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20

    主演:南希·斯坦福德,柯宾·伯恩森,斯黛西·达什,Benjamin Dane,Melissa Temme,Jenn Gotzon,布鲁格斯·詹金斯,塔妮娅·克里斯汀森,Gabriela Kostadinova,Paul Milotte,Griffin Duy,Joel King,尼科·格莱瑟姆,Sydney Peterson 

    导演:Nina May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新狼人

    • 更新HD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

    • 更新HD

      天生一对粤语

    • 更新HD

      初吻国语

    • 更新HD

      天生一对国语

    • 更新HD

      绣村刀之厨神

    • 更新HD

      丑女大翻身

    • 更新HD

      感谢来电国语

     剧照

    第一夫人 剧照 NO.1第一夫人 剧照 NO.2第一夫人 剧照 NO.3第一夫人 剧照 NO.4第一夫人 剧照 NO.5第一夫人 剧照 NO.6第一夫人 剧照 NO.16第一夫人 剧照 NO.17第一夫人 剧照 NO.18第一夫人 剧照 NO.19第一夫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个没有嫁给总统的女人竞选第一夫人,但她最终得到了一个比她想象中更好的求婚。《第一夫人》是一部以总统政治和皇室魅力为背景的经典浪漫喜剧。

     长篇影评

     1 ) 最后一段台词

    上流社会的美丽与优雅都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当你仰赖的那个基础被动摇、毁灭直到消失,迎接你的就是“天塌了”一般的命运的陷阱。

    但最后,牧师与杰奎琳的一段对话给了我们一把爬出陷阱的梯子。

    “你到底为什么在这里”

    “因为我想找人聊聊”

    “你说你每晚都祈求上帝你想死,你的孩子们对你毫无用处,你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你随丈夫一起去,然而,我今天不打算让你死。有这么个时候。一个人想要寻求些意义,之后他会意识到,根本没有结果。当你达到了那个可怕的、不可避免的领悟的时候,你要么接受,要么你就自杀,又或者你就简单地,放弃寻找。我这一生,都是幸福地度过的,然而,每晚当我爬上床,关上灯,望向黑暗的时候,我就好奇,这些就是全部吗”

    “你好奇吗”

    “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灵魂都会好奇,然后天亮了,我们都会醒来,然后烧一壶咖啡”

    “我们为什么要操心呢”

    “因为我们就是会操心,明早还是会这么做,上帝用他无穷的智慧确保了我们操心的量都是正好的”

    “我应该可以猜到,白头偕老太奢侈了,见证我们的孩子长大亦是如此”

    “黑暗也许永不消散,但也不会永远如此沉重”

     2 ) FIFF6丨DAY1《第一夫人》她在为美利坚合众国人民奏响哀乐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开幕片《第一夫人》,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女性们肩负重任的平凡评价了!

    果树:

    没有感动,只感到无聊。

    麻雀:

    教科书式的范本,娜塔丽波特曼气质绝显,却略嫌用力而有些呆板,还原了肯尼迪夫人的表现,但第一夫人的个人性讲述的过分聚焦而显单一。

    Berger:

    叙事还是挺有特色的,就是画面噪点那叫一个多。除了想主推娜塔莉的表演外,应该就没什么想要的了。

    曲有误:

    难度很大的一个表演,波特曼表演的一些刻意观感一定程度上反而契合了这个角色。

    汤达人:

    作为伟大人物的传记片,尤其是一国之父,一国之母这种,要做到情绪共鸣,让观众感受到他们普通人的情绪并不容易,最后的共舞,我看到的不是总统和第一夫人,而是杰克和杰姬。

    袁璟宸:

    杰姬个人在不同身份间的游疑恰使本片区别于一般政治性人物传记片,不止于脱离宏大戏剧性背景,着细刻画人物画像,也提供了观众对杰姬寻求身份认同的共情的空间。而同时这也带来了影片节奏松散,缺乏重心的问题。叙事方式和氛围营造有所创新,纪录式影像的加入更丰富了观众认识的维度。

    Pincent:

    重心基本放在了刺杀事件后Jackie的情绪状态上,大量人物面部特写(甚至特写到半张脸),相当有利于NP发挥演技(也确实演得很好),剧本并不追求大的戏剧冲突和诉求,情绪化得近乎私人影像,配乐有存在感,最后半小时很细腻动人。

    Sylvia.Y:

    故事结构显得有些松散,没法把握重心,记者聊天和神父聊天段落有点冗长。个人不是很喜欢影片中出现太多距离过近的大特写,况且波特曼这次的演技也并没有能扛住这么多大特写。

    法罗岛岛主:

    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不应该被称为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她是The queen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那颗子弹的主人以及它主人的主人都是谋杀国王和迫害王后的暗鼠,杰姬一袭黑纱出现在肯尼迪总统的葬礼上,她在为美利坚合众国人民奏响哀乐。

    晓风与你残月:

    杰姬不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更不是一个传奇的人物,而是一个普通却更多时候不普通的Mrs Kennedy. 剪辑,配乐,摄影,表演都相当出色,碎片化的叙事或许在有几个点上没有达到太好的效果,但确实感染了我。比起黑天鹅,我更喜欢波特曼杰姬中的表演,但这部影片的重心太过于集中于波波的表演,有些刻意或者说有点失衡。

    #FIFF6#DAY1的无人知晓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我已不再爱你,但我要维护你的尊严

    刚刚看完《第一夫人》,个人认为,是比较出色的传记电影之一。实话实说,传记电影并不是很好拍摄的,因为很少有人的一生能用短短几个小时说尽,说的太多了,就容易草草带过,说的太少却有没讲清楚的嫌疑。

    本片取材于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据百度资料查找,美国历史上共有20位总统遭遇过刺杀,其中有4位总统遇刺身亡,对于逝者,我们往往能记住他们所做的伟大贡献,但是,关于他们之后的事情,我们却了解得很少。比如片中提到的林肯遇刺后,其妻因生活窘迫,不得不卖掉家具维持生活,估计也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而在本片,则着重描写了肯尼迪遇刺后,其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心理历程及为其操办葬礼的种种。

    总所周知,肯尼迪夫妇虽然是众人眼中最般配的夫妻,但是两个人的感情早已生裂痕,最著名的美国艳星玛丽莲梦露据传就是肯尼迪总统的情人,甚至还将威胁电话打进了白宫,而肯尼迪夫妻一生孕育的5个子女中,2个流产,1个只活了39个小时,不能不说,在经历过这些之后,双方的感情也只剩下了表面的维持了,在纪录片中,当肯尼迪夫妇同时出现在镜头中时,双方没有亲吻,没有拥抱,甚至眼神都是短短的交汇,很容易想到,双方也不过是维持表面上的礼貌罢了。在杰奎琳在与神父的对话中,也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没有了爱情,但是杰奎琳在丈夫的葬礼上的举动却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维护死者的尊严,在公众面前,她只是一直在强调丈夫是一个好父亲,好总统,却闭口不谈双方的私事恩怨,在筹办葬礼时,她为丈夫选墓地的镜头一直无法让人忘记。国葬那天,她从白宫步行到教堂时,下意识往人群中看了一眼,以及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带着儿女跪倒在丈夫棺椁前的种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部影片中有两大亮点真的不容忽视,一个是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扮演历史人物,形似仅仅是表面上的,更重要的是神似,在片中,常常能看到娜塔莉的微表情,比如副总统就职仪式上一瞬间的黯然神伤,在洗掉一身血时压抑着流泪的样子,还有在走出白宫是,看到新任总统夫妇兴奋的布置新居时,强忍着离开的样子。在本片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悲伤泪流成河的镜头,娜塔莉很完美的扮演了一个失去丈夫的第一夫人。以前曾经读过一本卡特夫人写的自传,在书中,这位同样的第一夫人说出了和杰奎琳类似的话,作为第一夫人,虽然不是什么政治头衔,却是一项政治任务。

    本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配乐,时而低沉时而缓慢的音乐贯穿全片,为本片增色不少,不出意外,今年的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应该是到手了。

     4 ) 真的是第一人

    肯尼迪总统刺杀事件一周后,面对《生活》杂志记者对杰奎琳的采访,杰奎琳时而恍惚时而激动的讲述着她生活中的巨变。一个丈夫遇刺后冷静强大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第一夫人,她要参与丈夫的国葬,向两个年幼的孩子解释父亲的离去,甚至还有关于遗产的问题。当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在飞机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她身穿着仍然血迹斑斑的粉红套装,向美国人民展现着她的勇气与镇定,然而电视转播之外,她情绪失控、无法冷静。对其身边的大多数人来说,遇刺的是美国国家的总统,第一要务是国事,对于她来说那却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首当其冲的是失去亲人的悲痛。

     5 ) 历史与政治背后的女人,娜塔莉·波特曼演活传记人物

    讲杰奎琳·肯尼迪和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影视作品很多,《第一夫人》是什么样?

    不管你是电影迷、政治/历史迷、还是言情剧爱好者,都会在其中找到触及你心灵的地方,因为——它并不是一部普通的、平铺直叙的传记片。不止如此,片中几乎没有一分钟是传统的传记风格。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只是这个地球上最著名的女人在丈夫遇害、她条件反射地爬上后车盖捧起他喷出的脑组织——之后的故事,让我们难以自拔地窥探着她在几天内所经历的一切。


    除了电影情节,我们还看到娜塔莉·波特曼当之无愧的影后级表演,毫不逊色于她2010年的奥斯卡获奖作品《黑天鹅》,她饰演的杰奎琳·肯尼迪又是一个实力角色,完全值得再捧回一尊小金人。
    她有“杰姬”经典的形象、气若游丝的声音、严格挺拔的仪态,却没有丝毫刻意模仿的痕迹。而整个事件的重头戏,也就是“杰姬”在悲剧发生后所迅速炼成的钢铁般的坚毅,她不仅要面对个人的惊恐、悲痛,还身处在公众、媒体无孔不入的窥视中。我们看到娜塔莉波特曼炉火纯青的演技,把每个细微的情绪都展现得恰到好处。


    本片是智利导演帕布罗·拉雷恩(《追捕聂鲁达》)的第一部英语长片,他用他特有的想象与推断,展现了这个魅力十足的传奇女性所遭遇到的种种来自政治、家庭、悲痛、以及自我认知的冲突。


    在电影里的一段闪回中,杰奎琳在丈夫约翰·肯尼迪(卡斯帕·菲利普森 饰)遇刺的两年前,在白宫参与了一次电视片录制,我们看到这位白宫女主人满怀热情地讲述着对于白宫的艺术品和装饰的保护,却不太愿意让摄像机(或任何人)离这些艺术品太近。这些细微的情感无不体现在演员的一颦一笑中,而舒缓的配乐则把我们带会了那个真实、美好、生气勃勃的年代。

    片中配乐师麦卡·利维(《皮囊之下》)创作的背景音乐使人从谋杀的气氛中放松神经,如痴如醉地沉入这个瞬间失衡的世界,让我们感受这种被千万只眼睛监视的生活,感受杰奎琳内心无所不在、几乎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


    热爱历史题材的观众还会看到,片中有近乎真实的谋杀、医院、林登·约翰逊在达拉斯临危受命宣誓就职时离开达拉斯的航班等场景。我们仿佛再次回到了1963年的11月22日,杰奎琳前一秒还穿着她标志性的粉色毛呢套装并戴着同款礼帽,而随后那上面就溅上了她丈夫的血肉;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突变、痛哭和压力过后,杰奎琳在淋浴中痛哭,她洗去了身上丈夫的血迹,可却无法将这件事从心中抹去。
    身穿粉红套装和深蓝皮鞋的杰奎琳·肯尼迪已经深深印在了美国人民


    而正是从此开始,这个柔弱的女子才真正变成了第一夫人。她行动起来,安抚她两个幼小的孩子,拒绝林登·约翰逊要她尽快搬离白宫的企图,组织在华盛顿街头进行一次追悼游行活动,堪比亚伯拉罕·林肯遇刺时的规模。当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杰克·瓦伦蒂(马克斯·凯塞拉 饰)对她提出异议时,她十分果敢的处理也令人起敬。她并不是仅仅靠伏特加、镇静药、和死忠“好闺蜜”、时任白宫社交秘书南希·塔克曼(格蕾塔·葛韦格 饰)才能走出阴霾,虽然他们确实有所帮助——帮助她走出来的,是她对自己的认识,是她再也不要做别人游戏里的一枚棋子的决心。
    (片场照)“罗伯特·肯尼迪”和“杰姬”在拍摄葬礼戏

    1963年的葬礼照片

    片中,杰奎琳的好友、同时也是她的小叔子的罗伯特·肯尼迪(由彼得·萨斯加德实力出演)担心肯尼迪家族会从此被民众当做“美好的那些人”而忘记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因此需要这位肯尼迪夫人的帮助,而后者也迅速成长起来。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杰奎琳在接受一位不知名记者(比利·克鲁德普 饰)的采访前,这位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遗孀提出,保留对刊登文章的编辑权,并要记者把记下来的手稿念给她,“以免我对我的本意表述不当。”杰奎琳本来是个毫不掩饰的吸烟人士,但却酷酷地宣称:“我不抽烟。”当被问到她与约翰·肯尼迪在车上的最后几分钟都说了些什么时,她打断说,“想都别想我会让你出版这个。”

    为了让观众感受到“杰姬”的伤痛,导演拉雷恩与编剧诺亚·奥本海姆一起,用了大量笔墨来展现一些虚构情节,比如在片中,杰奎琳私下与一位天主教神父(约翰·赫特 饰)对话时,她对后者说了一些关于他们夫妻的私密问题,后来两人也没有讨论出结果,这一段就是完全虚构的——但肯尼迪家族的后人对此应该可以容忍吧(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杰姬”在片中不止一次提到当时大热的百老汇音乐剧《卡米洛特》,并对理查德·伯顿演的亚瑟王的唱段“一闪即逝便是卡米洛特”情有独钟(当年的媒体报道,在肯尼迪遇刺后,杰奎琳和家人每晚睡前都会听1960年首演版《卡米洛特》的录音,尤其是肯尼迪生前最爱的终曲部分)——她真的相信这句话吗?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电影里的“杰姬”让我们所有人都信了。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女人,而这部情感强烈的电影作品,同样不容置疑。


    在这位惊恐、伤痛的娜塔莉·波特曼横空出世之后,拉雷恩的这部电影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今年最佳之一,让我们难以指摘,无法忘怀。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

     6 ) 自己的一点想法

    诚实的说 我本来期待看到肯尼迪和梦露的八卦 看完才发现电影讲述的是Jackie在肯尼迪死后几天内(记者采访的具体时间不清楚)的故事 其实我一直以为人物传记不是赞颂的就是批判的 所以最开始这片子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因为Jackie既坚强但又让人觉得虚荣 后来我发觉 这就是Jackie 电影尽力地反映了一个真实的人

    如果让我去评价她 大概是她是一位好妻子 明显的是Jackie和JFK的婚姻是名存实亡的 电影中有台词“我们很少共度一夜” 但Jackie努力在世人面前维持着这个家庭的美满表象 她倾尽心血把白宫装扮成温馨的家 做电视节目 电影里Jackie说“我希望他能为我骄傲”

    我相信 Jackie是知道丈夫在外面的那些风流韵事 电影中她对Bobby说“你们兄弟俩做得那些破事” 但也是唯一一次把它诉之于口

    她在JFK被刺身亡后执着地要为他举办林肯式的葬礼 为了丈夫能够被世人铭记 为丈夫的墓地沟通 认为“他值得更好的” 还有印象最深刻的 JFK受了致命一枪后 她下意识地爬到汽车后面 用双手捧着四处喷溅的脑组织

    看完电影我也对Jackie有不认同的地方 但我敬佩她认真地在婚姻中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我猜测这就是那种“英国式的优雅”

     7 ) Jackie, JFK and the 60S

    文/洛城蓝猫 (微博weibo.com/lazycatlovemovie)
    原文链接;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47150689422141

    想多说几句关于电影《Jackie》。 因为看过本片,估计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忍不住又对肯尼迪感兴趣,把所有关于他的电影和与他被刺有关的内容搜出来看看。这次看了《Jackie》后,也许是影片的拍摄手法,首次将刺杀的画面重新拍摄,而不是用的那个全世界都看过的模糊现场视频,而且拍得还很血腥,再加上那特别震撼的配乐,就莫名产生了恐怖片的效果。然而影片并没有任何关于总统被刺原因或调查的内容,只是展示Jackie经历的恐惧、悲伤和无奈。但作为观众,很显然看完后不得不再度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今年颁奖季太多电影发生在美国的60年代,于是让我重新关注起这个神秘、动荡又充满变革的时期。这个年代的电影好莱坞拍了好多,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确实太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发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对现今依然有重要影响。同时,因为当时通讯技术尚未发达,很多神秘的谜团都是到后来才逐渐被解开,而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也刚好在现在成为了最有权最有势的一拨人,拥有了可以重新回顾并审视他们父辈当年经历的能力。


    然而60年代的很多大事都离不开肯尼迪家族。从JFK本人,枪杀他的人、到他的弟弟、他的情妇梦露,再到当时监听他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再到如今JFK的妻子,所有跟他有关的角度都被拍成了电影。这些电影包括,1991年奥利佛斯通的《JFK》、2013年从刺杀当日周围人角度出发的《Parkland》、关于JFK弟弟被刺杀的《Bobby》、,还有2011年推出的电视剧《肯尼迪家族》(The Kennedys),当然还有很多关于刺杀肯尼迪的各类电影、纪录片。不过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年的《Jackie》是第一次如此清晰近距离地展示了刺杀的血腥场景。是的,观众甚至清晰看到肯尼迪的头被打破,脑浆和脑盖溅出,而Jackie则还试图用手去把爆开的那部分头皮合上。我们也是首次看到Jackie站在镜子前,一边哭一边洗掉她头发与脸上的血和脑浆。但她拒绝换掉那个被血染红的粉色套装,并就这样一边抽泣着参加了副总统约翰逊的就职宣誓。



    整个影片人们都能深刻感受到Jackie的悲伤。但影片其实没有仔细地讲述Jackie的生平和她的其他遭遇。当然,眼看着丈夫头部被打爆已经是够悲剧了,但如果仔细去研究她的生平,发现这个女人真的是“悲剧女王”。自从与肯尼迪相识以来,悲剧就没停止过,身边不断有人死掉。当然,也可以说是肯尼迪家族太悲剧,而牵扯到了她。怪不得她在肯尼迪死后说,当初真的不应该嫁给肯尼迪。虽然她在丈夫死后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但我同意,她其实对这段婚姻充满了后悔,只是一直在逼着自己忍耐下去、演下去而已。甚至影片中所有回忆片段都没有任何关于夫妻二人感情的描述,可以说这就是活在媒体上的一段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又或者从未真的存在过。但最讽刺的是,他们被认为是美国领导人里最养眼的一对,是明星版的总统和第一夫人。

    让我们看看Jackie为作总统夫人究竟经历了哪些悲剧:

    ---Jackie与肯尼迪有五个孩子,但只有两个活下来。一个流产,一个胎死宫内,还有一个早产,出生后两天去世。怀孕过程中最可能的三种婴儿死亡方式都让她赶上了。

    ---肯尼迪的风流韵事始终没断过,梦露更是电话都打到白宫威胁要上位的顽固小三。Jackie显然都知道,却一直忍耐,并因为肯尼迪始终没有与她离婚,她也不想闹事,就安安静静地作她的第一夫人。这就跟我朝古代的皇后一样,懒得跟小三、小四、小五一般见识。

    ---肯尼迪反战的宗旨,对古巴危机和越战的温和态度和处理方式让一些保守派不满,激怒了很多人,也让Jackie感受到压力

    ---小三梦露突然去世,作为好莱坞明星,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关键是没人相信她是自杀,总统与总统夫人也成为八卦的中心

    ---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却在同一年,丈夫也被刺杀,还是在她身边,然后几天内就要卷铺盖被迫离开白宫。

    ---丈夫死后她最信任的支柱、肯尼迪的弟弟Bobby(罗伯肯尼迪)也在竞选中被刺杀。

    ---她为保护孩子决定离开美国,嫁给了希腊船只富豪,也因此饱受诟病

    ---好不容易觉得可以重新生活了,二婚不到五年,船商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养子不幸飞机失事,船商受到巨大打击而病倒,隔年去世,第二段婚姻才长达六年

    ---更悲催的是,这船商死前居然签署了离婚协议,也因为之前有婚前协议,Jackie拿不到他的遗产,只得到了一笔千万元的settlement。

    ---多年后,她的儿子在39岁时也因飞机失事去世。

    哈利路亚,人生简直就在不断地奔丧中度过,难怪衣橱里一堆黑色Chanel 。



    所以再回头看娜塔莉波特曼在《Jackie》里的演出,那整部影片弥漫的悲伤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一个女人,内心承受能力得多大啊。特别是如果留意,就算她在丈夫生前,在电视上介绍白宫的重新装修时,虽然满脸笑容,却依然透着一丝丝无奈和凄凉,几乎没有看到她真正快乐过。然而她却一直没有在世人面前展示出来,永远保持着那份优雅和高贵的气质。Jackie才是真正的奥斯卡影后啊。

    回头再来说,关于肯尼迪被刺。《Jackie》里没有提到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因为她本人其实对此并不是很上心,反而给丈夫弄个体面的葬礼才是那几天她最关心的事。因为Jackie曾表示,就算找到凶手也挽回不了肯尼迪,而她很清楚丈夫之前得罪了很多人,有仇人并不奇怪,对她来说,更重要的是在丈夫死后,维护他的尊严、成就和事迹。这也是为何在新总统要求她不要找媒体的情况下,她还是单独约见了片中出现的《Life》杂志记者,并形容肯尼迪政权就像是亚瑟王的王宫(camelot),代表着变革和勇气。自此之后,人们都用camelot来形容肯尼迪王朝。



    关于肯尼迪被刺后的调查,最值得重温的当然还是1991年奥利弗斯通的《JKF》,汇集了凯文科斯特纳 、茜茜斯派塞克、汤米·李·琼斯、加里奥德曼 、凯文贝肯、唐纳德萨瑟兰等一众优秀演员。这些人当年还很年轻,但汤米·李·琼斯、唐纳德萨瑟兰、凯文贝肯已经展示出了相当出色的演技。

    影片长达三个多小时,推翻了当年判定的Lee Harvey Oswald是杀害肯尼迪唯一凶手的定论,认为Oswald只是替罪羊,而以副总统约翰逊(因肯尼迪之死立刻成为了总统)为手的美国政府才是杀害肯尼迪的真正凶手,其中涉及FBI、CIA和达拉斯警局、德州政府的串通配合,是一场策划已久的惊天阴谋。

    当时,这个电影虽然讲的很详细,各种疑点都摆出,并做了论证,还有多个证人,但因为针对的是美国总统约翰逊,涉及的“高层”人物太多,还是有很多人反对,成为当年争议最强的影片。也因此,它虽然入围多项奥斯卡,却在最佳影片上输给了当年一部低成本恐怖片。这部恐怖片就是《沉默的羔羊》。

    个人觉得,并不是《JFK》配不上最佳影片,而是“政治上说不过去”。讲述美国总统被杀与指责美国总统是凶手还是两回事,肯尼迪可能是杀害梦露的凶手但至今也没人敢拍这样一部电影还拿奥斯卡最佳影片。就算有太多人同意影片里的推测,影片还是无法得到最高荣誉,因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就算关注真实发生的事件,却往往需要事件有明确的结局和证据支持,不能只是推测。所以《JFK》归根到底,变成了一部政治惊悚片,却始终没人敢说它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就算里面用了很多纪录片的手法和新闻内容。

    不过,又过去25年了,不断有新的证据出来证实《JFK》中的推测,也因此这部电影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最靠近事实真相的一部。很多此事件相关人士都已过世,有的“意外”死亡,有的病逝,但也有不少在死前说出了真相。比如一些FBI当年参与本案的调查人员。甚至有人直接肯定了当年副总统约翰逊有参与,也同样肯定了《JFK》中的猜测,有其他FBI、CIA及政府人士配合。肯尼迪虽然在国际上得罪了很多人,但最终还是因伤害到了美国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石油财团、想靠战争发财的人)而被干掉。这个就不重复了。详情见: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254645-1.shtml

    不过也正如《JFK》和《Jackie》表达出的内容,肯尼迪不是一个人所杀,他的敌人有很多,会想杀他的人很多,只是有的有特权可以轻易逃脱而已。与《JFK》类似的文字分析这个总结写得满详细:http://archives.cnd.org/HXWK/author/LIAO-Kang/cm0612c-2.gb.html

    至于《Bobby》,2006年那部群星电影拍得不咋地,大部分人物都是虚构的,但确实反映出了罗伯肯尼迪在当年的美国有多受欢迎,他同时也确实做出了不少变革,为停止越战、为种族斗争做出了努力。今年颁奖季的《Loving》里那对黑白配夫妻从一开始不被法律接受婚姻,到最终合法,也是Bobby在背后做出的贡献之一。


    另外一部关于肯尼迪被刺的电影《Parkland》也值得一看,讲述的是肯尼迪被刺杀当日及之后三天内,群众、医院医护人员、特工及嫌疑犯家属等人经历的一切。特别是可以看到当时肯尼迪死后从医院运回华盛顿过程的一些细节。他其实在中枪时已经死亡,但还是在医院里被抢救了很久。特工们更是手忙脚乱,临时找棺材,运上空军一号时也要临时把座位拆下来,甚至要砸坏墙才能把棺材放入,因为他们完全没这个心理准备会发生这样的事,而且总不能把总统与行李箱放在一起。影片也首次描述了那个拍摄下肯尼迪被刺过程的路人所遭遇的一切。当时摄影机才被使用不久,还没有很多人有,甚至连放映设备都很少,跑了好几个地方才能看到。这也是为何当年这类刺杀可以发生,换今时今日就算政府自己搞刺杀,有警察和特工配合,也会有很多百姓拍摄下各种细节,很快就发微博、推特、youtube了,远不可能如此容易就隐藏真相,至少真的要有人为此挺身而出主动作替罪羊。


    言外之意,新任总统被刺的可能性很低,除非他真是搞砸了,得罪了比他还厉害的人。不过川普不一定会得罪大人物、大财团,因为他显然不是肯尼迪和他弟弟那种可以给美国带来变革的人,没有变革就不会拉仇恨。他也就是能每天在推特上跟百姓打打嘴炮而已。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今年关于60年代美国的奥斯卡热门还包括《Hidden Figures》和《Loving》。其他曾在颁奖季中受到关注的以美国6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包括2014年的《Selma》,2011年的《J. Edgar》,2011年《The Help》、1979年《 Apocalypse Now》,1986年《
    Platoon》等。

    对了,还有《X战警》前传,因为JFK被刺杀时疑点之一就是那个magic bullet,如果真是一个枪手开了三枪很难解释怎么一个子弹造成了七个伤口,只有万磁王出手才能办到了 ^_^。


    期待更多关于美国60年代的电影陆续出来。。。。It’s a fascinating time, so many conflicts, so many lies, so many dirty secrets,.

     短评

    奥奖三提都很硬,波特曼至少应该拿一个威尼斯啊…影片有个极其漂亮的心理结构,没有硬去建构冲突却在写人物上面颇有新意。音乐不错就是灌得太满招人烦。剧作细腻地描绘了敏感时期的各色人物反应,并触及到了所谓历史与记忆,大众媒体等等命题,观点非常清晰。作为传记片水准在[至暗][铁娘子][国王]之上

    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她最后终于明白,她所期望的盛大游行和葬礼并不属于肯尼迪,所有的阴霾也不会永远属于美国,她的悲伤只属于她自己。约翰逊夫人劝她脱下沾血的礼服她恍若未闻,孩子问她穿礼服是不是过生日她无言以对。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却被上帝选中经历丧夫丧子之痛,摘不下戒指的手指如同她憔悴困窘的人生。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3.5 南美的导演貌似都有这么种神叨叨的感觉,配乐奇怪到居然能产生观影不适感,面部镜头特写的压迫感强到甚至有一种一直在侵犯角色的感觉,好在片子整体不错,footage和特效交错很有味道。全片差不多是娜塔莉波特曼一个人的演技撑了起来,奥斯卡影后奖项有看头!

    16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balmes 剧本难度挺大的,完成度还不错。波特曼一定又花大力气去研究人物,从口音到那股讨厌到极致的自私虚荣太像了几乎让我重历了看jackie传记时的恶心感(也是借记者好好吐了一通槽吧)。相比之下其他角色过于单薄全无交互碰撞的火花,本该是一场扯皮大戏却沦落成演技欣赏的行为艺术颇可惜啊。

    19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观感并不是那么好,音乐做得中规中矩而且煽得略廉价。遇刺现场和葬礼交叉叙述那段不错,直接爆头还是很震撼的。娜塔莉-波特曼有很多戏点,苦情戏居多,有场面对镜头羞涩和假装微笑的戏让人印象深刻,表现颇工巧,演的痕迹略重。

    22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讨厌煽情,不喜欢过度美化。娜塔莉很努力地模仿了很多小表情,格蕾塔几乎没什么戏但只要她出现就很难不 pay attention to her Frances Ha face🙄

    23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英文片名为Jackie,不是《第一夫人》,甚至不是《杰奎琳》,而是《杰姬》——这个传奇女人的昵称。这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拉雷恩的近镜头聚焦这位前第一夫人在丧夫后的悲伤与坚定、脆弱与强大,娜塔莉波特曼与她的容颜并不相像,却将声线与肢体模仿得惊人传神,这不只是一部传记,更像一曲挽歌。

    27分钟前
    • 逆光海豚
    • 力荐

    一部非常私人的电影,并不像其他颁奖季热门片一样有太多的社会热点或政治诉求,而是一切从人出发,从本能的情感出发,也是这个剧本非常非常精良的原因,因为热点谁都会抓,诉求谁都有,情感不是谁都能写。希望以上回答了你们的问题。留给导演的拍摄难度确实很大,表演空间也很大,大家都好棒。

    30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跟《追捕聂鲁达》灵气逼人的后半段相比,《第一夫人》就像简单粗暴的人物放大镜。拉雷恩用各种手法毫无节制的给娜塔莉·波特曼加特写,其它人都充当了虚焦人肉布景。奥斯卡影后如果靠这种外挂再拿小金人,对其他演员毫无公平可言。整部电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匠气”。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3.5 波特曼的表演很精彩,经受住了超近特写的考验,冲这点值得看。剧本还获了奖,这点不太明白,因为感觉这片子的短板正是剧本的单薄,很多填充时间的嫌疑,实锤很少,除了主角之外都鲜有刻画。这样看来拉雷恩的炫技和花式剪辑虽然又弄出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但好歹也算是挽救了剧本吧

    3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样的题材拍成这个样子真是不容易,很久没看过让人这么舒服的传记片了。Natalie Portman演得真心好,第一夫人的文雅与坚强、睿智与幽默,还有她的脆弱与伤感都被演绎的恰到好处;即便大量的特写镜头,也分分钟让人相信荧幕上这个女人就是Jackie。

    40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没有预告,没有剧情介绍,以为是传记却颠覆了人们普遍的期待。从一次采访说起,穿插甜美和悲痛的,不愿触及的回忆,记叙了总统丈夫刺杀后自己的心理,时常听到观众的抽泣。首映场结束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Nathalie演得超神!红毯也美!

    43分钟前
    • kissの樱
    • 力荐

    剧本入选过黑名单,但挺不好拍,集中刻画肯尼迪遇刺后四天内第一夫人的情绪状态,她的美丽优雅,她的脆弱无助,她与媒体报道中截然不同的真实面。乱序剪辑,还原许多经典服装、历史事件,包括总统被爆头的惊心时刻。虽然娜塔莉是我最爱的演员,但我觉得这次她演得过于刻意了,尤其是一口别扭的口音

    4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只能说娜塔莉演太好,让我更讨厌杰奎琳了。一个呼之欲出的控制狂:事无巨细的把控,朝向一个荣耀的目标,亲笔审核修改记者文章的每句表述,向历史争讨所谓正确的名分:一场著名的人生,一场著名的死亡,历史上一个短暂闪耀的时刻。不否认她丧夫之痛的真实,只是这悲痛一直与不朽和伟大的执念纠缠不清。

    49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要影后了啊,我发现镜头的压迫感即将被用滥。记者的那段剧情,就是在提醒观众,关于肯尼迪或任何历史人物的一切,不过都只是个故事。「历史」就是人类说给自己、关于自己的一个故事。

    52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娜塔莉小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作的表演,除了表情夸张、走路像一只雏鸡之外,还把杰奎琳变成了一个大舌头——那些说口音学得像的,不会自己上youtube找一找吗?

    57分钟前
    • viennavirus
    • 较差

    如果能再极端一点就更好了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失去一个人就失去了一种生活,一个自己。想介绍《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Lee和Jackie认识认识。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事件型传记片,拉进与演员的距离,增加情感的感染力。这种片太捧演员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片在趣味上简直可怕。各种小巧思(以杰奎琳介绍白宫为剧情主线)各种大背景,最后展现出的竟没有一个可以让观众共情的活生生的人。没有母亲没有妻子甚至没有第一夫人,只有“奥斯卡最佳女主”。为了演绎而演绎,是我最不能忍的取向。

    1小时前
    • 小斑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