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教授(2018)

    教授(2018)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8

    主演:约翰尼·德普,佐伊·达奇,罗丝玛丽·德薇特,朗·里维斯顿,贾斯汀·沃林顿,丹尼·赫斯顿,希博汗·法隆,帕洛玛·克维亚特科夫斯基,奥黛莎·杨,凯特琳·伯纳德,法拉赫·阿维瓦,琳达·伊蒙,基斯·麦克科基尼,德文·特雷尔,丹尼斯·科贝特,约兰达·科贝特,马德里亚·斯卡尔韦纳 

    导演:韦恩·罗伯茨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六十岁未婚国语

    • 更新HD

      美丽的声音

    • 更新HD

      美国黑人魔法协会

    • HD

      交响尸人梦

    • HD中字

      荣耀的代价

    • 更新HD

      我不是酒神

    • HD

      猫狗大乱斗

    • HD中字

      小小恶信件

     剧照

    教授(2018) 剧照 NO.1教授(2018) 剧照 NO.2教授(2018) 剧照 NO.3教授(2018) 剧照 NO.4教授(2018) 剧照 NO.5教授(2018) 剧照 NO.6教授(2018) 剧照 NO.16教授(2018) 剧照 NO.17教授(2018) 剧照 NO.18教授(2018) 剧照 NO.19教授(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讲述一位厌世的大学教授被诊断癌症,得知只有6个月的生命后决定抛弃一切伪装,从而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他要求自己尽可能的大胆而自由的生活,并且幽默而从容,不计后果,甚至有点接近疯狂……

     长篇影评

     1 ) 仅凭那一口生气

    不喜欢文学的可以走,走了两个。拿不到C的可以走,学期结束保证给你们C,又走了一批。剩下了的学生面面相觑。以后念商科也可以走了,哈!走了一大批!我是学生也会留下来,因为有莫名的幸存感,被一轮又一轮筛选后。像很多大逃杀电影的情节。

    还能提供这种幸存者的优越感的还有最近最强大脑的圈层挑战赛制,和刚刚看过的《王者天下》。

    其实生活就是个巨大的筛网,德普老师期限已到,未能突破这一层了。不管你愿不愿意,筛网依然会一层一层层的筛选下去。时候到了,轮到我,剩余选项并不多。极限挑战,这就是命。为什么我被淘汰?幸存的是哪些人,为什么是他们?他们还能做什么?淘汰后的我能做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反复回味的问题。

    德普的所谓突破,格局不大,他只是不再拘泥于人物关系,情境地点,不再受道德约束了,赶走学生,大麻和乱性,这些破事也仅限一些个人能完成的肆意妄为。

    他的学生还能做些事情的,不仅因为本身年轻,更重要的是借助德普前辈看见了“未来”。就像《降临》里一样,先给你看结果,再回头修补现在。有了德普的感悟作为前车之鉴,希望他的学生有所感悟,珍惜人生。

    这种时间颠倒的玩法其实很有趣的。活在当下要有“早知如此”的既视感(Dejavu),木已成舟要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可谓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并不是笔笔直的线性发展。

    被诊断出肺癌是个时间切分点,前和后还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思考方式。之前是各种计划和应该,一出生就能看见结尾的那种循规蹈矩,家庭,职场,人生都是按部就班。之后则打破各种“惯性”,看得见每分每秒的呼吸,庆祝每时每刻的鸟啼,我的下一秒并不取决于上一秒。是的,有些人按月按天过日子的,更高级一些的人,按分钟按秒。佛语慧眼,即是开启当下之眼,看得见当下,就是德普反复提到的seize the moment。

    最近亲人离世,看到死亡主题的片子颇有感触。如果我年老体衰,积重难返,不会花大量精力和金钱延长没有质量的寿命。那时的顽疾缠身早就在现在的不良生活习惯中注定了,现在的得过且过真好配得上以后的唉声叹气。我也是个普通人,想得到未必做得到,不过任何时候我都不曾后悔什么倒也不错。

    片子最后那个丁字路口的设计太棒啦!德普被问两次都说自己不知道要去哪,在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的档口,呼了一口生气(他曾否认自己的勇气,所以我用“生”气),向死而生了。这个丁字路口,无论是左右转的路,甚至掉头的路,都看作是早已设计好的人生之路,而扔掉惯性之后的德普,这一秒的意念,这一秒的生气,开启了全新的路。

    也许像极限挑战那样就好了,输就是赢,被淘汰的反而是好命。

     2 ) 《教授》台词记录

    不要只是活着,要生活。

    在每一刻,我们都在创作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要让它成为有意义的书,至少是有趣的一本。

    成熟不过是,你经历的痛苦的多少。

    做真实自己的勇气,无所顾忌。

    到我这个年龄的人都有cancer,只是它直到这时才发作。

    世界需要你们,世界的一部分正在死去。走出去,体现你的价值,回馈世界。这从来不容易。大多数时候,你会孤身作战,但你一定要坚强。我祈求你们,不要屈从平庸,就像其它98%的世人那样。你只有一次机会,不要让任何一刻白白溜走。抓住它!让它成为你的!庆祝每一刻,珍惜每一次呼吸。我要告诉你,生活,就是一次鸟鸣。Life it’s a birdsong.

    当我回忆往事时,一切都明了了。就好像这一切是必然的。我们的灵魂为什么是破碎的?这很荒唐,但是又很完美。

    在迎接死亡的过程中,我明白我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我都被误解了,我失败了。不仅仅是因为没能明白人生的有限,而是没能去珍惜它。我没能充分利用我的一生。

    我们背弃了我们被赋予的最重要的义务,过着体验丰富的生活。这是我们唯一能独立选择的。抓住你们的存在,诸位。

    何不让死亡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这样我们终于能有一秒钟时间,一毫秒时间,来珍惜我们剩下的一点点时间。让我们好好生活,这样我们就能好好的死去。因为我们从未比这一刻,更接近死亡。

     3 ) 透过教授,我看到了Johnny自己

    是2020年3月看的,正是闹的不可开交的离婚案出现转机的时候,Johnny用酒瓶砸Amber也许是真的,但我更觉得那是怒火,而不是习以为常麻木的家暴,就像是学霸的一次发挥失常不可能就把他变成了学渣。此处也不说Amber的人不好,毕竟她就是那样一个人,狂热控制欲强,但是又惊人的美丽,Johnny没有把她变好也没有变坏,只是她搅乱了Johnny的生活。浪子终要遭遇蛇蝎这一劫吧哈哈。

    回到这电影,Richard(Johnny饰)老婆出轨不爱他,从不抽烟的自己莫名肺癌,生活已经如此f***ed up,女儿居然又出柜了,这雪上加霜的日子让Richard决定要做一次放纵的自己,滥交,吸大麻,搞基。但他也决定用生命最后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他的文学课,只开放给真的喜爱文学的人,每个学生读一段自己喜爱的文字,带学生们去体验生活,也给女儿以鼓励,让她照顾好自己,勇敢生活。Richard给我一种经历生活风风雨雨,依然爱这世界的感觉,他大可愤怒,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也可报复这个社会,但是他没有,他平静的的慢慢接受死亡,带着他的狗,开车慢慢消失在黑夜。电影结尾,公路已经到了尽头,但是Richard的大笑一声,继续向前开:路是给中规中矩的人设定的,前头无路又有什么关系,我与哀怨等死的人不一样,我看开人生,定要超脱的离去。

    我看到了死亡的平静,也看到了生的希望。我看到的不仅是教授,还有心力交瘁的Johnny,面对这鸡飞狗跳的生活,放纵但是没有堕落,接受但是没有被打倒。再说Johnny做为演员,这应该是他演现实人物发挥的最好的一次,肺癌中奖时的震惊,在医院醒来时还不忘幽默,坦然面对死亡的豁朗,他褪去了之前的神经质与扭捏,(扫蕊,寻找梦幻岛,查理巧克力工厂,断头谷,来自地狱,还有好多电影他给我感觉就是没法演好一个正常的,可以挑起生活担子的人)Johnny也是可以演好一个可爱的中年男人的嘛。希望他也能以Richard的态度面对他自己的生活,并在演艺的道路上给观众惊喜。

     4 ) 我只想说我心疼那条狗

    整个故事很抓心。

    但是非要带着狗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吗?

    演技一流,真的看不出表演了已经。

    居然还不够140字 怎么凑?

    最后她妻子是跟着校长在一起吗?好吧,我问了一个不想问的问题。

    然后还是不够140字。

    人到最后是不是一切都穷途末路?

    或许吧!这是最好的选择。

    这部片子值得再看一遍。

    仿佛看到自己一般。

     5 ) 假如《死亡诗社》中的“威廉姆斯”如“德普”《教授》般得了绝症,而“道别”的凯蒂遇上了《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

    假如《死亡诗社》中的“威廉姆斯”如“德普”《教授》般得了绝症,而“道别”的凯蒂遇上了《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十一月的评述链接

    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应该需要登录豆瓣)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

    还有香港电影魔鬼辞典

    //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电脑页面 可点击“香港电影魔鬼辞典”各条目开头的“李翼的广播”链接 进入比较“人性化”的排版:(

    倘若《死亡诗社 Dead Poets Society》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英文系基汀Keating教授,身患癌症,从而更“切题”(而不是后半段以一个演戏被父亲反对,从而自杀的学生来“呼应”死亡)的话,整部电影会呈现出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还得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何时”发现自己的绝症?是在进这所刻板学院之前,之中,还是最后?

    如果是之前的话,那当然有点太过刻意,除非他有什么原因在隐瞒病情的同时,还接受一个新的教职……

    如果是之中的话,那他在得病前后,会有为人处事方面的改变吗?他会变得不再那么“激进”,而更“世俗”,或者说是害怕死亡,甚至是将诗歌仅仅当成一支临时的吗啡?

    当然把他的病情放到最后,似乎也不合适,毕竟原片最后很多觉醒的学生站到课桌上,是最为煽情,也最动容的时刻,而此时要是教授激动的因病倒地,就实在是有点过于反高潮了……

    之所以会如此设想,是因为2019年在美国上映的《教授 The Professor》,由约翰尼·德普饰演的文学教授,恰恰是发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且是在影片开头,于是不难想象,接下来他的人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结合上文对于《死亡诗社》中教授绝症的假设,不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德普角色患病之前,也就是“前传”的时间里,他是一个怎么样的教授,丈夫,老公,或朋友呢?

    除了他不吸烟之外……似乎也没有太大的特色,除了他是“德普”之外,也就是演员本身的光环,或者之前的角色气质,其实是有点略大于角色本身。更何况,这片不仅是教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而更是关于男主角和他整个社交圈的电影。

    于是《教授》可能不免会让人联想起《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来,尽管斯派西饰演的男主角并不是死于绝症,但“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两位男主角在电影一开始都“宣告”自己即将死亡,生命在倒数,只是《美》通过“全知”的旁白,还留了个很大的悬念,而《教》中德普角色最后会如何死去,似乎从来就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然《教授》与《美国丽人》这两片,男主角在与妻子,女儿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是一样的糟糕与不堪,只是《教》最后还是因为绝症的关系,达到了某种大和解,而《美》是一路讽刺下去,直到最后的结局。

    关于《美国丽人》一片,之前还将它与《一一》,以及《人间·小团圆 香港仔》放在一起评述,当然我对于杨德昌《一一》的看法,可能跟“主流”观点有所不同。

    //movie.douban.com/review/13488884/

    评述题目:如果《人間·小團圓(香港仔) 》是一部臺灣或美國電影:兼談《一一》及《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

    其实我个人对于《教授》一片,感觉编导并不需要把他的社交圈子介绍得太过面面俱到。就侧重跟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之前患了绝症,但后来慢慢好了,之前在那过程中,德普的角色一直用文学,诗歌来鼓励TA,却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教授自己得病了,而且老实说,人都是在劝别人时,表现得最好,最“理想状态”,而一旦轮到自己时,可能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于是教授没准很怕死,绝望,破罐子破摔……而那个由绝症中康复的学生,跟他之间的关系,此时就会显得极为微妙,而不只是教学相长。其实这就好比一个专门治疗癌症的专家医生,当自己也面临绝症时,可能就比普通人要更有“戏”,同时当他还得面对一个之前的病人,之前被他判断只能活半年,却创造了生存奇迹的那类病人时,就更为微妙……

    另外,也不妨换种思路,像片中出现过一个紧急联系人,一个有点搞笑的角色,如果是主要讲他跟德普角色之间的故事,可能会比表现丹尼·赫斯顿 Danny Huston饰演的朋友与教授之间的戏份,更为特别一些。

    《教授》应该还有另一个片名,《理查德的道别 / Richard Says Goodbye》,毕竟编剧导演韦恩·罗伯茨 Wayne Roberts 2016年的代表作就名为《凯蒂的道别 Katie Says Goodbye》,那是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大女主电影,同时也不妨看作是对于《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那类爱情神/童话,甚至是《律政俏佳人 Legally Blonde》那样的“粉红”女权故事的揭露,与反叛。

    女主角凯蒂被身边几乎所有的人伤害着,可能除了她的女老板之外,不过她的伤悲似乎永远只是暂时的,很快她就会展露出标志性的微笑,而这种“坚强”的特质,可能也类似于港片《新不了情》中袁咏仪的角色,虽然后者其实面对的是一种绝症。

    当然凯蒂也是有理想的,那就是赚够了钱之后去旧金山生活,但问题是,她赚钱的方式,其实是出卖自己的肉体。也就是说,这种“原罪”,或者刻薄一点的说法,是她的原始积累,实在是有点难登“大雅之堂”,即使她自始至终是微笑着面对这一切,甚至包括所有人……不过她对于异乡的渴望,就算没有被几乎所有人伤害,可能也只能沦落成一个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毕竟她在当地的遭遇,跟《狗镇》中妮可·基嫚的角色,并不一致。

    没准与《教授》类似,《凯蒂的道别》可能也有一个编导思维上的“盲点”,前者是得病之前的教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而后者是:如果凯蒂去了旧金山,她会如何生活?

    这样的设想,可能会一下子让人联想起那部《蒂凡妮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特别是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的原作来,毕竟作者本人认为奥黛丽·赫本离女主角赫莉那种“纯洁的放荡感”实在有点遥远,而适合的人选其实是他的好友玛丽莲·梦露……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刚饰演过梦露的安娜·德·阿玛斯 Ana de Armas更为适合扮演赫利,因为相对于白皙富态的梦露来说,阿玛斯笑得更为天真,也更像凯蒂一样。

    刚才提到“盲点”,自我感觉并不是刻意“吹毛求疵”,因为《凯蒂的道别》一片,女主角是被轮番羞辱与伤害,但同时她又是极为坚强的,虽然那份“云淡风轻”的背后,可能是所谓的微笑抑郁症在“作祟”,但我本人更关心的是,支撑女主角内心世界的最后一根支柱,是什么?当然不是母女情,招待工作,甚至也不是那个她认为一见钟情的男友,而是去三藩市生活的“理想”,虽然这份“理想”放在这个时代的美国,也实在是有点太过一厢情愿,有点太傻太天真……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这份理想还在,她应该还能继续坚持以微笑面对人生……可作为电影编导来说,越是最关键的心理防线,越应该试图去摧毁,从而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倒不是说非得让她去外面闯荡一番,然后发现那些大城市,其实跟这边没有太过本质的区别,不过是楼多几幢,灯多几盏,路多几条而已……而是不妨设计一个《蒂凡尼的早餐》中赫莉式的角色,她从外面大城市回来,凯蒂遇上了她,于是乎,一个对外面世界有无限憧憬的角色,遇到了一个从外面城市“铩羽而归”,或者“衣锦还乡”的角色,两者之间的糅合与冲突,相信会比她与女老板,或者周围那些男人们,都更有戏剧性些。

    当然当凯蒂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后,她会何去何从,是放下不现实的幻想,还是继续坚信自己的“理想”或想象,坚信自己可以和《蒂凡尼的早餐》中赫莉在城市中,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从而继续热爱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李翼。

     6 ) The Long Goodbye

    最早听到要拍这么一部电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刚刚发现出了资源,之前我听说的片名还是理查德的告别,现在则换成了教授,凸显了人物的身份,隐去了人物的动作。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多次非常自然地想起钱德勒的小说《漫长的告别》,在书里私家侦探和他的旧友也经历着道别。本质上/精神上的道别先于物质上的,只不过书中告别的是友情,电影中告别的是生活。

    德普在连续数年陷入演艺生涯的低谷和私人生活的混乱后,仿佛企图用一部看似文艺而漫不经心的电影,来挽回自己的名声,再次引起正面的反响。这部电影非常迷人的一个特质就是德普和他饰演的教授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德普的表演因此带有了一种自反性(self-reflexivity),或者是自我指涉性(self-referentiality)。这让他的表演更加迷人,也赋予了他的角色一种真切的灵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写到了什么观众在看萨提尔(Satyr)歌剧时发生的魔变,以及其他什么乱七八糟我不记得的描述,德普的表演可以看出有魔变的方向了。

    我要停止乱用术语了。

    这是一部表面看起来平淡似水的小众剧情片,背后可以看出导演、编剧和配乐师小小的心思。表面上看似讲述了一个大学终身教授抗癌的故事,实则探讨了很多更深层面的问题。例如文学作为一个专业存在的意义。很多人认为,毫无意义。德普在发现身患癌症后,觉得改革自己的课堂,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环境变为离经叛道的酒吧长谈、大麻聚会、柏拉图式的学园教学......在第一节反传统课堂上,他将对于文学没有兴趣、以后打算读商科、热爱体育运动以及没有出于兴趣阅读过一本书的同学请出了课堂,决定不再浪费大家的时间。德普在半学期的课程结束后,非常厚道地发表了对于同学们今后发展的嘱托。世界需要从事文学的人,尤其是当文学专业的学生已然成为世界上的濒危物种的时候,他们身上的责任十分巨大,走这条路很难,但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碌碌终生,因为那样不负责任,不要浪费才华和智慧,抓住眼前的机会......我基本是在复述他的台词,很可能编剧就是文学专业出身,要不然怎么会在电影里给文学专业的学生灌这么多鸡汤呢。导演很显然认为文学专业的学生更理解生活的意义,更理解活出精彩的重要性。

    在得知自己病情以后,德普变成了一个享乐主义者,epicurean,他明白了活在当下的价值,开始了一系列自嘲并勇敢的行动。抽烟、吸大麻、在酒吧厕所打炮、酗酒,丫什么都不在乎。

    电影也刻画了中产阶级家庭夫妻婚姻的问题,同性恋话题,甚至少数的种族和宗教问题。也戏仿了《飞越疯人院》,吐槽了一下匿名戒酒会的无用和可悲。

    哦对了,还有丹尼休斯顿,德普片中的基友,肯定会有人说俩人演的有点尬,但我还是很喜欢他们的表演,在教堂那段比较入戏,丹尼休斯顿总跳戏倒是真的,长者一张这么帅的老脸,但是在每个电影里都感觉是一个样子。

    有几处剪辑有一些瑕疵,有几个笑点比较不错,也有几个镜头略显尴尬。

    全片十分流畅,但是德普和Claire的交集很显然被削减地十分不自然,可能大家都在期待的师生恋在导演看来,如果放在这里会显得轻浮而古怪。

    结尾德普来到了路口,左右彷徨,不知所向。这是跟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一首有名的诗的很明显的互文(intertextuality),这首诗叫《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这个用意别具匠心,因为德普不仅和诗中人物(作者)一样,来到路口,面临选择,而且是人生的选择。在诗中作者说他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路,实则指文学创作,而片中德普就是一个文学教授,他在片中还跟基友提到过他要归隐一段时间,写写书,搞文学创作。但不同的是,在影片的最后,德普左右哪一条路也没有选,而是直直地向前开去,开下了公路。这让我想到了《末路狂花》的结尾,两位女主笔直地驶下悬崖,影片定格。但是在这里,镜头上移,德普向山上开去,向月亮开去,仿佛向天堂开去。

    总体来说,不会有多少中国观众喜欢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会很低。但是作为德普回归的电影,我感觉非常的好。

     7 ) 哎~

    选角 美术 服装道具各方面品味还不错,内容确实有点老套,隔靴搔痒且没什么新意,结尾演讲开始就有点要烂的局势,德普这种独白表演显示出和阿尔帕西诺这种级别还是有一定差距,好在最后和女儿对话扳回来一点,算是比较精致的小品型作品吧,配一杯小酒看看还不错,德普算本色出演吧,最精彩的表演都是回归本真后醉醺醺的那些桥段,永远的酒鬼平时日常就应该差不多这样吧😂

     8 ) 《教授》

    Live, don't exist, don't simply exist.

    May we forever remember that in each and every moment, we are composing our stories of our lives. Let's aim to make it a meaningful read, or at least, an interesting one.

    I think as you get older, you find yourself needing someone to hold accountable for life, not turning out exactly as you'd imagined it.

    The person one loves at first is not the person one loves at last. Love is not an end, it's a process through, which one person attempts to know another.

     短评

    3.7,一个叫理查德的人决定去死

    4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在jd的片子里这算很不错啊 ,最后和女儿的对话我哭了,就是教授所谓疯狂 还算不上吧还以为能跟校长的侄女怎样呢。

    9分钟前
    • 非法小煤窑
    • 力荐

    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

    1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坐等一个字幕

    16分钟前
    • 技术宅
    • 力荐

    中年人的自我寻找一定是某个令人崩溃的临界点,抛弃之前所有的体面,抛弃一切应该有的样子,在一切的压力与按部就班下,释放自己破碎的灵魂。

    18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一个体面的中产之家,身为大学教授的男主突然被医生告知处于肺癌晚期。正当他痛苦地准备对家人告知时,她先太太坦诚相告她已经婚内出轨他的领导,女儿告诉他已经出柜成了“蕾丝边”。他到嘴边的话只能咽回肚子里,孤独消化痛苦,自己直面死亡。他抛开所有伪装开始酗酒,乱搞,试图麻痹自己。但他也坦诚的面对挚友,面对学生,给他们诚恳的建议。宽容并祝福家人,深情告别后。他拿起自己的行理,带着懵懂的宠物,离开名存实亡的“家”,孤独地面对死亡,慢慢地融入漆黑的夜空。 德普把一个面对死亡,绝望,孤独,荒唐,充满无奈但不乏真诚,善良,宽容的知识分子演绎的很真实。

    22分钟前
    • babudo
    • 推荐

    像陈酿的酒一样,德普古灵精怪的气质终于发酵成了迷人又迷惑的中年病娇骚包。好棒。

    23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我并不烦扰,我只是没有时间了

    26分钟前
    • 推荐

    7分。剧情还是老一套,主角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看淡生死,放飞自我。不过德普演的教授要更惨一点,当他想向家人说出病情的时候,女儿宣布出柜,妻子出轨自己的上司。这期间的剧情还是挺好玩的,比如答应自己的男学生给自己来了一发blow job,我真的没想到他会同意……我觉得这片好就好在主角放飞自我的尺度把握得不错,没有自暴自弃成为让人讨厌的混蛋,也没有自怨自艾一直搞煽情,甚至与出轨的妻子告别都充满了风度和爱,最后带着狗子离开甚至还可以写个续集。也许是德普演教授的原因吧,这个角色让人喜欢。有的部分说教味还是有点重了。

    31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约翰尼 德普终于也有了咳出血的镜头,他特有的不羁更胜于角色的中产、知识分子的气质,一开始看很难代入,后半段适应之后,更加能够共情,关注剧情本身,可能会带来一些思考,这也许是剧本和导演的本意吧。好好活,活得精彩,好好说再见。演员的好处就在这里了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

    34分钟前
    • roja
    • 还行

    JD正正经经演电影的时候,真的随随便便就能充满魅力,Olivia最后那个拥抱用力到使人非常妒忌了。

    38分钟前
    • vivi
    • 还行

    还行,不过德普的接片标准越来越低了

    42分钟前
    • 马猴儿在嚎叫
    • 还行

    我是个专克文艺矫情B的撒比直男,给大家的建议是这个故事值得大家投入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适合私人观影,另最好手里有杯冰啤酒。

    46分钟前
    • 米皮凉皮擀面皮
    • 力荐

    看到短评里说适合一个人喝酒看,于是现在我一边喝酒一边哭

    48分钟前
    • with
    • 力荐

    约翰尼•德普十年来最好的电影,虽说剧情俗套但是气质足够迷人,精致的古典主义泡在虚无的酒精里。看过那么多描写将死之人的电影,这是感受极深的一部了,live well and die well,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不要不知所措的过完一生,结尾理查德开着车冲向那片田野时,我那颗混沌的心也受到了几丝震撼。

    52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演得还行吧,但编剧台词比较平庸,处理这样的主题底蕴不足。至于有观众觉得对白夺末深刻…,我也没办法咯。

    53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还行

    三星半 这几年德普的片子中最舒服的一部

    55分钟前
    • Torrilla
    • 推荐

    德普终于不再是滑稽的船长,算是秀了一把演技。这部片子被冠以喜剧其实并不合适,虽然其中有许多搞笑的桥段,但并不是喜剧的路数,反而是一种持续的沉重。中国古话说人将死也,其言也善。一个将死的教授,能教给别人什么呢?真实,剥离去以往的所有伪装和虚伪,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认知彰显并传达给别人。看不出他惧怕死亡,只看出他的不舍,然后一个人笑着去死掉。

    60分钟前
    • Craft Bear
    • 推荐

    濒死之人如何和这个世界告别呢?即使是濒死之人,他仍逃脱不掉爱、恨、情、仇——这些让人成其为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处理完了,他就可以坦然离去了。

    1小时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作为一部小成本关于死亡教育的电影,很值得年轻人一看,编剧配乐都很赞,好几段台词都很发人深省。导演水平一般,给三星,一星加给普叔的演技,把一个垂死之人的挣扎演到骨子里了,最后和女儿的那场戏更是催泪。

    1小时前
    • 潇然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