嬴政决定巡游全国。

    第二集 雄心末路

    公元前219年,嬴政封禅泰山,祭天祭地。

    秦国的军功授田制----将土地与军功结合在一起,人们既是农民也是战士,因战功获得土地后,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想要继承,还需要军功来换取,这曾让秦国崛起强盛,但当天下一统后则不再适应。

    公元前216年,为赢得民心,改革秦国实行了200多年的土地制度,颁布新的国家政策“令黔首自食其田”,即是让百姓自报所占土地数量,国家由此收取赋税。然而,却导致了经济混乱,改革失败。

    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公元前215年,秦帝国开始大规模的军事动员。

    1、 嬴政命将军蒙恬带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将今天的河套地区纳入帝国的疆域。

    2、 为了巩固新的领土,又下令在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边墙的基础上,大规模修建增筑。七年后,一条西起陇西临洮,东到辽东,长达五千公里的军事防线宣告完工,即万里长城。

    3、 修筑秦直道,相当于高速公路,从陕西至内蒙古,长达一千八百,里,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嬴政命秦军挥师五十万南征百越,征服岭南,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公元前214年,东方学者淳于越提出重新恢复分封制,嬴政一直期盼东方学者对于统一帝国的认同,然而终究落空。 公元前213年,李斯上呈一道奏折,统一言论思想,严禁一切违背帝国统治理念的书籍(“焚书坑儒”事件)。 据《史记》记载,嬴政征发70万人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巡游中病倒,仅49岁。 公元前209年,农民起义爆发,东方六国全部复立。 公元前206年,一支来自楚国的起义大军在刘邦的带领下进入咸阳城,秦帝国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不久,楚国贵族项羽也带领了军队进入咸阳城,放火焚毁。

    第三集 汉定天下

    汉高祖的生命中充斥着妥协、隐忍和坚守,但统一帝国的理想却始终没有达成。

    末代秦王子婴投降于沛公刘邦。项羽带领军队火烧咸阳宫城,希望恢复到秦统一前的天下格局。刘邦则希望继续延续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帝国随之分割为18个诸侯国,项羽则是位居于18位诸侯国之上的西楚霸王。

    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拉开帷幕,公元前202年,项羽战败,自刎乌江。汉朝建都长安。汉高祖刘邦长陵不算宏伟,比不上汉武帝茂陵,出土文物多位漆器、陶器,只有零星的青铜器。汉初王朝处境艰难。

    为巩固统治,不得不延续分封制传统,汉高祖刘邦为开国功臣册封七大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受到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的郡仅占帝国版图的1/3。

    北方的匈奴冒顿单于时常南下侵扰汉王朝,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兵上阵,但过于轻敌冒进,被匈奴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在平城战败(白登之围)。后册封宗室女为公主,与匈奴和亲,为汉王朝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除了北方匈奴和异姓诸侯王,如何让百姓富足安定是汉初王朝急需解决的问题。汉高祖刘邦采纳陆贾建议——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同时制定律令,史实【湖北张家山汉简】,萧何整理秦律,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形成了两汉时的基本法《九章律》

    在汉高祖生命的最后几年,在皇后吕雉与萧何的帮助下,汉高祖开始铲除异姓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五年内铲除完毕。公元前195年,白马之盟,自此除了地处偏远的长沙过以外,汉帝国的江山全部由刘姓皇族成员所统治。

    公元前195年4月,汉高祖刘邦去世。年仅17岁的汉惠帝刘盈即位。吕后成为刘邦逝世后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继续推行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公元前202年,刘邦第四子刘恒出生。

    第4集 峥嵘初现

    公元前180年,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吕后逝世,在吕后统治期间被打压的刘氏家族迅速发难。23岁的代王刘恒接掌帝位,他8岁封为代王,封地偏僻荒凉,生母薄姬地位低下,不受宠爱(织女)。

    公元前179年,刘恒回到长安,在未央宫加冕,成为汉朝第三任皇帝汉文帝。此时,内有实力强劲,却又政令不通的诸侯国,外有虎视眈眈并且不讲信义的匈奴单于。和亲后,匈奴仍然时常骚扰边境。

    汉文帝下令搜集贤才,贾谊(《过秦论》)。

    诸侯国中最为强盛的是吴国,吴王刘濞,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发行钱币,开山采矿,富甲一方。太子刘启击杀刘濞儿子刘贤,引起刘濞怨恨。贾谊提出削藩。迫于诸臣的反对,最终没能实施贾谊的主张。贾谊也被贬到长沙,33岁去世。

    发展经济: 继续推行无为而治。 高祖刘邦曾颁布禁酒令(与粮食有关)

    公元前183年,刘恒在位的第13年,下诏免征全国百姓的田税。 发现京师仓遗址,表明了社会富足安定。 刘恒废除自秦以来残酷的肉刑,取而代之的是剃发、足枷和杖责,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汉文帝的“仁政”,是中国刑法史上的进步。

    公元前157年,执政23年的刘恒去世于未央宫。【霸陵】

    太子刘启继承皇位,是为汉景帝。为满足日后的军事需要,从文帝刘恒时期便开始鼓励民间饲养马匹,颁布优惠政策,刘启更是颁布盗马者死的严苛律法,进一步扩大官营养马的规模。这也为日后汉武帝出征匈奴所需要大量骑兵作了准备。

    晁错在刘启即位后官拜御史大夫,上书《削藩策》 。吴王刘濞(杀子之仇)在诸侯国中实力最高、辈分最高、年龄最长、占有土地最多。在接受到削藩的诏令后,吴王刘濞动员30万大军,并联合楚、赵、济南等六个诸侯国公然反叛朝廷。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中央集权和地方统治的尖锐矛盾的体现)。最终,刘启妥协于各诸侯王,诛杀晁错。然而刘濞野心不灭,自立为东帝,彻底背叛汉王朝,七国联军继续进攻。

    挡在七国前的是依然效忠于中央王朝的诸侯国梁国,其位置险要,梁王刘武(汉景帝兄弟)所在的睢阳成为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为汉景帝争取了时间。刘启拜周亚夫为太尉,执掌中央的军事大权,平息叛乱。刘启借此废除了六个发动叛乱的诸侯国。

    第5集 威加海内

    公元前141年正月,年仅16岁的刘彻即位,成为西汉第五个皇帝,史称汉武帝。在汉初四位皇帝70年的经营下,帝国焕然一新,步入正轨。

    窦太后(丈夫汉文帝)历经三朝,是无为而治的忠实支持者。而刘彻重视儒学,冷落黄老之学。两人矛盾激增。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发布诏书,帝国内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向中央推举品德高尚,正直敢言的人才。

    公元前139年,儒家官员赵绾向刘彻建议取消窦太后参与朝政的权力。随后,赵绾被逮捕入狱身亡。儒学再次遭到打击。

    (汉武帝发出招募令,招武士赴月氏联合击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路上被匈奴单于抓获,匈奴再次提出和亲,张骞在匈奴监管下生活了十年。)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逝世。 -分水岭- 刘彻21岁

    公元前134年,刘彻召见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全国思想的统一。

    措施:1、刘彻在国家最高学府太学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最高教育机构的教科书。2、命令所有郡国设立学馆,教授儒家学说,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汉匈关系转折点----马邑之谋】

    匈奴再次入侵。富商聂壹向刘彻提出一份战争计划:利用和亲的机会,将匈奴引诱到北部边塞要地马邑城。汉军失败,和平局面打破。

    第6集 英雄时代

    公元前129年,刘彻派军队向匈奴发起进攻,汉匈全面战争开启。汉军损失惨重,但打破了汉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刘彻意识到急需了解匈奴的地理和军事情报。

    同年,由于汉匈战争爆发,被匈奴扣押了十年的张骞逃出,他带着仅剩的随从堂邑夫继续前行找往大月氏,几月后找到,但大月氏已扎根此地,不想复仇。张骞继续遍游西域各国,详细记载西域的风俗民情与地理物产。

    阴山南麓的河套地区,土地肥沃,离长安城很近,历来是中原王朝和匈奴争夺的地方。汉军下一个战略进攻目标就是河套地区,公元前127年,刘彻(30岁)派卫青率军攻占河套,汉军大获全胜。

    公元前127年,刘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同年,张骞开始返回汉帝国,然而归国通道河西走廊仍然受匈奴管控。公元前126年,离开汉帝国13年的张骞回到长安,带回了西域的自然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

    公元前121年,20岁的霍去病被委任率兵远征河西走廊,两次远征,以及小的代价清扫匈奴势力,自此汉帝国控制了河西走廊,在此地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切断了匈奴和西域的连接。这条通道成为了此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的主要陆上通道,形成了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

    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势力大大削弱,汉朝仅需最后一击即可彻底解决祸患。然而汉帝国此时国库空虚,无力支撑战争消耗。公元前120年,37岁的刘彻召开廷议解决军费开支,措施:盐铁官营;告缗算缗;酒专卖;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

    公元前119年,汉帝国发动了对匈奴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卫青和霍去病率兵分为东西两路,同时出发,深入大漠,寻找匈奴主力部队,进行决战。霍去病这一路军队遇上了匈奴左贤王的主力部队,汉军胜利,几乎歼灭匈奴主力,匈奴逃离漠北。

    汉武帝刘彻茂陵的附近陪葬墓是卫青和霍去病墓。

    随着汉帝国的崛起,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刘彻将岭南的闽越、南越相继纳入汉帝国版图。然而此时,民力也被压榨到极致,公元前89年,刘彻颁布诏书反思忏悔。公元前87年,刘彻病逝,年70岁。

     5 ) 先有百姓,才有帝国

    百姓是帝国的基石。

    秦始皇无疑是前无古人的开创者,功在千秋。在那个分封制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时代,能提出中央集权的制度思想,统一文字,统一度量,推行法典,想着统一文化,统一民心,真正实现大一统。他有着雄心抱负,他着急着建立一个理想的帝国。他相信自己的帝国是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他努力的想让那些之前分封各国的老博士相信,对他们礼贤下士,在受到他们讥讽拒绝后,又毅然选择了暴力,焚书坑儒,修建宏伟的阿房宫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奈何连年来的的战争,早已让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又见皇帝还劳民伤财修建宫殿,大概这样才有了一直有印象的一句话“天下苦秦久已”。 看纪录片的时候,在想秦始皇临死之时肯定在想,“尔等愚民,帝国之制,天下一统,实乃百姓之幸事,奈何如今。。唉,尔不懂我也。” 其实是他不懂百姓。帝国的基石是百姓。没有百姓的信服,基石不稳固,怎有帝国。帝国从来不是他提出的那些思想、那些制度,只有统治下的人民接受了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制度,才有一个稳健的帝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帝国像是飘在这水上的船,皇帝是这条船的掌舵人。汉朝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懂得顺势而行。人民接受一个新的制度,新的思想总是很慢的。或者说秦之初,百姓也根本不关心什么制度,只希望能吃饱穿暖。刘邦也有称帝的野心,只是他更懂得什么是百姓能接受,什么是百姓还不能接受的。他没有完全取消分封制度,只是各个封王的人都是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合情合理,又保留了分封的影子,不给人皇帝一人独霸天下大地的感觉。后面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些功臣被逐个击破,完全不劳民伤财,很多还是吕后搅和其中的,其实这未必不是刘邦想要看到的结果。后面到与大臣白马之盟,定下非刘氏不能王的约定。平稳的把权利的核心进一步缩小,从外姓功臣到自家后代。这是汉朝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大家都打不动了。这时刘邦留下了一个无为而治的思想,真是太妙了。他懂这时的天下百姓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和平,需要的是吃饭穿衣。之后的实际统治者吕后也是这一思想的坚定奉行者,该蛰伏时隐忍,以和亲来应对匈奴的挑衅。再到后面的文景两帝。从刘邦去世到文景帝刘启去世,经过五十多年的修养声息,百姓得到的是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一切都很有盼头。百姓也在这五十多年中早已忘记了他们祖辈所经历的分封制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只觉如今的天下甚好。

    在稳定中也不是没有矛盾的,到汉武帝即位之时,记得纪录片有个壁画描述当时诸侯的骄奢淫逸的生活,而最底层的人民却流离失所。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架势。可见资源和财富还是慢慢流向聚集在了那些王侯将相手中。万幸这时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锐意进取的皇帝。经过文景之治的发展,也有些家底可以让他一展抱负了。他求贤若渴,也给底层人民开了一个觅封侯、建功名的通道。所以有了坚持十三年打通西域的张骞,有了驱逐匈奴,封狼居胥的卫青和霍去病。这一群青年跟年轻皇帝有着一样的斗志,有着一样的信仰,他们信任自己的国家,信任自己的皇帝。很感动的是刘彻晚年将死之际的《轮台罪己诏》,反思自己的一生,戎马一生,虽然汉家铁骑已经赶走了匈奴,但也让这个国家再次一贫如洗。他想到的是对不起天下百姓。是啊,他们从来没有忘记百姓才是帝国的核心和基石。

    看纪录片只觉得汉朝这几代皇帝好像都是应时而生,每一步走的凶险而又恰到好处,甚妙。他们花了几代人的时间终于实现了秦始皇提出的中央集权的稳固帝国。

     6 )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部分解说词

    第二集 雄心末路

    1

    但是无论谁也不能否认,嬴政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更是充满勇气和冒险精神的先驱。

    2

    这时的秦帝国,已成为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整个天下只为一个人运转,皇帝代替了神的地位,皇帝的意志成为天下臣民行为的唯一准则。可是当一个王朝心中,只有自己存在的时候,它势必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秦帝国的厄运由此而来。

    第三集 汉定天下

    这些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和亲公主,背井离乡,忍辱背负起了一介弱女子难以承担的重任。她们没有一人再回到过故乡,也没有一人留下姓名,然而正是这些女子,用自己的青春和幸福,为汉王朝的崛起换得了喘息的时机。

    第四集 峥嵘初现

    1 以平叛七国之乱为契机,刘启借此废除了六个发动叛乱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辖地扩大了将近一倍。经过这次血与火的洗礼,困扰了西汉政权几十年的内忧,被基本解决。

    2

    然而,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却伴随着数代汉家帝王的坚持和隐忍,更镌刻着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无论是被贬长沙郁郁而终的贾谊,还是力主削藩惨死街头的晁错,他们用悲剧的命运,换得了一个时代的崛起。

    段清波:“所以吴楚的七国之乱,使得历代的人们相信,治理东方的这么一个地缘性的国家,治理这么一个跨区域、跨文化的这么一种国家的时候,只有一种制度是有效的,那就是中央集权郡县制,而分封制是绝对不可行的。”

    第五集 威加海内

    1

    刘彻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不仅要用积极进取的儒学取代无为而治的旧有传统,其中更隐藏着他一个极为期盼的理想。刘彻要用儒学主张的大一统理念,来教化天下万民,实现举国上下人心的统一。而这正是昔日秦始皇毕生追求却至死也未能实现的愿望。

    秦始皇嬴政依靠强大的武力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帝国。然而,全新的帝国体制,并未得到全体臣民的认同。作为一个伟大的开创者,嬴政敏锐地意识到维护帝国的统一必须要实现文化上的统一,在全体臣民内心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然而在秦帝国时代,要实现这种人心的认同却是万分的艰难。最终嬴政采取了焚书的极端方式,试图以毁灭不同学说的方法,来实现人心统一的愿望。但这种暴力的做法,不仅没有达到他的愿望,却为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2

    史书中将汉帝国的这次用兵称为马邑之谋,这是汉匈关系史上的转折点。自此匈奴开始频繁向汉朝边境进攻,汉帝国和匈奴之间脆弱的和平局面被彻底打破。此时的刘彻也清醒地意识到,以一次战役彻底战胜匈奴的愿望,是完全不现实的空想。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心中的理想,因为刘彻知道自己的帝国,不可能再次以放弃尊严的代价,来寻求卑微的妥协。为了赢得永久的和平,刘彻还需要用意志和勇气,在未来的岁月里,赢得最终的胜利。 自此以后,在汉帝国通向匈奴领地的大漠上,行进的不再是和亲公主的马队,而是一次比一次强大的铁骑军团。一个帝国将在铁与血中真正崛起,一个英雄时代即将来临。

    第六集 英雄时代

    1

    对于此时的刘彻来说,为了这场胜利他已经等待了二十二年;而整个汉帝国,已经为这场胜利等待了八十一年。汉高祖刘邦无奈的和亲,吕后所受的屈辱,文景时代的隐忍,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汉帝国终于洗刷了昔日的耻辱,战胜了世仇匈奴。

    2

    刘彻去世五十年后,汉帝国派驻西域的副校尉陈汤,带领西域属国的军队,诛杀了逃亡西域的匈奴,郅支单于,威胁汉帝国的匈奴势力,最终彻底瓦解。陈汤在事后,给皇帝的奏折中说,应该向天下各国表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汉民族充满力量而又自信的宣言。这是自秦始皇到汉武帝以来,所奠基和塑造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后世的延续。

    两千年来,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回望那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时代,因为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千古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短评

    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一贯靠谱。相比起现在瞎扯的那些电视剧,我更加强烈的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这样制作精良,诚意满满的纪录片。还要夸一下选角,确实都不错,长相符合大家的想象,演技也过硬,导演的眼光很可以。

    6分钟前
    • Hemisphere
    • 力荐

    制作挺精良的,只是感觉干货略少。

    10分钟前
    • 南赫
    • 推荐

    对历史事件背后帝王的心理和动机的分析入木三分,使其行为和决策更加合理化。仅凭这一点,值五颗星。

    14分钟前
    • Joel
    • 力荐

    感恩前人,吾辈当自强。秦汉是一个进取的时代,满清误我民族啊

    16分钟前
    • 荒古砚
    • 力荐

    拍的气势磅礴。无论是心怀天下的君王、或是为国为民的臣子;历史中的英雄大多是悲情的。

    21分钟前
    • 狭雾凌
    • 力荐

    脑洞也太大了,简直每个皇帝都诚惶诚恐小白花,我都是为了天下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我(。请的专家水平是够的。

    22分钟前
    • Evelyn桃桃
    • 还行

    感觉这部纪录片的视角和以前中国纪录片的视角不一样了,终于不再是宏观视角,终于集中到某一个历史人物的微观视角了,也可以说,从上帝视角回归到人的视角。我喜欢这种处理方式,更让我有一种代入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

    25分钟前
    • 河上清波
    • 力荐

    果然豆瓣很多人说有洗白秦始皇的嫌疑,但是我并不认同。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本就是经过了各式各样解读的版本,怎能断定哪一种理解就是千年以前最客观的真实呢?这部纪录片非常杰出。它颠覆了教科书对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的符号化的定义,而是将一位帝王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情怀的真实的人。再加上影视化的演出,很多片段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理解了他们身为天子的几多豪情,几多无奈

    27分钟前
    • Oo
    • 力荐

    这是我从《圆明园》以来看到的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国原创纪录片,撰稿好,配音好,演员好,音乐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从头至尾看一遍。

    32分钟前
    • andyliu
    • 力荐

    从秦昭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秦国开始迈向崛起之路。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东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争。但是从度量到文化,从内忧到外患有很多:百姓的劳苦、臣民的不理解、诸侯的叛乱、匈奴的骚扰、国力的贫瘠。秦始皇对内部整合,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修灵渠,建直道。对外战争,南平百越,设置南海等三郡;北攻匈奴,设置四十四县,扩大帝国版图。在政治上,废黜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第一次完成大一统一的中华。

    36分钟前
    • 秋天AIchen
    • 力荐

    第一次知道秦始皇是个人,不是一个暴虐的符号。

    38分钟前
    • 小张同学
    • 力荐

    就初中水平的普教深度来讲还不错,宣教植入太明显相关逻辑又不够严密,败在无魂。

    40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还行

    文案赶不上《河西走廊》,演员都好帅啊。相对之前的纪录片帝王形象更丰满了,刘彻结尾用了一段讲《轮台罪己诏》,已经将视角从强汉的骄傲分出一点给穷兵黩武下困苦的老百姓,也算进步吧。

    42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主要讲的是中原从分封走向大一统的过程,没有多余的细节,重点清楚条理清晰,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不罗嗦,对于想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很好的提起兴趣,可以去看更详细的历史

    45分钟前
    • 小笼包
    • 力荐

    秦始皇那个演员太帅了啊,东方帝王谷里面也是他,他叫什么啊!!

    48分钟前
    • 阿查
    • 推荐

    片里的秦始皇跳出来单一的暴虐形象,活脱脱一个有血有肉的勤奋帝王。纪录片的选角简直是绝了。

    49分钟前
    • Hina
    • 力荐

    百代皆行秦政治,千秋尽从汉精神。秦汉塑造了中华的身躯与精神,奠定了大一统的精神与文化基石。

    54分钟前
    • 木偶
    • 力荐

    从历史看未来,惜秦皇汉武,隋唐或近代也许只是一个周期的再轮转不过历史真是永远的英雄史观

    5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弹幕可真有意思 读书时期说女孩只会学文科只会背历史 看剧的时候又说这种宏伟历史女的不会看 敢情什么优良品质都被男的赶上了呗 又有品味又有智慧又心怀天下 还大言不惭说弹幕里挑一个漂亮女的娶 什么剧都要挑起性别问题 离了女孩不会独立行走 绝了

    57分钟前
    • 嘉遇纯之子
    • 推荐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秦皇汉武打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1小时前
    • 孙悟空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